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24讲 失业
- 格式:ppt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3
第28章失业28.1复习笔记1.失业的衡量指标(1)失业失业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
要注意:①年龄规定以外的无工作者不计入失业者;②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③在校学习的不计入失业者;④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不计入失业者;⑤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不计入失业者。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公式中的劳动力是指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叫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叫自然失业。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
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劳动力参工率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个统计数字表示人口中选择参与劳动市场的人口的比率。
经济中总存在某种失业,而且各年的失业量都在变动。
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而波动。
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称为周期性失业。
(3)失业率不能准确地衡量失业的原因①一些人只是为了能得到政府的福利或由于得到“暗中”支付而装作找工作,他们仍被算在劳动力之中,作为失业者。
这种行为使失业统计数字偏高。
②一些人寻找工作不成功,并放弃了寻找工作,因此他们未被算在失业者之内。
这种行为使失业统计数字偏低。
2.失业的分类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经原小课第九周案例案例一"中石化下岗工活不下去"根源在国企改革不彻底2013-03-31 11:12:00 来源:工人日报[提要]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今年两会中的一次吐槽又被媒体热炒。
表面上看,这些情况源于整个社会保障法治体系的滞后――中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法》直到2011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距离国企大规模买断工龄的1998年已过去13年了。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今年两会中的一次吐槽又被媒体热炒。
他发出一声叹息:。
13年前,2001年前后,中石化进行减员增效、改制分流,有30万名职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据傅成玉介绍,当时实行的是买断工龄:根据工龄、级别,中石化给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一次性补偿,费用在8万~11万元之间。
然而,“按一个月3000元,(补偿费)3年就可以花完”。
据媒体调查,8万~11万元的补偿金,仅是这些活不下去的人的“上限”,河南原县级石油公司协解人员的补偿金大部分不超过2万元。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发展好了,但是我们今天不该忘记这一群人,更不应该让他们单独承受改革的成本。
”傅成玉说。
对于去年上缴税收3218亿元,一天给国家缴税8.8个亿的中石化来说,这个悲催的现实无疑暴露出表面光鲜、盈利惊人的央企的另一面。
作为地位显赫、效益卓著的央企掌门人,傅成玉能心系自己企业下岗职工无疑是值得称道的,然而暴露的问题值得认真探究。
下岗工人在改革开放的中期出现,高峰期是1998年至2001年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时期。
其间,每年下岗工人人数都维持在700万~900万之间。
买断工龄成了一种普遍采用的做法,即使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被买断工龄的下岗工人占总数的80%。
伴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扬,这笔补偿金根本无法维持职工太久正常生活。
其中年轻一些的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下,普遍走向创业和再就业的道路――到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实施了两期“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了再就业培训,168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活费⽤的衡量).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4章⽣活费⽤的衡量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弯路,躲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对⼀在线咨询进⾏咨询。
⼀、概念题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答: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活费⽤指数,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的衡量指标,⼀般⽤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它根据若⼲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编制,⽤公式来表⽰即为:CPI 100⼀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活的价格趋势。
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部分,因⽽不⾜以说明全⾯的情况。
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部分消费品价格⽽⾮商品劳务价格总⽔平的提⾼,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点,因⽽有夸⼤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消费价格指数是⽤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答:通货膨胀率指报告期物价总⽔平同基期物价总⽔平的⽐率,⽤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般采⽤以下三种物价指数:①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活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的价格编制⽽成。
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即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商品批发价格⽔平变动的指标,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成;③国民经济平减指数,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国民⽣产总值)与按可⽐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国民⽣产总值)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