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 格式:ppt
- 大小:6.27 MB
- 文档页数:25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一、概述1929 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
建于1929 年。
占地1250 平方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二、建筑赏析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 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流动空间流线角部入口的处理使人们可以选择一是沿长边进入二是顺短边进入空间进一步划分产生了直接穿越空间以及在其中停留的不同可能。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作者:林慧颖陈飞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7期摘要:密斯·凡德罗是四大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之一,他舍弃了繁琐奢华的古典主义设计,提出了“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州全面空间”的设计理念,并主张将自然环境、人性化和建筑融台在一起。
他的设计思想在巴塞罗那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德国馆为以后的建筑创造了成功的经验,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创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本文诵1寸分析密斯的设计理念在德国馆的应用及表达来更好地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现代主义建筑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098-031 密斯·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1 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出生于德国亚琛,他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为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币。
密斯童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建筑教育,他只上了五年的学便在父亲的雕塑店做了学徒,这为他在建筑业取得成就打下基础。
然而,真正使密斯走上建筑行业的是他后来在事务所的实践活动。
在事务所工作的四年中,密斯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密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即:纪律、秩序以及形式。
贝伦斯事务所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当时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结合产生了一些独特地看法。
青年时期的密斯主要为德国上层社会阶层设计传统的德国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期间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思想的影响。
其后,又积极吸收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成为了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校长,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重要思想。
这些学习与实践经验为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设计与理论09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为例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S IDEA IN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GERMAN PAVILION OF BARCELONA EXPO长春工业大学 林慧颖 陈飞青年时期的密斯主要为德国上层社会阶层设计传统的德国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期间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思想的影响。
其后,又积极吸收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成为了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校长,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重要思想。
这些学习与实践经验为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德国馆的建筑背景以及介绍1.2.1建筑背景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承受着领土、经济、精神上多重的折磨。
社会急需新的力量改善生活现状并重振人民的自信心。
在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德国设计界最终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方法以及表现形式,并对20世纪的全球设计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
现代主义设计具有简约的造型、机器化生产、经济实用、为大众服务等特征。
于是,以往的古典风格的造型、装饰、技术急剧简化,改之以方便工业制造的无装饰几何材料,不仅能够批量化生产而且与手工制造相比大大减少了耗时。
工业技术随着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大量运用,密斯就是当时的代表之一,由此,他的巴塞罗那馆也因创新理念而成为现代主义建筑里程碑式的存在。
1.2.2场馆介绍密斯所建造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以下简称德国馆)占地约长50米、宽25米,整体由三个展示区域和两部分水域组成。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作为承重,屋顶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平屋顶,因为墙壁不需要起到承重作用,所以可以自由1密斯·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1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出生于德国亚琛,他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为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巴塞罗那德国馆空间分析一、少就是多德国馆的少表现为它简洁的空间几何特征:基面通过简单的矩形大理石基面进行抬升、基面周边以条形玛瑙石墙和大理石墙进行围合,通过一面乌檀木墙和一面大理石墙分割空间,加以玻璃幕墙稍加围合,各个空间以及墙面都表现为干净利落的矩形。
德国馆的多表现为多处巧妙的平衡:在巧妙分隔空间的同时又使得空间相互流通一体;在以统一的矩形形式表现空间以及以矩形墙面分隔空间的同时,又使用从石墙到玻璃幕墙再到木墙、从大理石地面的同向矩形空间到异向矩形水池的变化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表现得跳动多变;抬高的基面表现了这一建筑空间相对周围空间的外向型与重要性,同时在这一基面上下沉的水池以及U型的垂直基面的外部墙体又表现出内向性与围合感;两个U型垂直面一个有顶、一个无顶,形成一个倾向外部空间,另一个倾向于内部空间的对比与均衡二、流通空间建筑本身:各个空间存在透视、通行、共有、包含等多种位置关系使得各个空间并未完全分离,这得益于密斯在使用了钢柱支撑之后解放了墙体的功能,使其能更自由地被安置,从而形成纵横交错、隔而不断的室内空间布局,各个空间衔接、穿插,以便引导人流;两端的U 型垂直面开口端相对,中间有一大理石墙面部分阻断,这样使得大的两个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视觉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把基面相对延伸从而连成一体,在视觉上使得两个相邻空间相互流通、联系加强。
建筑与周围环境;在这个建筑的设计中,密斯并未如传统建筑设计一般以墙作为支撑,而改用十字形断面镀镍钢柱支撑钢筋混凝土屋顶,又大量采用玻璃幕墙,在视觉上建立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但并未打断穿越这一界限的空间流,这也使馆体在室外环境形成的负环境中作为正形体存在的同时通过玻璃幕墙以及茶色外墙使得房体与外部花园在由内到外的渐变中连为一体;基面虽然被抬高,使得整体室内室外空间连续性被打断,但视觉连续性尚存。
三、全面空间从整体结构层面来看,密斯运用原形切割的统合方法,将一个大的矩形空间分割为几个小空间,可以看出他分割的几个空间都是简洁实用的矩形空间,但这几个空间之间存在一个主次的地位关系,因其功能由走廊厅到安放椅子的主厅再到设有水池的小空间不一而同同时又以主厅为主,这体现出他所谓“一统空间”即“全面空间”的思想,即空间形式是可以相对固定不变的,但其内部布置以及衍生出的功能可以有诸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