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原文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鉴赏2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鉴赏1【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内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鉴赏】: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豪言壮志的古诗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本词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古诗简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注释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⑺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翻译赏析导读:“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出自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千里楚天一派凄清秋意,水随碧天流去秋色无边无际。
放眼眺望远处的山峰,仿佛都在传送愁恨,有的像玉簪有的如螺髻。
夕阳斜照楼头,孤雁声声哀啼,我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宝剑反复端详,把栏杆全都拍遍,没有人能够理会,我此时登临的心意。
不要说什么鲈鱼味美,秋风起也不会学季鹰弃官归。
更不会学许汜买房置地,要是那样将羞于去见,雄才大气的英雄刘备。
可惜大好岁月空流逝,徒然为风雨飘摇的国事忧愁,树都会愁老人又怎能不老垂?啊,有哪个人,能唤来红巾翠袖的美人,为我擦干英雄末路的悲泪。
译文二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导读: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一种兵器。
⑦休说: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⑧求田: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⑨“可惜流年”三句:流逝的时光。
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⑩倩:请托。
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⑿揾(wèn):擦试。
别一文“揾”为“垧”意思都是为擦拭。
【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
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
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 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②,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③,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④。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⑤,江南游子⑥,把吴钩看了⑦,栏杆拍遍,无人会⑧,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⑨?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⑩。
可惜流年(11),忧愁风雨(12),树犹如此(13)!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14),揾英雄泪(15)!〔注释〕①本篇选自《稼轩词》。
大约作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一说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作者任建康府通判时,抒写诗人展望失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虚度年华的悲愤心情。
建康,今南京市。
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载,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为丁谓所建。
今废。
②楚天,古代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为楚国,故楚天指南方的天空。
③岑(cen),小而高的山。
目,望。
韩愈《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④玉簪螺髻,妇女头上的碧玉簪和螺形发髻。
玉簪比喻尖形的山,螺髻比喻圆形的山。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山如碧玉簪。
”皮日休《缥缈峰》:“似将碧玉簪,撒入明月中。
”⑤断鸿,失群孤雁。
⑥江南游子,作者离开故乡山东流寓南方,故自称江南游子。
⑦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形的刀。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⑧会,领会,理解。
⑨鲙(kuai快),通“脍”,把鱼肉切细。
尽,尽管。
季鹰,张翰字,吴郡(今苏州)人。
《晋书·张翰传》说,他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联想到家乡的菰菜(即茭白)、蒪(chun纯)羹和鲈鱼脍,便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回乡。
⑩求田问舍,访求、置买田地房舍。
刘郎,刘备。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刘备曾对许氾无救世之志,只为个人置田买房作富翁的行为表示鄙视。
这里用以嘲讽当前平庸的生活,实际是对自己长期闲散表示不满。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建康赏心亭登高欣赏美景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为您带来该词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
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
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首先以“落魄江湖载酒行”描写了作者的行踪,给人一种游历江湖的形象。
接着,作者以“楚腰纤细掌中轻”表达了对楚女子的赞美,以青春美丽的形象衬托出忧郁的江湖身世。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道出了作者对过去高昌迷离青楼生涯的思念。
十年短暂的经历在作者的记忆中却成为了一场长久的梦,同时青楼的名声也带着一丝薄幸。
词的下半部分,“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描绘了作者登上赏心亭后遇见另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在礼仪上可能没有楚女子那般规矩,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气息。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感到有些羞涩。
最后两句“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以超脱的角度反思了世事的无常。
神仙偷渡凡人的境界,生活中的种种似乎就像是一场棋牌游戏,各种巧合和起伏已经让人难以分辨真相。
辛弃疾以婉转细腻的词语,描绘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读者的阅读与体会,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成为辛弃疾不朽的作品之一。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译文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注释】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
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倩:请托。
读音qìng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
擦拭。
【赏析】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译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以下是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译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注释1.建康:今江苏南京。
2.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3.遥岑:岑,音cén。
远山。
4.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5.断鸿:失群的孤雁。
6.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幺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点评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作背景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是辛词中的名篇,作于乾道四年到六年(1168~l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九年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重点字词解释:①岑;小山。
②献愁供:献:表现;供:显露。
③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
④断鸿:孤雁。
⑤吴钩:古兵器,似剑而曲。
⑥休说鲈鱼堪脍:用典;《世说新语·识鉴》载东晋张翰字季鹰,为官洛阳,秋日思吴中菰菜、莼羹,便弃职返乡。
脍:指切得授细的肉丝。
⑦求母问舍:买房置地。
三国时刘各责备许{巳只知为私购置田产而全无忧国救世之意。
见《三国志·魏志·胨登传》⑧情:请。
⑨红巾翠袖:供指歌女。
⑩韫: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尽头。
因之,绵绵青山亦会“献愁供恨”。
愁恨为何?下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破空而来,虽没有正面交代,但我们从中已经体会到了作者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南宋为自己的故国,满怀报国恢复的热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4?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5。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6。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7!【注释】1.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赏心亭:建康城亭名。
2.玉簪螺髻:喻山。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
”3.吴钩:春秋时期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似剑而曲。
这里指腰间佩剑。
4.“休说”三句:典出《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5.“求田”三句:刘郎,指刘备。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6.“可惜”三句:流年,指时光流逝,风雨,喻艰难的国势。
“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伐,经金城,见前为琅玡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7.“倩何人” 三句:倩(音qian):请,请求。
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译文】长天千里,楚地南国,一派凄清秋色。
流水远去渐与秋空融合。
登亭远眺,空惹我愁几番、恨几多,纵然那山如玉簪,又似美人发髻青螺。
楼头辉映着落日的余波,空中鸣叫着断鸿的失落。
呵!我这羁旅他乡的游子呵,把宝剑吴钩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拍遍了那栏干的寂寞。
这登临之意呵,又有谁人懂得!不要说——鲈鱼味美也休问,西风里思乡的张翰是否回来了。
我不会像许汜那样求问田舍,在英雄刘备面前无颜羞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该词,上片大段写:由水写到,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创作背景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点评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修辞手法作者:辛弃疾【宋代】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米济脍,天下西风、季鹰归属于未?求田问舍,害怕应当羞见,刘郎才气。
可是流年,忧伤风雨,一棵有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上岸门之城上,北望秦淮,天下登楼之大胜,丁晋公谓建好。
”周邦彦《西河》:“夜深月过女墙去,赏心东望淮水。
”(陈元龙备注《片玉辑》本)⑵王粲《游海赋》:“水与天际。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安石《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同泛》:“水远天无际。
”⑶遥岑(cén):远山。
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来寸碧(愈),远目减双明(郊)。
”献愁供恨:王安石《午枕》:“隔水山供宛转愁。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搞的簪子,像是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远近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篸即簪,“玉簪”即碧玉簪之省。
作者另一词《行香子》:“云岫如簪”,盖指云山。
“螺髻”亦喻山。
如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
”又周邦彦《西河》词咏金陵:“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柳永《夜半趣》:“断鸿声离长天暮。
”又总貌《玉蝴蝶》,亦存有“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之句。
⑹吴钩: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钩就是一种兵器,似剑而曲,见到《汉书·韩延寿传》备注。
吴钩的故事见到《吴越春秋·阖闾内录》。
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锦带佩吴钩。
”杜甫《后薛仁贵》:“少年别存有追赠,掩映着看看吴钩。
”《梦溪笔谈》卷十九:“唐人诗多存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角。
辛弃疾词两首(共9篇)辛弃疾词两首(一): 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原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朝代:南宋体裁: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②遥岑:远山.③玉簪:碧玉簪.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⑦流年:流逝的时光.⑧倩:请托.⑨红巾翠袖:代指美人.⑩揾:擦拭.【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赏析】这首词大约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是借登临周览以抑郁悲愤之情.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词的下片借归典抒怀:他决不愿学晋代的张翰为了贪恋家乡鲈全味美就想归隐,更鄙视像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只可惜时光流逝,恢复中原汪是无望,他的忧国心情也一天深似一天.词中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悲愤情绪.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许汜之典,对那些只知购田买房自私自利的官员表示极大的鄙夷之情.结尾六句抒发举世皆浊我独醒,世无知已之深慨,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章法谨严.本词写尽英雄失路之感,如垓下悲歌,动人心魄.全词借景抒情,意境悲壮而深曲,或比兴,或用典,贴切灵活,豪气浓情,沉郁淋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南宋体裁: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②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双名北顾亭.面临长江.晋人蔡谟为储军备而建.③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④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于京口、建国后曾北伐,并收复过长安、洛阳.【译文】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英雄豪杰,像孙仲谋一流.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只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伴侣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合伐中原,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癸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对今四十三睥,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逢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问顾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赏析】本词作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作者任镇江知府,已66岁.当时宰相韩胄准备北伐,作者一方面坚决主张抗金,同时又担心主事者轻敌冒进而致败,对当权者不能真正理解他,重用他表示愤慨.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之主联想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即孙权与刘裕,对他们的业绩表示无限的向往和怀念.下片用刘义降草率北代失败的史实告诫当政者,接下宕开.回忆43年前率兵南归时如火如茶的战斗场面.“四十三年”战斗场景的插入,也有深意,当年自己满腔爱国热血,在极艰危的情况下血战南归.结果43年过去,一切依旧,佛狸祠照样在金人统治之下,而且一派和平景象.43年的时间却一事无成.结尾用廉颇自喻,抒发有志报国而不被重用的忧伤与苦闷.全词将多种感受都委婉地抒发出来,慷慨悲歌,千古后读来仍令人回肠荡气,全篇苍劲沉郁,豪壮中有悲凉.全篇苍劲沉郁,豪壮中有悲凉.杨慎在《词品》中评曰:“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辛弃疾词两首(二): 辛弃疾词二首的一大特色三个对比是什么有一个是以“少年”与“而今”对比,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无法道明的情感.辛弃疾词两首(三): 语文八年级作业辛弃疾词二首答案,拓展阅读也要.1.少年时: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为了学文人写词,勉强写出个“愁”来.“而今”:不能得到朝廷重用,心中充满痛苦,却无处诉说.2.B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建议以后不要抄答案会对你有好处的,辛弃疾词两首(四):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的难点字词拼音两首诗里面的难点字词加上拼音.急!⑴遥岑远目cén⑵玉簪螺髻zān jì⑶鲈鱼堪脍kuài⑷揾英雄泪wèn⑸舞榭歌台xiè⑹封狼居胥xū(7)佛狸祠下bì辛弃疾词两首(五):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和永遇乐情感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水龙吟和永遇乐情感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不同点:第一首慷慨豪迈,第二首突出爱国热忱.【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六): 求高中语文必修四常考的句子默写廉颇苏武牧羊辛弃疾词两首苏轼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必有赏金【辛弃疾词两首】高中语文必修四默写练习蜀道难·李白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畏途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名段填空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名句默写醉不成欢惨将别,.,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虞美人·李煜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只是朱颜改.,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念去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今宵酒醒何处,、 .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辛弃疾词两首(七): 人教版高中语文所涉及到的文言文(包括重点非重点)有哪些,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必修一《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必修二必修三:5 蜀道难6 杜甫诗三首7 琵琶行并序(2)8 李商隐诗两首9 寡人之于国也10 劝学11 过秦论12 师说必修四:5 柳永词两首6 苏轼词两首7 辛弃疾词两首8 李清照词两首13 廉颇蔺相如列传14 苏武传15 张衡传16 李贺小传必修五: 5 归去来兮辞并序6 滕王阁序7 逍遥游8 陈情表辛弃疾词两首(八): 人教版的高一语文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古文11 *沁园春长沙4 烛之武退秦师5 荆轲刺秦王24 《诗经》两首氓采薇5 离骚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8 兰亭集序9 赤壁赋10 游褒禅山记34 蜀道难5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6 琵琶行并序7*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8 寡人之于国也9 劝学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好像有点多,但我们的确就是这样过来的,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不同老师要求也不一样,我们班班主任属于那种死不罢休型的,所以多了一点,不过并不是每篇课文必须全背,这和初中要求类似辛弃疾词两首(九): 5文言文及古诗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修一(第一册)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必修二(第二册)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1、鸿门宴司马迁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必修三(第三册)5、蜀道难李白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8、*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劝学《荀子》11、*过秦论贾谊12、*师说韩愈必修四(第四册)5、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6、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4、苏武传班固15、张衡传范晔16、*李贺小传李商隐必修五(第五册)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6、滕王阁序王勃7、*逍遥游庄周8、*陈情表李密辛弃疾词两首ppt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注释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
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ān;髻,音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倩:请托。
读音qìng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
擦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j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1)建康:今江苏南京。
(2)遥岑(c n):远。
(3)玉簪螺髻(j ):玉簪,碧玉簪。
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4)断鸿:失群的孤雁。
(5)吴钩:本指一种弯形的剑,相传吴王命国中做金钩,有人杀掉自己两子,以血涂钩,铸成双钩献给吴王。
后代指利剑。
(6)季鹰: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想到家乡吴中的鲈鱼等美味,遂弃官而归。
(7)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s )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
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8)流年:流逝的时光。
(9)忧愁风雨:化用苏轼《满庭芳》词义,原句为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10)树犹如此:据《世说新说言语》载,桓温北伐经金城,见从前所植柳树已长得十分粗大,慨然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1)倩:请托。
(12)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13)揾(w n):擦拭。
【】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
这首词起句突兀,立意辽远。
虽然说气势上稍逊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境界的阔大、胸襟的磊落却是一样的。
它仿佛令你拔地凌空、极目游骋。
仰则天高,俯则水远。
天高水远,无边无垠。
象这样的壮观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
范开曾在《稼轩词序》中论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他的见解是比较本质地点出了辛词的艺术特色。
南宋时代,民族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是激烈而紧张的。
尽管辛弃疾出生在金朝统治之下的北方,但他自小受到祖父影响,心系南宋,怀有之情,立志推翻异族压迫,实现祖国统一。
为此,他很早就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
年二十一岁时,便聚义民二千余众参加耿京队伍,矛头指向金政权。
后来事变,他又能独带五十余骑,于五万敌军之中,孤胆擒缚叛徒张安国。
辛弃疾平生自诩有济世报国之才,而他的过人胆识,雄伟的志向又使他不甘平庸一生。
因此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他的词写来便豪迈奔放。
不过,同是做为豪放派的词人,苏东坡似乎参透了人生、生死成败无计于心,所以他的词达观潇洒、不乏恢谐。
而辛弃疾则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着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中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
于是我们看到,当辛弃疾的笔从第一句的水天一色的辽远之处稍微近缩了一下的时候,那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闲愁。
闲愁万种,万种闲愁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的凄清和冷
寂,自从他南归宋朝,就一腔热血,伺机报效国家,建立功业。
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遇。
非但没有人来与他共论北伐大计,相反却横遭朝中权贵们的猜忌,始终难酬壮志。
顾此,他摘下佩刀,默视良久,拍栏长叹。
意谓此刀不正如我,本来它是用来杀敌建功的,而今置闲,何时是了?孤独的他,找不到理解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