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生产学实验课
- 格式:pptx
- 大小:151.68 KB
- 文档页数:27
《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牛生产学》是农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牛的解剖生理、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我们进行了课程的重新规划和设计。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将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提取和优化。
我们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程的呈现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沟通效果。
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们借鉴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实践探究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验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注重课程的与时俱进和实用性。
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牛产业的变革是牛生产学必须面对的挑战。
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引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牛业企业的专家来给学生讲课,让他们了解牛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教学评价和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我们及时了解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我们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我们也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知识。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牛生产学》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所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也有所增强。
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对于今后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牛羊生产技术》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目的与要求:巩固《牛羊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牛羊生产技术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牛羊饲养管理技术。
二、使用说明实训教学大纲的实施,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训实践,能综合地、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本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达到课程教学培养目的要求。
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要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使用。
实训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院内外教学基地条件,进行现场教学示范和实际操作,同时也应以加强教学、生产和科研的结合。
三、实训时间分配备注:上述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进行。
四、考核办法本实验课程以学生自己动手实习为主,辅以教师讲授和现场指导。
根据实验具体内容,视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学生打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
总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评的20%。
五、建议教材与参考书[1] 宋连喜·《牛生产》·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2] 范颖,宋连喜·《牛生产》·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六、实训内容实训一牛羊的品种识别【目的要求】1、1、通过幻灯片、录象片的放映或实物观察,识别不同牛羊品种。
2、2、能介绍不同牛羊品种的产地、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
【主要仪器】幻灯机、幻灯片、电脑、VCD等。
实训二牛羊的体尺测量与体重估测【目的要求】1、1、通过实际操作,熟悉牛羊的主要体尺测量部位和测量方法。
2、2、学会常用体尺指数计算和运用公式估测体重的方法。
【主要仪器】测杖、圆形触测器、卷尺等。
实训三青贮饲料的制作与使用【目的要求】1、能根据饲料原料的实际情况,控制青贮条件,制作出质量合格的青贮饲料。
2、能正确评价青贮饲料质量,合理使用青贮饲料。
基于“牛精英挑战赛”动物科学专业《牛生产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张巧娥,任亚琼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 要:“牛精英挑战赛”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增强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符合创业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本文基于“牛精英挑战赛”对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课程《牛生产学》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改革方案并实施。
结果表明,改革后学生在该课程实践中的实操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今后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可借鉴应用。
关键词:“牛精英挑战赛”;牛生产学;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动物科学专业文章编号:1671-4393(2023)05-0017-05 DOI:10.12377/1671-4393.23.05.040 引言“牛精英挑战赛”是由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由联盟高校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院)承办的旨在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企业和行业专家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培养畜牧行业精英的一项赛事。
2018年1月全国农林高校“牛精英挑战赛”被认定为国家级学科竞赛级别。
同时,“牛精英挑战赛”作为牛精英人才培养体系的竞技平台,是“牛精英计划”实践育人培养效果的试金石,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1]。
近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对理论、实践能力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牛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2],它产生于养牛生产实践,又服务于养牛生产实际,其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3]。
但是根据牧场和基层等用人单位反馈,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动手能力相对于理论知识更薄弱。
而传统畜牧学科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具有重视理论知识及课堂讲授等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更新缓慢、授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区重点研发项目(2022BBF02018)作者简介:张巧娥(1968-),女,宁夏银川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品质; 任亚琼(199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第一篇牛生产学实验教程实验一牛的品种识别实验二牛的编号、打号和去角实验三牛的外貌认识、体尺测量与体重估测实验四牛的年龄鉴别实验五牛的体型外貌评定实验六奶牛体型线性评定实验七奶牛体况评分实验八母牛配种产犊计划的编制实验九牛群周转计划的编制实验十奶牛生产力的计算与分析实验十一牛群产奶计划的编制实验十二牛奶采样和感观、密度、新鲜度测定实验十三牛奶的卫生质量检测实验十四牛奶脂肪含量(乳脂率)的测定实验十五肉牛屠宰和肉用性能的测定实验十六泌乳奶牛的日粮配方制定实验十七计算机在奶牛场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附录Ⅰ牛场参观教学实习提纲附录Ⅱ牛场生产常用表格第二篇羊生产学实验教程实验一分析毛样的采集实验二羊毛(绒)纤维组织结构观察实验三羊毛纤维类型分析及羊毛种类的识别实验四羊毛(绒)细度的测定实验五羊毛长度测定实验六羊毛密度的测定实验七净毛率的测定实验八羔皮与裘皮的品质鉴定实验九羊品种的识别实验十细毛羊、半细毛羊的外貌鉴定实验十一乳用山羊的外貌鉴定实验十二肉用山羊的外貌鉴定实验十三绒用山羊的外貌鉴定实验十四肉用羊的屠宰测定实验十五羊肉品质的测定实验十六现代化养羊场的设计与布局第三篇猪生产学实验教程实验一猪的品种、外貌鉴定与仔猪编号实验二种猪卡认识与猪的系谱图建立实验三规模化猪场建设常规知识实验四公猪的采精与精液品质检查实验五猪的配种技术实验六仔猪接产与管理实验七猪的行为特征观察实验八猪的屠宰测定实验九猪的肉质评定实验十猪场生产经营管理实验十一猪场生产记录档案实验十二猪场生产计划的编制第四篇禽生产学实验教程实验一家禽外貌识别、鉴定及生产性能评定实验二家禽内部器官观察实验三家禽品种识别与鉴定实验四家禽的屠宰和肌肉品质测定实验五禽蛋构造及品质鉴定实验六家禽人工授精实验七孵化器的构造及操作管理实验八胚胎观察与孵化效果检查实验九孵化计划的编制和孵化效果的计算实验十初生雏鸡的雌雄鉴别实验十一雏鸡的分级、剪冠、断喙、去趾及其他管理技术实验十二家禽饲养设备的构造及其使用实验十三家禽场的参观实验十四家禽饲养管理综合技术实例(录像或VCD)实验十五禽场计划编制参考文献。
第五章牛的生产第四节乳牛的饲养管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犊牛的消化特点;熟悉乳用犊牛、育成牛、泌乳牛、干乳牛的饲养方法。
2.技训目标:能合理制定犊牛的培育方案,掌握各阶段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挤奶干乳、技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各阶段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挤乳、干乳技术2.教学难点:奶牛的干乳技术三、教学方式:讲授四、教学课时:16 课时五、教学内容(一)犊牛的饲养管理1.犊牛培育的意义(1)提高牛群品质与生产水平(2)从病牛群中获得健康的牛群(3)力争全活全壮,不断扩大牛群数量2.犊牛的消化特点初生牛犊瘤胃容积很小,皱胃容积相对较大。
缺乏胃液分泌反射。
三周后开始反刍。
2.乳用犊牛的饲养(1)哺喂初乳①初乳的特殊作用:营养丰富、防病免疫② 哺喂初乳量及方法:初生30 ~ 60分钟内,1~1.5 kg,每日体重的~。
用乳瓶。
(2)哺喂常乳①每日体重的②哺喂期:3〜4月(3)提早喂给植物性饲料① 干草② 精饲料③ 多汁饲料④ 青贮饲料( 4)供给充足的饮水:1~2 周温开水, 2 周以后用清洁的凉水4.乳用犊牛的早期断乳( 1)早期断乳的主要优点①节约商品乳②降低犊牛培育成本③ 节约过去力④ 促进犊牛消化器官发育⑤ 提高成活率( 2)早期断乳的措施①代乳料的配制与饲喂方法②早期断乳的方法:初乳期 3 ~ 7天;人工乳:7天~断乳( 45~60 天)。
( 3)犊牛早期断乳的饲养方案级同上5.犊牛正常断乳饲养110 天断乳(全乳);45~ 60 天断乳(初乳、代乳料、人工乳等) --目前钓竿这用6.乳用犊牛的管理( 1 )哺乳卫生( 2)犊栏卫生:(3)运动10天后每天2小时以上( 4)刷试1~2次每天( 5)保健护理消毒、清洗、添加乳酸(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6 月龄以后)1.育成牛的饲养(1)6月龄〜1周岁是性成熟期(2)12月龄〜18月龄消化器官更加扩大(3)128 月龄〜24月龄交配受胎,生长速度减慢 2.育成牛的管管理公母分群,刷拭、运动、配种、乳房按摩(三)乳用牛的饲养管理1.乳用牛的生产力评定( 1 )影响乳用牛生产性能的因素① 品种和个体② 年龄和胎次③ 体型大小④ 初产年龄与产乳间隔⑤ 泌乳阶段⑥ 干乳期长短⑦ 挤乳与乳房按摩⑧ 疾病与药物⑨ 饲养管理⑩ 产犊季节和环境温度( 2)乳牛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指标: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饲料转化率、排乳速度、前乳房指数等。
第五章牛的生产第四节乳牛的饲养管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犊牛的消化特点;熟悉乳用犊牛、育成牛、泌乳牛、干乳牛的饲养方法。
2.技训目标:能合理制定犊牛的培育方案,掌握各阶段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挤奶干乳、技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各阶段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挤乳、干乳技术2.教学难点:奶牛的干乳技术三、教学方式:讲授四、教学课时:16课时五、教学内容(一)犊牛的饲养管理1. 犊牛培育的意义(1)提高牛群品质与生产水平(2)从病牛群中获得健康的牛群(3)力争全活全壮,不断扩大牛群数量2.犊牛的消化特点初生牛犊瘤胃容积很小,皱胃容积相对较大。
缺乏胃液分泌反射。
三周后开始反刍。
2.乳用犊牛的饲养(1)哺喂初乳①初乳的特殊作用:营养丰富、防病免疫②哺喂初乳量及方法:初生30~60分钟内,1~1.5㎏,每日体重的1/7~1/6。
用乳瓶。
(2)哺喂常乳①每日体重的1/10 ②哺喂期:3~4月(3)提早喂给植物性饲料①干草②精饲料③多汁饲料④青贮饲料(4)供给充足的饮水:1~2周温开水,2周以后用清洁的凉水4.乳用犊牛的早期断乳(1)早期断乳的主要优点①节约商品乳②降低犊牛培育成本③节约过去力④促进犊牛消化器官发育⑤提高成活率(2)早期断乳的措施①代乳料的配制与饲喂方法②早期断乳的方法:初乳期3~7天;人工乳:7天~断乳(45~60天)。
(3)犊牛早期断乳的饲养方案级同上5.犊牛正常断乳饲养110天断乳(全乳);45~60天断乳(初乳、代乳料、人工乳等)--目前钓竿这用6.乳用犊牛的管理(1)哺乳卫生(2)犊栏卫生:(3)运动10天后每天2小时以上(4)刷试1~2次每天(5)保健护理消毒、清洗、添加乳酸(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6月龄以后)1.育成牛的饲养(1)6月龄~1周岁是性成熟期(2)12月龄~18月龄消化器官更加扩大(3)128月龄~24月龄交配受胎,生长速度减慢 2.育成牛的管管理公母分群,刷拭、运动、配种、乳房按摩(三)乳用牛的饲养管理1. 乳用牛的生产力评定(1)影响乳用牛生产性能的因素①品种和个体②年龄和胎次③体型大小④初产年龄与产乳间隔⑤泌乳阶段⑥干乳期长短⑦挤乳与乳房按摩⑧疾病与药物⑨饲养管理⑩产犊季节和环境温度(2)乳牛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指标: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饲料转化率、排乳速度、前乳房指数等。
养牛实习报告篇一:养牛学实习报告1234篇二:牛场实习报告专业班次 09动科1班组别 25题目华农牛场实习报告姓名易磬源日期20XX/1/10一、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对奶牛、肉牛生产的主要环节及关键技术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内容的实验、实习,对养牛学技术和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认识和提升。
该综合实验内容由奶牛体况评分、线性评定、肉牛屠宰测定、肉质评定组成。
二、实验方法(一)奶牛体型的线性鉴定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奶牛体型采用了线性鉴定法,并证明体型线性特征与终生产奶量和在群生产年限之间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采用此鉴定法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法已在数年前传入我国,现正在推广普及。
受农业部委托,中国奶牛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7月制定了《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各奶牛饲养单位存栏的全部成牛母牛,必须在第一、二、三、四胎分娩后60~150天内挤奶前进行鉴定,用最好胎次成绩代表该个体水平。
1996年5月又对部分性状的评分标准作了必要调整。
鉴定须由专职或兼职鉴定员进行。
现行的线性鉴定15个主要性状可归纳为5 个主要系统:体型、尻部、乳房和乳头,其具体的指标是:1) 体高:根据十字部高评分。
140cm者为中等,评25分,每±1cm,评分±2 分;低于130cm为极低。
评1~5分;高于150为极高,评45~50分。
2) 胸宽(又称体强度):根据两前肢间的距离(胸底宽度)评分。
宽25cm为中等,评25分,每±1cm。
评分±2 分;低于15cm评1~5分,大于35cm评45~50分。
胸宽得分越高,表明母牛保持高产水平和良好健康状况的能力越强。
3) 体深:根据中躯深度深度评分,主要看肋骨最深处的长度、开张度、深度。
胸宽是体高的一半,肋骨开张度70评为25分。
大于一半,多1 cm多加1 分;小于一半,少 1 cm减少1分。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畜牧业的生产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我国某知名养牛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养牛生产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养牛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饲料管理、牛只饲养、疾病预防和处理等。
二、实习内容1. 饲料管理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饲料的选购、储存和配比。
通过了解不同品种的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牛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搭配饲料。
同时,我还掌握了饲料的储存方法,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2. 牛只饲养在饲养方面,我学习了牛只的日常护理,包括清洁牛舍、调整牛只的饲养环境、观察牛只的健康状况等。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牛只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以及如何处理牛只的常见疾病。
3. 疾病预防和处理在疾病预防和处理方面,我学习了牛只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我掌握了如何对病牛进行隔离和治疗,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生产流程此外,我还了解了养牛生产的整个流程,从牛只的引进、饲养、繁殖到最终的屠宰和加工。
通过参与实际操作,我对整个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不仅学会了饲料的配比和储存,还掌握了牛只的饲养和疾病预防处理方法。
2. 实践经验丰富实习期间,我亲自参与了牛只的饲养、疫苗接种和驱虫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这使我意识到团队协作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 对行业的认识加深通过实习,我对畜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养牛生产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四、实习总结本次养牛生产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单位评价:实习期间,该实习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敬业精神,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积极参与各项工作。
家畜产科学实验指导编者兽医产科学教研组付世新吴志杰前言由于畜牧业迅速发展,而且以奶牛业发展更为迅速。
这样就使兽医专业本科学生的兽医产科学知识应策重于奶牛产科的学习。
根据北方地区奶牛发展的形势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我们的条件、学时编写了实验指导,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市场人才的需要,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实验中采用实体动物、尽量和生产实践更接近使学生能体验到其真实性。
编者:付世新吴志杰实验一怀孕及未孕母畜子宫的观察1.实验特点:类型:验证类别:专业计划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4人首开日期:1980年2.实验目的与要求:认识未孕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特点,了解主要作用并为生殖器官检查和疾病防治奠定基础。
4.实验内容提要:观察生殖器官的大体解剖特点和组织结构特点,明确不同品种动物生殖器官的异同,及各部分的解剖位置和相互关系。
5.实验操作要点:(1)观察不同时期卵巢的大小;(2) 观察子宫,明确不同品种动物子宫类型,以及明确反刍动物子宫特点。
(3) 观察怀孕子宫的基本解剖学特点;6.注意事项:(1)标本种类尽量齐全。
(2)对稀有动物尽量准备展示标本,家畜的标本要提前准备好,学生解剖新鲜标本。
(3)实验中严格要求学生注意操作安全。
实验二未孕母畜生殖器官的直肠检查1.实验特点:类型:综合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4人首开日期:1980年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未孕母牛生殖器官的直肠检查方法,熟悉母牛生殖器官各部分的位置、形状、大小、质地和其它特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发情鉴定、妊娠诊断和诊断不孕症打好基础。
4.实验内容提要:经过直肠检查母牛生殖器官,确定各部分位置、形状、大小、质地和其它特点。
5.实验操作要点:(1)根据牛子宫颈位置固定,特点突出,掌握以母牛子宫颈为基点进行直肠检查。
(2)了解子宫在检查时的性状和特点。
(3)熟悉卵巢检查方法及区分判断卵泡和黄体。
6.注意事项:(1)检查时注意操作姿势和站立位置,避免伤害。
doi:10.19369/ki2095-9737.2019.06.003畜牧学专业课程《牛生产学》的创新与实践教学韩吉龙,孙国君,杨敏"(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牛生产学》是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传统的专业核心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牛生产学》也是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改革需要多方参与探讨%现从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科研内容的引入等方面进行课程革新,以期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参考%关键词:牛生产学;课程创新;学科前沿;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6—0006—02畜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国际接轨,培养毕业学生成为具有更多的前沿专业知识储备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
传统的《牛生产学》内容设置存在缺陷或者实践条件所限,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长期纯理论教学,而忽视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理论强而实践差%因而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借鉴国内外牛生产学优秀培训课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生产线需求,满足社会对奶业生产发展人才和育种实践人才等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适应现代畜牧生产需要的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势在必行*1+%1进行国内外牛生产学技术理论知识的革新当前我国养殖业主要面临三大难题,概括起来,首先是效益问题,我国养殖业效益不够高;第二个是安全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第三个是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是养殖大国,也是饲料消费大国,饲料资源短缺,资源浪费很大,要广开饲料资源,尤其是现代绿色植物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料安全就是食品安全。
以上三大问题是畜牧发展的瓶颈,需要各方协调,共同努力解决%同时,我国牛生产还有一些特别问题需要注意,例多养殖是国的,我国生产设备的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些距离,我们的设施设备还需要大力提高%前《生产学》程主要为统论学,尤其侧重于基础理论,包括牛生产育种、牛生理发育的基础和营养需求等,着重讲授五个方面内容:牛的品种、牛的体型外貌鉴定、牛产品的生产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牛的育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