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99 KB
- 文档页数:7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
册)
本教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案内容根据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编写。
教案结构
教案分为以下单元:
1. 创意艺术
2. 艺术与生活
3. 颜色知识
4. 线条与造型
5. 透视与结构
6. 图案与装饰
7. 初识素描
8. 色彩运用
9. 风景画
每个单元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实践和讨论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材特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重点介绍了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绘画的基本要素。
教案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应能够:
1. 熟悉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content}。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观赏与描述:*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分析与研究:*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讨论与解释:*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体验与评价:*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活动一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学进度表:周次课题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5-6周《小伙伴》2课时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
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总课时:第2课时)【作业布置】通过本课学习,列举美术四大门类及其代表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第一单元单元总目标: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制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常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期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育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观赏与描述:*你是不是明白和明白得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分析与研究:*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明白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期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用意和要表现的主题?◆讨论与说明:*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取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与评判:*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制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观点?活动一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制造力的源泉(上)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课时1课时4、课前预备教师预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搜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讲义等。
学生预备学具:讲义、钢笔、笔记本、自己搜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1)引导时期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现)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爱好。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纳的学习方式方式,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明白得。
③学生预习,看讲义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看、试探问题。
(2)进展时期①欣赏、评述《在急流中前进》☆展现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依照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明白得。
☆教师归纳总结:《在急流中前进》(油画)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深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和技巧。
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准备:课本,搜集的图片资料,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教师朗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_雪》,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的场景。
2、欣赏本课中《江山如此多娇》作品,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综合诗词图片,讨论比较异同点。
3、(板书)课题: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二、讲解新课: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总结: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介绍《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中国画。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
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
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
”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
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
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傍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是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
3、欣赏中国的雪山,云海,日出,长城,山岳等图片,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让这些景色融入一体的?总结: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
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1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主要内容分析: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二、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三、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四、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规范大纲对教材的基本要求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欣赏与评述
1. 什么是美术欣赏
2. 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的意义
3. 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4. 作品欣赏:《五牛图》
第二单元设计与应用
1. 设计与应用的意义
2. 设计与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手工制作:纸艺花
4. 作品欣赏:纸艺花作品集
第三单元绘画与表现
1. 绘画与表现的意义
2. 绘画的基本技法
3. 素描练习:石膏几何体
4. 色彩练习:静物写生
第四单元雕塑与制作
1. 雕塑与制作的意义
2. 雕塑的基本技法
3. 泥塑练习:人物头像
4. 作品欣赏:著名雕塑作品集第五单元电脑美术设计
1. 电脑美术设计的意义
2. 电脑美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3. Photoshop软件基础教程
4. Flash动画制作基础教程。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类思维,理解美术门类的差异和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欣赏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学科的特征及主要门类。
难点:美术门类的差异和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图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研究内容。
一)引导阶段:1、教师活动:以图片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版画等,让学生猜测这些作品属于哪一门类。
2、教师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然后让他们分析自己的作品属于哪一门类。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个大家族,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门类和形式,每一门类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欣赏。
(二)发展阶段:1、教师讲解美术学科的特征,如视觉性、造型性、表现性等,以及美术作品的功能和意义。
2、教师介绍美术的主要门类,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让学生了解每一门类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教师举例说明每一门类的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大卫像》、《紫砂壶》等,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一门类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作业布置】结合本课研究内容,选择一门美术门类,找出一幅代表作品,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方式,写一篇作品分析报告。
过程与方法: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和透视规律,以及人物脸部五官的分布规律。
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和表情,欣赏画家的作品,学生可以初步研究如何通过线条和明暗的不同表现方式来表现人物相貌和表情。
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物相貌和表情是由于头部基本形和五官的微小差异而产生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头部的构成和特征,增强对人类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和透视规律,以及人物脸部五官的分布规律。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全套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1.2 美术的基本技巧教授绘画、雕塑、设计等基本技巧。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绘画和制作方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美术2.1 中国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教授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2.2 中国画的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中国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中国画作品。
第三章:西方美术简史3.1 西方美术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西方美术的起源、中世纪、文艺复兴等不期的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不期的代表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2 西方现代美术概览让学生了解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美术流派和代表人物。
引导学生欣赏现代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章:生活中的美术4.1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美术在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时尚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2 美术与自我表达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让学生通过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第五章:美术欣赏与批评5.1 美术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形式分析、内容解读等。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5.2 美术批评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美术批评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引导学生运用批评的眼光分析美术作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第六章:色彩与造型6.1 色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分类、三原色、色彩混合等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色彩搭配和运用。
6.2 造型的基本元素教授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的基础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造型元素进行创意表达。
第七章:绘画技法与创作7.1 素描基础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定义、工具和基本技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
人教版初中美术新版教案(全册)第一章:线条的运用本章主要介绍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方法。
1.1 线条的基本分类- 实线- 虚线- 破折线1.2 线条的表现形式- 直线- 曲线- 手绘线- 带箭头的线1.3 线条的运用技巧- 描绘物体的外形- 表达动感和速度感- 营造氛围和情绪第二章:色彩的运用本章主要介绍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方法。
2.1 色彩的基本分类- 原色- 二次色- 三次色2.2 色彩的表现形式- 单一色彩- 混合色彩- 色彩的明暗变化2.3 色彩的运用技巧- 表现物体的表面质感- 表达情绪和氛围- 调整视觉效果第三章:构图的原则本章主要介绍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原则。
3.1 平衡原则- 对称构图- 不对称构图- 辐射构图3.2 重点突出原则- 点线面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 空间的运用3.3 节奏感和层次感的原则- 重复和变化- 前景与背景- 远近的层次感第四章:素材的创作与应用本章主要介绍创作和运用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4.1 素材的获取途径- 采集自然环境中的素材- 创作个人意象的素材- 搜索互联网资源的素材4.2 素材的运用形式- 绘画创作- 数码绘画- 手工制作4.3 素材的应用技巧- 创作主题与素材的联系- 素材的变形和拼接- 利用素材表达个人的创作理念第五章:艺术赏析和创作实践本章主要介绍艺术赏析和实践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5.1 艺术作品的赏析- 研究欣赏名画和名家作品- 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和技法- 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背景5.2 创作实践的指导- 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创作实践- 提倡个人创新和表达- 培养艺术作品的鉴赏力量以上是《人教版初中美术新版教案(全册)》的主要内容概览。
通过学习本教案,初中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创作体验和艺术赏析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祝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
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
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
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
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
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
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
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
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
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
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
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
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初中美术教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
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
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
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
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
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
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
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
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
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
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
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
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
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
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
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
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
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
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
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
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
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
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
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
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