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86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一、名词解释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三、判断题1、种质资源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半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2、种质资源的范围大到全球的种质资源,小到一个基因。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一、名词解释(3*5)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操纵子:操纵子(operon):原核生物能mRNA出来一条mrna的几个功能有关的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调控区域,称作一个操纵子(operon)。
3、启动子(promoter):真核基因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及一个以上的功能组件。
4、冈崎片段:冈崎片段就是由于解链方向与激活方向不一致,其中一股子链的激活,Gondrecourt母链求出足够多长度才已经开始分解成引物接着缩短。
这种不已连续的激活片段就是冈崎片段。
5、营养缺陷型:指某一菌株在诱变后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生长因子)的能力,使其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必须加入相应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体。
6、准性生殖:就是一种类似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完整的一种生殖方式。
可使同一种生物的两个相同来源(即为同种相同株)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通过有丝分裂而引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
准性生殖常见于某些真菌,尤其就是半知菌中。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8、密码的自旋性:密码的自旋性就是多个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
9、转座子(transposons):转座子是可以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至另一个位点的分散的重复序列。
转座子也包括含有两个反向重复序列的侧翼,内有转座酶基因,并含有抗生素耐药基因等其他基因。
10、微生物繁育:人为地使用物理、化学的因素,引致有机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选育成为新品种的途径。
二、是非题(2*5)三、选择题(3*5)1、限制性内乌酶的种类、辨识位点、功能、区别根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和是否需要辅助因子,限制与修饰系统主要分成三大类。
ⅱ型酶所占到的比例最小,相对来说最简单,它们辨识回文等距序列,在回文序列内部或附近研磨dna。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杂种优势: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2、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的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类型。
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4、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
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题1、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杂种优势利用中,选育杂交种的基本程序是(选育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制种)。
3、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随机性)、(平行性)和(重演性)等特征。
4、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多倍体的类型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质量性状的是()A 株高B 产量C 花色D 千粒重答案:C2、杂种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是在()A F1 代B F2 代C F3 代D 以后各代答案:A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A 细线期B 偶线期C 粗线期D 双线期答案:B4、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创造新的变异()A 杂交B 诱变C 选择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不包括()A 质粒B 噬菌体C 病毒D 线粒体答案:D四、简答题1、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答: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通过杂交,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后代会产生遗传变异,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同时,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使得杂种后代的性状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从而有可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育种学各论水稻一、名词解释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花粉败育)的品系或者自交系——S(rr)保持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具有保持其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
恢复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正常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S(RR)。
两系法杂交水稻:由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成的杂交水稻称作两系法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系三系杂交水稻:由三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制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制成杂交种水稻。
原生质体:是指没有细胞壁的、裸露的、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质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植株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植株。
水稻三性:是指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感温性:在光照长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抽穗期相应提早的现象,称作水稻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特性。
感光性:在温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长度的缩短,抽穗期相应提早,称为水稻品种对日长的反应特性,也称作感光性。
基本营养性:品种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其播种到出穗的日数表现出相对的稳定,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绿色超级稻:具有抗主要病虫害,水分、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的优质高产水稻。
原位保存:在野生稻原始生态环境下,采用一定的设施,人为地就地保存和保护野生稻种资。
异位保存:将野生稻搬到新的地点进行种植保存的方式。
离体保存:采集种子和植株部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保存种质。
垩白率:垩白粒占供试米粒数的百分比。
垩白大小:垩白投影面积占整个米粒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垩白度:垩白率和垩白大小的乘积。
质核互作不育性:指的是雄性不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指由于受和基因的控制对温度和光照长度反应敏感,在长日照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水稻植株。
水稻广亲和性:指一些中间型水稻材料,与籼稻和粳稻杂交,F1都能正常结实。
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种,称为广亲和品种。
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现型(phynotype)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的变异(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2)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不遗传的变异表型模写:环境改变造成的表型变异与基因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 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写.反应规范:生物体的表现型在基因允许的范围内变化的幅度。
染色质是指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核小体8个组蛋白分子组成核小体的核心DNA 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体性细胞中染色体的总数。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它们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档、编号、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亚显微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
交换(crossing over):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遗传物质的局部交换。
二价体(bivalents):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真实遗传true breeding: 是指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性状character: 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特征的统称。
(trait) 相对性状contrast character:是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系亲本杂交时,在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在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则称为隐性性状。
微⽣物遗传育种名词解释(⼆)1、⾃然选育:从⾃然界直接分离和筛选菌种或在⽣产中利⽤⾃发突变选育优良菌株。
2、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进⾏诱变,然后运⽤合理的程序与⽅法筛选符合要求的优良菌株。
3、代谢调控育种:利⽤现有的代谢调控知识,筛选特定突变型,改变代谢流量或流向,从⽽提⾼⽬的产物产量的⼀种育种技术。
4、重组育种;利⽤微⽣物间的遗传重组来改变其遗传物质组成及结构的⼯业微⽣物育种技术。
5、原⽣质体融合育种;通过⼈为⽅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质体发⽣融合,从⽽实现遗传重组的⼯业微⽣物育种技术。
6、基因⼯程育种技术:在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并导⼊宿主内⾼效表达,从⽽获得重组微⽣物的育种技术。
7、突变:遗传物质核酸中的核苷酸序列发⽣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
8、突变体:带有突变基因的细胞或个体9、突变型:突变体的基因型或表型称为突变型,和其相对的原存在状态称为野⽣型。
10、⾃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genesis):未经任何⼈为处理⽽⾃然发⽣的突变;11、诱发突变(induced mutagenesis):由⼈们有意识地利⽤物理或化学⼿段对⽣物体进⾏处理⽽引起的突变。
12、整倍体:含有完整的染⾊体组。
13、⾮整倍体:含有不完整状态的染⾊体组,⼀般是指⼆倍体中成对染⾊体成员的增加或减少。
14、部分⼆倍体:原核⽣物中由⼀整条染⾊体和外来染⾊体⽚段所构成的不完整⼆倍体。
增变基因(mutator gene):其基因突变会导致整个基因组的突变频率明显上升的⼀些基因。
15、前突变:诱变剂所造成的DNA分⼦某⼀位置的损伤16、光复活:指细菌在紫外线照射后⽴即⽤可见光照射,可以显著地增加细菌的存活率,降低突变率。
17、表型延迟phenotype lag:突变体表型改变落后于其基因型改变的现象。
18、分离性延迟segregational lag :突变基因由杂合状态到纯合状态所造成的表型迟延19、⽣理性延迟physiological lag :由于基因产物的“稀释”过程所造成的表型迟延野⽣型(wild type):从⾃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物在其发⽣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基因重组: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产⽣DNA⽚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DNA分⼦,进⽽形成新遗传个体的⽅式称为基因重组。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品种:2. 单株选择法: 3 一般配合力: 4. 芽变: 5. 嵌合体: 6. 半致死剂量: 7、同源染色体:8、种质资源:9、特殊配合力: 10、显性性状:11、单株选择法:12、染色体组:13、体细胞杂交:14、垂直抗性::15、临界剂量16. 引种二( 填空题1(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基因间的距离越。
2(两对独立基因杂种F2基因型种类为种,其中,纯合基因型的种类为种,每种纯合基因型植株在F2群体中应各占。
3(栽培烟草核型为2n=4x=48,在下列情况下期望有多少条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烟草,八倍体烟草。
4(下面有丝分裂中各种情况所属的时期:核仁消失,核膜从新形成,着丝点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单体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
5(菜豆种皮颜色的遗传黑色(A)对白色(a)显性。
两株黑种皮植株杂交,得到3/4黑种皮和1/4白种皮植株的后代,其双亲的基因型是。
6(人参染色体数为2n=2x=24,具有个基因连锁群。
7(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
8(近亲繁殖按亲缘关系从远到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和交配。
植物的自花授粉被认为是。
9(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和重复是染色体上基因的发生了变化,三(选择题1(1900年( )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A 达尔文 B 孟德尔 C 拉马克 D克里克2(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发生了颠倒叫( )A、易位 B、简单易位C、倒位 D、重复3(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 )A、数量性状 B、质量性状 C、单位性状 D、相对性状4(在高等植物的细胞质中,除质体外,( )中也有胞质基因的存在。
A. 核糖体B. 内质网 C. 线粒体 D. 溶酶体 5(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杂合体黄色子叶(Yy)和绿色子叶杂交的子代中。
A. 全为黄子叶; B. 1/2为黄子叶,1/2为绿子叶;C. 全为绿子叶; D. 3/4为黄子叶,1/4为绿子叶。
遗传学简化记忆_zhangyong一、名词解释3分*5个1、顺反子:当两个突变在反式情况下能互补时,表明两个突变影响同一生物学功能。
因此它们属于不能分割的遗传单位,这个单位称为顺反子。
2、转化:一般是指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细胞的DNA而使受体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3、转导:利用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DNA转移到受体菌体内的现象。
4、接合作用: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直接接触后,质粒从供体细胞向受体细胞转移的现象。
5、转座因子(TE):是细胞中能改变自身座位的一段DNA序列,它可以从复制子的一个座位跳跃到另一个座位,亦可以从同一细胞的一个复制子跳跃到另一个复制子,DNA片段的这种转运称为转座。
6、细菌转座子:指带有抗性基因并能在不同的DNA分子之间转移的遗传单位。
7、基因:是一段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连续DNA片段,是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遗传信息的基本遗传单位。
8、开放阅读框(ORF):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序列。
9、环状排列:指各个T4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排列虽然是不变的,可是从哪一个核苷酸开始却有种种可能。
10、末端冗余:指T4DNA分子的两端有极少数相同的核苷酸的重复。
11、突变热点:一个基因内可发生大量的不同位点的突变,而且大多数突变是由于一个位点的变化所产生的。
12、中断杂交:将两个菌株在培养液中进行通风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把菌液放入组织捣碎器里搅拌以中断杂交,经稀释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待形成菌落后鉴别它们的基因型。
13、麻点:指将自主转移质粒的菌株接种到不含该质粒的菌株的“菌丝坪”上培养时所产生的环状晕圈。
14、免疫性:溶源性细菌一般不被同种噬菌体再侵染的现象。
15、Cos位点:由黏性末端结合形成的双链区段。
16、原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成为细菌基因组一部分并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复制,这种整合的噬菌体。
17、嗜杀现象:酿酒酵母中某些菌株可以产生毒素而杀死其它酵母的现象。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学考试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具有影响多种性状作用的现象。
(遗传学p123)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均值的现象。
(育种学p255)3、近交:在畜牧学中,将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的选配方式叫近交。
(育种学p214)4、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上一代到下一代多经过的平均年限)。
(育种学p134)5、后裔测定:利用后裔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后裔测定。
(育种学p150)6、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所决定的、表现为连续性变化且只能用度量衡测定的性状。
(遗传学p175)7、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遗传学p121)8、保种:就是尽量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
其实质就是使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尽量得到全面的保存,无论这些基因目前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育种学p314)9、伴性遗传:某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的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p134)10、杂合子: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
(遗传学p113)11、选配: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叫选配。
(育种学p206)12、隐性: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却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叫隐性。
(遗传学p111)13、个体测定:利用个体自身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个体测定。
(育种学p149)14、选择差: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育种学p123)15、平均日增重: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叫平均日增重。
(育种学p90)16、同胞测定: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同胞测定。
(育种学p150)17、克隆动物:利用动物胚胎或机体某一部分的细胞,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完成繁衍后代,叫克隆动物。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2.基因互作:一种生物单位性状的差别并不总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有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称之为基因互作。
3.染色体基数:一个染色体组内所含有的染色体数又称为基数,通常用某表示。
4.颠换: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替代,称为颠换。
5.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的受精、两性配子不经过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6.直感现象:在三倍体的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7.半保留复制:DNA的复制方式。
是以分开了的DNA单链为模板,吸取互补的游离核苷酸,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与原来DNA完全一样的新DNA链的过程。
8.转导:用病毒作载体,将重组DNA分子导人受体细胞中。
9.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10.引种:指将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经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1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2.多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及以上染色体组的整倍体,称为多倍体。
13.调控基因:在蛋白质合成中不起模板作用,只起调节和操纵的作用的基因,称为调控基因。
19.转换:DNA分子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者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替代,称为转换。
20.杂种优势: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优于双亲的现象。
21.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同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精核同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一个三倍体的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22.染色体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叫做染色体组。
23.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二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绪论一、简答题:1、简述家蚕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关系。
答:①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研究亲子间遗传和变异的分支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
②家蚕遗传学是研究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是一门应用学科。
③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现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是改良家蚕群体遗传结构,使之符合不断发展的蚕丝生产需要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家蚕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④遗传学与育种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遗传学是通过育种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学科,遗传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和促进了育种学的发展。
2、家蚕近代品种研究有何特点?答案要点:从土种发展到杂交种;从有色茧品种发展到白茧品种;从少丝量品种发展到多丝量品种;由多化性品种发展到二化性品种。
3、21世纪蚕品种研究方向可能有哪些?答:①省力化低成本蚕品种研究;②生丝多用途原料茧蚕品种研究;③广普抗性蚕品种研究;④雄蚕品种研究;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方法体系研究。
二、叙述题: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家蚕遗传育种学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的主要发展特点为何?答:1.最初对家蚕遗传育种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法国的COUTAGNE氏(1902),耗时10年,首创连续个体选择法,将茧层率自16.2%提高到23%;并研究了家蚕斑纹、茧色、翅色的遗传。
2.最先自孟德尔立场研究家蚕遗传的学者是外山龟太郎,他在“昆虫的杂种学研究”(1906)中,广泛研究了家蚕茧色、斑纹、卵黄色、茧形、缩皱、茧层量、茧丝纤度、化性等遗传性状。
3.田中义磨自1910年开始研究家蚕遗传育种,历50余年,最先发现斑纹(姬蚕、普通斑、黑缟、暗色)与血色(黄血、白血)之间的连锁(第二连锁群)发现雌为完全连锁(1913),相继发现伴性遗传(第一连锁群,1917),第四连锁群(1927)等。
发表了《蚕的遗传与品种改良》、《蚕的遗传讲话》、《家蚕遗传学》。
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2.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称为基因型频率。
3.随机交配: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雄性或雌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4.选型交配:指配偶的表现型非随机的交配,分为正的选型交配和负的选型交配两种。
5.在一个二倍体的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H=2pq。
6.适合度: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下一代子女的供给比率称为适合度。
7.迁移:一个群体的个体迁移至另一个群体并与另一个群体的个体随机交配,于是导致基因流动,这种现象称为迁移。
8.遗传漂变:指在一个有限群体中,特别是在一个小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随机波动,或称为随即遗传漂变。
9.动物育种所研究的性状有两大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10.倍加作用:每个基因的效应成倍数值增加。
11.三大遗传参数,遗传力、遗传相关、重复力。
12.遗传力: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称为遗传力。
13.重复力:就是总的表型值方差中遗传方差和一般环境方差所占的比例。
14.主要近交类型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亲子,25%;全同胞,25%;半同胞,12.5%;祖孙,12.5%;叔侄,12.5%。
15.近交衰退:对于数量性状来说,因近交而导致群体均值下降。
16.动物祖先:狗――狼,家鸽――原鸽,猪――野猪,家兔――野兔,鸡――原鸡,家鸭――野鸭,驯化的牛――黄牛、水牛和牦牛,鹅――野雁。
17.原始品种: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饲养管理粗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形成的。
18.单系:以一头杰出系组发展起来的品系称为单系。
19.群系:是优秀个体组成的群体进行闭锁繁育所形成的具有突出优点的品系。
20.专门化品系:利用单系、近交系或群系等建系方法育成的品系,专门用于与另一特定品系杂交获取杂种优势,该品系称为专门化品系。
育种考试名词解释1.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殖性能、⽣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 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活⼒、⽣长和⽣产性能等⽅⾯在⼀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加性效应。
2. 个体育种值与EBV: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个体某⼀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统计学原理和⽅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 ⼀般配合⼒与特殊配合⼒:⼀般配合⼒指⼀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
特殊配合⼒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般配合⼒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其提⾼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 育种与保种:育种指利⽤现有畜禽资源,采⽤⼀切可能的⼿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的畜产品。
保种指⼈类管理和利⽤家畜资源以获得最⼤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未来需求的潜⼒。
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 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专门化品系指⽣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
配套系指利⽤若⼲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1.与常规选择⽅法相⽐,MAS具有哪些优越性(5分)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2.⽣产性能测定中,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6分)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特定牧场来统⼀测定。
动物遗传育种(遗传学部分)复习资料2014秋教材动物遗传育种学(遗传部分)复习资料 2014年秋一、名词解释:1、复制:DNA的复制就是指以秦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一个新的与亲代模板结构相同的子代DNA的过程。
2、转录:转录是以DNA 为模板,在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叫做翻译4、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其长度、直径、形状、着丝粒的位置以及染色粒都相同的染色体。
5、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即某些形状的遗传和性别有一定联系的一种遗传方式。
6、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性别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与其异性性别中任何一个个体相互交配,即它们相互交配的机会是相同的。
7、测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以测验子代个体的基因型的一种回交8、基因: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它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9、基因型: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组成。
10、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的数称为单倍体11、一因多效: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个性状12、多因一效:是指许多对基因共同影响一个性状,即一个性状经常受许多基因的控制。
虽然在那里,某一基因的作用可能突出。
13、质量性状:有一类性状可明确地区分成若干种相对性状,并可用形容词进行描述,如猪的毛色有黑、白、棕色之分,人们称之为质量性状。
14、数量性状:另一类性状由于其变异是连续的,无法用形容词描述,只能用度、量、衡等工具进行测定,并用数量来表示,如猪在特定日龄的体重、体尺等,称为数量性状。
15、群体:一个品种(或类群等)所有成员总称16、基因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全部基因的比率。
17、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数的比率。
18、顺式作用元件:DNA分子上与结构基因连锁的转录调控区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及答应元件等。
作物遗传育种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作物遗传育种综合练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
2、变异: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异性。
3、同源染色体:指体细胞内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4、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5、核型分析:对生物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析。
6、授粉:雄蕊中成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7、胚乳直感(花粉直感):在3N的胚乳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8、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9、相对性状: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10、基因型:个体基因的组合。
11、表现型:植株表现出来的性状。
1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置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13、完全显性:用二个相对性状不同个体杂交,F1完全表现一个亲本性状。
14、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共同控制某一性状的表现,这种基因的多因一效性叫多因一效。
15、交换值:在连锁遗传情况下,由杂种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叫交换值。
16、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17、伴性遗传:指连锁在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遗传,常伴随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的遗传现象。
18、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叫数量性状。
杂种后代中难以求出不同类型比例。
19、超亲遗传:指在杂种子女中出现超出父母双亲性状的现象。
20、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21、近亲繁殖: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二个个体间的交配。
22、自交:指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所产生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交配体式格局。
23、回交:指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的再次交配。
24、杂种优势:指二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25、芽变:植物的分生组织由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变异。
26、镶嵌现象:指同一个体的一部分组织表现一种性状,另一部分表现另一种性状的现象。
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2.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称为基因型频率。
3.随机交配: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雄性或雌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4.选型交配:指配偶的表现型非随机的交配,分为正的选型交配和负的选型交配两种。
5.在一个二倍体的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H=2pq。
6.适合度: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下一代子女的供给比率称为适合度。
7.迁移:一个群体的个体迁移至另一个群体并与另一个群体的个体随机交配,于是导致基因流动,这种现象称为迁移。
8.遗传漂变:指在一个有限群体中,特别是在一个小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随机波动,或称为随即遗传漂变。
9.动物育种所研究的性状有两大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10.倍加作用:每个基因的效应成倍数值增加。
11.三大遗传参数,遗传力、遗传相关、重复力。
12.遗传力: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称为遗传力。
13.重复力:就是总的表型值方差中遗传方差和一般环境方差所占的比例。
14.主要近交类型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亲子,25%;全同胞,25%;半同胞,12.5%;祖孙,12.5%;叔侄,12.5%。
15.近交衰退:对于数量性状来说,因近交而导致群体均值下降。
16.动物祖先:狗――狼,家鸽――原鸽,猪――野猪,家兔――野兔,鸡――原鸡,家鸭――野鸭,驯化的牛――黄牛、水牛和牦牛,鹅――野雁。
17.原始品种: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饲养管理粗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形成的。
18.单系:以一头杰出系组发展起来的品系称为单系。
19.群系:是优秀个体组成的群体进行闭锁繁育所形成的具有突出优点的品系。
20.专门化品系:利用单系、近交系或群系等建系方法育成的品系,专门用于与另一特定品系杂交获取杂种优势,该品系称为专门化品系。
21.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
22.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和机能,称为发育。
23.生长:优于同类细胞的增加或体积的增大,从而使个体从小到大,体重也逐渐增加。
24.体高:是鬐甲顶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
25.体长:从肩端到臀端的距离。
猪的体长是自两耳连线中点沿背线到尾根处的距离。
26.胸围:沿肩胛后角量取的胸围周径。
27.体长指数:体长/体高x100%,表示体长和提高的相对发育情况。
28.胸围指数:胸围/体高x100%,表示体躯的相对发育程度。
29.重要经济性状:蛋用鸡的产蛋量,肉用鸡的产肉量,绵羊的产毛量等。
30.选择反应受性状的遗传力和选择差制约。
31.个体选择:根据个体本身的一次表型值记录或多次记录的成绩进行的选择。
32.BLUP: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33.纯种繁育:在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
34.生产性双杂交:四个种群分为两组,先各自杂交在产生杂种后杂种再进行第二次杂交。
现代育种常用近交系、专门化品系或合成系进行相互杂交。
35.杂种优于纯种亲本。
36.当代奶牛育种体系的运转流程中,对种公牛和母牛的性状与能力综合评定是关键。
37.杂交育种的步骤:杂交创新阶段,自群繁育阶段,扩群提高阶段。
38.杂交育种的方法:级进杂交,导入杂交,育成杂交。
39.系祖建系法:选择系祖,合理选配,加强选择。
40.近交建系法:基础群建立,高度近交,合理选择。
41.群体继代选育法:基础群建立,闭锁繁育,严格选留。
42.保种的目标:遗传学,保存基因。
育种学,保存性状。
畜牧学,保存品种。
社会生态学,保护资源。
43.血液型的概念只限于用免疫学方法检出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各种抗原。
44.多态性现象:在同一种动物内,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包括同功酶)的遗传变异。
45.MOET: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等综合技术。
46.从遗传角度考虑,DNA指纹的主要优点是增加选择精确性。
47.数量性状基因座:对某一数量性状具有明显效应的基因座。
48.主基因:对某一数量性状具有明显效应的基因。
49.通径系数: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
50.体态结构:即体尺指数,一种体尺与另一种体尺的比率。
简答题1.通径链的追溯原则?(1)先退后进;(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径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2.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下去始终保持不变;(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式:D=p2, H=2pq,R=q2。
3.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答:引起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交配系统、环境条件。
4.微效基因的特点?累加作用:多基因总效应等于各基因效应之和;倍加作用:每个基因的效应成倍数值增加;无显性;(4)定位难。
5.遗传力的用途?预测选择结果;(2)估计动物的育种值;(3)确定选种方法;(4)制定综合选择指数。
6.遗传相关的用途?间接选择;(2)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型值;性状的综合选择;(4)揭示性状间的真实关系。
7.重复力的应用?判断遗传力的正确性;(2)确定性状度量次数;(3)估计动物的可能生产力;(4)估计多次度量均值的遗传力h2(n)。
8.显性学说要点?答:显性学说认为,在生物的基因库中存在不少隐性有害基因或不利基因,其在数量性状上表现为效应值低于等位的显性基因。
杂合子中由于显性基因的存在,隐性基因的作用被不同程度的消除或掩盖,因而杂种就表现出杂种优势。
9.超显性学说的要点?答:超显性学说认为,杂种优势来自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杂合子的基因型值超过任何纯合子。
10.动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品种的发展史,保护品种资源和研究开发利用动物遗传资源;研究动物的重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产性能的测定;(3)研究动物改良的新理论、新方法;培育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新品系;研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措施。
11.新品种鉴定步骤?认真研究育种计划;(2)全面了解培育过程;(3)全面鉴定品种特征;(4)分析判断遗传性能;(5)群体数量鉴定。
12.品系的概念和特点?广义的品系:指指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又能把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的遗传下去的种畜群。
品系的特点:优点突出,遗传稳定,血统相同。
13.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特性?产品独特;(2)体型矮小;(3)体型高大;(4)繁殖力高;(5)药用特性。
14.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体重增长的不平衡;(2)骨骼生长的不平衡;(3)外形部位生长的不平衡;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的不平衡;(5)营养成分处积储的不平衡。
15.线性外貌评定步骤?确定适宜的鉴定对象;(2)体尺测量的部位评分;(3)线性评分;统计处理;(5)约束规范和检验。
16.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2)母体大小;(3)饲养因素;(4)性别因素;(5)环境因素。
17.猪的繁殖性能测定?初产日龄;(2)窝间距;(3)总产仔数;(4)活仔数;断奶仔猪数;(6)出生窝重;(7)断奶窝重。
18.鸡生产性能测定?产蛋数;(2)蛋重;(3)产蛋重量;(4)群产蛋总重;(5)料蛋比;(6)种蛋受精率;(7)受精蛋孵化率。
19使用间接选择的条件?所需改良的性状难以度量;(2)所需选择的性状为限性性状;对后期表现的性状进行早期选择;(4)性状遗传力低。
20.级进杂交的应用范围和注意?应用范围:需要彻底改造某个种群的生产性能或者是改变生产性能方向时采用。
注意事项根据提高生产性能或改变生产性能方向选择合适的改良品种;对引进的改良公畜进行严格的遗传测定;杂交代数不宜过多,以免外来血统比例过大,导致杂种对当地的适应性下降。
21.导入杂交的应用范围和注意?应用范围:原有种群生产性能基本上符合需要,局部缺点在纯繁下不易克服时采用。
注意事项:针对原有种群的具体缺点进行导入杂交试验,确定导入种公畜品种;对导入种群的种公畜严格选择。
22.育成杂交的应用范围和注意?应用范围:原有品种不能满足需要,也没有任何外来品种能完全代替时采用。
注意事项:要求外来品种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杂交亲本不宜太多以防遗传基础过于混杂,导致固定困难;当杂交出现理想型时应及时固定。
23.育种体系的定义和区别?育种体系:是根据不同动物特点来确定的能够体现出遗传改进的运转流程。
育种体系因动物种类而不同,鸡、猪的育种体系基本相似,与奶牛育种体系相差大。
鸡、猪的育种体系通过品种提高和杂种优势来获得遗传改进;奶牛的育种体系是通过品种质量提高来获得遗传改进,即发挥纯种的生产能力。
24.新品种培育的方法?选择育种;(2)杂交育种;(3)诱变育种;(4)转基因动物育种。
2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及其所有的生态系统和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是生命有机体的种类和变异性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的复合体。
保护生态多样性的意义:保留的品种可以为将来的育种提供素材;储备将来所需的特定性状的遗传基因: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26.保种方法?静态保种;(2)进化保种;(3)系统保种。
27.系统保种的优点?(1)便于对一地区乃至全国保种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它可使各级保种单位明确,责任清楚,分工到位。
(2)减少保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3)可以减少对保种群过小和近交的禁忌。
(4)可以大大节省保种经费。
28.遗传病的判断?初步判断;(2)遗传方式判断;(3)染色体检查;(4)DNA诊断。
29.抗病育种的主要途径?直接选择;(2)标记辅助选择;(3)转基因战略。
30.主基因的检测?多峰分布;(2)回交;(3)非正态分布;结构探测资料分析法;(5)综合分离分析。
31.QTL定位的基本步骤?选择合适的遗传标记;选择在所研究的数量性状上处于分离状态的纯系或高度近交系;系间杂交,获得F2个体;分析各世代群体中各个体的数量性状数值和标记基因型;分析标记基因型与数量性状值之间的连锁程度,确定QTLS连锁群,估计QTL效应。
32.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技术路线?寻找含QTL的染色体片段(10~20厘摩);标定QTL的位置(5厘摩);找到与QTL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1~2厘摩);在这些区域内找到可能的候选基因;寻找与性状变异有关的特定基因;寻找这些特定基因的功能基因座;在遗传标记辅助下更加准确地对性状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