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混套作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58
耕作学耕作学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当代⼈的需求,⼜不对后代满⾜其⾃⾝需求的能⼒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个区域或⽣产单位作物结构和配置的总称。
3、轮作:在同⼀块⽥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种植⽅式。
4、免耕:⼜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犁、耙整理⼟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育期间不使⽤农具进⾏⼟壤管理的耕作⽅法。
5、茬⼝:是指在连轮作中给与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时⽇积:指作物维持⼀定叶⾯积的数⽬与叶⾯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长后期的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指在⽥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为⽬的的⼟地利⽤。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个地区和⽣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地当量⽐,⽤来衡量间作对⼟地利⽤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积占耕地⾯积的百分⽐。
12、⽣态位:指⽣物在完成其正常的⽣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适应特征。
13、种植制度:是指⼀地去⽕⽣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式的综合。
14、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
15、边际效⽤:是指作物边⾏的⽣态条件不同于内⾏,由此⽽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16、⼟壤耕作:是指通过农机具的机械⼒量作⽤于⼟壤,调整耕作层和地⾯状况,以调节⼟壤⽔分、空⽓、湿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态适应性:指农作物的⽣物特性及其对⽣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8、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分和养分的竞争。
19、农业资源:是指⼈类从事农业⽣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0、间作:是指在同⼀⽥地上于同⼀⽣长期内,分⾏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式。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间、混、套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高效、持续增产的一项有效种植方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1.作物种类和品种搭配要合理。
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高、矮秆作物搭配;深、浅根作物搭配;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搭配等。
间、混、套作物群体中,各作物间既能互补也会竞争,如处理不好、条件不具备,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因此选择搭配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非常重要。
2.配置比例及方式要适宜。
要先确定主作物与副作物的种植比例,主作物所占比例应较大,副作物比例则应较小。
套作时,前作要为后播作物预留够空行。
3.适时播种,缩短共生期。
间、混作各作物,有的要求同时播种,有的应分期错开播种。
套作时,播种过早,共生期长,后作物受荫蔽时间长,播种过晚又不能保证正常的生育期。
一般应掌握”短期偏早”的原则。
4.加强田间管理。
间、混、套作的作物生长发育时间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也有差异,应采用综合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尽量使主、副作物都能健壮生长。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就介绍到这里,遵循措施主要为确保套种作物全苗,培育壮苗,及时收获前作物等。
论间混套作黄锦鹏,魏晋贤,邢珮玲【摘要】间混套作是耕作制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现在国内有效地发挥有限土地与空间等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从间混套作的概念和实际作用入手论述间混套作的优劣研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间混套作等方面等内容【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2【关键词】单作;间作;混作;套作间混套作是人类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成层性和演替行建立的人工复合群落。
合理的间混套作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间混套作群落内各种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不相同,对生态条件的利用有着互补与竞争的关系,合理的间混套作群体互补大于竞争,因此表现增产增收。
1 间混套作的相关概念单作是指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清种,如大面积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这种方式作物群体结构单一。
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混种。
套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先播作物的生长期间,在其株间或行间在播种(移栽)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套作比单作能够集约土地、时间和空间、套作和间作都是集约化的种植方式,两者都有共生期,间作的共生期较长,套作的共生期较短。
2 间混套作优劣研究2.1 间套作的稳产性间套作作物产量的风险性更小,例如:Rao(1990)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艺措施条件下连续4年试验表明,以木豆为主体的间套作比分别单作具有持续的产量优势,且风险性小、花生珍珠粟间套比在单作情况下的风险小、同时,以木豆为主的间套作风险性也相应较小。
2.2 间套作中辐射利用间混套作可利用植物高杆和矮秆不同类型的互补作用,充分利用太阳的光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中药材间套作种植一、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原理间套作耕作体系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之一,也是现代生态种植最常见的基本模式之一。
间套作种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也可称为立体农业。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保留下来的传统优势间套作种植体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种间互作条件合理,产量品质突出,经济效益良好的特点。
其种间互作是正确搭配间套作物种的关键参考因素,种间互作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种间竞争作用和种间促进作用,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前者大于后者,则表现为间作劣势;后者大于前者,表现为间作优势。
从空间角度将其划分为地上部和地下部两部分种间互作。
1.间套作物种间地上部种间互作植物间合理的间套作搭配模式因其明显的间作优势而被种植者保留下来,间作优势被认为是植物间种间促进作用大于种间竞争作用,通过种间资源的竞争与分配如何达到种间促进作用的呢?植物地上部种间资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间等,高杆植物为喜阴植物营造了弱光遮阴环境,同时减少了田间杂草带来的竞争,空间生态位得到合理分配,产生互惠共生的结果,如半夏、苍术、柴胡与玉米的套作。
有研究发现在植物互作中增温通常会削弱种间、种内竞争。
天麻与板栗相间作的实验表明,层叠的树冠可以阻挡阳光直射,降低温度、保持湿度,为喜凉爽湿润的天麻和密环菌创造了适宜生境,最终促使天麻产量提高。
合理间套混种使复合群体叶群分布趋向理想,群体内消光系数变小,形成合理的冠层分布,提高光照叶面积指数,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使得复合群体获得高产。
在分配不合理的窄行模式下,光合生理指标下降。
种间互作还包含了植物间传递的化学物质,植物挥发到空气中的化学成分,作为植物间的化学通讯物质,可诱导自身或邻近植物作出化学防御行为,如茉莉酸甲酯、乙烯、水杨酸甲酯,有助于驱散害虫,体现出植物种间互作的间作优势。
农业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渔业通常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和淡水渔业。
广义的渔业还包括。
2.农业发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
3.从物质生产及其转化效率上看,作物经济产量是和两者的乘积。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⑴;⑵;(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油菜、芝麻是我国除大豆以外的四大油料作物。
6.作物以耕地种类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作物;_______________ 作物。
7.果树种类按季相分,可分为三类,如苹果属______________ ,甜橙属_______________ 。
8.森林按培育目的或作用分类,可分为用材林、、。
9.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主要包括⑴;(2)两大类。
10.我国养殖的十几种鲤科鱼类,正常所需的氧溶量一般要大于毫克/升,最适为毫克/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变化在80〜240kcal/cm2之间,其中东部主要农区平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则为______________ 。
1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1)整体性或平衡性;(2)程序性;(3)可更新性;(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等特点。
13.目前有两种农业能源消费类型的国家: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
14.在人口发展过程中,目前,发达国家经历了人口演变的阶段。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仍处在阶段。
[4] 间混套作效益原理
间混套作效益原理是一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经济收入的利器,
它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能够增加种植结构的多样性,以及丰
富农民地块利用方案,可谓一举多得。
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1、把更多面积的土地管理好,可以节省大量的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
的糟蹋;
2、对于资源的节约利用,间混套作优化的施肥结构能够充分按照营养
的特点和质量的特性,把资源优化地利用起来,以此提出效益;
3、由多个品种组成的混合作物种植时,利用不同的种类和品种间的协
同作用,充分发挥土壤本身的资源优势,使土地更充分得以利用。
二、增加种植结构的多样性
1、种植多种作物,能够满足不同中间价位不同市场需求,可以根据当
前市场价格变化收购不同作物,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多样性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吸引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从而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3、间混套作结构改造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不同品种特性,增加种植效果,带动作物数量多,收入多。
三、丰富农民地块利用方案
1、间混套植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土质、土壤肥力条件、用水量、施肥量依据,采用不同的作物致灾组合,增添农民使用土地的有效方法;
2、针对农民的特殊需求,在不同地块面积的局限,套植出各式各样的组合,丰富地敲定出不同的配套措施;
3、间混套作更注重耕作技术,除了耕作技术的完善外,还需考虑并结合当地种植习惯,使其合理发挥作用。
以上就是间混套作效益原理的各项原理介绍,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套植的强大优势,实现农业结构优化、提高收入、增加经济效益。
只有科学种植、节约资源,农民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