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训练之写人篇答案 (2)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止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几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几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写人篇一、阅读《只是因为那个人》,完成1-5题。
黄昏,一天中最美、最迷人,也最让人伤感的时候。
阳光眷恋人间的草木和河流,缱绻在山峦之间不愿离去。
只是因为那个人,樟树拉下长长的影子,下面站着村里的那个人①——老幺叔。
老幺叔已经六十好几,却无儿无女,依旧独居在村西的瓦房里。
六十多年,他一事无成。
他和上天打赌,输掉了六十几年的光阴,什么也没换回。
不过,村里的每条路、每个巷子他都无比熟悉,这也许是他大半生混迹人世的唯一所得。
八岁时,他在村头卖过报;十八岁时,他替人修过鞋;二十八岁时,他一家一户送过煤气包。
生在五十年代的老幺叔怀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梦想,年少时就开始闯荡天涯。
然而,灯红酒绿不需要一个没文化、没背景的老幺。
于是,六十多岁,他仍旧是一个乡下汉,不仅无名,而且失去了最宝贵的青春。
我知道,老幺叔没文化。
他遵奉着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还相信鬼神,甚至不知道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常识的一些东西。
哪家的小孩摔伤了,他拿些草灰给止血,因为他不太相信创口贴;哪家的孩子发烧了,他会给问问鬼神,却从没想过送医院。
为人诚实而又刻板的老幺叔,一直想着成为商人,却不曾想过如何盈利。
村里人都不待见他,因为,他没文化;别人说话时,他从不插嘴,因为,他的愚昧已为大家公认。
那天,村里选守村人,老幺叔默默地挤在人群里,没人能,也没人愿意注意他。
推选到最后,剩下了三个待选者。
二十几岁的壮汉说家里人多,不方便夜里巡村;三十几岁的大个儿说田里活儿多,白天太累;四十几岁的理发师说自己整天摆弄剪刀,手无缚鸡之力。
三个人无一人愿意,人群在昏暗的灯光下瞬间爆发出阵阵吵嚷。
老幺叔一步一步,缓缓走上台阶,声音低沉而又笃定地说:“我来吧。
”话音刚落,人群安静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复杂,有惊讶,有不解,更有羞愧!于是,六十几岁的老幺叔,成了守村人②——不是壮汉,不是大个儿,也不是理发师。
村庄变得越发的宁静安详,只是因为那个人③——老幺叔。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七(上)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专题02: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知识能力点一:赏析重要词语【中考真题】例一:(2022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⑴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将劫后的长治城比喻成“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作者的心痛与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
很明显,本题加点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二:(2021年福建卷)1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⑴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侧重动词的情感色彩分析。
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
动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①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②准确生动地描写动作的全过程;③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情境;④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情感;⑤表示强调。
“拜会”指拜访会见,常用于正式、庄重场合。
作者探访老山界,却说是拜访会见,用语庄重,带有敬意,表达对老山界的无比敬爱之情。
例三:(2020年福建卷)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⑴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2分)参考答案:“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解析】此题考查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它可以表示描摹对象的状态、性质、颜色、形状等,许多形容词的前边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
句中的“枯瘦”就是抓住村庄的状态来描摹的。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瘟疫弥漫下的村庄萧条、了无生气,就像枯瘦的病人。
例四:(2018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初中语文北京中考真题写人叙事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2013北京中考试题】洞茶毕淑敏(1)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
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2)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
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
我不以为意。
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
它是高原之宝。
(3)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
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
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
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4)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
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
”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
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
”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5)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6)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
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7)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
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8)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
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关于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
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
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
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
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
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
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
”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
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
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
我们一家围炉取暖。
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
”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
写人的阅读题及答案【篇一: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xt> (一)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 年,宋庆龄 15 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
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
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
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交口称赞——....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回答: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以前学的哪篇爱国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一个爱国名言。
写人文章阅读指导【故事导入】丘吉尔妙回议员在英国,有些国会议员曾一度对首相丘吉尔的政绩略有微词,意思是首相做事情“不够尽善尽美”,这一点使他们不够满意。
丘吉尔听到这类批评的议论后,并未做直言反驳,也没有进行自我辩解,他仅仅讲了一个小故事:在普利蒂斯港口,有一位船员,冒着生命的危险,竭尽全力救出了一个失足落海、即将溺死的少年。
一个星期后,一位太太叫住这个船员:“上星期救我孩子一命的人是不是你?”“是的,太太。
”船员答道。
“哦!我找你找了好几天了,我孩子的帽子呢?”【阅读点拨】写人文章阅读: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质及思想感情的文章。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知识讲解】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
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
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
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
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
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最新资料推荐------------------------------------------------------初中散文阅读训练之写人篇初中散文阅读训练之写人篇(150 分)(一)父亲的眼神( 16 分)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
这样的恃况下,肯定高考无望。
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且学不妤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子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
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1 / 3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
我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的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
初中散文阅读训练之写人篇答案(一)父亲的眼神1、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影响之大)。
2、写出了‘我”痛下决心、发愤求学的心理。
3、有耕耘就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害怕自己没有理想,放弃追求;怕对学习、工作等还不够尽力;怕愧对父亲。
5、此题答案开放。
可以写因承受不了田间劳作所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无法承受回校求学而高考无望的精神折磨,愧对亲人的愧疚心理,想要赌气争气又不能的无奈,要求上进、奋发努力的决心等等交织在一超的复杂心理。
(二)不落别处1、买奖券(或:卖奖券;或:奖券)2、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他内心的美丽、善良。
3、A处,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表现“我”的善良。
B处,写出“我”在默默享受着老人的友好情意,表达“我”对老人的尊重、理解。
3、(1)是老人度买他奖券的人的祝福;(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作一个好人的愿望。
4、不好,原题形象、深刻,暗示老人的善良、爱心已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拥有了做人的好品质。
“卖奖券的老人”只是交待了老人的身份。
5、用热情、真诚、善良去温暖处于艰难处境中的人们。
(回哦: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真诚对待真诚。
)(三)我们是一家人1、(6分)(1)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3分。
如只答因天冷感冒而掉泪给1分)。
(2)“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3分。
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2、(6分)(”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3分。
如只答因女儿有叛逆倾向给1分)。
(2)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3分。
只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3、(3分)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
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
细节二:“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
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
细节三:“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
“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3分。
答出细节2 分,分析1分)。
4、(3分)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
(答出反复给1分,点明主旨给2分)(四)父亲1、(2 分) 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 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了铺垫。
( 回答扣住“ 欲扬先抑”, 语意表达相近即可计分)2、(4 分) 第一次感动是: 父亲不偏心, 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坚持让“我”读书;第二次感动是: 在烈日下,看见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 语意相近, 扣住重点即可计分,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
3、(6分) 示例:A 这几句话从父亲“ 劈手夺桃子”“ 瞪我一眼”“ 掏桃子”“ 蹭了蹭” 这些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中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
( 或: 这几句话从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 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
)B. 这几句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 我” 能考上县中而由衷高兴的心理及对女儿殷殷的希望。
C. 这句对父亲的语言描写, 表现出父亲为“ 我” 的成长而感到的一份独有的自豪和快乐, 也显出父亲对“ 我” 深深的爱。
( 任选两处分析, 每处分析能准确指出描写手法计1 分, 能围绕此方法结合文意分析且言之有理, 可计2 分, 否则酌情扣分。
)4、(2 分) “那又怕什么, 他是父亲。
” ( 回答语意相近, 符合语境即可计分)5、(4 分) 此题是开放性题目, 学生回答能扣住题干要求, 表达语言通畅即可计分。
(五)望柳庄1、示例:将军带领大家种树;将军带领大家葬树2、将军希望种下的杨柳能够绿树成荫,更希望人们能在格尔木真正安家立业。
3、B4、示例:(1)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柳树艰难而不屈的生长历程。
一个“站”字让人仿佛着到了柳树挺立在戈壁滩上与风沙战斗的情形,而“迎”字又写出了柳树乐观坚定的信念。
所以,“一个亭亭站立的硬汉子”的形象就呼之而出了。
(2)这一句中的“不断腰”“不后退”等问语极富表现力,赋予了墓柳战士般的刚毅与坚强,生动地表现了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更珍情生命,更具有战斗的勇气与智慧。
排比句既具体展现了死而复生的柳树与恶劣环境杭争并已深探扎根的胜利者的形象.又一气呵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极富感染力。
5、示例:通过文中四处对慕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将军无所畏惧,以他的坚毅顽强带领着战士们在格尔木安家立业;他率先垂范,与筑路工人们同甘共苦,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乐观执著、无私奉献的崇高梢神。
(六)母亲教我客家谚语1、3分母亲循循善诱,教给我许多客家谚语,从中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2、3分示例:对人宽容(2分):母亲劝我:“人情唔怕阔,冤家晤好结。
”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心胸要宽广。
1分)3、3分开头以“我的母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诱教给我的客家谚语。
”一句总提全文,结尾升华点题,赞美母亲们的高尚品质。
4、4分全文紧扣客家谚语来写题材新颖,有地方特色,能引人入胜5、3分客家谚语略(1分)理由略(言之有理即可,2分)(七)坐在最后一排1、(1)不矛盾,第一次受到老师的如此重视,从感觉上说最漫长;从客观上看,几分钟自然最短暂(只答不矛盾无理由不得分)。
(2分)(2)紧张,担心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紧张;激动,因受到老师的关心而感激;惭愧,对以前的过错而惭愧;快乐,因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进步而高兴(2分,1个词1分)。
2、A.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老师经常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充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等。
B.反问,增强语气,即“我”没有资格向老师提要求,表达出“我”强烈的自责和后悔。
(修辞和表达各1分)3、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老师的关心、帮助、指导、鼓励等;二是“我”勤恳用功,努力而不断进步。
后为开放题,宜从前一问的两个方面谈感受,最好结合实际谈:一个人的进步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更在于自身的努力。
(每个答案要点为1分)4、从内容说是由“我”坐在最后一排而进步,且有双关之意,从文章结构看,这个标题在文章中前后三次出现,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构上起前后连接的作用。
(每个题1分)5、开放题,如原文“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等,能用具体语句描绘出“年轻漂亮”即可。
(一个词1分)。
6、(1)我的激动和感受,记忆中其他事淡忘,而白老师的笑容关心铭记于心;白老师关爱鼓励着“我”继续进步等。
(2分)(2)开放题,可赞同也可反对。
因从激励教育说这是可以的,从事实上说,文中“我”正是因这种激励才进步;从人文关怀说,这对学生不公平,且从心理上刺激了学生等(未说明理由不得分)。
(2分)(八)体贴的伤害1、常陪陪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父母的深情至爱,当是天下儿女永恒的情怀。
2、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为下文写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节埋下伏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⑴“步履蹒跚”表达了父亲遭到了儿子“体贴”地拒绝后深深的失望之情。
⑵“以秒计数”表达儿子急切盼望回到家给父亲送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儿子内心的痛苦、后悔理自责。
4、赎的罪是:自以为是的孝心与体贴永远的伤害了父亲。
赎罪的机会是:母亲还活着,常陪陪母亲,体贴孝顺母亲,弥补自己对父亲永远的伤害。
5、此时的感情:示例: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
(九)爱处无声1、经历了四个阶段。
童年不懂父爱,反而将父亲视为需要保护的弱者;上中学(青春期)渴望得到如他人一样的父爱,却不能理解父亲无声的爱;工作后开始理解父亲的爱,并开始学着爱父亲;结婚时看到父亲寄来的DV,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虽无声却含蓄、深沉、真挚的爱。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①表现了“我”因无法理解父亲的温情和深爱,而产生的不满和抱怨。
评分标准:答出“不理解父爱”得1分;答出“不满”或“抱怨”中任意一点得1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②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的含蓄、深沉、真挚和独特。
评分标准:能答出“含蓄、深沉、真挚、独特”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意思对即可。
3、DV上的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记录着“我”的成长过程,包含着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评分标准:答出“记录”“成长过程”得1分;答了“包含”父爱得2分。
共3分。
意思对即可。
4、第一,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
第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评分标准:每点2分。
共4分。
5、这是成熟后的“我”的自我剖析,同时包含着深深的歉意和悔恨。
虽然这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可也只有博大深沉的父爱才能包容我们的无知和幼稚;误解、刁难、对抗。
父亲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阅读。
父爱的无私和博大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回报。
评分标准:能写出对父亲的正确理解,表达出感激和报答之意得3分;能写出对父爱的正确理解得2-1分;对父爱理解不正确,没有表达出感激和报答之意不得分。
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