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菜鸟入门
- 格式:pdf
- 大小:93.73 KB
- 文档页数:2
掌握这些技巧,轻松搞定胃镜基本操作(进镜篇)胃镜检查是消化科医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在消化疾病的诊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笔者在学习胃镜时收集过一些操作的资料,现总结如下,望大家批评指正。
1准备(1)患者:胃镜检查有一定的不适,患者往往有恐惧心理(无痛胃镜除外),检查前需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
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屈膝,头后仰(使咽喉部与食管成直线),轻轻咬住牙垫,嘱患者口水自然流出不要吞咽。
(2)医师:进镜前首先保证自己是在患者和显示器之间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样方便操作和观察。
然后活动大小旋钮,检查固定阀、送气/水装置、吸引装置是否正常,最后进行白平衡调节。
2进镜右手持镜身于 20 cm 处,左手持操作柄置于左前胸,活动大小旋钮看清胃镜前端活动方向。
进镜时将镜身前端贴近患者舌面,看见舌中线后将舌面图像调整至显示器正上方进镜,距门齿约 15 cm 时可见到声门。
先观察两侧梨状隐窝,一般选左侧梨状隐窝作为进镜方向。
此时左手右旋操作柄(顺时针方向)并上推大钮,右手轻轻推送镜身。
向前推送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可以一边旋转镜身一边向前推送或嘱患者作吞咽动作。
进入食管时会有落空感,视野中看到直行血管和淡红色粘膜(胃粘膜橘红色)即可确定已进入食管。
如果视野中看到的是无规则的网状毛细血管,那么镜身很可能是在梨状隐窝内或食管憩室内,此时需退镜重进;如果看到视野中一片苍白或灰白环状结构,那么镜身肯定是进入气管了,必须立即退镜。
进入食管后即可「循腔进镜」,适当注气观察食管有无狭窄、炎症等病变,并采集图片。
进镜至齿状线时注气,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在齿状线清晰时采集图像并观察齿状线范围。
继续进镜至胃内,进入胃内会因为镜头与胃粘膜贴近而橘红一片,需少量注气使胃体轻度张开,此时可看到胃粘膜皱襞和粘液湖(如粘液湖量多可以吸引),然后上推大钮下打小钮沿胃体上部小弯侧「循腔进镜」或左旋操作柄上推大钮同时抬高右手。
若在通过胃体时看到黑色镜身,说明胃镜已在胃底反转,此时可退镜至贲门下方调整方向后再进入。
胃镜菜鸟入门dongkey引子胃镜做了不少,在初学胃镜时书也看了不少,近日看到“天狼星”兄的“胃镜学习体会,升级版”也深有体会。
“天狼星”兄抛玉在前,弟只有抛砖了。
也谈谈初学者的胃镜入门。
另外声明一下,这只是对“天狼星兄”的文章对菜鸟进行一下补充而已。
写在前面对于菜鸟来说,有些东西并非是学术上的,但是也要做一下。
1、找一位老师,搞好关系,关键时刻能够指出你的错误。
2、和护士搞好关系,尤其是一些老护士,费事老是催你。
3、学做胃镜前要学会如何洗镜,保养镜,装镜。
4、要保护好内镜,尤其是镜头。
5、初学者要挑年轻力壮的患者,女性为佳(感觉反应较小)。
坚决避免肝病(静脉曲张)或者怀疑有其他病变的患者。
下面的做法也是针对正常人的!胃镜过程我将胃镜过程分为4个部分。
一、口咽到食道1、如何将镜子进入食道。
这是很多菜鸟很郁闷的事情。
准备工作:首先请确认患者的姿势要摆好,咬好口垫(很重要,万一口垫脱落就会咬坏胃镜,好多钱的!)。
拿起胃镜,检查吸气和充气是否正常,摄像头是否工作(避免你做到一半突然发现充气不行,有时护士会插不紧接头摆乌龙的)。
观察电脑取图是否正常。
调节大小旋钮,将镜子前端摆成直线。
执笔或者握手式,距离镜子前端30cm作用。
将镜子头端轻轻“搭”在病人舌头上,“慢慢”沿着“正中线”进镜。
(多数菜鸟很急,一下子就捅进去了,这样不利于观察)。
这时候会看到舌背,“慢慢”进镜,“慢慢”UP(即拇指向下按大旋钮,下同)。
请注意“慢慢”!右手调节镜身,将镜子调节在视野正中。
(万一红屏,请稍微往后退,但是不要退的太快,太多)。
当越过了舌背的最高点后,会观察到会厌。
此时一边进镜一边“DOWN” (即拇指向上顶大旋钮)。
接着就将镜头顶在契结节下方处,稍微”DOWN“和旋转(用阴力),有时病人呕的时候会看到食道开口。
注意点:1、初学者过程要慢,做到观察好整个口腔及会厌的结构;2、进镜和打旋钮是同时的,旋钮打的要慢;3、整个过程中,不要动充气和吸气按钮,避免刺激病人;3、有些类似插胃管。
图文并茂,手把手教你搞定胃镜操作专治各种不听话的“小镜子”,我们又来了!今天的一探究“镜”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胃镜操作小技巧!干货满满,赶紧收藏起来吧~胃肠镜检查发展至今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它帮助医生明确疾病诊断并指导进一步治疗,熟练掌握内镜操作,是每一位消化科医师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下面小编结合实际临床操作,简单介绍一下胃镜检查进镜方面的基础知识。
胃镜检查前准备众所周知,胃镜检查除需完善心电图等评估心肺功能外,还需在检查前一天晚餐后禁食禁水,晚餐建议易消化流质饮食,这样可以减少或预防因胃轻瘫或幽门梗阻导致胃潴留的发生。
胃在消化间期也会分泌基础胃酸,即使禁食水4-6小时胃腔仍然会残留胃液,常规应用二甲硅油(或西甲硅油)和链霉蛋白酶可以有效祛除泡沫和粘液,有统计数据显示二甲硅油联合链蛋白酶可以有效提高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微小病变检出率。
除此之外,对于长期抽烟史受检者,建议禁烟3-5天,抽烟不仅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同时会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在检查过程中会导致频繁咳嗽,影响检查操作和结果。
同时对于行普通胃镜检查者做好心理疏导,尤其是检查过程中,部分受检者因心理恐惧不能很好配合及频繁的呕吐动作致使胃腔内无法储气,而不能完整观察胃部,此时可以引导受检者平稳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况发生。
如何快速掌握进镜?01胃镜插入前准备受检者呈左侧位,屈膝弓背,头适度后仰,后仰过浅,气道不能打开,影响呼吸,后仰过深,尤其是体型消瘦者,食管入口组织牵拉过度,入口狭小,内镜不易通过。
02持镜左手持内镜操作部置于胸前,后臂紧贴身体,利用手部及腕部力量掌控内镜,切忌手臂动作大开大合,以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呈自然状态持握操作部;以拇指、中指和无名指调节大小旋钮,中指控制注气、注水,食指控制吸引按钮,操作前需检查注水、注气及吸引,操作过程中请勿中指持续按压注气按钮过度送气,可以用食指控制两个按钮,将食指放在吸引按钮上。
消化客我的炼“镜”之路:给胃镜初学者的建议撰文 | 刘兵团作者简介 | 江阴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所有内镜大咖都是从新手开始的,所有内镜治疗都是基于普通内镜操作之上的。
普通胃镜做得好,才能做好EMR、ESD、EUS、ERCP 等等操作。
目前有关早癌的指导很多,但面向内镜初学者的指导却很少。
在这篇文章里,我试着把我个人的操作心得拿来与各位师弟、师妹们分享,无关早癌的诊断,仅为入门操作技巧的共享。
文中所述仅为个人习惯,无关对错,仅为建议,称不上指导,希望大家共同探讨,欢迎指正。
❶检查准备胃镜检查前,请向患者介绍胃镜检查时的不适之处,告诉他(她)刚进镜时(过咽喉部)不适感最强,下去后就可以缓解,若仍有恶心感,需要做深呼吸的动作,反复深呼吸后不适感可以明显缓解。
而不是简单的告诉病人要“放松”,我自己做过三次胃镜,在那么难过的情况下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放松”。
另外一定要检查胃镜充气和吸引是否良好,这非常重要,一定要检查,除非你也想像我刚学胃镜时一样,插进食管却发现充气不良或无法吸引而手忙脚乱的检查问题。
展开剩余86%❷入口篇食管入口的方法跟个人习惯有关,很多人习惯在入口前即把胃镜头调整成弯曲的形状,然后再进镜。
但我个人认为,新手应该一步一步来,不要急着进,而应该从进口的时候,看着嘴巴里的方向慢慢调整。
我的建议是:入口前请将胃镜头端调直,调直时你控制旋钮的左手与大小旋钮的位置如图1所示,大旋钮上的D和和小旋钮上的R的位置基本是在同一个位置的。
▲ 图1这时候右手该如何操作?我的建议是八个字:紧握镜身,左右调整。
具体操作就是,右手要紧紧握着镜子,在进镜时根据腔道的方向适时左右旋转,而不应该用三两手指搭载上面,仅负责送镜。
具体如何调整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 图2入口时,我建议先将镜头搭在患者下门牙的口垫上,“仰望”患者的上颚(图2),然后右手慢慢旋转镜身,将上颚转到镜头的“下面”,舌头在镜头的“上面”(如图3所示)。
1.胃镜手法:第零步:首先要清楚,在食道:左前右后,上右下左;在胃及十二指肠:左前右后,上小弯下大弯。
活检钳张开以后大小约0.5cm,幽门口张开以后大小约2.0cm。
第一步:器械准备----安装胃镜器械,调平衡,试吸引。
第二步:术前准备----进镜之前先安抚患者的紧张心情,简要询问患者的病症及以前是否做过胃镜检查及如何诊断。
使患者处于左侧立卧位,身体纵轴与口角竖线为十字交叉状态。
调整大小螺旋,使它们归为原始状态。
第三步:由咽进入食道----直视下从口腔进镜,使屏幕上的舌面处于正上方,送镜约10cm,感到阻力后向内打大螺旋,使镜身符合嗓门的自然弯曲,送镜约15cm,见到环咽肌和梨状窝,向外打大螺旋,使镜头贴于咽喉后壁,并从屏幕中的左侧或右侧梨状窝(一般都选左侧)走镜(如果稍提高镜身,镜头就会自动走向左侧梨状窝),嘱患者做吞咽或深呼吸动作,同时稍用力向内右送镜,如果感到一种突破感,内镜便顺利进入食道。
(食道内有时可见到白色的糖原颗粒沉积)第四步:由食道进入胃部----调整螺旋,使视野处于食道中间,吸气,将位于咽部的粘液吸掉,以免误吸入气管,送镜,充气,观察食道四壁粘膜,见到齿状线后定位采图。
继续送镜约40cm,可见到贲门口,左手向外拉平镜身,视野出现胃粘膜皱襞,内镜便顺利进入胃部。
第五步:由胃部进入十二指肠球部----继续充气,如果镜头出现一片模糊,那是镜头贴于胃底粘膜上面,稍退后镜头,使视野出现清晰的胃粘膜皱襞,大螺旋向内打45-60度,左手向右转,基本处于端平镜身,送镜约20cm,可见到镜头由胃底逐渐走向胃窦。
见到胃窦后,迅速向内送镜,调整大螺旋,使视野处于胃的中间,送镜约60cm,镜头到达幽门,充气,可见到逐渐开启的幽门口,送镜,使镜头穿入幽门,如果感到一种轻松的突破感,内镜便顺利进入十二指肠球部。
撤镜,向外调整大螺旋,可看到十二指肠上角,调整视野,最好在保证同时含有球部和上角的角度定位采图。
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胃镜,没法更详细了!(值得收藏)2016-07-28 18:47据说好多内镜医生都获益匪浅,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来源:“早诊早治与健康”(cancer-edet)—消化内镜领域专业平台!嘱患者深吸气,膈肌下移,使齿状线显示更加清楚记得进来第一件事拍照哦!进入胃腔后首先要采集一张图片,目的是观察患者胃部黏膜,贲门部初学者很容易搞混,一个很重要的动作是左旋、左收下进镜旋转大钮就能看到胃体、胃底交界的大弯侧现在位于视野右侧的腔是胃体腔的方向,继续沿着胃体腔的方向右旋进镜,并向上推大钮,到达胃窦部看到幽门口时要留一张图此处也应留图一张继续进镜到达幽门,这是胃镜操作的一个难点,由于患者幽门口是不断蠕动的,操作时要跟着幽门蠕动的方向,对准幽门口进镜继续进镜到达十二指肠球部,并注意留图一张接下来要进入十二指肠降部,也是一个很难的地方首先要在球降交界部位,右旋镜子,向下打大钮,是一个UP,然后向外拉镜,把进幽门时大弯侧形成的胃镜弯曲拉直,胃镜是向前的一个过程,这样就完成了降部的观察此处也应留图一张缓慢的退镜,可以看到视野9点钟方向是乳头继续缓慢退镜,观察降部黏膜现在(胃镜)退到胃腔下面很重要的工作是胃部观察,需要强调的是规范采图,日本消化内镜协会制定了指南,在消化胃腔的采图至少要22张,日本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大概要采40张图包括:胃窦下面的四个壁,胃窦舌下部小弯侧、前壁、大弯侧、后壁胃窦上部小弯侧、前壁、大弯侧、后壁嗯!采图!采图!采图是关键!现在看到的是胃角,有一个溃疡胃角的中央、胃角的偏前壁、胃角的偏后壁,这样胃角需采3张图大钮UP到底,形成一个U形旋转旋转之后左旋内镜,镜头顶着胃体的大弯侧,向上拉镜首先看到的是胃底穹窿,留图之后右旋一下目的是重视胃底在贲门的四个壁,特别是胃体的小弯侧包括前壁、后壁、胃体的小弯侧,这样反转能看到的胃底的4个壁的采图胃角三张图!继续沿着胃体小弯侧进镜,下一步观察的是胃体小弯侧黏膜现在看到的是胃体中部小弯侧,继续进镜是胃体下部的小弯侧把大钮松开,镜子拉直。
医医学初学胃镜的操作方法
胃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胃部和食管的医疗设备,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清洗胃镜,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和完好无损,准备所需的药物和设备。
2. 让患者保持舒适姿势:让患者平躺或侧卧在检查床上,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喷洒或涂抹在患者的咽喉部,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插入胃镜:将胃镜插入患者的口腔中,缓慢地沿着食管引导至胃部。
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5. 观察胃部:通过胃镜的镜头观察胃部的情况,如胃壁的颜色、纹理、溃疡或肿瘤等。
医生还可以取样进行活检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治疗。
6. 拔出胃镜:待操作完成后,缓慢地将胃镜从患者的口腔中拔出,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在胃镜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此外,操作胃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胃镜基础知识
胃壁伸展
幽门部:吸气时憋住气,内镜送气
胃底部:呼气时憋住气,内镜送气
观察盲点:
幽门轮周围,胃角内侧,胃角前后壁,胃体下部大弯侧,贲门部
胃体部后壁:轻轻吸气观察
放大内镜:先端的硬性部位比较长,对于胃角部后壁和胃角内侧观察容易不充分。
胃底部大弯处胃液的吸引方法:
反转操作,切线方向吸引
吸引按钮断续按压
同时半按送气按钮,轻轻送气
要注意吸引的声音变化
GIF-H290Z设定
通常光:構造強調 A4,色彩 Ce0,
NBI :B8,Ce0
食道:auto測光,
胃,十二指腸:peak測光
Mallory-Weiss 症候群
发生部位:噴門部,萎縮の強い胃体上部
易发人群:痩せ型の高齢者
出血持续:脱気,散布凝血酶止血夹(裂創閉鎖)。
胃镜初学⼊门(进镜篇)想错过促进中⼼的每天精彩推送?戳上⽅蓝字“现代内镜中⼼设计促进中⼼”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菜单,选择“设为星标”这个时候进镜的过程要上推⼤钮DOWN,将镜⼦进到锲状结节的背⾯间隙,看到梨状隐窝,在左侧梨状隐窝时左⼿腕右旋进镜,在右侧梨状隐窝时左⼿腕左旋进镜,进镜过程中轻轻DOWN,便可推开间隙进⼊⾷管。
为什么旋转进镜呢因为旋转进镜⼀⽅⾯是可以使⼒量在软式内镜上能够传导⾄前端,另⼀⽅⾯,正常情况下⾷管是闭合的,若要进⼊⾷管需要打开⼊⼝的通路。
在进⾷管的过程中应该与患者充分交流,嘱其不要做吞咽动作,⼀是有利于其吞咽时⾷管肌⾁放松,进镜顺利,⼆是避免引起呛咳,患者痛苦也能减⼩,提⾼患者依从性,进⼊⾷管后⼀般边充⽓边进镜。
贲门难点在于清晰的观察,可告知患者轻轻呼⼝⽓,清晰观察齿状线,⾷管胃底结合部。
胃体:进⼊胃体腔,还有⼀个难点,就是初学者⽼是进⼊胃底部,所以在⾷管适当注⽓后,胃体是被轻度充盈的,可以清晰看到胃体腔在屏幕的左侧,顺势进⼊(如粘液湖、量多、可以吸引)。
并将视野调⾄胃体⼤弯(皱襞较多⼀侧)位于屏幕下⽅,对侧便是⼩弯,沿⼩弯顺势进⼊。
继续进⼊见胃窦,此时,如有粘液或附着物,将其⽤⽔冲洗掉,并拍照(同时将幽门置于屏幕中间),以免胃镜进幽门时将幽门⼝划伤(恶⼼及幽门⼝不好注开时均有可)。
球部:进⼊球部后适当注⽓,尽可能看⼀个全貌,若进⼊后屏幕⽆视野,应轻轻退⼀点,以免前端划伤球部粘膜,继续注⽓,见全貌固定、拍照。
顺势进镜,左⼿腕右旋,越过球降移⾏部,进⼊降段,UP、退镜,UP不⼀定到底的,根据患者具体的降部的解剖结构。
从3D解剖中可以看见,从球部到降部的过程,在左侧卧位时表现为向上,向后,向脚端的过程,⽽胃镜此时在胃内UP就是向上、向头端的,所以进⼊到上述肠腔的时候,右旋改变了UP的⽅向。
这时退镜,其实是进境的,这是由于胃⾓的存在,导致胃镜在胃⾓处产⽣⼀个⽀点,胃内成襻的胃镜在⽀点两端能够出现退镜时(实际就是拉镜⼦)伸直的⼀个过程。
胃镜操作技术要领和经验进镜方法1、持镜:左手置于胸前,持内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及腕部的力量撑住内镜,仅以左手无名指及小指持握内镜操作部,不要抓持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调节大小旋钮,注意保持旋钮的稳定性;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及解冻图像钮;中指用来控制给水给气钮,为了防止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按钮,将食指放在吸引按钮上(图1)。
图1 内镜操作部的握持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15cm,以20~25cm为宜;其优点有一、胃镜插入食管前,右手不必更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内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刚进入食道的胃镜先端部易脱出;二、如果口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如插入梨状窝),前端镜身的弯曲和弹性可防止给被检者带来危险.右手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适当辅助旋转镜身,当需右旋镜身时左手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体外部分或者右旋镜身,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右旋;左旋时同理。
谨记:在内镜操作过程中,明确镜端在腔内的状态和位置,做到循腔进镜,动作轻柔、幅度小,避免多余的动作.2、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胃镜通过舌根后即可看到会厌软骨,偶尔可见声带,食管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图2),食管开口位于杓状会厌襞中的两个小角软骨之间的后方(图3),因为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内镜先端部多数自然从下咽部左侧进入,从左侧楔状结节的背侧间隙开始向中央(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轻轻插入。
插入过程中,感知到轻微阻力,通过食管入口的时候,可以看到直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的走行方向就是我们的进镜方向,内镜先端部通过食管入口后会有“落空感".图2 从口腔到咽部所看到的示意图,c图箭头所指为会厌,d图线条所指由上至下依次为:声带、声襞,梨状窝、楔结节。
注意:我们以左侧梨状隐窝为进镜方向,但是并不是真正的进入梨状窝,只是内镜稍向杓状会厌襞的左侧缘倾斜即可(指向杓状会厌襞中的小角软骨与楔状软骨之间的楔结节),内镜先端部最终抵住的部位是楔结节,然后稍稍右旋的同时推进内镜就可以很容易的进入食管了;如果内镜真的进入梨状窝就会没有视野,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梨状窝和食管下段的穿孔(多见于侧视镜操作)占全部穿孔的50%;因此内镜通过咽部时不可过度用力,直接向前推进内镜也是危险的,且不易成功,应该在推进内镜的同时轻轻的向右旋转(左手操作手柄顺时针旋转,抬高左手和轻微右旋可有同样的效果),右旋之前可以轻轻down。
胃镜菜鸟入门
dongkey
引子
胃镜做了不少,在初学胃镜时书也看了不少,近日看到“天狼星”兄的“胃镜学习体会,升级版”也深有体会。
“天狼星”兄抛玉在前,弟只有抛砖了。
也谈谈初学者的胃镜入门。
另外声明一下,这只是对“天狼星兄”的文章对菜鸟进行一下补充而已。
写在前面
对于菜鸟来说,有些东西并非是学术上的,但是也要做一下。
1、找一位老师,搞好关系,关键时刻能够指出你的错误。
2、和护士搞好关系,尤其是一些老护士,费事老是催你。
3、学做胃镜前要学会如何洗镜,保养镜,装镜。
4、要保护好内镜,尤其是镜头。
5、初学者要挑年轻力壮的患者,女性为佳(感觉反应较小)。
坚决避免肝病(静脉曲张)
或者怀疑有其他病变的患者。
下面的做法也是针对正常人的!
胃镜过程
我将胃镜过程分为4个部分。
一、口咽到食道
1、如何将镜子进入食道。
这是很多菜鸟很郁闷的事情。
准备工作:首先请确认患者的姿势要摆好,咬好口垫(很重要,万一口垫脱落就会咬坏胃镜,好多钱的!)。
拿起胃镜,检查吸气和充气是否正常,摄像头是否工作(避免你做到一半突然发现充气不行,有时护士会插不紧接头摆乌龙的)。
观察电脑取图是否正常。
调节大小旋钮,将镜子前端摆成直线。
执笔或者握手式,距离镜子前端30cm作用。
将镜子头端轻轻“搭”在病人舌头上,“慢慢”沿着“正中线”进镜。
(多数菜鸟很急,一下子就捅进去了,这样不利于观察)。
这时候会看到舌背,“慢慢”进镜,“慢慢”UP(即拇指向下按大旋钮,下同)。
请注意“慢慢”!右手调节镜身,将镜子调节在视野正中。
(万一红屏,请稍微往后退,但是不要退的太快,太多)。
当越过了舌背的最高点后,会观察到会厌。
此时一边进镜一边“DOWN” (即拇指向上顶大旋钮)。
接着就将镜头顶在契结节下方处,稍微”DOWN“和旋转(用阴力),有时病人呕的时候会看到食道开口。
注意点:1、初学者过程要慢,做到观察好整个口腔及会厌的结构;2、进镜和打旋钮是同时的,旋钮打的要慢;3、整个过程中,不要动充气和吸气按钮,避免刺激病人;3、有些类似插胃管。
2、食道
进入食道后,稍微充一下气,观察一下,继续进镜。
如果没有什么病变的话,请多充气(所以挑青壮年很重要)。
时刻将镜头视野保持在正中,这对菜鸟来说,主要依靠左手摆镜子,当然,调节旋钮也可以。
二、胃
1、如何通过贲门。
这是多数菜鸟的困惑。
很多书都说,先左旋,然后UP;然后右旋,同
时UP。
或者什么摆镜子等等。
原理不说了。
这里个人有个小技巧,也许对菜鸟更加实
用。
到了齿状线上方的时候,请充分充气,将胃撑开(有人会问充到什么程度?建议充到贲门口打开,可以稍微看到胃)。
然后稍稍探出镜头(请注意“稍稍”),然后充气,此时自然会看到黏液池等,如果黏液太多,可以吸一下(方法不说了)。
充气充分的话,在镜子的右方可以看到腔,循腔进镜,(左手右旋,大旋钮UP)。
继续进镜,很快可以到幽门口了。
三、十二指肠
1、进幽门口,到球部。
进幽门口个人认为不困难,只要将镜头对准然后进镜就可以了,一
次不行,就两次。
至于什么敲门法都可以用。
到了球部以后,注意,稍微充一下气,观察四壁,尽量拍一个“全身照”。
这里,只要没有病变,可以稍微充多点气。
2、进降段。
这是很多菜鸟的噩梦。
降段入口在视野右边。
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
将镜头对
准入口处,稍微循腔进镜一下,如果红屏了,退回少少。
这时候,进镜,左手充分右旋,大旋钮UP(注意:这些动作是一齐的,连贯的!)在经过1、2秒的红屏后,就可以看到乳头了。
提示:菜鸟在这里主要是在入降段时有一段时间不能够看到腔,会引起恐慌。
建议,先拿镜练习一下,然后找一个老师在旁边看着做病人。
把心一横(尤其是女同学)就做到了,其实并不难。
四、倒镜
主要有低位倒镜和高位倒镜,菜鸟就用低位倒镜就行了。
看到幽门口,充气,稍微退镜。
退到什么程度?退到打大旋钮UP,然后稍微进镜,可以看到胃角的程度。
菜鸟可以多做几次,体会一下。
打大旋钮UP,看到胃角后,可以稍微进镜一点,这时候可以看到镜身。
然后保持旋钮不动,拉镜子,再左旋,右旋,观察胃底。
提示:1、这里充气一定要充分(想一下,在充气的球里面倒腾容易还是在瘪气的球里面容易);2、动作要轻柔,尤其是拉镜子和旋转的时候。
五、如何退镜观察这里就不讲了。
写在最后:
做胃镜其实就是技术活,多做,多思考才是正途。
这几点只是对“天狼星”兄的文章,针对菜鸟的一些补充。
再次提醒:菜鸟一定要挑身强力壮的做!(以上的也是对正常病人的胃镜做法!)先做普通胃镜再做无痛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