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1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课文知识素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昔在颛顼【音:zhuān xū】,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义:继承】重黎之后,使复典【义:掌管】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义: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义:离开】周适【义:前往】晋。
晋中军随会奔【义:逃亡】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其在卫者,相【义:作……丞相】中山。
在赵者,以【义:凭借】传剑论显,蒯聩【音:kuǎi kuì】其后也。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义:攻占】,因而守之。
错孙靳【音:jìn】,事【义:事奉】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卬【音:áng】为武信君将【义:部将】而徇【义:攻占】朝歌。
诸侯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义:一并封王】,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义:山南水北为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义:南下】游【义:游历】江、淮,上会稽【音:guìjī】,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义:研讨学问】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义:巡行】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跟从侍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故发愤【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且【义:将要】卒。
而子迁适【义:恰逢】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句式:状语后置】。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赞原文和译文素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人”。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
1。
2024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史记选读》中的“高祖本纪”部分,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的章节,详细解读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及其创立汉朝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祖刘邦的历史地位、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认识。
3. 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兴趣,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教学重点: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史记选读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刘邦的画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分析其政治才能和领导力。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历史事件的体验。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高祖本纪的文言文阅读题,指导学生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一段高祖本纪的文言文,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高祖刘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高祖刘邦生平事迹2.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章节解读3. 文言文阅读技巧4. 历史人物评价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高祖刘邦的评价。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要求学生将指定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史记》其他篇章,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影视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 高祖刘邦的历史地位和评价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角色扮演4. 作业设计中的评价性问题和翻译练习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1. 对文言文句式的讲解:分析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速度。
2024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教材中的“高祖本纪”部分。
该部分详细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身、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以及晚年生活等内容。
所选章节着重描述了刘邦的政治才能、人格魅力及其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史记》中“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对汉高祖刘邦的历史形象有全面的认识。
2. 分析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对刘邦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个人品质与历史进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刘邦复杂性格的分析,以及司马迁史记笔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刘邦重要历史事迹的把握,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笔记本、教材、《史记选读》辅助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画像石图片,引出汉高祖刘邦,激发学生兴趣。
2. 教材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章节,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例题讲解:分析刘邦斩白蛇起义、楚汉争霸等关键事件,理解其政治策略和历史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刘邦的重要事迹,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司马迁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塑造刘邦的形象,小组代表发言。
六、板书设计中心内容:高祖本纪左侧栏:刘邦生平大事记右侧栏: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高祖本纪”内容,写一篇关于刘邦性格特点的分析短文。
答案示例:在短文中,学生应围绕刘邦的果断、宽容、机智等性格特点进行论述,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2. 拓展题目:探讨刘邦能够从一个亭长成为一代皇帝的原因。
答案示例:学生应从秦末民变、楚汉争霸的形势分析,结合刘邦的个人魅力、政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