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鲁迅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24.53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市鲁迅中学2017-2018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二部分,其中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90分)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清明节“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24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气。
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
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特定位置相对应。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
一年中日影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
人们把一年从4个时间节点再等分为24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千余年。
现如今,在这24个节点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对寒食、上巳二节吸纳融合的结果。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据载,晋文公流亡多年复国后,论功行赏竟遗忘功臣介子推,待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携母隐居绵山。
于是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未料介子推“不受富贵、志在清明”,宁肯抱树而死。
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相沿成俗,有了寒食一节。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的“三月三”,是上巳节。
汉代以前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修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上巳节春浴的情形。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之句,说明当时上巳节已经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1.阅读材料一,找出能够统领其主要内容的语句。
2017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本试卷共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8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
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把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同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
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
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
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唢呐等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2018.1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2018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
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
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
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
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
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
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
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
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
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
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模块部分)、第Ⅱ卷(阅读能力)、第Ⅲ卷(写作能力),共三部分。
其中模块部分为第Ⅰ卷和第Ⅲ卷,共100分。
全卷总分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模块部分(共50分)一、基础知识:完成1—11题(每小题3分,共计33分)1.下列选项中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连累lèi 复fù杂糟粕pò酩míng酊大醉B. 侮wǔ辱脊jǐ背淤塞sè差chā强人意C. 匀称chèn 慰藉jí客栈jiàn 言简意赅gāiD. 踌躇chú揖jī让解剖pōu 戛gá然而止2.下列选项中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琐碎撩拔熔炉狼狈为奸声名狼籍B. 祟敬演绎帷幕五彩班斓驰骋想象C. 鞠躬陷井贸然消魂勾魄川流不息D. 抽搐寒暄荒谬兴高采烈迥然不同3.依次填入下列选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___________,也不还礼。
②她先看了___________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
③对于断臂的维纳斯,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___________追求。
④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___________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从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A. 理睬几幅偶然感伤B. 理会几幅偶尔感动C. 理睬几副偶然感动D. 理会几副偶尔感伤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她凭借近期上映的几部由她主演的影片和连续剧,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女星,几乎垄断了广告片约的半壁江山。
B. 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点礼,这事也就过去了,可是他一文不名....,根本就拿不出钱来做这种事。
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二年级语文期中科目测试题(北京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蓦.然(mò)船舳.(zhóu)缔造(dì)梵.婀玲(fàn)B慰藉.(jiè)提供.(gòng)倏.地(shū) 俯.首贴耳(fǔ)C渲.染(xuàn)辖.制(xiá)愀.然(qiǎo)悠扬朗.润(lǎng)D窈.窕(yáo)蹲踞.(jù)扣舷.(xuán)横槊.赋诗(shuò)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恢复年味的关键在于理解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尊重百姓的情感诉求,鼓励百姓的文化创造并为此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B美国政府近日表示,还没有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打算,这是真实的想法还是麻痹伊朗的手段,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本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D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旨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一些老站名在消失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城市的公交站牌。
对于老站名的回归,民俗学家认为,恢复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文脉的老站名,可以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留住他们对城市的记忆。
A.凸显继承品味B.凸显传承回味C.突现继承回味D.突现传承品味4.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①。
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长在石上。
②;树冠顶部挑着几株青青的疏枝,在风中摇曳着。
A.①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B.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C.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
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撕杀浑身解数落(lào)枕井冈(gngǎ)山B.煤炭精诚所致咋(zǎo)舌冠(guān)心病C.苟杞躬逢其盛毗(pí)邻创(chuàng)可贴D.座谈厉行节约下载(zài)上档(dàng)次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深有。
②梁启超的研究和著述更是广泛,经学、子学、佛学、哲学、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教育学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③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
A.意味涉及因而B.意义涉猎因而C.意味涉猎从而D.意义涉及从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风靡世界的“大黄鸭”落户北京园博园为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它的每一天活动,都被市民拍照放到网上。
B.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有意思的是,获奖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和媒体都联系不上作家本人。
C.所谓失独家庭,是指人到中年不能再生育的时候,独生子女却意外发生伤残、死亡的,中国每年新增这样的家庭7.6万个。
D.现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瞩目,在诸多成果面前,中国的推动作用已经正在成为关键因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弊病。
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我承认我不是很理直气壮,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具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
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本试卷共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
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把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同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
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
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
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唢呐等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3分)A.击鼓出征B.击筑悲歌C.鸣锣开道D.打更报时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B. 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C.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 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原始社会,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也称骨哨),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
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60余件骨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了20多支骨笛,经过碳14测定,它们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两支“篪”,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
它们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
篪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
东晋郭璞注《尔雅》:“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
”关于中国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
据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
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
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
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王昌龄《江上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①,还是在②,或是在③,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
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
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
宋元两代,竹笛得以广泛普及。
到了明清,竹笛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
(取材于徐凯《中国竹笛发展的主要特征》)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篪”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与骨哨一样属于吹管乐器B. 材质为竹,“篪”字的形旁可印证C. 吹孔与指孔不在同一平面D. 横吹,在形制上与现代竹笛接近4.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竹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源自中国本土B. 优于西方长笛C. 曾经没有膜孔D. 音色清脆亮丽5. 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①清冷的江水边②名楼揽胜处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B. ①名楼揽胜处②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③清冷的江水边C. ①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②清冷的江水边③名楼揽胜处D. ①名楼揽胜处②清冷的江水边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材料三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
而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
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
乐器首先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制造庄重宏大的气氛。
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
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 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缶之类自娱。
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
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尊礼”“求和”的追求。
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按秩序排列。
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箎、小鼓。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和”文化,从凝固的器形设计到灵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
在先秦的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6. 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尊礼”无关..的一项是(3分)A. 乐器的种类配置B. 乐器的使用场合C. 乐器的摆放顺序D. 乐器的演奏技巧7. 下列对“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映射,可用词语“反映”替换。
B.祭祀,“祭”字第五笔是“(捺)”。
C. 违背,“违”字读音为“wěi”。
D. 编磬,“磬”与“罄竹难书”的“罄”,读音与意义都不同。
8.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中国乐器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联系。
(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
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
”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
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
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
”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
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
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
”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