腹部外科: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26
急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为此积极的预防腹膜炎的发生,发生后早期确诊和清除病灶,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外科学的进步,中国现腹膜炎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
腹膜腔的炎症急性腹膜炎既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原发性腹膜炎是一种罕见疾病,它是通过血流而感染;继发性腹膜炎可以继发于许多原因,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穿孔。
腹膜本身能明显地抵御感染,除非因病灶未能得到控制而持续存在污染,治疗后可痊愈。
分类根据腹膜炎的发病机理1、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临床上较少见,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是经由血循、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腹腔所引起的腹膜炎。
多见于体质衰弱,严重肝病患者或在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或肾病、猩红热、营养不良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均可致病,尤其是10岁以下的女孩多见。
脓液的性质椐菌种而不同,常见的溶血性链球菌的脓液稀薄而无臭味,脓汁和血培养可找到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临床上常有急性腹痛、呕吐、腹泻,并迅速出现脱水或全身中毒症状。
2、继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
主要常见病因有阑尾炎穿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透壁性感染或穿孔,伤寒肠穿孔,以及急性胰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炎症或产后感染等含有细菌之渗出液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绞窄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引起肠坏死,细菌通过坏死之肠壁进入腹腔。
导致腹膜炎。
其他如腹部手术污染腹腔,胃肠道吻合口漏,以及腹壁之严重感染,均可导致腹膜炎。
正常胃肠道内有各种细菌,进入腹腔后绝大多数均可成为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厌氧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还有肺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绿脓杆菌。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检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是否对称、平整或者隆起,有无腹肌紧张、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瘀斑、疱疹等异常,以及有无疤痕、肿块等病变。
1.3 肚脐检查:观察肚脐是否突出、凹陷或者有分泌物,以及有无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程度和位置。
2.2 腹部包块:通过触诊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块等异常,观察其大小、质地和挪移性。
2.3 肝脏和脾脏触诊:通过特定的手法触摸腹部,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肿大,以及有无异常的硬度或者结节。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听诊,观察肠鸣音的频率、音量和性质,判断肠道是否正常蠕动。
3.2 血管杂音: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血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提示血管狭窄或者破裂等问题。
3.3 腹部血管搏动: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主要血管,观察血管搏动的频率、节律和力度,评估血管功能是否正常。
四、敲诊检查4.1 肝脏敲诊: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特定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响度和音调,判断肝脏是否有肿大或者异常。
4.2 胃肠气体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分布和音调,判断胃肠道内是否有过多的气体积聚。
4.3 腹水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特点,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五、特殊体位检查5.1 腹部压痛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位置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定位病变。
5.2 腹部肿块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肿块的位置、形态和挪移性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和来源。
5.3 腹部脏器移位体位:通过改变体位,观察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挪移性,有助于判断脏器是否有异常的位置偏移。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一、阑尾炎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
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
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
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
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
②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
③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④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二、急性胰腺炎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有进食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
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2.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有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U.3.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黄疸。
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可以确诊。
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4.急性肠梗阻肠扭转等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加重。
肠鸣音亢进,停止排气或排便。
X丝显示液气平面,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不超过500U.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也可显示液气平面,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状况,从而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触诊检查、听诊检查和叩诊检查等内容,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是外观检查,医生应该观察患者腹部的外形、皮肤颜色、皮下脂肪分布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呈现对称、平坦的外观,皮肤颜色均匀,无明显的皮下出血或皮下肿块。
如果发现腹部外观异常,如腹部肿胀、皮肤发红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腹部器官疾病或炎症。
接下来是触诊检查,医生应该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了解腹部肌肉紧张度、腹部压痛情况等。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松弛,无明显的压痛点。
如果触诊时发现腹部肌肉紧张、压痛点明显,可能提示存在腹部疾病或炎症,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然后是听诊检查,医生应该用听诊器仔细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规律的肠鸣音,反映着肠道蠕动情况。
如果听诊时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存在肠道梗阻或肠道炎症等问题。
最后是叩诊检查,医生应该用手指轻轻叩击患者的腹部,以了解腹部内脏的位置和大小。
正常情况下,叩击腹部应该听到清晰的鼓音,腹部内脏应该有规律的移动。
如果叩击时发现腹部鼓音异常或腹部内脏位置异常,可能提示存在腹部内脏肿瘤、积液等问题。
总之,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等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腹部外观、轻轻触摸腹部、听取腹部肠鸣音和叩击腹部等步骤,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腹部疾病。
希望本文对腹部体格检查有所帮助。
外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外科疾病的分类1. 普通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各种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烧伤、腹部外科疾病等。
2. 胸外科疾病:主要包括胸腔内脏器疾病、肺部疾病、纵隔疾病等。
3. 心血管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动脉瘤、先心病等。
4. 泌尿外科疾病:主要包括肾脏疾病、膀胱疾病、前列腺疾病、泌尿道结石等。
5. 神经外科疾病:主要包括脑部疾病、脊柱疾病、外周神经疾病等。
二、外科常见症状1. 创伤:包括外伤性出血、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2. 肿块:体表或内脏出现肿块,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鉴别诊断。
3. 疼痛: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是不同疾病的表现,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4. 出血:包括内出血和体表出血,需要明确出血原因和进行相应处理。
5. 感染:包括手术感染、创伤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三、外科诊断技术1.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用于判断各种疾病的位置、范围和性质。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病理检查等,用于判断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3. 体格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询问、叩诊、触诊等手段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四、外科治疗技术1. 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微创手术等,用于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2.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激素等,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染和疼痛。
3. 介入治疗:包括动脉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等,用于治疗各种血管疾病和肿瘤。
4. 康复治疗:包括理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用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五、常见外科疾病和治疗原则1. 骨折:主要通过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来治疗,严重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2. 腹部外科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炎、阑尾炎、胃溃疡等,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3. 肿瘤: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4.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5. 神经外科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脑瘫、脑肿瘤等,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腹部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和听诊等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腹部体格检查通常包括外观检查、触诊检查和听诊检查三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外观检查,患者腹部外观的观察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
医生需要观察患者腹部的形状、对称性、皮肤的颜色、有无皮下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情况。
此外,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部肿块、腹壁脱垂、腹部皮肤上有无瘢痕、疝等情况。
外观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腹部的整体情况,为后续的触诊和听诊检查提供重要参考。
触诊检查,触诊是腹部体格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
医生需要通过触诊来了解患者腹部内脏器官的大小、形状、质地、有无压痛等情况。
触诊检查通常分为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两个部分。
在进行触诊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手法的轻重、深浅,以及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通过触诊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部肿块、腹部压痛、腹部包块等情况,为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听诊检查,腹部听诊检查是腹部体格检查中的辅助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来了解患者腹部肠鸣音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规律的肠鸣音,如果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肠梗阻、腹膜炎等情况。
因此,腹部听诊检查对于判断患者的肠道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进行常规检查的重要环节,通过外观检查、触诊检查和听诊检查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腹部的整体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细心、耐心地进行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状态和功能。
通过子细观察、触诊、听诊等手段,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的重要信息,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腹部外观检查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的外形、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膨隆、凹陷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如色素沉着、瘢痕、湿疹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内脏疾病相关。
1.3 腹壁肌肉张力:通过触诊来评估腹壁肌肉的张力,异常的肌肉张力可能提示腹腔内压力的改变。
2. 腹部触诊检查2.1 表面触诊:用手掌轻轻触摸腹部,检查是否有肿块、包块、压痛等异常感觉。
2.2 深部触诊:医生用手指按压腹部各个部位,检查内脏器官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情况,包括肝脏、脾脏、肾脏等。
2.3 腹部回声检查:医生通过手掌敲击腹部,借助声音的传导来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或者气体。
3. 腹部听诊检查3.1 肠鸣音:医生用听诊器在腹部各个部位听取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异常的肠鸣音可能与胃肠道疾病有关。
3.2 血管杂音: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腹部血管,寻觅是否存在异常的血管杂音,这可能与血管狭窄或者瘤体有关。
4. 腹部压痛检查4.1 浅表压痛:医生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各个部位,观察是否有疼痛反应,这可能与腹腔内炎症或者感染有关。
4.2 深部压痛:医生用手掌加大力度按压腹部,评估是否有深部压痛,这可能与肾脏结石、胰腺炎等疾病相关。
5. 腹部超声检查5.1 腹部脏器检查:通过超声波扫描,医生可以详细观察腹部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
5.2 血管检查:超声波还可以用于检查腹部血管的血流情况,评估是否存在血管狭窄、栓塞等异常。
总结: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手段,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内脏器官的重要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西医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腹部外科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宁人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为0.1%-0.2%; 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临床上常有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一病因1. 急性阑尾炎(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
造成阑尾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有:①淋巴组织明显增生,最常见,约占60%,多见于青年人;②粪石,约占35% ;③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较少见;④阑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管腔细长,开口狭小,系膜短致阑尾卷曲。
(2)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内容物排出受阻,腔内致病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上皮的完整性受损,细菌侵入壁内并沿粘膜下层扩散,引起和加重感染。
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格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3)其他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直接蔓延至阑尾。
饮食因素,如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糖和缺乏纤维的食物者可因肠蠕动减弱、菌群改变、粪便粘稠而易形成粪石。
2. 慢性阑尾炎大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部分开始即呈慢性过程。
部分可因阑尾腔内粪石、虫卵等异物,或阑尾扭曲、粘连。
淋巴滤泡过度增生等导致阑尾管腔变窄而发生慢性炎症变化。
二临床表现(一)急性阑尾炎1 常见症状和体征(1)常见症状1 )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多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位置不固定,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约70%〜80%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具有此典型症状;少部分病例病初即表现为右下腹痛。
腹痛特点可因阑尾位置及不同病理类型而又差异:单纯性阑尾炎仅表现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者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者则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病人可因阑尾腔内压力骤降而出现腹痛暂时缓解的现象,但并发腹膜炎后,腹痛又呈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者腹痛在右侧腰部;盆位阑尾炎者的腹痛位于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者表现为右上腹痛;极少数内脏反位者呈左下腹痛。
第六节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一、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深达黏膜肌层慢性溃疡。
溃疡的形成与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症状】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
②胃酸作用于溃疡和周围组织引起化学性炎症,使溃疡壁和溃疡底部神经末梢的痛阈降低。
③溃疡局部肌张力增高或痉挛。
④溃疡穿透,使浆膜面受侵。
1.疼痛的特点(1)部位:胃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稍偏高处,或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脐上方和脐上偏右处。
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特别是穿透性溃疡的疼痛可放射至背部。
疼痛范围多为数厘米直径大小。
因空腔脏器疼痛属内脏神经痛,在体表上定位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溃疡所在的解剖位置。
(2)性质:疼痛性质不一,常为持续性钝痛,隐痛、胀痛、烧灼样痛、饥饿痛等。
急性发作时亦可有剧痛,如绞拧或刀割样痛。
当溃疡穿透至浆膜层或穿孔,即可出现持续性剧痛。
(3)节律性:消化性溃疡的疼痛与进餐有一定关系。
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h内发生,经1~2h后逐渐缓解,至下一次餐后再重复出现上述规律,呈进餐—疼痛—缓解的规律。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则多发生在两餐之间,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后缓解,呈疼痛—进餐—缓解的规律,又称空腹痛,也可出现夜间痛,可午夜及清晨1时发生疼痛,服制酸药或稍进食物后疼痛可缓解。
(4)周期性:上腹疼痛可持续数天,数周,数月,继以较长时间缓解,以后又复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好发季节为秋末或春初,与寒冷有明显关系。
(5)长期性:溃疡愈合后甚易复发,因此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屡愈屡发,延续数年至数十年,每次发作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
(6)影响因素:过度紧张、劳累、焦虑、忧郁、饮食不慎、气候变化、烟酒和药物影响等因素可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加剧,可用休息、进食和服制酸药物等使症状减轻或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