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小麦种植与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8.02 KB
- 文档页数:2
小麦种植与管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小麦的生长特性。
2、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教学过程:(一). 整地1.水肥地:一是要求深耕,二是要求保证小麦播种具备充足的底墒和口墒。
深耕的适宜深度为25〜30厘米,生产上可实行2〜3年深耕一次2. 施肥秸秆细碎(最好在3厘米以下)为了保证秸秆还田质量,一般要粉碎两遍,第一遍粉碎过后,人工将压倒的秸秆清出,以使第二次粉碎时能够被粉碎到。
3. 化肥施用上控制氮肥,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调整氮肥基追比例。
(二)选种1. 优质强筋麦田:以郑麦366、济麦20、藁麦9415、新麦19、西农979 为主。
2. 高中产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豫麦49-198 、周麦16为主;搭配新麦18、众麦1号、温麦19、豫农202、洛麦21、周麦22、衡观35,示范百农160、郑育麦9987、许科1号。
3. 高中产晚茬麦田:以偃展4110、平安6号、濮麦9号、新麦208、太空6号、豫麦18-99为主;搭配新原958、豫教2号、众麦2号、04中36、花培5号、豫农949。
4. 岗丘旱薄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豫麦65为主;搭配济麦2号、安麦7号、洛旱6号、漯优7号。
(三)种子处理同时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不仅可以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还可以有效减轻小麦后期病虫害发生,一般麦田拌种可采用3%敌萎丹50毫升+2.5%适乐时10毫升+40%辛硫磷25毫升,加水150毫升,拌种10公斤。
或采用2渝克锈15〜20克+40游硫磷25毫升,拌麦种10公斤。
(四)播种时期和播量1.播种时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宜调整播期,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适期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
底墒充足、地力较差和播种偏晚的地块,播种深度以 3 厘米左右为宜;墒情较差、地力较肥的地块以4〜 5 厘米为宜。
大粒种子可稍深,小粒种子可稍浅。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小麦种植技术与教学方案》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小麦种植技术与教学方案》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小麦种植技术与教学方案》一、小麦种植概述小麦种植的意义小麦种植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据统计,小麦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次,小麦是重要的饲料作物,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此外,小麦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籽粒可用于面粉加工,制作各种面食产品,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另外,小麦种植对生态环境也有积极影响,麦田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小麦种植的分布与产区小麦种植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和黄淮海地区。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部分,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
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河北等省份,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较大。
此外,四川、湖北、湖南等南方地区也有小麦种植,但产量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小麦种植技术,我国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大了对小麦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小麦种植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通过实施高产创建、粮食产能提升等工程项目,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同时,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小麦生长环境要求气候条件:小麦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小麦喜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
劳动课小麦种植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方法,掌握小麦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要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麦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要求,小麦的种植方法。
2. 教学难点,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和种植方法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小麦种子、土壤、水壶、水杯、小铲子、小锄头、小水壶等。
2. 教学环境,学校的小菜园或者室内的花盆。
3. 教学人员,老师和学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小麦的重要性,小麦的种植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小麦是如何生长的?它需要哪些条件?我们如何种植小麦?2. 学习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包括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小麦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的环境对小麦生长有利?3. 学习小麦的种植方法(15分钟)。
介绍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播种、灌溉、施肥等步骤。
让学生了解小麦种子的特点,学习如何正确地播种小麦种子,并且讲解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 实地操作(30分钟)。
在学校的小菜园或者室内的花盆里,让学生亲自动手播种小麦种子,以及进行必要的灌溉和施肥。
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同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让学生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总结小麦种植的经验和教训。
学生可以将自己种植的小麦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和照料自己种植的小麦,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
种地劳动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基本知识介绍2. 种植技巧教学3. 团队协作实践4. 劳动教育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劳动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种植技巧,包括土地准备、种子选择、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环节。
3. 示范:教师进行种植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植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种植技能。
6. 劳动教育:教师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种植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3. 学生对农业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资源:1. 农田实践基地。
2. 种植工具。
3. 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
4. 教学课件。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种植技巧。
2. 强调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种地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5.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提高学生的种植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种植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让学生在种地劳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初中种植麦子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
2. 学习麦子的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麦子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
2. 麦子的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麦子的种植技巧。
2. 注意事项的掌握。
教学准备:1. 麦子的种子。
2. 种植工具(如铲子、水壶等)。
3.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农田,询问他们是否见过麦子。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麦子的了解。
二、讲解麦子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10分钟)1. 介绍麦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根、分蘖、抽穗、开花、结实等阶段。
2. 讲解麦子的种植方法,包括土地准备、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步骤。
三、麦子的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10分钟)1. 讲解麦子的种植技巧,包括播种深度、播种密度、施肥量等。
2. 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播种过深或过浅、避免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合理施肥等。
四、动手实践(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麦子种子和种植工具。
2. 指导学生按照种植方法和要求进行种植。
3.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五、观察记录(10分钟)1. 发放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每天观察麦子的生长情况。
2. 要求学生记录麦子的生长变化和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种植体验和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总结麦子的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麦子的产量和质量。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麦田参观,观察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麦子生长的影响。
2. 邀请农民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种植经验和技巧。
3. 开展麦子种植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种植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麦子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学习了麦子的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开学第一课小麦种植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掌握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和珍惜粮食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麦的生长特点、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以及小麦种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小麦的生长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 教学工具,幻灯片、视频资料、小麦种子、土壤、水壶、浇水工具等。
3. 教学环境,校园内的小麦种植区域或者教室内的模拟种植区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小麦的生长特点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小麦种植的兴趣。
2. 理论学习。
(1)讲解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介绍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3. 实践操作。
(1)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小麦种植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小麦的生长过程。
(2)指导学生在模拟种植区域进行小麦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播种、施肥、浇水等操作。
4. 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小麦种植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加深对小麦种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开展小麦种植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小麦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者社区种植小麦,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体验和参与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劳技全册教案教案:七年级上册劳技全册一、教学内容本册劳技课程涵盖了七年级上册的所有章节。
主要内容包括:1. 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第二章: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3. 第三章:农业技术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4. 第四章:工业技术工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工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5. 第五章:现代服务业技术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代服务业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能够掌握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生产、工业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相关行业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农业生产、工业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技术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相关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劳动工具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劳动工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相关的劳动与技术实践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通过设置相关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劳动安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初中种植小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
2. 学习种植小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
2. 种植小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小麦的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室或实验室。
2. 小麦种子。
3. 种植工具(如铲子、水桶等)。
4. 观察表格或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实验室的植物,询问他们是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引入小麦种植的话题,让学生猜测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根、拔节、抽穗、成熟等阶段。
2. 讲解小麦种植的条件,包括土壤、水分、温度等。
3. 讲解种植小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小麦种子和种植工具。
2. 指导学生按照种植小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操作,包括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
3.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观察记录(1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记录下小麦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
2. 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观察表格或记录本上。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种植小麦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种植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种植小麦的技巧和方法。
3. 学生反思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自己动手种植小麦,观察其生长过程。
2. 学生可以进行小麦种植试验,探究不同土壤、水分、温度等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学习了种植小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但在观察记录和总结反思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总结不全面等问题。
小麦栽培技术教案小麦栽培技术教案章节一、引言本章介绍小麦栽培技术教案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小麦的背景知识和栽培的基本概念。
章节二、土壤准备本章介绍小麦栽培前的土壤准备工作,包括土壤分析、翻耕、施肥等内容,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章节三、品种选择本章介绍小麦栽培中的品种选择问题,提供各个品种的特点和适应环境,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章节四、播种方法本章介绍小麦的播种方法,包括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章节五、田间管理本章介绍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和管理要点。
章节六、施肥技术本章介绍小麦的施肥技术,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内容,提供详细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
章节七、病虫害防治本章介绍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包括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提供防治方法和药剂选择建议。
章节八、丰收和后期管理本章介绍小麦的丰收时机和收获方法,以及收获后的处理和后期管理,包括晾晒、贮存和销售等内容。
章节九、示范案例本章提供小麦栽培的示范案例,包括成功的实施经验和问题分析,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小麦栽培技术。
章节十、小结与展望本章总结全文的内容,强调小麦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附件:1、小麦栽培记录表2、土壤分析报告样本3、病虫害防治手册附录一、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业法 - 一部法律,规定农业生产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2、种业法 - 一部法律,规定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3、环境保护法 - 一部法律,规定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种植要求。
2. 掌握小麦种植管理的基本技术,包括土地翻整、播种时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小麦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小麦种植管理的基本技术。
2. 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1. 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2. 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知道小麦是什么吗?小麦有哪些用途?2. 引导学生了解小麦的基本知识。
二、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种植要求1. 讲解小麦的生长周期、生长阶段及特点。
2. 介绍小麦种植的土地要求、气候要求等。
三、小麦种植管理技术1. 土地翻整:讲解土地翻整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目的。
2. 播种时间: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3. 施肥:讲解施肥的种类、用量及方法。
4. 病虫害防治:介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种植要求。
2. 复习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二、案例分析1. 分析小麦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1. 回顾小麦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2. 强调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小麦种植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相关教材。
2. 实践操作场地及工具。
3. 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七年级劳动种植课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农业知识和种植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基础知识2. 种植技巧3. 劳动安全常识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常见的农作物有哪些吗?二、农业基础知识(10分钟)1. 教师讲解农业的基本知识,包括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土壤的作用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种植技巧(10分钟)1. 教师示范种植技巧,包括播种、施肥、浇水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掌握种植技巧。
四、劳动安全常识(5分钟)1. 教师讲解劳动安全常识,包括农药的使用、防止中暑等。
2. 学生认真听讲,增强安全意识。
五、合作种植(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种植。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种植任务。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
2.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种植的农作物是否存活。
2. 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农业知识资料。
2. 种植工具。
3. 安全防护用品。
教学建议:1. 课前带领学生参观农业基地,了解农业实际情况。
2.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学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初一劳动教案学习种植基本技巧种植作为一项重要的劳动技能,不仅可以带来丰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了帮助初一学生学习种植基本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份初一劳动教案,详细说明了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所需掌握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不同植物的种植要求;3.学会种植之前的准备工作;4.掌握种子的处理和营养土的配制;5.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种子、营养土、种植盆、水壶、浇水工具等;2.学生准备:根据教师要求带来小植物的种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种植的探索欲望。
2.理论学习教师讲解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了解其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
具体步骤包括:(1)种子的处理: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加速其萌发;(2)营养土的配制:将适量的土壤、腐熟的有机肥和沙子按比例混合,制作成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土;(3)种植盆的准备:将营养土填满种植盆,确保盆底有排水孔;(4)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营养土上,轻轻压实;(5)浇水:用水壶或浇水工具均匀地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细节讲解教师解答学生对种植过程中的疑问,重点介绍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过度浇水、缺水、缺肥等。
5.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操作技巧,帮助他们巩固学习成果,并鼓励他们在家继续进行相应的实践。
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种植活动,并鼓励他们在家中继续种植其他植物。
五、板书设计教案要点:- 种植基本原理和方法- 种子处理和营养土的配制- 种植盆的准备- 播种和浇水的步骤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种植的基本技巧和过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麦的生长习性、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掌握小麦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麦的生长习性2. 小麦的播种技术3. 小麦的施肥与灌溉4. 小麦的除草与病虫害防治5. 小麦的收割与储存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小麦种植的兴趣。
2. 小麦的生长习性(1)讲解小麦的生长周期、生长阶段和生长习性。
(2)引导学生观察小麦的生长特点,总结小麦的生长规律。
3. 小麦的播种技术(1)讲解小麦播种的时间、方法、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2)示范播种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播种技术。
4. 小麦的施肥与灌溉(1)讲解小麦的施肥原则和施肥方法。
(2)讲解小麦的灌溉原则和灌溉方法。
(3)示范施肥和灌溉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施肥和灌溉技术。
5. 小麦的除草与病虫害防治(1)讲解小麦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
(2)讲解小麦除草的原则和方法。
(3)示范除草和病虫害防治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6. 小麦的收割与储存(1)讲解小麦的收割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
(2)讲解小麦的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3)示范收割和储存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收割和储存技术。
7. 总结与评价(1)总结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评价。
(3)教师点评,总结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麦生长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麦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小麦收割与储存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环保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小麦生长习性图片、视频。
2. 小麦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步骤图解。
小麦播种过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播种工具、播种技术。
2.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体验劳动的辛苦,培养爱惜粮食、同情农民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4.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2.教学难点:犁具的使用技术。
三、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参与本活动的学生为农村初中的初三学生。
学生在初一学习过《植物的一生》,掌握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种子各部分在发育中的功能等相关知识。
初三学习过《植物的生殖方式》,掌握小麦的生殖方式的相关知识。
农业生产可以说是农村学生最身边的事情,学生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只是见过、听过,其实认识还很模糊。
由于现在家长的娇惯,即使是农村学生也基本没有参与过实际农业生产,实际操作能力基本为零。
好在初三的学生在体能方面条件较好,能满足简单农业操作的要求。
效果分析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提高。
之前学生基本都是认为农民是“没有出息”的职业,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农田。
通过这次活动,许多同学认识到农民和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甚至有同学提出要用科技促进农业的大胆理想。
动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至少是敢于动手。
这些孩子虽然是农民子女,但是基本都没有做过农活,不会使用家具,缺乏基本的农业常识。
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学生学会简单使用犁具,并且学会手工播种与撒肥的基本手法。
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开沟、撒肥、播种、盖土,不同工序之间既需要协调,又需要互相帮助。
每个小组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任务,甚至出现了小组之间的互助行为。
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情绪高涨。
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充满期待。
活动内容不多,学生刚刚感觉到累。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习惯于沉闷的课堂,这种活动处于户外,他们充满了乐趣,紧张而又兴奋。
播下了种子,也播种了希望,每个人都对来年的收成充满了期待。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麦的种植与管理
教学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二是小麦的种植和管理;
三是小麦的田间管理。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学会如何种植小麦并做好田间管理。
本设计的突破点:学生了解如何获得小麦高产以及小麦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学生交流、汇总、概括资料,使学生获取小麦种植的许多信息,知道小麦的阶段发育、如何耕种、施肥以及个阶段的田间管理等,从而使学生对小麦种植有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麦的阶段发育和生长特性。
2、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小麦的阶段发育和生长特性。
2、学生交流、小组汇总如何做好小麦的种植与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
教学器材:教学挂图麦穗麦粒。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麦的生长周期、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掌握小麦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小麦的生长周期和习性2. 小麦的栽培技术a. 播种技术b. 施肥技术c. 灌溉技术d. 病虫害防治技术3. 小麦的管理方法4. 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麦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小麦种植的兴趣,引出小麦种植的教学内容。
2. 讲授新课(1)小麦的生长周期和习性讲解小麦的生长周期,包括发芽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阶段。
介绍小麦的生长习性,如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
(2)小麦的栽培技术讲解播种技术,包括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
介绍施肥技术,包括底肥、追肥的施用方法。
讲解灌溉技术,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等。
介绍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预防措施、药剂防治等。
(3)小麦的管理方法讲解小麦的管理方法,包括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
(4)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有机农业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麦种植的实践操作,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体验小麦种植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种植的小麦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小麦种植与管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麦的生长特性。
2、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教学过程:
(一). 整地1.水肥地:一是要求深耕,二是要求保证小麦播种具备充足的底墒和口墒。
深耕的适宜深度为25〜30厘米,生产上可实行2〜3年深耕一次
2. 施肥
秸秆细碎(最好在3厘米以下)为了保证秸秆还田质量,一般要粉碎两遍,第一遍粉碎过后,人工将压倒的秸秆清出,以使第二次粉碎时能够被粉碎到。
3. 化肥施用上控制氮肥,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调整氮肥基追比例。
(二)选种
1. 优质强筋麦田:以郑麦366、济麦20、藁麦9415、新麦19、西农979 为主。
2. 高中产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豫麦49-198 、周麦16为主;搭配新麦18、众麦1号、温麦19、豫农202、洛麦21、周麦22、衡观35,示范百农160、郑育麦9987、许科1号。
3. 高中产晚茬麦田:以偃展4110、平安6号、濮麦9号、新麦208、太空6号、豫麦18-99为主;搭配新原958、豫教2号、众麦2号、04中36、花培
5号、豫农949。
4. 岗丘旱薄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豫麦65为主;搭配济麦2号、安麦7号、洛旱6号、漯优7号。
(三)种子处理同时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不仅可以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还可以有效减轻小麦后期病虫害发生,一般麦田拌种可采用3%敌萎丹50毫升
+2.5%适乐时10毫升+40%辛硫磷25毫升,加水150毫升,拌种10公斤。
或采用2渝克锈15〜20克+40游硫磷25毫升,拌麦种10公斤。
(四)播种时期和播量
1.播种时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宜调整播期,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
件下适期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
底墒充足、地力较差和播种偏晚的地块,播种深度以 3 厘米左右为宜;墒情较差、地力较肥的地块以4〜 5 厘米为宜。
大粒种子可稍深,小粒种子可稍浅。
2.播种量:计算小麦的播种量,首先要根据地力和水肥条件确定目标产量,由目标产量确定每亩穗数,再由每亩穗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然后,根据基本苗数、品种的千粒重及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计算出适宜的播量。
播种量的计算公式为:播种量(公斤/公顷)=基本苗(万/公顷) >千粒重(克)#00X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十15。
如每亩计划基本苗数为225万株、种子的千粒重为40 克、发芽率为95%、田间出苗率为85%,则每公顷播种量为:播种量(公斤/公顷)=225 >40^100X95%<85%=111公斤。
折合每亩播种量为7.4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