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1
- 格式:ppt
- 大小:9.60 MB
- 文档页数:5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
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
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
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损”字应读“s(n”,不读“sh(n”;“苏”字应读“s&”,不读“sh&”;“瑰”字应读“gu9”,不读“gu@”;“秦”字应读“q0n”,不读“q0ng”;“烬”字应读“j@n”,不读“j@ng”;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2)齐读第一句。
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历时150多年,最终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收藏丰富的世界级园林艺术瑰宝。
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宫殿、精致的楼阁,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曲径通幽的小路、形态各异的假山。
园中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风格,既有东方的典雅与含蓄,又有西方的华丽与壮观。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野蛮地洗劫了圆明园,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掠夺一空。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竟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课文赏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
文章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组成和建设历程,展现了其作为皇家园林的尊贵地位和独特魅力。
接着,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中。
然后,文章笔锋一转,讲述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和焚烧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谴责和对文化遗产损失的深深惋惜。
最后,作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鉴,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也是一篇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9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圆明园的毁灭1.看拼音,写词语。
h uǐmièbān yùn fèng mìng jìng jièhóng wěi( )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陵( ) 剔( ) 拱( ) 销( )凌( ) 踢( ) 供( ) 消( )3.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漫”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淹没;③到处都是,满,遍;④广阔,长;⑤不受约束,随便。
水漫金山( ) 长夜漫漫( ) 漫山遍野( ) 漫不经心( )4.选词填空。
举世闻名举世瞩目众星拱月众望所归玲珑剔透八面玲珑不仅……还……不仅不……反而……(1)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 )的伟大建筑。
(2)李老德高望重,今日当选会长,真是( )啊!(3)这些( )的水晶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4)听了阿姨的劝慰,珊珊( )感激,( )责怪她多管闲事。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中的两个“_______”和关联词“________”从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两方面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之大。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在课文中,这句话是________句,起________的作用。
其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的作用是________,“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的作用是________。
(3)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读句子,用“____”画出句中表示时间的字词,并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本课主要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悲剧,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通过对圆明园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从而深刻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我国文化的践踏,增强学生的民族仇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我国文化的破坏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我国文化的破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我国文化的破坏。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民族悲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境教学、情感教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悲剧。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我国文化的破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分层作业【参考答案】【积累与运用】一、lóng jìn shī liàng二、C B三、1.珍宝2.瑰宝 3.损失4.损害四、不可闻名众拱碧煌剔透情意南北景胜奇异造句示例: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等等都是全球举世闻名的建筑。
五、1.示例: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城。
路边的野花开了,那是野花在2.示例:张奶奶不仅把自己家管得井井有条,还常帮助邻居排忧解难。
读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不断陶冶我们的情操。
六、1.北京西郊举世闻名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圆明三园1860年英法联军;【阅读与鉴赏】1.玲珑剔透,原意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工制造﹑精致、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
文中指亭台楼阁精致,结构奇巧。
2.上自下至圆明园不愧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它收藏着的历史文物极其珍贵,并且年代久远,种类齐全。
3. 过渡承上启下4.风格迥异的建筑珍贵的文物收藏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
5.端午节到来时,有去江里面划船赛龙舟的人们,也有在家包粽子的小孩子和妇女们,有闻着粽香去偷吃粽子的小孩子们,也有妇女们包粽子时传来的阵阵笑声。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先理解词语的原义,再结合原文“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知“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在文中指亭台楼阁精致,结构奇巧。
2.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由第二段“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可知时间词是“上自”“下至”,不但写出了所藏文物的悠久历史,还写出了文物的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说明圆明园在世界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本题考查了对结构段式和句子的理解。
从“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可知,这个句子既是对上文“圆明园建筑宏伟”的总结,又引出下文“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这句话是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