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2讲 供求原理(中)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61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2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课后复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定异常炎热的天气会使冰淇淋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解释为什么冰淇淋价格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市场出清水平。
答:如图2-3所示,假设短期内供给完全无弹性,则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供给曲线S与初始的需求曲线D相交,确定均衡价格为1P,均衡数量为1Q。
异常炎热的1天气会使冰淇淋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当前价格P上造成短期需求过剩,消费1者为获得冰淇淋,愿意为每一单位冰淇淋出价更高。
在需求压力下,冰淇淋价格将上升,直到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
图2-3 冰淇淋的供求分析2.请运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说明以下各事件会怎样影响黄油的价格、销售量及购买量:(1)人造黄油价格上升;(2)牛奶价格上升;(3)平均收入水平下降。
答:(1)人造黄油和黄油是一对替代品。
人造黄油价格上升将导致黄油消费量的上升,因此黄油的需求曲线将从1D 向右移动至2D ,均衡价格将从1P 上升至2P ,均衡数量将从1Q 增加至2Q ,如图2-4所示。
图2-4 人造黄油价格上升的影响(2)牛奶是黄油的主要原料。
牛奶价格上升将增加黄油制造成本。
黄油的供给曲线将从1S 向左移动至2S ,在更高的价格2P 实现均衡,同时供给量减少到2Q ,如图2-5所示。
图2-5 牛奶价格上升的影响(3)假设黄油是正常商品。
平均收入水平下降将导致需求曲线从1D 向左移动至2D ,结果价格降至2P ,需求量也下降至2Q ,如图2-6所示。
图2-6 平均收入下降的影响3.如果玉米片价格上升3%而使其需求量下降6%,那么玉米片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解: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GET《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2章供求理论第二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1、定义和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如用P 代表价格,d Q 代表需求量,P ∆,d Q ∆代表价格和需求量的增量,d E 为需求价格弹性,则,d E 的计算公式如下:dd d d d Q PP Q P P Q Q E ⨯∆∆-=∆∆-=// (2-11)(注:如果公式前边不放负号,分析其弹性时只能取其绝对值。
)定义式中,由于需求量和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所以加上负号后,d E 为恒为非负值,便于进行分析。
如某商品价格由5元降为4元,需求量由100件增加为130件,则dE 数值如下:5.12.03.05/)54(100/)100130(=--=---=d E上例表明,该商品价格降低%5.1。
1,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大体上分为五种类型。
如图2-6所示:图2-6 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注:图(a ),(b),(c)中 ,1P 和2P 应该相同,即分析同样降价幅度,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化。
)(1) 1>d E ,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
如图2-6中(a)价格由1P 降为2P ,需求量从1Q 增加到2Q ,这时由于价格降低而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由于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即图中矩形(B )面积大于矩形(A )面积。
这类商品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 1=d E ,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其绝对值等于1。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章.供求理论.第03节.蛛⽹理论GET《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2章供求理论第三节蛛⽹理论⼀、蛛⽹理论的假设条件蛛⽹理论(cobweb theorem )是⽤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周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的均衡变动情况,是⼀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故名为“蛛⽹理论”。
蛛⽹理论必须有⼀系列假定条件:(1)假定是⼀种完全⾃由竞争的市场∞=d E ,任何⼚商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产量和价格。
(2)本期产量供给不影响本期商品价格,本期产量供给st Q 决定于前期价格1-t P ,即前期商品价格决定本期供给量,可⽤下式表⽰:)(1-=t st P f Q (2-15)(3)本期商品的需求量dt Q 决定于本期价格t P ,即本期需求量dt Q 取决于本期价格t P ,可⽤下式表⽰:)(t dt P f Q = (2-16)(4)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
(5)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不存在时滞,价格变动⽴即引起需求变动。
(6)商品本⾝不易保管,必须尽快出售。
上述假定条件中(2)、(3)条是最基本的。
根据商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斜率的关系,或者商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关系,蛛⽹理论可分为三种均衡变动类型。
⼆、收敛型蛛⽹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
如图2-12所⽰:图2-12 收敛性型蛛⽹图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均衡点,P为均衡价格,Q为均衡产量。
ES⽤图解说明均衡过程如下:第⼀阶段:由于外在原因减产,实际产量为Q,⼩于均衡产量0Q,1于是需求价格由P上升到1P。
第⼆阶段:由于商品价格过⾼,⼚商把产量增加到Q,⼤于均衡产4量Q,需求价格跌到2P,低于均衡价格0P。
第三阶段:由于价格过低,⼚商减产为Q,⼩于均衡产量0Q,需求3价格上升为P,⾼于均衡价格0P。
3第四阶段:由于价格提⾼,产量上升为Q,⾼于均衡产量,需求价2格⼜下降为P,低于均衡价格0P。
供求关系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情况。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理之一,对于理解价格形成、资源配置以及市场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供求关系进行详细解释和论述。
一、供求关系的定义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一定的价格和数量提供商品或劳务,而需求则表示买方愿意以某个价格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通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决定市场上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和数量。
二、供需曲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分析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供给曲线表示供应者愿意以不同价格提供不同数量的商品或劳务,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上涨时,供给数量也会增加;价格下跌时,供给数量会减少。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以不同价格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或劳务,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上涨时,需求数量会减少;价格下跌时,需求数量会增加。
供需曲线的交点称为市场均衡点,此时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三、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影响因素:1.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供求关系。
价格上涨会刺激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2. 产品质量和特性:产品的质量、特性以及差异化程度会影响供需关系。
高品质或具有特殊特性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需求。
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变动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供给量减少。
4. 人口变动: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动会对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人口的增长会刺激需求的增加。
5. 政策因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以及税收等政策都会对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四、供求关系的作用和意义供求关系对市场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价格形成机制: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市场上的价格能够自动达到均衡水平。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1.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1.11考察方向:a.层次一: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b.层次二: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C.层次三: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1.2.分析前提:“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1.2.1.基本假设:1)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无资源闲置。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2)经纪人假设:即合乎合理性人的假定,以利己为动机,最小代价追逐最大利益。
(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有限度的理性)3)完全信息: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
1.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3.1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1.3.1.1从居民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消费者首先要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已取得收入,然后再从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
从企业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厂商首先要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生产,通过商品出售获得利润。
1.3.1.2结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产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供求相对的均衡状态。
1.3.1.3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
1.4.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本书章节安排第二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第三章.消费者选择,介绍消费者理论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五六七章. 市场论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第八章.生产要素市场的分析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需求曲线2.1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1.1表达式:2.1.21)变量:指没有固定的值,是可以改变的数;2)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且自变量取唯一值时,因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值与其相对应;3)自变量:函数一个与他量有关联的变量,这一量中的任何一值都能在他量中找到对应的固定值。
供求定理的基本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描述了商品的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这意味着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数量也会增加;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供给数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对于生产商来说,当价格上升时,生产商品的利润也会增加,从而鼓励他们生产更多的商品;而当价格下降时,利润减少会导致生产商减少生产数量。
因此,供给曲线是一个正向倾斜的曲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描述了商品的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这意味着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数量会减少;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数量会增加。
这是因为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价格来决定购买数量,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数量以节省开支;而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数量以满足需求。
因此,需求曲线是一个负向倾斜的曲线。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这时的价格和数量就是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
均衡价格,供给将大于需求,导致商品的供应过剩;而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将大于供给,导致商品的需求过剩。
只有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才能达到最优的状态。
总之,供求定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变化规律,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原理——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近几年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房地产价格呈现快速上涨、逐年攀升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7%。
2003年上涨幅度达到5.0%。
到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4.4%和15.2%,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5年1~4月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2.5%,为近年来罕见。
房价的快速上涨制约了普通居民居住权益的实现,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波及到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房价快速上涨是房地产市场需求过度旺盛的结果。
从理论上讲,房价的上涨或下跌,其根本的动因都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在当前,又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过度旺盛上。
(二)房价上涨又受成本上升的推动。
从土地的角度看,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利益驱动。
自从银行管辖权上划以后,来自土地的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柱。
房价、地价的上涨,有助于地方政府获取更多的收入,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
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成本却是零。
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
尤其是在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后,土地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城市土地价格成数倍增长。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自然增加了房屋开发成本,推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第五节价格政策第一节需求理论一、什么是需求二、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三、需求的表示四、需求定理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GET《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2章供求理论第三节蛛网理论一、蛛网理论的假设条件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 )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必须有一系列假定条件:(1)假定是一种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d E ,任何厂商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产量和价格。
(2)本期产量供给不影响本期商品价格,本期产量供给st Q 决定于前期价格1-t P ,即前期商品价格决定本期供给量,可用下式表示:)(1-=t st P f Q (2-15)(3)本期商品的需求量dt Q 决定于本期价格t P ,即本期需求量dt Q 取决于本期价格t P ,可用下式表示:)(t dt P f Q = (2-16)(4)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
(5)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不存在时滞,价格变动立即引起需求变动。
(6)商品本身不易保管,必须尽快出售。
上述假定条件中(2)、(3)条是最基本的。
根据商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斜率的关系,或者商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关系,蛛网理论可分为三种均衡变动类型。
二、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如图2-12所示:图2-12 收敛性型蛛网图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均衡点,P为均衡价格,Q为均衡产量。
ES<ED用图解说明均衡过程如下:第一阶段:由于外在原因减产,实际产量为Q,小于均衡产量0Q,1于是需求价格由P上升到1P。
第二阶段:由于商品价格过高,厂商把产量增加到Q,大于均衡产4量Q,需求价格跌到2P,低于均衡价格0P。
第三阶段:由于价格过低,厂商减产为Q,小于均衡产量0Q,需求3价格上升为P,高于均衡价格0P。
3第四阶段:由于价格提高,产量上升为Q,高于均衡产量,需求价2格又下降为P,低于均衡价格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