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0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规章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规章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冀政办〔1999〕9号1999年6月14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了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进一步做好省政府规章和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行政法规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43号)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凡属于省政府规章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作补充规定的问题,由省政府作出解释。
这类立法性的解释,由省政府法制局按照省政府规章草案审查程序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同意后,根据不同情况,由省政府发布或者由省政府授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布。
二、凡属于行政工作中具体应用省政府规章的问题,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能够解释的,由其负责解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解释有困难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其作出的解释有不同意见,要求省政府解释的,由省政府法制局承办,作出解释,其中涉及重大问题的,由省政府法制局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同意后作出解释,答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三、凡属于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的解释问题,由省政府法制局承办,作出解释,其中涉及重大问题的,由省政府法制局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同意后作出解释。
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其他文件的解释,仍按现行做法,由省政府办公厅承办。
——结束——。
河北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地⽅⽴法质量的若⼲规定第⼀条为了使我省地⽅⽴法⼯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政治、⽂化、社会和⽣态⽂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地⽅⽴法⼯作,提⾼⽴法质量,按照全⾯深化改⾰和不断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结合我省地⽅⽴法⼯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条地⽅⽴法⼯作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坚持以⼈为本、⽴法为民,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福祉作为⽴法⼯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本省实际出发,⾛群众路线,不断推进科学⽴法、民主⽴法,提⾼法规的针对性、协调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条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在地⽅⽴法中发挥主导作⽤,加强对⽴法⼯作的统筹协调。
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选择关系本省经济、政治、⽂化、社会和⽣态建设⼤局、关系⼴⼤⼈民群众切⾝利益的法规草案,提交省⼈民代表⼤会审议。
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发挥省⼈民代表⼤会各专门委员会在⽴法⼯作中的作⽤。
各专门委员会每届应当⾄少牵头起草⼀部地⽅性法规草案,提请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发挥省⼈⼤代表在⽴法⼯作中的作⽤,省⼈⼤代表依法联名提出的法规案,符合列⼊⽴法规划或者⽴法计划条件的,及时列⼊⽴法规划或者⽴法计划。
应当拓宽基层省⼈⼤代表、专家学者和⼈民群众参与⽴法⼯作的渠道,并通过省⼈⼤⽹站设⽴⼈⼤代表⽴法⽹络平台。
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有关⼯作机构要为省⼈⼤代表参与⽴法⼯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服务保障。
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对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法规草案,可以责成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起草,或者采取委托、招标⽅式起草。
第四条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完善地⽅⽴法体制、⼯作机制和⽴法程序。
省⼈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健全科学、民主、开放、包容的⽴法⼯作机制,细化和规范法规⽴项、起草、审议、表决、报批、公布、备案以及法规清理、⽴法前论证、⽴法后评估、公开征求意见与⽴法调研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和程序,完善⽴法技术规范,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可⾏。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7.27•【字号】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施行日期】2023.08.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已由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3年7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7月27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2023年7月27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对《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改为:“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地方性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审查报请备案的地方政府规章,适用本条例。
”二、将第三条改为两条,第一款作为第三条,修改为:“本省立法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二)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倾向;(三)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民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四)从本省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五)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六)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沧州市地方立法条例【法规类别】人大立法【批准部门】河北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2018.05.31【发布部门】沧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8.05.31【实施日期】2018.07.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沧州市地方立法条例(2018年2月11日沧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8年5月31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和《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沧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地方性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立法活动,适用本条例。
市人民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立法法》、有关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二)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三)从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点;(四)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立法公开,广泛听取意见,保障公众通过多种途径有序参与立法活动;(五)法规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一般不重复上位法的规定。
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可以对下列涉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属于本市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三)除《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国家、本省尚未制定法律或者法规,根据需要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河北省地方政府立法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2.30•【字号】河北省政府令[2001]第28号•【施行日期】2002.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1〕第28号)《河北省地方政府立法规定》已经2001年12月13日省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钮茂生二00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河北省地方政府立法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立法权、立项第三章起草、送审第四章审查、修改第五章审议、公布第六章解释、备案第七章奖励、处罚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政府立法活动,提高立法效率和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的制定以及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修改、废止、解释和备案,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地方性法规草案由省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起草,依法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以下简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政府规章由省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施行。
本规定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四条政府立法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政府立法应当突出地方立法特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或者克服地方、部门利益倾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第六条人民政府依法行使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的职权。
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以下简称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是负责政府立法工作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监督、指导政府立法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高质量的法律依据;(二)预测编制并组织实施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三)负责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的审查修改、协调论证工作;(四)对重要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负责起草或者组织起草以及协调论证工作;(五)组织、指导清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六)承办政府规章的立法解释工作;(七)负责接受研究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对政府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书面要求,承办政府规章上报备案和备案审查工作;(八)负责编辑出版政府规章正式版本、民族文版和外文版本;(九)政府交办的规范性文件审查修改以及其他与政府立法相关的事项。
2.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办法3.河北省保障律师执行职务条例4.河北省保护公民举报权利条例5.河北省安置帮教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条例6.河北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正在修改)7.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提出和办理办法8.河北省科学技术社会团体条例9.河北省国家机关联系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10.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工会条例11.河北省农业投资条例12.河北省在职职工教育条例13.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14.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15.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规定16.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办医机构管理的决定17.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18.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决定19.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1.河北省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22.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3.河北省商品条码管理条例24.河北省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26.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27.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以不正当行为牟取暴利的决定28.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29.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30.河北省爱国卫生条例31.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32.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33.河北省村务公开条例34.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条例(正在修订)35.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36.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37.河北省集体合同条例38.河北省发展中医条例39.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正在修订)40.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41.河北省禁止在公路上非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的规定42.河北省厂务公开条例43.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44.河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条例45.河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济工作监督条例46.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47.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48.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49.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50.河北省涉案资产价格鉴证管理条例51.河北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52.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适用于清西陵保护管理的决定53.河北省动物防疫条例54.河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55.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条例56.河北省水文管理条例57.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58.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59.河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60.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办法61.河北省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监督管理条例62.河北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63.河北省渔业船舶管理条例64.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65.河北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66.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67.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68.河北省酒类监督管理条例69.河北省旅游条例70.河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1.河北省专利保护条例72.河北省建筑条例73.河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74.河北省封山育林条例75.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76.河北省统计条例77.河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78.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79.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80.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81.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82.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83.河北省国防教育条例84.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85.河北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与使用管理条例86.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87.河北省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条例88.河北省地热资源管理条例89.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90.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91.河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92.河北省义务植树条例93.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94.河北省地方铁路条例95.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96.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97.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的规定98.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99.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100.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101.河北省渔业条例102.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03.河北省奶业条例104.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执法检查和视察活动的办法105.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106.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107.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108.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109.河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110.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111.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112.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113.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114.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115.河北省价格监督检查条例116.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117.河北省公路条例118.河北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119.河北省地质勘查管理条例120.河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121.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122.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123.河北省支持和鼓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条例124.河北省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125.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126.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127.河北省地方煤矿管理条例128.河北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129.河北省植物保护条例130.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131.河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32.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133.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134.河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条例135.河北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136.河北省民办教育条例137.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138.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139.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140.河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41.河北省儿童计划免疫条例142.河北省母婴保健条例143.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44.河北省个体工商户条例145.河北省种畜禽管理条例146.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147.河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148.河北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149.河北省私营企业条例150.河北省经济信息市场管理条例151.河北省征兵工作条例152.河北省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若干规定153.河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54.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155.河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156.河北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157.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158.河北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159.河北省体育设施管理条例160.河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161.河北省新闻工作管理条例162.河北省信访条例163.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164.河北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165.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166.河北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167.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168.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169.河北省禁止赌博条例170.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171.河北省消防条例172.河北省实施《水法》办法173.河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174.河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175.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176.河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河北省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8.07.02•【字号】•【施行日期】1988.07.0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河北省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程(1988年7月2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提出第三章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审议第四章地方性法规的通过第五章地方性法规的批准第六章地方性法规的公布第七章地方性法规的修正和废止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科学化、规范化,保证法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有关法律,并结合本省地方立法工作的实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亦属于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采用条例、规定、规程、规则、细则等名称。
第三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制定地方性法规:(一)国家法律规定由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它的常务委员会就该项法律的实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二)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三)为调整本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四)为适应本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第五条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5〕第9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1.23•【字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5〕第9号•【施行日期】2015.11.2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5〕第9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15年11月12日省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张庆伟2015年11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为维护法制统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省政府对2014年12月31日前公布的现行有效的省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决定对9件省政府规章予以废止,对11件省政府规章予以修改。
修改的11件省政府规章,根据本决定作修改并对相关省政府规章的条款顺序作调整后,重新公布。
附件:1.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省政府规章2.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修改的省政府规章附件1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省政府规章一、河北省家犬管理办法(1986年9月1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冀政〔1986〕99号发布根据1998年1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12号修订)二、河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1989年5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号发布)三、河北省食品标签标准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1991年1月10日省标准计量局、省食品工业办公室、省商业厅、省轻工厅、省卫生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粮食局、省畜牧水产局、省供销社、省进出口商检局、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根据1998年1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12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07年4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5号第二次修订)四、河北省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1994年12月1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18号发布根据2010年11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0〕第10号修订)五、河北省土地复垦实施办法(1993年2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79号发布)六、河北省经济信息市场管理实施办法(1996年12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76号发布根据2007年4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5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5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3〕第2号第二次修订)七、河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2000年10月2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0〕第5号发布)八、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2008年12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公布)九、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2009年1月1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号公布)附件2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修改的省政府规章一、对《河北省粮食流通管理规定》作出修改(一)将第九条修改为:“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后,其经营范围中包含粮食收购业务的,应当向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粮食收购许可。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04•【字号】冀政办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4.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河北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2024年省政府立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历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立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根据成熟程度和轻重缓急,安排立法项目43件。
一、地方性法规项目(27件)一类项目:省人大常委会确定需要年内提请审议的项目(9件)。
1.京津冀居民服务“一卡通”相关立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起草)2.河北省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省交通运输厅起草)3.河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省自然资源厅起草)4.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省水利厅起草)5.河北省征兵工作条例(修订)(省征兵办起草)6.河北省消防条例(修订)(省消防救援总队起草)7.河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修订)(省农业农村厅起草)8.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修订)(省司法厅起草)9.河北省涉案资产价格鉴证管理条例(修订)(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二类项目:积极推进,待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项目(7件)。
公民与法治| 2018.9下06新闻写真特别关注王玮规范立法活动促进良法善治——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对于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地方实施、补充国家立法以及因地制宜自主解决地方事务具有重要作用。
2001年《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颁布实施,对规范和指导河北省地方立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进行修订,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 健全立法制度、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统一、推进河北省法治建设显得迫切和意义深远。
多方论证奠定立法基础地方立法必须适应地方形势需要,具有地方特色。
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就此明确提出:地方特色要“从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需要规定什么就规定什么,使地方性法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对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法治建设和立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015年,全国人大对立法法进行修正,把完善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九大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为此,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将《河北引进。
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鼓励国有企业对高端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完善引进省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三是完善人才交流。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人员双向流动。
四是优化人才政策。
规定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将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列为住房保障对象;明确企业引进和培养的技术创新人才,可以按照规定享受项目申报、科研条件保障、户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鼓励国有企业对高端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度。
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实施地方组织法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下文是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欢迎阅读!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省地方立法活动,健全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依法治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适用本条例。
省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立法法、有关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条例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三条本省立法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本省立法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针对立法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出规定。
本省立法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避免或者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倾向。
第二章立法权限第四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立法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
第五条下列事项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应当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本行政区域内特别重大的事项;(二)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三)需要由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下列事项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应当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一)除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以外的事项;(二)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常务委员会的事项;(三)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的事项,但所作出的补充和修改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七条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分别按照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和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行使立法权。
第三章立法准备第八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的第一年制订本届五年立法规划;每年的第四季度拟订下一年度的立法计划草案。
制定立法规划、计划,应当根据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急需用法规规范和调整的事项作为重点立法项目,优先列入。
省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经常务委员会会议讨论同意后,印发各有关机关和部门执行。
较大的市和自治县的立法规划、计划纳入省立法规划、计划。
第九条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公民,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本省的立法建议项目。
第十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应当会同常务委员会各有关工作机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关和组织进行研究,提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建议草案,经多方征求意见和论证后报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讨论。
第十一条根据省的立法规划,有立法项目的机关和组织,应当在每年的10月15日前将下一年度计划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初稿分别报送下列工作机构初步筛选、汇总,同时抄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省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报送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审议的,报送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较大的市和自治县的,分别报送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
负责初步筛选、汇总的各工作机构,应当在每年的12月1日前,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连同地方性法规初稿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由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综合协调后,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报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讨论。
第十二条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分别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立法规划、计划可以根据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根据立法计划提前介入立法工作,对立法项目进行调研、论证。
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对有些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立法项目,可以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指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起草,或者委托有关部门以及专家起草。
第十五条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由省长签署。
第四章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第一节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第十六条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七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代表团、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八条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规案,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四章第二节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或者原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第十九条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规草案发给代表。
第二十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二十一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二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二十三条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四条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五条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二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第二十六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审查,提出意见,再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如果主任会议认为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七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审查,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审查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二十八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前,受主任会议委托,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对法规案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向主任会议提出建议,对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提出审查意见,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法规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十九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的法规案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需要对有关重大问题进一步研究论证的,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经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其审议程序按照第二次审议程序办理。
对基本成熟、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法规案,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即交付表决。
部分修改的法规案,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决议案,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一般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审查后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一次审议即交付表决的法规案,法规修改案和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决议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分组会议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表决稿。
第三十条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根据小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一条法规案经过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工作机构的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对有关工作机构的重要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反馈;对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法制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工作机构的人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也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派人说明情况。
第三十二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法制委员会和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三十三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将法规草案发送有关机关、组织、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专家征求意见,将意见整理后送法制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重要的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提出,经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可以将法规草案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各机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意见送法制工作委员会。
第三十四条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三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进一步审议或者交有关工作机构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