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题(培优练)
- 格式:docx
- 大小:514.49 KB
- 文档页数:16
一、选择题
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A. B.
C. D.A
解析:A
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导管末端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A选项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B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C、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C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或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减小,空气由长颈漏斗进入,若气密性好则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D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
故选A。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D 解析:D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应稍倾斜,图中试管没有稍倾斜,所以操作错误。
故选:D。
3.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C
解析: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铁钉 B.称量固体 C.振荡试管 D.点燃酒精灯B
解析:B
A、向试管中加入铁钉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铁钉放到试管口,将试管缓缓竖起,不能直接从试管口丢入,容易砸破试管,故A错误;
B、称量药品时应该左物右码,而且要在托盘上垫称量纸,故B正确;
C、振荡试管不能上下振荡,应该左右甩动,故C错误;
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外的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 B
5.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B
解析:B
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水,量筒选择不合理,应选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5.26mL水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无法量取;故选项数据不合理。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故选项数据合理。
C、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用普通温度计无法测得人体温度为25.62℃,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D、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9.28g食盐,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选:B。
6.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B
解析:B 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只能有一个出气口,此时试管内不宜有另一根导管,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A错误;
B.夹紧弹簧夹,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可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B正确;
C.此时的出气口还有长颈漏斗,装置中无压强差,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C错误;
D.此时的出气口还有左端的导管,装置中无压强差,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查时,只能有一个出气口,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D
解析:D
【分析】
A、物理性质包括色态味、溶点沸点、硬度密度及溶解性。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氧气由通常情况下的气态变成液体,属于氧气的物理变化,不是化学性质。故错误;
C、液态氧作助燃剂,是利用氧气能支持物质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但本身叙述的是氧气的用途,不是叙述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D、所谓氧化,是指物质与氧(氧气也是氧中的一种)发生的化学反应,该选项叙述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D。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D
解析:D
【分析】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选项错误;
B、取用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瓶塞要倒放,故B选项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选项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金属生锈B
解析:B
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金属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0.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塊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日照香炉生紫烟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尘泥更护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⑤⑥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据此思路进行解析。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性质;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性质;
③野草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并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尘泥更护花是落花转变为尘泥,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有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③⑤⑥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取液体药品
C.给液体加热 D.读液体的体积C
解析:C
A、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操作错误;
B、取液体药品时试管要紧挨着瓶口,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三分之二处,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操作正确;
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故选C。
1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B
解析:B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A
解析:A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讲的是水的液化和光的传播,没有新的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包含了燃烧的过程,产生了新的物质,涉及化学变化;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的枯萎产生了新的物质,涉及化学变化;
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包含了燃烧的过程,产生了新的物质,涉及化学变化。
故选A。
14.下列仪器中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量筒 B.试管 C.滴瓶 D.烧杯C
解析:C
A、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C、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正确。
D、烧杯可以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
15.下列实验结果或操作正确的为( )
A.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6g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20mL的液体
C.为了防止液滴飞溅,应该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滴加液体
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D
解析:D
A、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6g,天平游码分度值最小为0.1g;故选项错误。
B、用25mL的量筒量取20mL的液体;故选项错误。
C、为了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竖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故选项错误。
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故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