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气管支架植入术移位后再次行气管支架外固定患者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52 KB
- 文档页数:2
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护理第一篇: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护理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护理外固定支架现已成为骨科相应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骨外固定技术是通过经皮穿针和体外连接器将相邻骨段或肢体连接,并在骨折断端基本解剖复位后使其达到稳定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所需的生物力学环境,能满足患者功能康复锻炼需求,是一种良好的骨科手术治疗技术。
此法既不是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但却起到过去内固定和外固定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手术前后的护理相当重要,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伤肢尽快恢复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多由于突发事件引起骨折,常感到非常紧张和恐惧,对骨折后伤肢功能的恢复痊愈有顾虑。
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安慰、关心患者,告诉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优点,并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做好患者全身情况的检查和准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心、肺、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X 线片。
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2.1.3 患肢的固定骨折患者骨折断端在移动时极易使邻近的血管神经受到二次损伤,多数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所以搬运时须用夹板或石膏托做临时固定,防止加重周围组织损伤。
2.1.4 皮肤准备手术前去除手术区域毛发、污垢和表面携带的细菌。
因四肢皮肤生长着大量的毛发,隐藏着大量的污垢和细菌,再加上有一些开放性伤口,极易引起术后伤口的感染。
所以术前应严格备皮和清洁皮肤,备皮范围为骨折部位上下超过 2 个关节,并向上下远侧延伸 6 cm。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平卧 6 h,禁食禁水 6 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大小便情况等。
2.2.2 体位保持患肢抬高位,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气管支架置入方法及术并发症第一篇:气管支架置入方法及术并发症置入方法:①沿支气管镜的工作孔道将引导钢丝导入病变段支气管腔内。
②撤出支气管镜后,沿导丝将携有支架的推送器送至病变段支气管。
③调整推送器至最佳位置后,将推送器的内套管位置固定,逐步后撤外套管将支架释放。
④待支架完全释放并充分膨胀后,撤出推送器。
并发症:1.肿瘤及肉芽组织增生导致支架腔内再狭窄。
2.支架移位,进入远端支气管而导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
需重新调整位置或取出。
3.支架的断裂。
可考虑逐根取出。
4.支架嵌入和穿透气管壁:可导致气管、支气管瘘;侵及气道周围的大血管时,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咯血。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往往需要外科开胸手术的介入。
第二篇: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详解)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胆管壁坏死、结石等。
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不少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夹杂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等原因,选择内窥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病变侵及乳头无法经十二指肠进行操作或病人不能承受操作的体位和经口的不适感而放弃此项操作。
对于较复杂的胆管梗阻的引流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引流导管容易在短期内脱落。
肝门区胆管梗阻和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更适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的介入治疗。
(一)适应症1、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闭塞。
2、经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不能奏效的良性胆道闭塞(二)禁忌症同PTBD(三)使用器具胆道支架以自膨式支架为首选。
胆道内支架的选择(1)塑料内涵管(plastic stent)塑料内涵管常用材料有特氟纶(Teflon)、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及Percuflex。
支架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支架术后护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止血:为了预防出血,术后可进行包扎或悬雍。
2.护理:放置平坦的床上,避免膝关节和骨支架的挤压。
3.活动:术后可以做静止活动,也可以在有指示的情况下进行轻度运动。
4.避免摩擦:应及时做好改变体位,避免骨支架及骨支架固定点处受摩擦而引起皮肤损伤。
5.阻止感染:做好每日清洁管理,并注意术后3-5天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感染。
6.注意饮食:术后可尽量适当地增加营养,均衡膳食,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7.减少药物:术后可以适当减少药物或调整用药方案,以免药物互相作用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8.心理调适:术后可以适当安慰患者,让患者更加乐观,避免消极情绪对恢复的负面影响。
《一例急诊气管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气管狭窄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管管腔变窄的疾病,可引起呼吸困难、喘鸣、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急诊气管支架置入是一种治疗气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良性气管狭窄:主要由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瘢痕形成、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引起。
- 恶性气管狭窄:常见于肺癌、食管癌等肿瘤侵犯气管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
2. 发病机制:- 气管狭窄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管壁的损伤、炎症、增生或肿瘤生长,使气管管腔变窄,影响气体的流通。
- 狭窄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同。
严重的气管狭窄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
三、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是气管狭窄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或混合性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的程度与狭窄的程度有关,狭窄越严重,呼吸困难越明显。
2. 喘鸣:由于气流通过狭窄的气管时产生湍流而引起,可在颈部、胸部听到高调的喘鸣音。
3. 咳嗽:常为刺激性干咳,有时可伴有咳痰。
咳嗽的程度与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有关,狭窄部位越靠近喉部,咳嗽越明显。
4. 其他症状:严重的气管狭窄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绀、三凹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等症状。
四、治疗要点1. 急诊气管支架置入:是治疗严重气管狭窄的紧急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 支架类型:常用的气管支架有金属支架和硅酮支架。
金属支架具有支撑力强、容易放置等优点,但容易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和支架移位;硅酮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肉芽组织增生等优点,但支撑力相对较弱,放置难度较大。
- 置入方法:一般在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将支架通过支气管镜送入气管狭窄部位,然后释放支架,使其扩张并支撑气管壁。
2.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气管狭窄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结核治疗、抗肿瘤治疗、手术切除肿瘤等。
一例气切术后气管狭窄行气管重建术患者的护理【摘要】总结了1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气切术导致气管狭窄后再行气管重建术的护理经验。
重点是术前呼吸锻炼,术后严格掌握拔管指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密切监测心肺功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协助患者合理卧位,加强呼吸道管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同时做好疼痛和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愈后出院。
【关键词】气管狭窄;气管重建;护理气管狭窄是气管切开术后期的主要并发症,气管狭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极易因痰液堵塞而心脏骤停[1]。
气管狭窄切除和重建术是气管狭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
我科于2016年11月7日收治一名因“心律失常发作休克”行气管切开术后导致气管狭窄的患者,于当月23日行“[颈胸部]气管病损切除+气管重建术”,术后经过积极的消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愈出院。
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半年余前因“心律失常发作休克”于当地医院抢救行气管切开术,拔除气管套管渐感胸闷气闭不适,说话后感胸闷气闭加重,过后可稍缓解,伴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痰,考虑气管切开后气管疤痕引起气道狭窄。
患者既往“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发现“糖尿病病史”半年余,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声门下约3cm处疤痕增生,狭窄明显。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化验后,予2016年11月23日我科全麻下行“颈胸部气管病损切除+术中气管插管+气管重建术”,术中置入双侧颈部引流管各一根,负压吸引,用两处丝线固定患者头部为前屈曲位(固定于前胸部),防止病人头颈部大幅度活动导致气管吻合口发生撕裂或损伤。
术后诊断:1、气管切开术后,气管狭窄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III级 3、慢性支气管炎 4、颈动脉动脉硬化 5、糖尿病。
11月24日积极呼吸机锻炼,在麻醉科医生在场情况下拔除气管插管,予抗炎、抗凝、雾化,化痰,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
气管套管患者的护理要点学习气管套管患者的护理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啊,首先得注意气管套管的固定。
就像我们戴帽子,得戴稳了才行。
如果套管固定不好,移位或者脱落那可就麻烦了。
我记得有次看到一个案例,患者不小心碰到了气管套管,结果套管有点偏了,差点就造成呼吸困难。
当时我就惊到了,从那以后就深深知道固定好有多重要。
我总结固定的时候要松紧合适,能塞进去一根手指就差不多。
而且得经常检查固定的带子有没有松。
对了还有个要点,要防止患者自己去拉扯套管,这该咋办呢?一般可以给患者的手适当约束,但是又不能让患者太难受,这中间的尺度很难把握啊。
保持套管的通畅那也是必须的。
这就好比我们家里的水管,堵住了就没法流水了。
套管要是被痰液或者分泌物堵住了,患者就没法正常呼吸。
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总是担心吸痰会不会伤到患者。
后来我理解了,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来就好。
吸痰的时候动作要轻柔迅速,而且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吸痰,不能等痰液堆积太多了才动手。
还有清洁消毒工作。
气管套管周围的皮肤啊,得保持清洁干燥才行。
我就在想,这和我们平时受伤了要护理伤口周围皮肤是一个道理吧。
每天要按时换药,不然就容易感染。
我还知道一个小技巧,在清洁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皮肤有没有红肿啊破溃啥的。
一旦发现有异常,就得及时报告医生。
环境管理也不能忘。
就像人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会舒服,患者也是。
病房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大概在22摄氏度左右湿度在50% - 60%比较合适。
如果湿度低了,空气干燥可能导致气管的分泌物干结堵塞套管;湿度过高又容易滋生细菌。
我知道我对气管套管患者护理的理解还很有限,但这些都是我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要点。
我还会去翻阅专业书籍进一步加深对这个的了解,像护理学基础相关的教材,上面都有很多有用的资料。
气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护理管理发布时间:2022-01-05T02:12:25.2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刘庆林[导读] 目的:分析研究气道支架置入术后实施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将针对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者进行选取,共计选取刘庆林资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资阳 6413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气道支架置入术后实施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将针对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者进行选取,共计选取2019.2-2021.5期间内患者50例,入组后随机方式分组,分为探讨组、对比组2小组,每组25例患者,探讨组将应用气道支架置入术后护理管理、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探讨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探讨组对比优势性明显(P<0.05)。
结论:气道支架置入术后为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气道支架置入术;术后;护理管理肺结核及肺癌属于临床中引发气道狭窄的主要原因,会使患者产生呼吸困难,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气管内置入金属支架的治疗在临床中逐步发展,能够通过导管将支架置入到气管,其张开后具备支撑内部管壁的效果,可实现气道通畅积极维持,有效帮助患者实现呼吸功能改善。
在术后应为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提升置入效果,帮助患者改善气道阻塞的情况。
本次将针对我院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院内2019.2-2021.5进行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选取,共计选择患者50例,应用随机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对比组、探讨组,两组均为25例。
纳入标准: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知情同意,患者家属同意此次研究无手术禁忌症。
排除标准:精神功能障碍者。
对比组间纳入12例男性,女性纳入13例;均在22-67岁中间,平均57.92±1.27岁;探讨组间纳入11例男性,女性纳入14例;均在21-68岁中间,平均57.84±1.35岁,对于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可对比。
经纤支镜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的护理唐淑景段国辰陈志国(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51)目前,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可以解决气管器质性狭窄的管腔通畅;气管、支气管软化症软骨薄弱处的支撑;气管支气管瘘口或裂口的封堵等问题。
尽管支架置入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但不容质疑的是,气道内支架的应用已经使很多良恶性气道疾病患者从中获益。
我科自2003.1-2004.12,共为50例气道疾病患者气道内置入支架均取得成功。
现将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气道狭窄患者,男38例,女12例。
年龄27-78岁,其中甲状腺癌术后导致气管软化狭窄2例,外伤造成气道狭窄1例,食管气管瘘5例,肺癌18例,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4例。
2、操作方法经口腔进纤支镜明确气道狭窄部位,送纤支镜至气管狭窄段远端后逐渐退至狭窄段近端,通过退镜测量狭窄长度。
根据纤支镜进镜的难易度,结合颈、胸部气管、支气管CT扫描测量确定气管狭窄段[1]横径。
由助手根据所测数据选择支架并浸泡于冰盐水中备用。
术者通过纤支镜活检孔送入导引钢丝,越过狭窄段进入右或左支气管,保留导引钢丝,缓慢拔出纤支镜。
再经鼻孔插入纤支镜至气管狭窄口近端,在纤支镜直视下,将安装好气管支架的置入器通过导引钢丝送入狭窄的远端,确定位置无误后,在退镜、退导引钢丝的同时,由助手缓慢释放支[2]架至狭窄口近端,确认支架在狭窄的管腔扩张满意,即完成操作。
3、护理3.1术前准备3.1.1 心理疏导由于患者严重憋喘、呼吸困难,患者和家属均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介绍支架置入的相关知识,并且介绍同种疾病治疗好转的病例,消除紧张心理,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使患者能在术中积极配合治疗。
3.1.2 患者及物品准备放支架前6-8小时禁食水。
术前30分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鼻腔喷入2%利多卡因3-5次,每3-5分钟一次。
个别患者反应强烈可行环甲膜穿刺,直接将利多卡因注入气管进行气管粘膜麻醉。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45期V ol.4, No.45, 201988一例气管狭窄患者行4D打印气管外支架悬吊术的护理吕颖楠,张晶*(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西安 710038)【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气管狭窄段长达6 cm,管腔最细处仅3.4 mm患者行4D打印气管外支架悬吊术的护理。
由于高度气管狭窄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护理中重视呼吸道、体位管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明显,于2016年4月20号出院,生活已能完全自理。
【关键词】气管狭窄;4D打印气管外支架悬吊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5.88.01气管狭窄是气道梗阻引致的气急和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和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时加重,常有喘鸣。
4D打印气管外支架悬吊术即用4D打印的外支架裹住狭窄的气管,然后将气管和支架缝合固定,使塌陷的气管被外支架吊起来,撑开、疏通气管的临床治疗技术。
我科于2016年3月28号对一例管腔最细处仅3.4 mm患者在全麻下行4D打印气管外支架悬吊术治疗,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以“进行性喘息2年,加重2周”之主诉入院。
患者入院时出现极重度呼吸困难及喘息,伴咳嗽、咳痰,T 39.5℃,行胸部CT及支气管三维重建后示气管中下段狭窄,狭窄段长度约6 cm,管腔最细处仅3.4 mm。
呼吸内科查支气管镜后考虑气管软化塌陷,需尽快解除气管狭窄梗阻,否则会影响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方案:气管外支架悬吊术:据国外杂志的报导,已有3例使用4D打印技术制作的支架成功用于气管悬吊术的案例,完全适用于本次手术。
术后患者安返胸外ICU病房。
于2016年4月20号出院,复查胸部CT及气管三维重建后示:主气管狭窄较前增宽,最窄处直径6.2 mm,面积约0.45 cm²,狭窄段体积3.5 cm3,生活质量改善。
支气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支气管狭窄、阻塞等疾病。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为支气管支架术后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一、术后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如有血丝痰或痰量增多,及时报告医生。
3.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4. 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如出现红肿、渗出、疼痛等,及时报告医生。
二、体位护理1. 术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 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3. 术后第1天可逐渐坐起,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三、呼吸道护理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2.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2000毫升,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3. 定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如咳嗽无力,可协助拍背。
4.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四、饮食护理1. 术后给予易消化、高营养、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2.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 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
五、用药护理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 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
3.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六、心理护理1. 关心、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2. 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3.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支气管支架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咳嗽、屏气等。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
3.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
4. 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八、出院指导1. 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度适中。
4.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1例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支架置入术的护理目的总结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对该例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气道管理、控制感染、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多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精心的护理治疗。
结果保证了患者的有效通气、控制了感染的发生,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结论气道管理是气管切开肉芽组织增生的护理核心,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保证。
标签:气管切开;肉芽增生;支架置入术;护理肉芽组织增生可使气道变窄,是气管切开术后的后期并发症,它可导致出血、更换套管困难、延期除管和影响气管切开的功效,严重肉芽阻塞可导致患者致死[1]。
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肉芽增生致气道狭窄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能即刻缓解气道狭窄的程度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1例气管切开并发肉芽组织增生致气管狭窄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气道内支架,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于2016年5月25日遭遇外伤,急诊送入当地医院治疗,头颅CT示:右颞部血肿,右侧颞顶骨骨折,2016年5月26日在全麻下行右侧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气管切开,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神经、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患者病情恢复顺利,于2016年7月3日给予拔除气切处套管,患者无呼吸困难等不适。
2016年7月13日患者自行起床不慎摔倒,急行头颅CT:右枕部硬膜外血肿,脑挫伤,继续住院治疗。
患者住院后期反复多次出现气紧、呼吸困难、呼吸三凹征,考虑气管狭窄,遂于2016年8月2日20∶33入住我院ICU进一步治疗,诊断:①重度颅脑损伤;②气管狭窄。
入院时体检:体温36.5 ℃,脉搏114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82/124 mmHg,SPO2 90%,呼吸困难、呼吸三凹征,烦躁不安,右颞顶部局部凹陷,颈部正中见一2 cm手术瘢痕,四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
气管支架断裂合并纵隔感染1例护理邓丽萍;张嫣【期刊名称】《上海护理》【年(卷),期】2014(014)005【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气道狭窄;支架断裂;纵隔感染;护理【作者】邓丽萍;张嫣【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良性气道狭窄常继发于各类长期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对于这类狭窄可采取金属支架置入扩张以缓解患者症状。
然而支架断裂是金属支架置入术远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患者窒息死亡[1]。
对于这类患者取出断裂支架之后再行T管置入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无论是断裂支架的取出还是T管置入后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方式极其重要,如果护理不当,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我院于2012年10月13日收治了1例外院气管金属支架断裂的患者,由于患者合并有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后因2次急诊手术并发纵隔感染,但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最终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
175 cm,体重90 kg。
因2008年车祸造成颅脑外伤于当地医院治疗,行气管切开后出现气管狭窄,2009年行气管金属支架置入手术,但因进行性气急加重1个月于2012年10月13日入我院。
患者颅脑外伤后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入院体检对答以及配合欠佳,气促伴强迫坐位。
入院气管镜检查见气管内金属支架置入,其上大量痰痂附着,并可见支架断裂端。
患者入院后于10月16日全身麻醉下行胸骨正中劈开T管置入术。
先逐步拔除断裂支架,而后T管置入狭窄远端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呼吸通气。
由于术后不适,患者烦躁明显治疗配合欠佳,故术后予安全束缚,为防止末端循环不畅,安全束缚每2小时放松1次。
术后第2天患者放松安全束缚时突然烦躁不安并自行拔除气管插管,立即床旁气管镜检查见T管位置移位,位置不佳,且T管下段见可疑裂口,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主管医师决定暂时不予特殊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例气管支架植入术移位后再次行气管支架外固定患者的护
理
摘要】回顾分析1例经气管支架植入术移位后再次行气管支架外固定患者的临
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
此患者由于气管切开后导致气道内黏膜损伤,引发肉
芽组织增生,产生瘢痕,反复出现气管狭窄,给予气管支架植入术后继发气管支
架移位,再次行气管支架外固定术,根据此患者的病情特点,重点做好感染控制,心理护理和伤口护理,经过几周的反复治疗护理,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关键词】气管支架,移位,外固定,伤口护理
气管及支气管狭窄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急危症,可以由
多种良性(如气道黏膜损伤后瘢痕、结核)及恶性(如恶性肿瘤)病患引起,临
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和“三凹征”,重症患者可因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亡【1】。
这一类患者经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而手术治疗的痛苦大,且考虑到
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手术风险也较高。
我科开展的气管支架植入术,由于其创伤
性小、成功率高、解除腔道阻塞可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气管恶性狭窄的新
技术,是治疗气管狭窄最有效的方法【2】。
我科于2016年7月收治了一名经气
管支架植入术移位后行支架外固定男性患者,经多次反复清理气道内粘稠分泌物
及肉芽组织,外固定伤口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症状缓解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1月余前因感染重症疟疾导致呼吸衰竭于外院ICU行气管切开治疗,
术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粘白痰。
曾反复行2次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术、3次气管高频电消融术(具体不详)。
外院气管镜检查提示气管上段距声门2.5cm处气管重度环形瘢痕狭窄,于该处行高频电消融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均
有不同程度缓解,1周前患者症状再发,于我院行气管支架植入术,术后出现支
架移位,再次入院行支架固定术,外固定伤口经缝线治疗后效果不佳,伤口感染
严重,经穿刺减压引流,放置引流条,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均不佳,拆除
缝线,症状缓解后出院。
出院后支架再次移位,此次使用经皮减压扣的缝合方法
治疗后,加强伤口的皮肤护理同时应用抗生素,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气管支架介入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术中可能遇
到的特殊情况,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讲解术前术后禁食水的必要性,告
知家属需要准备的相关物品,便于术后返回病房的顺利使用。
除常规检查外,询
问有无术中使用麻醉药物过敏史,应根据患者情况备好床旁心电监护及抢救设备,吸氧装置,术前禁食水4-6小时。
2.1 .2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爱护患者,经常巡视,做好疾病相关介绍,消
除患者内心焦虑,解除紧张情绪,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向患者及家
属介绍介入手术的名称、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目前介入的新进展和成功病例,增
加患者的信心。
还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麻醉方式及术中会根据病情需要放入相应
的支架和药物使用情况,并告知患者术后恢复饮食、饮水时间会根据麻醉方式的
不同而有所区别。
2.2 术后护理
2.2.1 氧气吸入术后患者在医生的陪同下安返病房,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
吸入及床旁心电监护,遵医嘱调节氧流量至4L/min,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得到扩张后,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明显改善,严密
观察患者病情,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咳嗽、咳痰的情况和气道分泌物的观察。
询
问患者有无不适,呼叫器放床旁,有需要随时按呼叫器。
术后禁食水6小时。
2.2.3 心电监护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定时巡视病人,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病人神志的情况。
2.3 伤口护理
2.3.1 患者先后两次调整气管支架位置,第一次由于伤口感染导致被迫拆除
缝线,第二次介于第一次的经验,使用减压扣缝合,效果甚佳。
见图一是伤口感
染初期,周围化脓,经简单换药后未见好转,继而体温升高,伤口周边出现波动感,红肿热痛,给予穿刺抽取液体,应用拜复乐抗炎治疗,请烧伤科会诊换药后
效果不佳拆除缝线,支架移位后经气管镜气道内缝线固定后,经皮使用减压扣缝合,未见红肿感染现象,予纱布覆盖后出院回家继续随访观察。
3 小结
本次介绍的疾病是临床上气管狭窄的常见病,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也在逐步
的发展中,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支架移位,根据患者以上特点,在护理中抓住
最关键的问题进行处理,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做好伤口的感染控制,全
身抗生素使用,局部伤口护理,最终患者好转出院并继续随访。
虽然此次患者好
转出院,但是对于支架移位的病例以及更好的处理措施是我们继续研究的方向。
1 宗林,李文献,气管与支气管支架植入术的麻醉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2)1900~1901.
2 郭敏如,林细玲,谭利如.急性恶性气道狭窄患者行气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护
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0):39~40.
3 刘旭彦,许桂玲.经纤维支气管镜导向放置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护理.临床
军医杂志,2001,29(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