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临床观察杨德志
- 格式:pdf
- 大小:598.46 KB
- 文档页数:2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一、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作用原理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一种通过靶控输注麻药来保持麻醉深度的技术。
舒芬太尼是一种很强的镇痛药物,通过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可以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和镇痛需求来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从而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
而丙泊酚是一种快速起效的全身麻醉药,具有快速入睡、恢复快的特点,通过复合丙泊酚可以更好地调控患者的麻醉深度和术中镇痛效果。
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1. 优势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精确控制舒芬太尼的输注速度,可以更好地维持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控制,减少术中术后的疼痛感。
复合丙泊酚能够快速进入患者的体内并产生麻醉效果,有助于患者快速入睡,缩短手术准备时间。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够更精准地控制麻醉深度,减少呼吸抑制和术中苏醒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2. 应用效果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方面,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感明显减少,术后镇痛需求降低,有助于术后恢复。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够更好地保持患者的呼吸稳定和心血管功能稳定,减少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明显好于传统麻醉方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三、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时,需要注意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手术类型来进行个性化的药物调整,从而使麻醉效果更佳。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麻醉服务。
142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ay. 2019, Vol. 33, No.5·临床麻醉研究甲状腺切除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手术进行中对药物麻醉效果有着较高的要求。
以往的甲状腺切除手术大多应用颈丛阻滞麻醉方式,但是这种麻醉方式在使用的时候临床禁忌较多,且阻滞效果较差,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出现气管受压、牵拉反应的情况,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治疗的痛苦。
在医疗改革的深化发展下,全身麻醉方式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类麻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经过相关资料证明,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使用能够增强麻醉剂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1-2]。
为此,文章结合我院近几年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就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效果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35~74岁,平均年龄为(56.3±4.3)岁,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腺瘤16例。
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33~72岁,平均年龄为(56.1±3.8)岁,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甲状腺腺瘤14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6 h 都常规禁食水,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之前两组的患者均使用同等分量的药物,在对患者诱导成功之后对其使用气管插管,之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
对照组在治疗的时候单纯使用盐酸瑞芬太尼,手术方式是应用静脉微量泵注射,注射速度是500 μg/h。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2 mg/kg 的异丙酚,手术方式是应用静脉微量泵注射。
全部患者在实行手术治疗时都需要予以镇定剂来帮助患者始终保持肌肉松弛的状态,并在手术完成之后停止异丙酚药物的使用[3-4]。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效果,探讨其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准备行甲状腺次切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给予对照组单独靶控输注异丙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中的体位不适、牵拉反应、术后恢复时间以及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有体位不适的3例,有牵拉反应的2例,术后测的hr低于对照组,疼痛级别均为ⅰ级;对照组体位不适有12例,有牵拉反应的8例,术后测的hr高于观察组,ⅰ级疼痛有32例,ⅱ级疼痛有14例,ⅲ级疼痛有4例。
两组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结论: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中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异丙酚,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24-02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应用较多的有颈丛阻滞麻醉,操作方法简单、对全身影响较小是它的特点,但是近年来随着新的手术方法的引进,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再愿意接受这种麻醉,主要是因为颈丛阻滞不能消除手术中的牵拉反应,手术的部位需要患者长时间颈部过伸,这会促使患者情绪紧张,进而增加患者的体位不适感[1]。
异丙酚作为替代颈丛阻滞麻醉的出现,可以使患者产生体位不适和牵拉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异丙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它还有消除半衰期短、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小、副作用小的优点,但在镇痛的作用上并不显著[2],芬太尼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本实验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探讨这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收的准备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100例。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颈丛阻滞麻醉是甲状腺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但颈丛阻滞存在着意识清楚、阻滞不全的情况,在深部操作时多感到疼痛不适,所以常需要辅助镇静、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1]。
近年来,我们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3年4月~9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体质指数在18~25kg/mz,ASA I~Ⅱ级,年龄22~56岁[2]。
1.2诊断标准排除甲亢,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史,无长期服用麻醉性镇痛药史。
1.3方法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g/kg维库溴胺0.1mg/kg,丙泊酚1~1.5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泵注丙泊酚4~5mg/kg/h,瑞芬太尼0.25~0.35min,40例患者中只有9例第2次静注维库溴胺0.05mg/kg,术中维持BIS值45~55,手术结束立即停止泵注药物,全组病例均未用催醒药及肌松拮抗药。
待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清醒后拔管。
全组患者均未用术后镇痛泵[3]。
1.4观察指标①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插管时、手术中、拔管时、拔管后5、10ra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②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steward苏醒评分;③不良反应情况:拔管时躁动、咳嗽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
以P<0. 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全组手术期间SBP,DBP,HR和SPO2较平稳,无明显波动。
VSA评分镇痛优良31例,镇痛效果中9例,其巾两例呼吸抑制(SPO2<90%),即停用瑞芬太尼,SPO2恢复正常后,减小瑞芬太尼剂量继续用药,全组无肌肉强直,恶心、呕叶等不良反应发生。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作者:黄政通樊友凌杨小静等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04期[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单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
比较两组患者切皮时所需的瑞芬太尼目标血浆浓度、心血管应激反应以及术口疼痛、恶心、呕吐、镇静等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和术口疼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对照组需用较多的瑞芬太尼。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心血管应激反应较小,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a)-0089-03针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方法,但存在着镇痛不全的缺点,针药复合麻醉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迄今为止,电针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麻中电针所起的镇痛效能究竟如何,尤其是针药复合麻醉是否对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具有调控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本研究拟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完成甲状腺手术的同时,在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两组切皮时所需的瑞芬太尼目标血浆浓度、两组心血管应激反应以及术口疼痛、恶心、呕吐、镇静等差异,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此类手术中的镇痛效能及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麻醉科择期行单纯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平均37.4岁;ASA Ⅰ级28例,ASA Ⅱ级32例。
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2±2.3)岁;ASA Ⅰ级14例,ASA Ⅱ级16例。
41临床研究2020年09月第28卷第09期作者简介:徐淑峰(1972-),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副主任医师,本科。
研究方向:老年病人麻醉针刺麻醉。
[3]史久煜,李小平.自适应性生物反馈训练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远期疗效与家庭维持治疗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2017,37(7):442-447.[4]赵红梅.PPH 用于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病人治疗临床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13):47.[5]于永红,张斌,丁健华,等.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远期疗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12):1360-1364.[6]白玉作.关注肛门直肠畸形的远期随访和多中心研究[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39(12):881.[7]刘宇,杜雪峰,张海磊,等.改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8,34(4):330-334.·临床治疗·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徐淑峰(莒南县中医医院 麻醉科,山东 临沂 276600)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麻醉复合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芬太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莒南县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复合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法麻醉,研究组应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麻醉。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插管时、手术过程中、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 时的MAP 、HR 分别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麻醉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steward 苏醒评分相对比对照组更 高(P <0.05)。
结论 甲状腺手术采用针刺麻醉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方式有着比较显著的镇痛效果,安全程度也比较高,这一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摘除术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旨对瑞芬太尼应用于临床甲状腺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2年2 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均予以气管插管全麻。
其中,对照组: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间断性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苏醒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血流动力学变的组间比较均具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甲状腺摘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其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异丙酚;血流动力学;清醒时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8-01 传统甲状腺摘除术多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效果并不理想,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更多不适或痛苦[1]。
为了更好的提高醉效果,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不适或痛苦;本文对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
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笔者单位2012 年2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64 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其中,男性31 例,女性33 例;年龄31~64 岁,平均年龄(47.6±1.7)岁;64 例患者均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且近期未曾服用阿片类等药物。
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研究组:32例;组间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64 例患者术前30min 时,均行阿托品(0.4mg)和苯巴比妥(2g)肌内注射;且均行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开放上肢静脉,预轮流复方乳酸钠液(8mL/kg);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SBP/DBP)、血氧饱和度(SpO2)等。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王书焕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切除术在麻醉过程中使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患者。
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前后顺序把他们分成治疗组和参照组。
对两组患者都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
参照组利用静脉泵给患者注射异丙酚,并对其断续推注芬太尼,治疗组持续直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
对两组的血流动力和苏醒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参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和苏醒情况明显低于治疗组,经过比较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甲状腺切除术汇总,对患者静脉持续注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效果明显。
【关键词】:甲状腺;麻醉;临床分析在甲状腺切除术中,过去主要通过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来进行麻醉,但是患者反应其效果不好。
现在我院对部分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的方式进行麻醉,患者反应效果很好,具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6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为(48.3±2.2)岁;其中甲状腺腺瘤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
排除患有精神病史、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史、技巧你服用苯二氮卓类及阿片类药物者,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前后顺序把他们自由组成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别小,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全部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
手术前8个小时不能吃饭,6个小时不能喝水,并在手术前30分钟进行0.5毫克阿托品和0.1克苯巴比妥肌肉注射。
进入手术室之后,对其上肢静脉注射每千克8毫升的复方乳酸钠乳液,对血压、心电图、呼气等生命体征保持及时监测。
在进行麻醉诱导时,两组全部给予每千克0.1毫克的维库溴铵、每千克0.08毫克的咪唑安定和每千克2毫克的异丙酚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