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28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辛弃疾词作鉴赏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一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遥岑:岑,音cén。
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就是张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整首词的基调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
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文,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翻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令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丧的忧愁与愤恨,还有那远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吴地产的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归未?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隗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摇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长得这么大!叫谁去请那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30岁时任建康通判时作。
其时辛弃疾到南宋已六七年,做过几次小官,得不到朝廷重视,更谈不上抗敌报国。
现在登楼远望,想起北方沦陷的国土,不禁激动万分,热泪滚滚,深感报国无门,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之作。
词一开头即写登上建康城楼上的赏心亭仰观长天的美景:“楚天干里青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南国的天空是如此辽阔,江水向着天边流去,真是水天一色,无边无际,气势何等壮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其中用到的典故有:
1. 鲈鱼堪脍:引用《晋书·张翰传》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便弃官回乡。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金人统治的不满。
2. 求田问舍:引用《三国志·陈登传》的典故,许汜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作者借此表达自己不愿像许汜那样贪图安逸,同时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3. 树犹如此:引用《世说新语·言语》的典故,桓温北伐时路过金城,看到自己以前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十围粗,便感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借此抒发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伤之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后所看到的美景和心情。
诗中以“登”建康赏心亭为背景,通过描述亭上的景色、诗人的心境,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美丽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中通过“水满江南”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水满江南,意味着江南的江水丰盈,生态环境优越。
这一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诗中的“建康赏心亭”,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址,是白居易登上这里后所看到美景的见证。
亭内描绘了许多古代建筑和园林美景,如“红墙黄瓦”、“绿水环绕”,以及“鸟语花香”等,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热爱。
诗中的“登建康赏心亭”这一描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景的渴望。
通过登上这个亭子,诗人可以将美景摄入眼底,并将其与内心深处的情感联系起来,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和自信。
白居易的《水龙吟》通过描绘建康赏心亭上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建康赏心亭登高欣赏美景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为您带来该词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
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
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首先以“落魄江湖载酒行”描写了作者的行踪,给人一种游历江湖的形象。
接着,作者以“楚腰纤细掌中轻”表达了对楚女子的赞美,以青春美丽的形象衬托出忧郁的江湖身世。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道出了作者对过去高昌迷离青楼生涯的思念。
十年短暂的经历在作者的记忆中却成为了一场长久的梦,同时青楼的名声也带着一丝薄幸。
词的下半部分,“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描绘了作者登上赏心亭后遇见另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在礼仪上可能没有楚女子那般规矩,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气息。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感到有些羞涩。
最后两句“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以超脱的角度反思了世事的无常。
神仙偷渡凡人的境界,生活中的种种似乎就像是一场棋牌游戏,各种巧合和起伏已经让人难以分辨真相。
辛弃疾以婉转细腻的词语,描绘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读者的阅读与体会,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成为辛弃疾不朽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