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8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东北地区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与范围:(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78.8万平方千米。
(2)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南邻渤海和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是山环水绕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大部分)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4、河流:主要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河流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导致春汛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水位上涨。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北部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吉林省较多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2、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京哈线(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黑龙江)(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对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大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找出东北地区的位置。
2.使学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的准确找出,以及对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地图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形、气候、河流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东北地区地图,以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案例:收集关于东北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的具体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的位置。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认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思考,加深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相关内容,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主要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2. 地图绘制与标注(1)绘制中国简略地图,并在地图上标出东北地区的大致位置。
(2)标注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河流及山脉等地理要素。
3. 自然环境探究(1)收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等相关资料。
(2)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4. 地理环境与生产关系探究结合课本和互联网资料,探讨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如粮食种植、林产品、畜牧养殖等)和工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5. 课后问题思考(1)简述东北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可能的改善措施。
(2)假如你是一名规划师,你将对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哪些建议?请列出三点建议并简述理由。
三、作业要求(1)地图绘制需准确标注地理要素,使用规范的地理名称。
(2)收集资料需真实可靠,注明来源出处。
(3)分析问题需结合所学知识,逻辑清晰,言之有据。
(4)按时提交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独立完成。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准备情况、地图绘制准确性、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和独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优秀作业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将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或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对于学生的问题反馈和建议,教师将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复和解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能力。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达标练习必做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季风风向D.纬度位置2.图中甲处降水量最丰富的原因是()。
A.距离海洋最近B.地处长白山脉的迎风坡C.受夏季风影响最明显D.纬度低,热量充足3.下列选项所示为长白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左侧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其中正确的是()。
近年来,以冰雪、森林、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及边境异国旅游成为我国某省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读中国某省某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该省接待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月份是()。
A.1月B.6月C.7月D.12月5.该省最有可能是()。
A.河北省B.海南省C.广东省D.吉林省读东北局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从图中读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地区1月普遍低温,且由南至北气温逐渐上升B.该地区河流众多,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航运价值高C.该地地势低洼,地下有可能有深层的冻土,地表水难以排出,形成沼泽D.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和同纬度的欧洲沿海国家相比,该区气温稍高一些7.下列关于该地农村民居的主要防寒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窗大墙薄B.顶斜墙厚C.屋底吊脚D.平顶木屋读东北地区局部图、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第8~9题。
8.三幅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与哈尔滨、长春、沈阳正确的配对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9.三地气候类型都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力提升选做10.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山脉是,它隔开了和。
(填地形区)(2)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小明寒假去东北地区旅游,除了到哈尔滨看冰雕,他还希望能乘船游览黑龙江,你认为他能实现愿望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的特征。
(3)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体会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掌握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归纳、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提问:你知道下列图片描述的景观吗?它们位于我国哪个地区?(学生回答)明确: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它们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今天,我们就走近东北地区,首先来看看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位置提问: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学生回答)明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临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 东北地区大约跨越多少经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学生读图讨论回答)3.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
读图,判断下面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幅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明确:1.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濒临的海洋有渤海和黄海。
2.东北地区经度位置大约位于1180E至1350E之间,东西大约跨越17个经度;纬度位置大约位于380N至530N之间,南北大约跨越15个纬度,主要位于北温带(从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认识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东北三宝、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雾凇、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图片,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地理位置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①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③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④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老师进行指导总结。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出示“东北地形图”,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出示“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学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初中-地理-打印版
长白山十六峰简介
长白山是东亚地域中以海拔2,760米的白头峰等十六座山峰环绕的天池台地为主体的诸多山系构成的山岭。
长白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多指狭义的长白山,即长白山脉的主峰区域。
构成长白山主体水系的河流有三条,他们分别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
长白山的地理概念就是长白山水系覆盖的整个地域,这里包括构成这一地理概念的山峰、山岭、平岗、河滩、河流和冲积平原。
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奉旨勘查长白山。
历时4个月的实地踏查之后,除《长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报告,还撰写了《长白山江岗志略》。
刘建封是秀才,又是诗人。
尽管考察十分艰苦,甚至有生命危险,面对祖国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诗,兴致勃勃地为各山峰命名。
并绘有详细的地形图,标注了十六峰的位置,它们是:
白云峰、芝盘峰、天文峰、华盖峰;天豁峰、龙门峰、紫霞峰、铁壁峰;观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云峰;卧虎峰、孤隼峰、锦屏峰、白头峰。
这十六峰千姿百态,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雕蚀,山峰嶙峋峭奇,姿态各异,有的如宝剑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妆、有的如雄鹰衔物,环列成一个大圆周,或白或黄、或青或绿护佑着一池碧水天池。
《长白山》
扬眉
女娲补漏练五石,遗世通灵宝玉痴;
十六群峰天将化,庇佑神兽守天池;
二道白河群龙聚,大峡沟谷立巨石;
神山圣水关东汉,大美长白天下知。
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识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