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学习任务》PPT课件(5篇)
- 格式:pptx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7
《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PPT配套资料第一部分内容:关键能力培养——新闻阅读方法指导【相关知识】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时可采用如下六个步骤:第一步:看标题信息。
即通过对标题的揣摩,要能辨别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
目的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来分析。
【实践任务】阅读以下各个新闻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1.新闻材料: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辨。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单元学习任务》(第六单元)PPT配套资料第一部分内容:关键能力培养——学会辩论【相关知识】辩论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活动形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依据教材确定辩论主题,以预备卡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素材,从而为辩论活动做好准备;而辩论后的整理反思则可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
一、辩论的原则1.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辩论没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比的是谁更有人气。
2.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当辩论的结果明显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辩手会采用种种诡辩的手法进行辩论。
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会演变成双方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对对方进行人格的蔑视乃至否定。
如果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然也往往会受到对方对你人格的攻击。
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
3.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由于辩论双方是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在辩,往往明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对,也不愿意认输,在辩论中进行某种诡辩是很正常的,但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所谓的胡搅蛮缠就是:当对方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时,自己却不看对方的文章,分析对方的观点,而是继续把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对别人进行无目标的攻击。
二、参加辩论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意。
1.要认真阅读对方的文章及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词在理论上和知识上都更丰富。
绝对避免使用庸俗不堪的实例和趣味低级的噱头进行辩论,或者以感情取代理论,故作姿态煽动性地赢取辩友们的同情或喝彩。
2.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
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PPT配套资料第一部分内容:关键能力培养——散文阅读之景与情【相关知识】富有情感是散文的主要特征。
“借景抒情”是散文表达情感的常用手法。
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需要关注文中的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体味景中之情。
散文中情与景的关系,一般分为景触动情、景承载情、景反衬情三种关系。
一、景触动情景触动情,就是眼前景物触动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在表现手法上称之为“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最早出现在元代无名氏的《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触景生情,在古今散文中俯拾皆是。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句诗写出农村初春生机蓬勃的景象,随后触景生情,引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叹,为结尾抒发“乐天安命”的人生态度作铺垫。
再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因听闻“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声,展开了秋对自然万物影响的联想,最后是对人生命情状的思考。
还有季羡林先生的《海棠花》一文,开头写在异域看到海棠花,于是想起家乡的海棠花,海棠花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景触动了情。
以上示例都是触景生情的优秀作品,我们可从作者的写作中体味其中的含义。
二、景承载情景承载情,即景中寓情。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会将主观情感无形地融入到客观的自然景物描绘中。
所以散文中的景物是具有灵性和情感的,它有别于日常所见,它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我们通过自然景物,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思想变化。
景承载情,具体可分为景明现情、景暗示情、景象征情三类。
1.景明现情,顾名思义,景物描写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我们通过所描写的景物,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或喜或忧或痛或愤的思想感情,一目了然。
如下面的一段文字:“菜园大小不一,但都平坦方正。
”“黄瓜、青椒、芫荽、韭菜、西红柿、香葱、茄子,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五颜六色,有嫩有老,有圆有长。
”这段文字通过美丽的菜园景色,写出了大生产的勃勃生机。
《单元学习任务》(第一单元)PPT配套资料第一部分内容:关键能力培养——诵读新诗【相关知识】提高诵读诗歌的能力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单元诗歌均抒发了一定的情感,反复诵读可陶冶我们的情操。
新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确定合适的重音、停顿,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读出新诗的艺术美。
在诗歌的具体诵读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根据诗歌意境,确定重音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1.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重读的词语。
2.强调重音指为强调语意重点而重读的词语。
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下面几种情况应处理为强调重音:二、根据语境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
朗读时,根据诗句内部词语的疏密将其分成几段,以体现节奏的鲜明、语言的韵味,这样的停顿方式称为节拍。
朗读新诗,不能机械地依据字数来划分节拍,要兼顾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各行的节拍数要匀称、均衡,使其有一种和谐整齐的韵律美。
例如《天上的街市》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第一、三句为三个节拍,第二、四句不完全按照字数划分,仍然是三个节拍,朗读新诗时,为了保持整齐和谐的美,宁可把句中词语挤得紧些,也不能把语意关系密切的诗行分成不同的节拍。
三、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诗句的语气语气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也就是俗语说的“口气”。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欢乐、愉快、悲伤、沉痛、压抑、沉重、激动、不安、惊讶、绝望、怀疑、感叹等各种感情。
朗读时,要用相应的语气将其恰当地表达出来。
例如臧克家的《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 ... ...单元学习任务PPT,第二部分内容:写作任务指导——学写新诗【知识导引】一、现代诗的形式和要求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着诗人全部的心灵感受、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