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业与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7.29 MB
- 文档页数:7
西方冶铁技术发展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冶铁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西方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以下是西方冶铁技术发展史的概述。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使用木炭作为燃料来熔炼铜和铁。
他们使用的炉子被称为“废墟炉”,因为它们通常是在废墟中建造的。
这些炉子使用了一种称为“风箱”的装置来提供燃料和氧气,以加热矿石和木炭。
这种技术在欧洲一直沿用到中世纪。
中世纪在中世纪,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水力驱动的风车来提供氧气,以加热矿石和木炭。
这种技术被称为“水轮风箱炉”。
在这种炉子中,矿石和木炭被放置在炉子的顶部,而熔融的金属则从底部流出。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欧洲的铁矿山和冶炼厂。
工业革命时期在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冶铁技术得到了重大的改进。
人们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因为煤炭比木炭更便宜和更充足。
这种技术被称为“煤气炉”,因为它使用煤气来加热矿石。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生产更高质量的铁和钢,并且更加高效。
20世纪在20世纪,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人们开始使用电弧炉来生产钢铁。
电弧炉使用电流来加热矿石和废钢铁,以生产高质量的钢铁。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生产更高质量的钢铁,并且更加高效。
总结西方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冶铁技术,从而生产更高质量的铁和钢,并且更加高效。
今天,冶铁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为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十章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论述题:1、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论述题)答: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二战之前阶段,包括穆特修斯倡导的“德国工业联盟”、格罗佩斯创立的“包豪斯”等进行现代设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为现代设计艺术思想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②二战后十余年,是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恢复阶段,主要表现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以及它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合作,把包豪斯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并大力推行“系统化设计”思想。
德国的产品到处体现着新理性主义、新功能主义、极少主义特征,形成了冷峻、简洁、富有条理的设计风格。
③20世纪60-70年代,德国的现代设计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其产品以理性、高质量、可靠的性能而著称。
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德国现代设计也面临世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流行趋势、消费观念等的影响,德国设计界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采用双重的设计战略。
⑤德国统一后,由于前民主德国企业设计相对落后,大部分设计师都在政府的设计部门Kombinate中工作,负责为全国企业进行设计,是计划经济下刻板的设计,很难跟上市场的发展,因而德国设计又面临改造原民主德国企业的设计体系,使之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重大挑战。
二、简答题1、索尼公司确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答:索尼公司确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在日本产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即:①产品功能必须良好(功能良好、方便保养、维修和运输);②产品设计美观大方;③优质;④产品设计具有独创性;⑤产品设计合理性,便于批量生产;⑥本企业产品必须具有独立特征,同时又必须有设计特征的关联性;⑦坚固、耐用;⑧产品与社会大环境应该具有和谐和美化的作用。
2、意大利的现代设计艺术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进行讨论?答: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主义萌芽阶段;②战后重建时期(1945——1955)的设计;③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反主流设计、样式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意大种设计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过程(1)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①对内: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②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西方经济发展史的归纳总结在西方经济发展史上,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发展史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示其演变过程和对全球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古典时期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农业与手工业是西方经济的主要支柱。
城市和城邦形成,贸易与商业活动有所发展。
古代希腊城邦的繁荣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扩张为希腊文明带来了巨大繁荣。
罗马帝国时期,该地区继续经济发展。
罗马帝国推动了一体化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系统,同时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如大型建筑、道路和港口,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
然而,罗马帝国后期的几次危机导致了经济下滑和社会动荡。
二、封建时期中世纪时期,西方经济的重心由城市逐渐转移到农村,并且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封建时期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颇受天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领主和农民之间建立了农业生产关系,封建领主通过征税和农业生产来维持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三、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标志着西方经济的转折点。
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农业社会的格局,大规模的工厂代替了手工业,带来了工人阶级的兴起。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为贸易和商业创造了更多便利。
四、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模式。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和供求的调节来推动经济发展。
19世纪的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并使其对世界各地的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五、现代经济时期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迎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经济迅速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数字化和服务化。
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以及不断演进的货币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繁荣。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课时1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考点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1.条件(1)“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兴旺。
(2)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兴起技术革新的热潮。
2.成就(1)技术革新①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手摇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先后发明。
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
(2)动力革命:1785年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的普遍应用,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业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使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
3.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
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4.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条件⎩⎪⎨⎪⎧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②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3)成熟: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始于19世纪初的世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大体是在18世纪中后期。
19世纪前期,法国、德意志的几个邦国、美国等等,依靠从英国引进机器,也开始了工业革命。
特别是1825年英国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之后,各国购买英国机器的现象日益增多,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起来。
所以,我们用19世纪初作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考点二 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形成: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成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2.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成就(1)电力广泛应用,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工业的发展历史1. 工业的起源工业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
最早的工业是手工业,即人们利用手工工具和简单的机器进行生产。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开始采用水力、风力等动力,并逐渐形成了机器工业。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先后出现了纺织业和煤炭工业的机械化生产,从而迅速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跨越性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3. 工业的全球扩散工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单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各国之间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生产和贸易不断扩散到全球,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共同发展的全球经济体系。
第二章工业发展的影响1. 经济效益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业化的国家通常都能有较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工业产品也比农产品更容易推广。
2. 社会影响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工业化进程也加剧了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3. 生态环境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水、土壤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工业废弃物处理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也受到工业化的影响。
第三章工业生产的基本技术1. 煤炭工业煤炭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煤炭工业包括了煤矿开采、煤炭加工和利用等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工业逐渐向高效、清洁、绿色方向发展。
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产业,钢铁是制造机械、建筑等方面的重要原材料,钢铁工业包括了矿石采选、炼铁、炼钢等过程。
3. 石油化工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化工是对石油进行加工利用的产业,包括了炼油、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等过程。
石油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了能源、化肥、合成材料等多个领域。
第四章现代工业技术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包括了信息传输、数据处理等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