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鉴别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6.56 KB
- 文档页数:3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
张卫国;周清华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9(38)3
【摘要】目的对肺隔离症的病因、分类、发病率,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自1997~2007年间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肺叶切除手术的5.7%,其中叶内型20例(91%),叶外型2例(9%).叶内型18例合并感染症状,2例合并咯血症状.叶外型2例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16例(72.7%).结论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支气管碘油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中应避免损伤隔离肺的营养血管,对叶外型肺隔离症应注意其他脏器的畸形.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张卫国;周清华
【作者单位】471003,郑州,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总医院肺癌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叶内型肺隔离症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虹璐;乔英
2.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 [J], 尉仲春;许存森;蔡学祥
3.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象学诊断—附六例报告 [J], 董庆恩;陈福翥
4.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J], 唐堪华; 黄大钡; 袁国奇; 刘海明; 杨朝林; 熊诗俊
5.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J], 邓宇; 伍筱梅; 曾庆思; 来巧洪; 关玉宝; 蓝日辉; 岑人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3例分析)
易永忠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3(007)005
【摘要】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CT特征及其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尽量减少误诊,为临床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或提示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例,认真总结.其CT影像表现,并对其分型、CT扫描对术前明确诊断本病的重要生及其扫描方法进行探讨.结果CT上显示为良性肿块或软组织肿块,局限性肺气肿及可见异常供血动脉是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结论肺隔离症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及CT影像表现均缺乏特征性,其发病部位及异常供血动脉是较重要的诊断依据.CT薄层增强扫描易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
【总页数】2页(P432-433)
【作者】易永忠
【作者单位】412300,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肺隔离症CT诊断(附7例报告) [J], 刘辉安;王成林;左玉江
2.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2例报告) [J], 李宗锴;王保良
3.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二例报告) [J], 王爱萍;牛丽萍
4.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14例报道) [J], 徐兆龙;周利民;苏金亮;张文伟;周晓峰
5.16层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12例分析 [J], 瞿晓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支气管肺隔离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诊断鉴别,支气管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支气管肺隔离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胸部MRI
*一、检查
伴有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升高。
1、胸部X线表现为密度增深而不均匀的阴影,边界清楚,呈分叶状,或可伴有单个或多个囊状扩张影。
常位于下叶后基底段,且与膈相连。
合并肺炎者,往往在隔离肺组织和邻近正常肺组织同时出现肺部炎症浸润影,但待炎症控制后,邻近肺组织表现恢复正常,而隔离肺组织阴影仍持续存在。
2、胸部CT(螺旋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观察肺内血管解剖畸形,动脉造影可确定异常血管供应来源。
3、超声检查妊娠22~33周产前超声扫描可能做出诊断。
*以上是对于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支气管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
*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本病常需与支气管扩张症鉴别。
需与先天性膈疝鉴别。
二者同时存在。
此外,还需与肺炎、肺脓肿、肺肿瘤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支气管肺隔离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本8例肺隔离症的病人中,无症状的叶外型者3例。
由于反复的肺部感染症状就诊,经x线及ct检查确诊的叶内型5例,其中,术前经ct增强检查及主动脉造影发现异常供血血管的3例。
结论: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具有特征性。
血管造影、ct增强检查和mra显示供血动脉来源异常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异常供血血管【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58-01由于肺动脉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不能由正常的肺动脉分支供血,称为肺隔离症。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期发育畸形,是指气管树发育期间,部分肺芽组织与支气管树分离,与正常气管、支气管不相通,接受体循环供血的发育异常。
病变肺部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形态结构,无呼吸功能,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
临床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
充分认识本病,正确的影像诊断及影像学资料,是外科手术治愈本病的关键。
现就收集的8例肺隔离症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本组8例,男、女各4例,年龄2~79岁,平均36.1岁。
其中无临床症状,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3例。
5例为有反复肺部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甚至咳脓血痰等,在来医院就诊时发现。
8例病例均经x线及ct平扫检查,其中3例行增强ct及主动脉造影检查。
2 结果胸部x线及ct主要表现为下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内密度均匀的3例,2例位于膈上,1例位于膈下。
病灶边缘模糊不清内见囊样透光区及气液平面的5例。
其中3例位于右下胸腔,5例位于左下胸腔。
术前经ct造影及主动脉造影的3例病例均发现异常供血血管。
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8例均行手术治疗。
叶外型行单纯切除,叶内型行肺叶切除。
肺隔离症 1 例摘要患者,女,60岁,“反复右上腹部疼痛1+月”入院。
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部疼痛,不剧烈,能够忍受,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巩膜黄染,无胸痛咳嗽,无心慌气促,无呼吸困难。
查体: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入院后行CT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示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约3.6cm×3.7m大小,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7h,边缘可见少许短毛刺,增强扫描后肿块cT值约40H(轻度强化),外周见血管包绕,并见引流血管与胸主动脉下段相连。
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条索影,气管、主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扩张,两肺门结构清晰,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轻微增厚,胸腔内未见积气积液。
术中所见:左肺叶、肺裂发育欠佳,胸腔粘连,左肺下叶与心包、膈肌、胸壁广泛膜状及带状粘连,无积血积液,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肿块边界清楚,囊实性,与周围无粘连,滋养包块的变异血管发自胸主动脉,沿下肺韧带走行。
行左肺下叶切除。
病理诊断:叶内型支气管肺隔离症。
术后痊愈出院。
2讨论:肺隔离症最早在1946年由普莱斯(Pryce)提出,尽管Rokitansky和Rektorik于1861年描述了类似的临床发现方式。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胚胎发育畸形,由于胚胎的前原肠、额外发育的支气管肺芽接受循环的血液供应而形成的无功能肺组织团块。
肺隔离症依据其有无独立的脏层胸膜而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以前者多见。
叶内隔离肺组织与正常肺叶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多位于后基底段,尤其是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叶外型则有独立的时层膜包裹,可位干纵隔、膈下、心包或肺内。
(1)肺叶内隔离的特点是存在于功能性肺的内脏胸膜内。
静脉引流进入肺静脉。
在左下叶更常见。
大约三分之二的叶内隔离症发生在左下叶的后部基底节。
左侧病变是与弯刀综合征(部分肺静脉畸形连接)相关的肺隔离症,其中右侧病变更为常见。
主题一:奖励(1)■抓住你了每周都努力“当场抓住”表现好或做好事的学生。
让被“抓住”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做的事写在纸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入一个“好事罐”里。
每到星期五,从“好事罐”里随机取出几张纸条,给被选中的学生发小奖品。
■红黄绿卡制每名学生都有一张绿卡、黄卡和红卡。
每一天一开始,所有学生都持绿卡,如果出现行为问题,则相继收回学生的绿卡、黄卡。
如果学生在1周内都能保持放学前拥有绿卡或黄卡,在星期五便奖励他们25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
他们可以在自由时间内玩耍、玩电脑或户外休息。
■发奖励券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券,如穿校服、按时交作业、获得其他教师的表扬等。
学生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如跟教师一起吃午餐,从奖品盒里抽取奖品,星期五获准喝软饮料、吃爆米花,等等。
随着1学年时间的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奖励券才能得到这些“奖品”。
到学年末,即便没有奖励,学生也可能表现得很好,这时教师可以时不时给学生“意外的奖励”。
■答题奖励将招贴纸裁剪成小的纸片,把有趣的题目写在纸片上,用一个大信封装起来,把信封挂在一个小黑板的旁边,小黑板上写“?”。
如果全班学生都表现得很好,或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表扬,或有特别出色的课堂表现,就从信封里取出一张纸片,把它贴在小黑板上。
如果学生们回答对了纸片上的题目,就给全班同学一个特别的奖励。
■惊喜!将SURPRISEE(惊喜)这个单词写在黑板上。
课堂上,如果出现学生吵闹或未经允许离开座位,便从末尾开始擦去一个子母。
如果出现所有人都表现得很好,则按顺序添回被擦去的字母。
结束时,如果这个单词是完整的,那么就给学生们一个惊喜的奖励。
(可用一句中文来替代“SURPRISE”,如学生正好需要学习的成语或诗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多姿多彩的“奖品”·让学生和他最喜欢的人一起吃午餐·教师给学生的家长打表扬电话·使用彩色粉笔·给图书管理员做帮手·邀请其他班的一个朋友来班里共进午餐·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跟老师共进午餐·在游戏中做主持人·读书给低年级的学生听奖励学生的十条建议:1.奖励制度要尽量简单。
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肺隔离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肺隔离症如何诊断鉴别,小儿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肺隔离症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常规、胸透、胸部B超、胸部CT检查*一、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有感染时,血常规检查为感染性血象特点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提供诊断PS的最初线索,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成为筛选PS的常用方法。
胸部CT因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和实质改变而成为诊断PS的重要检测手段,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含有气体和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②围绕囊肿或肿块周围的肺气肿改变;③局限性多血管征。
多数病例经B超和CT检查基本可以确定PS的诊断。
逆行主动脉造影,因能判断血管来源,故对PS确诊有决定意义,找出供血动脉发出部位、数目、行径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至关重要。
胸部MRI可多平面成像并有血管流空效应,不用造影剂即能显示PS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
*以上是对于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
*小儿肺隔离症如何鉴别?:*一、鉴别叶内型应与先天性肺囊肿及其类似疾病相鉴别;叶外型应与肺肿瘤相鉴别。
支气管造影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因隔离之肺内无造影剂充盈,但其周围由于充满造影剂的支气管影像而显出清晰之轮廓。
支气管镜检查时,不见脓性分泌物从主支气管流出,甚至在有感染时亦如此。
逆行主动脉造影可使供应隔离肺之动脉分支显影而得到确诊。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肺隔离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肺隔离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儿肺隔离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肺隔离症症状,尤其是小儿肺隔离症的早期症状,小儿肺隔离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肺隔离症会怎样?以及小儿肺隔离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肺隔离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肺隔离症常见症状:胸痛、继发感染、寒战、咳嗽*一、症状一般于继发感染后才有症状,尤以叶内型多表现为反复性或持续性进行性肺部感染,似肺炎或肺脓肿,有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及咯血,体重减轻,叶外型感染较少见,多无症状,只是在X线检查时发现胸腔内肿物,术前X线检查虽可见异常阴影,但难与肺囊肿及其他肺疾患鉴别。
*二、诊断确诊本病应根据X线检查及气管造影,胸部X线检查往往显示病变区出现大片致密阴影,其间可见单个或多个囊性透光区,囊壁厚薄不等,周围常有炎性浸润,囊内如出现液平,提示囊腔与支气管相交通,X线侧位像或分层摄片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确切部位和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从而可排除局灶性慢性脓胸等其他肺部疾病,支气管造影可显示造影剂不能进入病变区,邻近的正常支气管阴影因受到挤压而出现移位,此点可与支气管扩张及局部炎症等相鉴别,逆行性主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显示病变区的血液供应及血管走行方向,此点对手术时判断异常血管的位置,以避免误伤动脉,造成大出血,颇有帮助,在与先天性囊肿的鉴别诊断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因肺囊肿不出现此异常的动脉供应。
*以上是对于小儿肺隔离症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小儿肺隔离症并发症,小儿肺隔离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小儿肺隔离症常见并发症:多重肺部感染*一、并发病症多有反复性或持续性进行性肺部感染。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儿肺隔离症症状,小儿肺隔离症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肺隔离症”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
*导读:肺隔离症,指发育畸形,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离,形成囊性肿块,不具有肺功能。
肺块的支气管可与集体支气管系统相通,则常有局限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可与支气管系统不相通,则无感染而无症状。
病变有来自循环的异常动脉,此为胚胎时期与背主动脉想通的内脏毛细血管未吸收,遗留下来的畸形血管。
血供来自主动脉分支。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
肺隔离症,指发育畸形,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离,形成囊性肿块,不具有肺功能。
肺块的支气管可与集体支气管系统相通,则常有局限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可与支气管系统不相通,则无感染而无症状。
病变有来自循环的异常动脉,此为胚胎时期与背主动脉想通的内脏毛细血管未吸收,遗留下来的畸形血管。
血供来自主动脉分支。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肺隔离症分型
在了解肺隔离症鉴别诊断的方法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肺隔离症的分型,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鉴别。
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
外型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比较相似,但又有所区别。
1.叶内型:叶内型肺隔离症病变周围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有共同的胸膜。
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位于横隔上下,长度为1厘米。
静脉回流进入肺静脉,几乎均在下叶的后基底段,多数在左侧,少数在上叶。
婴儿没有明显症状,青少年多有明显症状。
X
线检查可见含气薄壁囊肿,出现一至数个空腔。
2.叶外型:叶外型肺隔离症病变有独特的胸膜,有异常动脉,多在肺下韧带内,也可同时有肺动脉、静脉回流至半奇静脉、奇静脉和门脉系统。
病变的支气管与正常的支气管不相同,因此病变的支气管没有功能,并且没有色素沉着且颜色较浅。
位置90%在左侧肺下叶或者90%在横隔间,形状为球形。
X线表现为肿瘤
状阴影,边缘整齐,有时也可为分叶状阴影,形状为半圆形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
叶内型肺隔离症与肺脓肿鉴别,肺脓肿大部分病变部位不在下叶,所以下叶贴邻膈面部位的囊肿较多为叶内型肺隔离症。
叶内型肺隔离症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鉴别方法也与此相似。
肺脓肿是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由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细菌感染后组织被破坏从而坏死液化成脓肿。
其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咳嗽等。
支气管扩张是指大小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破坏或者弹性
成分的破坏,导致管腔形成异常或者导致管腔不可逆性扩张或者
导致管腔变形。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的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耐心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