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病程记录书写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2
********医院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为了改进我科病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为标准,参照相关病历质量评审标准,制定我科《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供临床医师参考。
监控项目: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包括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操作记录,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出院记录等重要记录内容;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
一、病程记录概念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
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更改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受委托人告知的重要事项等。
二、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一)日常病程记录书写规范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
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
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首先标明记录时间,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
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长期住院患者每月一次阶段小结。
(二)特殊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与范例1.首次病程记录1.1【规定】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1.2【解读】1.2.1 单列标题--首次病程记录。
1.2.2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病情评估、诊疗计划等。
1.2.3病例特点应高度概括,重点突出,避免复制病史、体征(重点记录阳性症状和体征,以及与诊断、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症状和体征)。
1.2.4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外伤(单纯性)、有病理结果、妊娠(非病理性)及同病再次入院者,可免写鉴别诊断。
病程记录书写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一、病程记录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后,经治医师对患者病情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
病程记录的质量反映医疗水平的高低二、病程记录的内容1、患者的病情变化;2、重要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3、上级医师查房意见;4、会诊意见;5、医师分析讨论意见;6、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7、医嘱更改及理由; 8、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
三、病程记录的基本要求1、及时;2、真实;3、有分析,有综合,有判断。
4、注意要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前后连贯。
四、一般病程记录的内容1、记录时间。
2、病人一般情况(自觉症状、情绪、心理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可根据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记录,并注意记录与中医辨证治疗有关的内容。
3、病情变化,症状、体征的改变或有何新的发现,各项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4、对临床诊断的补充或修正,以及修改临床诊断的依据。
5、治疗情况,用药理由及反应,医嘱变更及其理由。
(尤其注意抗生素)6、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反映、希望和意见(应写明上述人员的全名)。
7、医师签名。
(实习医师、进修医生、研究生书写,应有带教医师签名。
)8、应有出院前病程记录。
记录患者出院时的症状、体征、重要检查结果及出院注意事项。
应有主治或以上医师同意出院的意见。
五、特殊病程记录1、首次病程记录;2、上级医师查房记录;3、诊疗操作记录4、抢救记录;5、谈话记录;6、会诊记录;7、疑难病例讨论记录;8、转出(入)记录;9、阶段小结;10、出院记录;11、死亡记录;12、死亡讨论记录。
13、术科尚包括:(1)术前讨论记录;(2)术前小结(3)麻醉记录;(4)手术记录;(5)术后病程记录。
(一)、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
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内容包括:1、书写时间,“首次病程记录”标题(居中);2、病例特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记录中问诊、体格检查、专科检查记录、辅助检查等内容);3、入院诊断;4、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这是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病程记录书写要求一、目的依据为了规范病历书写工作,确保病程记录的有效性、科学性,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书写住院病历科室。
三、主要内容病程记录是指在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进行的连续性记录。
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诊疗操作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诊断的确定或修正诊断的依据、治疗情况及疗效判断和医嘱更改理由、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
病程记录要分段连续书写。
(一)首次病程记录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需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书写内容:第一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居中。
第二行左顶格书写记录日期和时间,第三行起始空两格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以***为主诉于*年*月*日*时*分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年龄及性别、婚姻、生育状态,如已婚育龄妇女、老年妇女等。
2.简单病史(主诉),“既往史”。
3.体格检查(全身阳性体征者和必要的阴性体征),重点描述专科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主要的阳性结果。
外院辅助检查要写清检查医院及检查时间。
5.诊断及诊断依据:最可能的主要疾病:依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故此诊断可能性大(可初步诊断)。
6.鉴别诊断(1)与主要疾病相鉴别的其他疾病:此病例特征与之相符点及不相符点(本病可以基本除外)。
(2)与主要疾病相鉴别的其他疾病:此病例特征与之相符点及不相符点(本病尚不能除外,需何种检查后除外)。
本病可以排除。
7.诊疗计划:(1)相关、必要的辅助检查。
(2)急需的对症治疗。
(3)治疗原则。
8.医师在下一行右顶格签名并注明职称。
9.书写注意事项:简要记录与诊断或鉴别诊断相关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尽可能完整。
鉴别诊断应写出需要鉴别的疾病名称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包括支持点和不支持点。
诊疗计划应具体可行。
(二)日常病程记录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