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0.22 MB
- 文档页数:38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东北地区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与范围:(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78.8万平方千米。
(2)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南邻渤海和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是山环水绕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大部分)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4、河流:主要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河流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导致春汛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水位上涨。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北部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吉林省较多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2、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京哈线(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黑龙江)(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播放地理中国《白山黑水》视频片段,引出本课课题——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观看视频,整体感知东北地区。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引出课题。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目标学生集体朗读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本节课内容。
利用白板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回顾旧知学生回顾描述某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利用白板展示知识要点,温故知新。
【活动一:自主学习】利用白板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自主学习东北地区位置:阅读课本P24图6-1、图6-2,2.海陆位置:3.纬度位置:【活动二:合作探究】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并在图上指出题目中地理事物。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个别学生分享答案。
学生在图中描出表示东北地区范围的经纬线。
动画展示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总结、概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培养学生读图习惯。
当堂消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白板培养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以四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三:欣赏东北】展示东北地区特色地形例如东北平原、松花江、龙江第一湾景观图片及老师在东北地区的照片。
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白板展示图片,学生直观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地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描述地形一般包括哪些方面?学生回顾,个别回答。
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找到描述地形的方法,突破难点,利用白板展示图片,加深印象,巩固已学知识。
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活动三:师生合作】1.主要地形类型:展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
2.地形分布格局:展示东北地区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并在图中标记,并归纳东北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这一节用一课时讲授,本节的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从本章开始逐步学习分析区域的具体方法,把区域分析深入到各个方面。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初步掌握了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把这些知识进一步迁移和深化。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国家和省区等地理位置特点,并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2、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总结归纳地理特征。
3、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4、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气温及降水分布存在的地区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小结东北的地形、气候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东北的自然环境,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由“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和几张图片导入新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先读P25阅读。
1、地理位置:出示6-1,6-2,完成活动题1、2,和P26 1、2、3.总结:1、范围:包括黑吉辽简称“东北三省”东北地区土地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2、绝对位置:(1)大体上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3、相对位置:(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地理特征:读图6-6找出山脉、平原、丘陵,地形类型以上为主。
圈出几条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完成活动题1、2、3。
小结:地形以平原、山地、丘陵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的特征。
(3)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体会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掌握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归纳、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提问:你知道下列图片描述的景观吗?它们位于我国哪个地区?(学生回答)明确: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它们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今天,我们就走近东北地区,首先来看看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位置提问: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学生回答)明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临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 东北地区大约跨越多少经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学生读图讨论回答)3.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
读图,判断下面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幅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明确:1.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濒临的海洋有渤海和黄海。
2.东北地区经度位置大约位于1180E至1350E之间,东西大约跨越17个经度;纬度位置大约位于380N至530N之间,南北大约跨越15个纬度,主要位于北温带(从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