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必备:2018年九上科学《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基础篇+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一、选择题1.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D.②④⑥⑦⑨2.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
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1- 7-1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图1- 7-1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B.乙中将滴管伸人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C.丁中试剂瓶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D.戊中将水缓慢倒人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3.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 12。
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4.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倾倒液体稀释浓硫酸测液体pH 检查气密性5.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6.(2018湖南益阳中考)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1-7-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D.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₂SO₄和NaOH7.不能用于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B.NaCl溶液C.BaCl₂溶液D.CuSO₄溶液8.不用其他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别出来的是( )A.H₂SO₄、CuSO₄、BaCl₂、Na₂SO₄B.FeCl₃、Ca( OH)₂、NaCl、NaOHC.Na₂CO₃、BaCl₂、HC1、H₂SO₄D.AgNO₃、Na₂CO₃、NaCl、Na₂SO₄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Cl¯、B.H⁺、K⁺、Cl¯、OH¯C.CU²⁺、Ba²⁺、Cl¯、D.K⁺、、Cl¯、10.(2015湖北鄂州中考)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²⁺、K⁺、、OH¯。
浙教版科学第一章单元测试卷温馨提示:1、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有出色表现。
2、 本卷共四4答大题,35小题,满分:180分。
3、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S-32, CI-35.5, Na-23, Mg-24, K∙39, Ca -40, Fe-56, Cu-64, Zn-65, Ag-Io8, Ba-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给分)1、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泊雾咄现。
已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 2O ).氢离子(H∙)和氯离子(Cl)。
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2、 某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入AgNO 3溶液中,直至过量。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该变化过程的是3、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 6H 5COOH ),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 比醋酸强,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下列对苯甲酸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 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 比醋酸的PH 大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駄试液变色4、由Nae1、CIlCI2、Mg (OH )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苴逐一进行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A ・水.氢氧化钠溶液B.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PHv7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 将逐渐增大B. 向蒸憎水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 会逐渐增大C. 用PH 试纸测左溶液酸碱度时,常用蒸餾水湿润PH 试纸,再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滴在PH 试 纸上D. 向PH>7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的PH 会增大A.①③B.②④C. ©©④D.①③④C.水、氢氧化钾溶液D •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 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B. 纯净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 将Fe (OH ) 3加入滴有酚酥试液的蒸餾水中显红色D. 在Na2CO3、K 2SO 4. 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 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 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英中变化的 图象是()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 结论正确的是()若II 、【II 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左完全变质若D 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 为红色,则样品一泄是部分变质.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如表是小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氧化铜 如果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说明盐酸已经过戢 C酚瞰 如果溶液仍为无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碳酸钠粉末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7. A.B. 固体祥品A. B. 若D 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 是Na2CO3溶液.C. 若D 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D. 9、 B 化钠质蚩 溜潘质1C. D.加足量水I10、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领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的是()° Ba (OH )-50 BaCOH )0 BaCOH ):落液 0 Ba (OH )=溶^ ①② ③ ④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1. 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
2018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1-4章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Pb-2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 .收集H 2B .O 2验满C .室温下配制45%的Ca(OH)2溶液D .除去CO 中的CO 22.已知C 与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A+2B===2C+D ,当3.2gA 与B 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 ,则参加反应的B 和生成物C 的质量之比为( )A .32:9B .46:9C .16:9D .23:93.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铁丝插入硫酸镁溶液中B .镁和铁片分别插入到硫酸锌溶液中C .镁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D .等质量镁片和铁粉分别插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前者速度快4.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 32-B .常温下可用Fe 与AgCl 反应制取AgC .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 4溶液中少量的H 2SO 4D .分别将Mg 、Fe 、Cu 、Ag 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5)6.一块质量为7g 的锌中,可能含有下列某种杂质,当它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氢气0.2g ,则锌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CuB .FeC .AlD .Mg7.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下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D8.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C.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9.三种金属M、N、R有下列化学反应:R+H2SO4===RSO4+H2↑,R+MCl2===RCl2+M,N+MCl2===NCl2+M,则M、N、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肯定错误的是( )A.M>N>R B.N>R>M C.R>H,N>M D.R>N>M10.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100g 80%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g 80%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11.把锌片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几分钟后取出,锌片质量增加的是( )A.盐酸B.硝酸银溶液C.硫酸铜溶液D.硫酸亚铁溶液1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13.取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100g 19.6%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
九上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D.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答案:B2.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3.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久?A. 365天B. 365.25天C. 366天D. 360天答案:B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A. 昼夜交替B. 四季更替C. 潮汐现象D. 地壳运动答案:A5.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A. 昼夜交替B. 四季更替C. 潮汐现象D. 地壳运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小时。
答案:24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天。
答案:365.253. 地球自转的轴心是____。
答案:地轴4.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____。
答案:椭圆形5.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____和____。
答案:昼夜交替、时间差异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影响人类作息时间,同时产生时间差异,对国际交流和时区划分有重要影响。
2. 请简述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答案: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季节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3. 请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答案:地球自转和公转是相互独立的运动,但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季节变化以及昼夜交替等现象。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增加,使得自转周期变为12小时,请计算新的昼夜交替周期。
答案:昼夜交替周期将变为12小时。
2. 假设地球公转速度减慢,使得公转周期变为400天,请计算新的一年中季节变化周期。
答案:季节变化周期将变为400天。
3. 假设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23.5度变为45度,请分析可能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C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2、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见右图)带回了“警察局”。
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
无法..完成任务的“警察”是(B )A.紫色石蕊试液“警察”B.稀盐酸“警察”C.无色酚酞试液“警察”D.纯碱溶液“警察”3、小贝对柠檬汁、肥皂水、食盐水、草木灰水的pH分别进行了测定,其中pH最小的是( A)A.柠檬汁B.肥皂水C.食盐水D.草木灰水4、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C )A、浓盐酸B、蔗糖溶液C、浓硫酸D、浓硝酸5、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D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6、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2SO4 、Ca(OH)2、Na2SO4溶液的是( A )A. 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C. 稀硫酸D. BaCl2溶液7、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C )A.硝酸铜B.稀盐酸C.稀硫酸D.二氧化碳8、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D)A.Ag+和CO32–B.Ag+ C.SO42–D.Ag+或SO42–9、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10、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B )A.紫色石蕊试液B.Na2CO3溶液C.CuCl2溶液D.NaCl溶液11、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B )A.H2 B.CO2 C.CO D.O212、能把Ca(OH)2、NaOH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D )A.氯化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铜溶液 D.二氧化碳13、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
提分必备: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一、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40分〕1.小明用如下图装置进展“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
一段时间是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那么物质A是〔〕A.浓氨水B.浓盐酸C.浓硫酸D.浓食盐水2.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右图〕往烧杯中参加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那么参加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Ba〔NO3〕2 B.Fe C.Ba(OH)2D.CuO3.浓盐酸长时间是的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是〔〕A.溶液质量变大B.溶液的酸性增强C.溶质质量分数变小D.溶液的pH变小4.以下各组物质中,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烧碱、氧化钠、Na2O B.纯碱、氢氧化钠、NaOH、C.石灰石、碳酸钙、CaCO3D.熟石灰、氧化钙、CaO5.以下物质中都含有水蒸气,既能用浓硫酸枯燥,又能用氢氧化钠枯燥固体的是 ( ) A.SO2B.HCl C.H2D.CO26.以下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一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C.Cl-、K+、SO42-、Na+D.Ca2+、Cl-、CO32-、Na+7.如下图,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假设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是后可见到小气球a膨胀鼓起。
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8.物质王HY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带回了“警察局〞。
上级派出以下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
能.完成任务的“警察〞是( )A.硝酸银溶液“警察〞B.稀盐酸“警察〞C.无色酚酞试液“警察〞D.纯碱溶液“警察〞9.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硫酸、氯化钡、盐酸中的一种,下表是它们之间反响的现象:试判断:a、b、c、d依次是〔〕a b c db 无明显现象————有气体产生有沉淀生成c 有气体产生有气体产生————有沉淀生成A.H2SO4 Na2CO3 BaCl2 HCl B.HCl H2SO4 Na2CO3 BaCl2C.Na2CO3 H2SO4 HCl BaCl2D.BaCl2 HCl Na2CO3 H2SO410.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见右图〕。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O-16 Na-23 Cl-35.5 Ca-40 Zn-65 Cu-64 C-12S-32 一、选择题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破裂了B.长时间不用的菜刀上出现铁锈C.昨夜剩下的米饭变酸了D.煤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不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是(▲ ) A .铝合金门窗 B .不锈钢餐具 C .黄金饰品 D .景德镇瓷器3.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硒”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这里的“钙、铁、锌、硒”是指(▲ )A .原子B .元素C . 分子D .单质4.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纯碱B .干冰C .烧碱D .酒精5.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 ,呈碱性的是(▲ ) 6. 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起重机吊起重物B.马拉车,车未动C.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加热B .倾倒液体C . 氧气验满D .检查气密性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9. 对于右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装置是定滑轮B. 使用该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使用该装置可以省距离D. 使用该装置可省力10. 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以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B. 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自行车生锈C. 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D. 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11. 某校化学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该实验室新购进几瓶纯碱,应将它放在(▲ ) A .甲柜 B .乙柜 C .丙柜 D .丁柜1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pH=3.2pH=3.3 pH=6.5 A .猕猴桃 B .醋 C .纯牛奶 D .苏打水pH=9.1火柴熄灭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戊药品 镁、锌 木炭、红磷 硫酸铜、硝酸银 硫酸、硝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Cl - Cl - H + H + OH - OH - Na +Na + H 2O H 2O Cl -Cl - Na + Na +第9题图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13、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B.滴加过量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14.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15、对Ag、Fe、Cu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Fe、Ag、CuSO4溶液 B.Fe、Cu、稀盐酸、AgNO3溶液C.Cu、Ag、FeSO4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1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17.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 + 3CuSO4 = Fe2(SO4)3 + 3CuB、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 + 2AgCl = CuCl2 + 2Ag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Mg(OH)2 + H2SO4 = MgSO4 + 2H2OD、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18.如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九年级《科学》(上)单元形成性评价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3节)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得分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Zn:65 H:1 C:12 O:16 S:32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柴燃烧D、面包发霉2、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A、石灰水B、食盐水C、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D、水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2滴的酚酞试液后,再逐滴滴入稀硫酸,直至反应完成.在滴加稀硫酸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为A、无色→蓝色→红色B、红色→无色→无色C、无色→红色→无色D、红色→无色→红色4、下列物质若长期放置在敞口的容器中,质量变少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B、石灰石C、浓盐酸D、浓硫酸5、下列物质都能电离出H+,其中不属于酸的是A、HClB、HNO3 C、H2SO4D、NaHSO4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用剩下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C、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D、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地倒入浓硫酸中7、酸的通性主要决定于A、都含有氢元素B、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C、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8、用于检验盐酸的一组试剂是A、紫色石蕊试液B、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C、无色酚酞试液D、硫酸钡和硝酸银溶液9、向稀NaOH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变化图象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10、不能由稀盐酸和金属直接制得的是A、FeCl2 B、ZnCl2C、 FeCl3D、MgCl211、实验室中为了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常将气体通过浓硫酸,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A、脱水性B、吸水性C、难挥发性D、强腐蚀性12、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应该用A、紫色石蕊B、无色酚酞C、PH试纸D、氯化钡溶液13、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出现了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A、Ca(OH)2 B、CaCO3C、 Na2CO3D、Na2SO414、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测试卷(满分1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1、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B、可燃C、不溶于水D、易撕碎2、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这种物质是() A、碳酸钠 B、氢氧化钙 C、氧化钙 D、氯化钠3、某工地发生食物中毒现象。
经分析是误食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02),NaN0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 +4 D、 +54、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5、下列各组中,后者属于前者的是()A化合物、单质 B、原子、元素 C、化合物、氧化物 D、单质、纯净物6、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酸中一定有非金属元素7、对下列物质: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烧碱⑤液氧⑥氯酸钾,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混合物—②⑤D、盐—①⑥8、下列药品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减小的是()A、酒精B、固体烧碱C、碳酸钠晶体D、生石灰9、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Cl2 NaNO3 KOH MgCl2B、Cu(NO3)2 NaCl H2SO4 KNO3C、Na2CO3 NaCl KNO3 NH4ClD、ZnSO4 Mg(NO3)2 NaNO3 KCl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最终不一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 )A、氢氧化钡硫酸盐酸B、氯化铜氢氧化钠盐酸C、氯化钡碳酸钠硝酸钾D、硝酸银硫酸盐酸11、向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都能生成化合物M,则M是 ( )A、硝酸钙B、硝酸C、硝酸钠D、硝酸钡1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过后过滤,形成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B、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C、铜和硝酸银溶液D、碳酸钾固体和稀硫酸13、下列物质加入盐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 ( )A.Zn B.AgNO3 C.Na2CO3 D.NaOH14、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些无色溶液中(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一定含有银离子C.只有硫酸根离子,没有银离子 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15、在Fe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2+,无Cu2+可能有Fe2+②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2+,没有Cu2+和Fe2+③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则溶液中若无Cu2+,则一定有Zn2+④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则溶液中若无Cu2+,则可能有Zn2+和Fe2+A ①④B ②③C 只有③D 只有④16、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1-5节试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 Fe:56 O:16 H:1 S:32 Cl:35.5 Na:23 C:1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都能电离出H+,其中不属于酸的是(▲)A、HClB、NaHSO4 C、H2SO4D、HNO32、长期保存下列药品,由于会发生化学变化而需密封保存的是(▲)A、火碱B、浓硫酸C、浓盐酸D、木炭粉3、据2003年7月13日《金陵晚报》题为《废弃定影液中淘出银子》的文章报道,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一种回收方法的原理是:Fe+AgNO3=2Ag+Fe(NO3)2,这个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4、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 ▲ )A、红→蓝→紫B、紫→蓝→红C、蓝→紫→红D、红→紫→蓝5、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C、烧碱、碳酸钠、Na2CO3D、食盐、氯化钠、NaC16、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
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A.Cu、Ag B.Fe、Zn C.Pt、Cu D.Ag、Au7、用一种试剂,要一次性验证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运用的是(▲)A、CuSO4溶液B、FeSO4溶液C、AgNO3溶液D、稀盐酸8、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A、Fe+CuSO4=FeSO4+Cu B、CuO+CO=Cu+CO2C、H2+CuO=Cu+H2O D、Fe+H2SO4=FeSO4+H2↑9、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2SO4 、Ca(OH)2、Na2SO4溶液的是(▲)A. 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C. 稀硫酸D. BaCl2溶液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HCl和Ca(OH)2B、H2SO4和Na2CO3C、AgNO3 和 BaCl2D、KCl和CuSO411、有X、Y、Z三种金属,将Z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Z不溶解;将Z浸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其表面有X析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A、X>Z>YB、Y>X>ZC、X>Y>ZD、Y>Z>X1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 + 3CuSO4 = Fe2(SO4)3 + 3CuB、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 + 2AgCl = CuCl2 + 2Ag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Mg(OH)2 + H2SO4 = MgSO4 + 2H2OD、铁和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13、市面上出售的“水壶一次净”能较好地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为确定它的成分和使用范围,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1)取少量样品加入锌粒后,有气泡产生,生成H2(2)另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2018年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基础卷)温馨提示:1、请同学们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有出色表现。
2、本卷共四答大题,34小题,满分:180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Na-23,Mg-24,K-39,Ca-40,Fe-56,Cu-64,Zn-65,Ag-108,Ba-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题3 分,共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氢离子无关的是(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可以跟锌反应生成氢气C.可以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跟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会减小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3、区别盐酸和硫酸,最好可用()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钡溶液4、能确定物质是酸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B.PH<7的物质C.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D.有酸味的物质5、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稀盐酸溶液里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的()A.颜色由蓝色变成红色 B.颜色由红色变成蓝色C.颜色由蓝色变成紫色 D.PH慢慢降至76、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7.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C.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D.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8.将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氧化铁、锌粒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 )A.7个B.6个C.5个D.4个9.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图像不正确的是( )10、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增大B .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减小C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的组成中一定没有氢离子B. 盐的组成中一定没有氢氧根离子C. 食盐属于盐,盐就是食盐D. 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离子12.以下针对“加热硫酸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描述与思考,不正确的是( ) A.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B.生成的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显碱性C.硫酸铵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CaSO4+H2O+NH3D.硫酸铵作为化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13.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钠杂质,除杂质所用试剂为( )A.Ba(OH)2 B.BaCl2C.Ba(NO3)2 D.BaCO3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最终不一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A.Ba(OH)2、H2SO4、HCl B.CuCl2、NaOH、HClC.BaCl2、Na2CO3、AgNO3D.AgNO3、H2SO4、HCl15. 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A .紫色石蕊试液B . Na2CO3溶液C .CuCl2溶液D .NaCl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第16、1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 分,共46 分)16、检验含Cl-的物质:加入和,观察是否。
检验含SO42-的物质:加入和,观察是否。
17、在盛有稀硫酸的试管里,加入以下六种物质:A.生锈的铁钉;B.氢氧化铜;C.锌粒;D.石蕊试液;E.氯化钡;F.酚酞试液等其中的某一种,就会有下列现象产生。
请将有关物质的编号填入空格内:(1)加入,溶液变红色;(2)加入,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3)加入,产生蓝色的溶液;(4)加入,有气泡放出;(5)加入,产生黄色溶液。
其中第实验用来金属除锈;第实验常用来制取氢气;第实验的反应体现的是硫酸根离子的特性。
18、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中,并把该黄色花汁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记录下来,如表所示:溶液稀盐酸食醋蔗糖水澄清石灰水颜色红红黄绿(1)根据上表可知,该花汁在中颜色不发生变化。
(2)现将该花汁滴加到某碱溶液中,溶液变为色。
19、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
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20、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请结合某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氢氧化钠必须保存。
(3)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 (填“酸”“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 (填化学符号)。
21.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与盐酸反应 C.能与氧化铁反应 D.能使酚酞变红22、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温度;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盐酸溶液,不断振荡,当溶液由色变为色时,停止滴加盐酸,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测量温度,发现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中和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23、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 小题,每空2分,共44 分)24、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1)上述步骤中试剂①应过量,理由是.(2)请写出Mg(OH)2沉淀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氢气在物质A中燃烧生成物质B,则物质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A ,B .25、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将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在烧杯中混合,观察到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为有色溶液,此时,利用烧杯中的沉淀,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即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26﹒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7(填“>”、“<”或“=”);(3)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A、Na2CO3B、HClC、CuSO4D、NaCl27、在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如以下甲、乙两个实验:(1)当观察到实验甲中出现时(填实验现象),说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2)乙和丙中哪个实验与甲类似,也是通过反应前后溶液颜色的改变来证明反应发生的?.28、如图1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色逐渐变为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结束时,老师滴加两滴反应后的溶液到玻璃片上,烘干后出现白色固体.小明说这是氢氧化钠,小刚认为不可能,证据是.(3)图3是反应的微观变化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此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溶液中的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结合,生成了水.酸和碱往往都能发生类似反应,请尝试书写氯酸(HClO3)与氢氧化钾(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2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g.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第29题5分,其余每小题8 分,共45 分)29、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
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下图2的实验,他加入的试剂p,结果鸡蛋吐了出来。
(1)请判断小明所加试剂p的名称。
(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鸡蛋被吞进瓶内和吐出来的原因。
30、10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如图.(1)当加入73克稀盐酸时,稀盐酸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①当加入73克稀盐酸时,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多少?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多少?②当加入73克稀盐酸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当加入120克稀盐酸时,溶液中溶质是.31、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
(1)若误服了 BaCl2溶液,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A. H2SO4溶液B. 肥皂水C. 蛋清D. Na2SO4溶液(2)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①P 点意义。
②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克;③求原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50.0g,滴加质量分数10.6%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中和反应后乙溶液中含HCl的质量为 g;(3)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