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句子含义
- 格式:ppt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23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例谈作者:王宝安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年第02期本文的“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概括性极强的句子等。
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很多省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题型之一,也是阅读题型中得分率较低的一类。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有哪些方法呢?本文拟结合一些中考试题来谈谈。
一、联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找含义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理解。
通过对该句上下文意思的概括和分析,可以弄清它的含义。
一般来说,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有时甚至是原句。
例如,贵州安顺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一样的渺小》第21题:结合上下文,解读画线的两句话: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选文《一样的渺小》的前三段是这样的:①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
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②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
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
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③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第①题,联系画线句子上文,可以知道画家取得了成功。
再联系画线句子下文,画家成功后“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和“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我们可以知道他取得成功后,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追求,也就陷入了孤独寂寞之中。
现代文阅读之词语句子含义理解题答题技巧 【引言】 现代文指中学生阅读中经常接触的除古文以外的文章,由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中学考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文阅读中词、句、段、篇之间休戚相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反之亦然。
特别是词语、句子含义的考查是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也是考试的难点所在。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现代文阅读中关于词语、句子含义题的解题技巧和要领。
【技法指导】 一、诵读全文,领会主旨。
文章中某些重要词语、句子的运用,与文章中心息息相关。
因此,把握文章主旨,才可深刻体味、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表达作用。
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心主旨是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结尾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结合文章中心内容可见,这里的“赞誉”一词并非“表扬、夸奖”,而是正话反说,表“谴责、控诉”之意。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句人间最亲切、最美好的呼喊却是孩子们的临终言语,能有力地激起人们对法西斯暴行的仇视。
二、结合文体特点理解。
在说明性的文章中,某些词语的运用是为了收到准确说明的效果;在议论文中,一些词语的表达是为了使论述更加严密。
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早”的前面加了“比较”二字,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更加准确。
结合文体理解句子时,一些以人为主的作品中,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往往要从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情感等方面着手分析;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中,要注意从句子中领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要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看法等。
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句话表明了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八十八分琦君①中学时,我本来是很不喜欢地理这门课的。
可教地理的房先生实在太慈爱,教得又好,我就开始喜欢听她的课了。
②房先生年纪轻轻,却打扮得好老气。
本色皮肤,不施一点脂粉。
③刚开始上课时,她面对我们,伸出左手,手心向着我们说:“中国就像这只手掌,西北高,东南低,所有的河流,都从西北流向东南。
”这个比喻真好,我们一个个伸出手来,对着地图愈看愈觉得像。
然后她转过身去,熟练至极地画出整幅地图,一下子就让我们对她佩服不已。
④每教完一省,她都要做一次测验,要我们画出这一省的详细地图。
一次我默江西省,把“鄱阳湖”误写为“洞庭湖”,其他都对,她一下子扣了我二十分。
我很懊丧地说只是笔误,她说:“笔误也不可以,两个湖怎么可以由着你自由搬家呢?”问得我哑口无言。
又有一次,我把浙江省的钱塘江误写为“钱唐江”,她扣了我十分。
我向她央求:“只掉了个‘土字边’,少扣五分好不好?”她连连摇头说:“我扣你十分是要你写字时用心。
无论读书做事,都要认真仔细,不能有差错。
”我只好默然了。
⑤从那以后,每回看见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有错别字,我就会暗暗对自己说:“又得扣十分了。
”⑥有一次测验,默的是江苏、浙江两省。
我因准备充分,默得又快又详细。
我正得意,房先生走来站在边上,却发现我桌上有本地图册。
她默默拿起来翻翻,偏又发现浙江省那页还夹着一张画有地图轮廓的纸。
我有点懊恼自己粗心大意,却觉问心无愧,抬起头来说:“我并没有看。
”房先生没作声,却把我画好的地图收去了,又拿了张纸来给我,严肃地说:“你再画一张。
”她竟然怀疑我偷看地图,我心里万分委屈,连声说:“房先生,我并没有偷看呀。
”她点点头,但仍坚持要我再画。
左右前后的同学都转过头来朝我看,我眼泪扑簌簌地掉,一滴滴都落在纸上。
⑦我咬着嘴唇,很快就把一张地图默得完完整整的。
房先生收去后,摸摸我的头说:“不要哭,我向你道歉,但你不应当把地图册放在桌上。
”那晚下夜课以后,房先生特地陪我回宿舍。
校园中一片寂静,凉风轻拂,草木清芬。
现代文阅读(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一考点解读“重要句子”指文中的关键语句,如主旨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主旨句:表明作品主题思想,深化、揭示文段主旨或标示文章层次脉络的“文眼句”“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
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
哲理句:指的是文中那些含有一定的警世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理解的句子。
结构复杂句:句子结构复杂并且内容深奥隐晦难懂,包含的信息量大。
主要考查内容:1句子含义:①句子本身的含义②句子相关的含义③句子的比喻产生的含义、隐喻义2句子的作用二、方法指要(一)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有多种情况,我们最好各种题型都熟悉一下。
理解句子要注意:1.题不离文,答案就在阅读材料中。
2.句不离词。
3.句不离篇,即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知人论世,要结合作者写作时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背景。
4.句不离法,对许多结构复杂、意蕴玄奥句子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语法来分析理解。
几种具体方法:1.辐射法(抓句中关键词)(1)从重要词语入手辐射全句。
有时候一句话的意思决定于这句话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我们注意从关键词入手解析,词透则句透。
这种关键词可能是内涵丰富的词,可能是运用了象征、双关等艺术手法的词,还可能就是借代、指代词。
对有指代等现象的关键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代入”。
答题时我们注意可以辨析关键词,区分类别,对症下药。
结合上下文乃至结合全文、联系作者的写作风格来进行解析。
如《记念刘和珍君》课后第三题。
原题呈现: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着重品味,请标示出来。
典型题例1(2011年重庆卷)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
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
专题04:理解词句含义文章中有的词语句子含义比较深刻,只有理解了它们,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需要结合语境,或者结合文章主旨可以得知作者赋予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下分析含义,理解作者的深层含义,对于分析文章主旨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理解词语和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常考题型】1.请分析某个词的内涵;2.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5.标题含义是什么?【万能公式】本义:解释词语本来的含义;(字典解释)语境义:(可从修辞和词性角度分析)联系文章主旨——揭露中心联系上下文——句段作用(过渡、承上启下、铺垫)联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效果(作用):表达情感、突出主题、句段、修辞和描写的作用。
(考虑生动性、准确性和结构性)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等。
(运用了特殊手法将结合修辞义进行分析)Step1:理解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Step2:找到词的语境义,回到该词的文中位置,联系上下文。
【真题演练】生命化妆林清玄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象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
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
(现代文阅读句子含义类题)一、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1、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②能辨析文中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语境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找出的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
2、解题指导①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远距离指代是难点。
②则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具体来说,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③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
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寻找比喻的本体是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小石垒不成大山)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特色及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⑤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⑥对词语的理解还需要了解一些语法知识,如构词法、词语或短语的结构特点等。
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常见问法①结合文章内容 , 请你说说“某一词语(短语)”的含义。
②结合生活实际 , 请你说说文中某句话的含义。
技巧点拨理解文中词语(短语)的含义 ,需要在理解词语(短语)的基础上 ,通过引申、形容、比喻等产生出来的。
有时还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 , 根据上下文 , 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 概括文章的思想倾向 , 推断出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议论文中要理解文中语句含义 , 一般要注意此句中有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逐一弄清楚这些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语的含义 , 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比喻义连起来再复述一遍。
最好把此句的表达作用组织到答案中。
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13】我的读书经验(江苏连云港, 12 分)冯友兰①我 7 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 80 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
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②先说第一点。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
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这就是知其意。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现代文阅读考点——词句的理解一、知识归纳(一)词语的理解1.概念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异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含义。
2.常见问法(1)品味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2)你如何理解加点词?3.解题技巧第一步:认真审题,锁定关键词,明确范围第二步:解题(1)分析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明确词语的本义。
(2)找到原文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具体的语境义(特殊义、临时义)。
(3)注意把握词语的修辞义(比喻、拟人、借代等)、双关义(注意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一些含有褒贬的词语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倾向。
4.课本溯源(1)(部编七上《秋天的怀念》积累拓展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2题: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指一定,坚决,确定地。
“竟”:没想到,意料之外。
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2)(部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
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
"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的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二)句子的理解1.概念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即理解句子的三重意义:表层意义即表面意义,句子含义即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2.常见问法(1)理解下面(划线)句子的含义。
(2)揣摩句子的含义。
(3)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含义
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的语句。
包括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起总领、总结或过渡作用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使用了修辞、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等。
大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很多学生对这类题的作答不得要领,导致失分严重。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就会发现它是有一定答题技巧的,现结合实例作一些解析。
(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修辞。
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弄清作
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个性化辅导讲义(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关键性影响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与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5)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句子,即“文眼”;(6)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
2、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问法:(1)画线文句的理解(2)某句独立成段有何好处;(3)开头或结尾某某句的含义和作用;(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5)作者写某句话的目的是什么;(6)如何理解某句话的含义;(7)某句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8)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某句话;(9)某句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10)反复出现的句子的表达作用;(11)矛盾性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无论怎么问,其实都是在问某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如果问题中还问了目的和作用,那我们除了考虑这句话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之外,还要考虑在结构、布局等方面的作用。
有修辞方法的句子,还要考虑修辞的作用。
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问题要把握总的原则:一是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整体感知是前提,抓关键词是重点,“瞻前顾后”是要点。
不能把握这个原则,就很容易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毛病。
一、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把握两点:一是句子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与它所表现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
1、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
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2、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达到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
现代文阅读之词语句子含义理解题答题技巧【引言】现代文指中学生阅读中经常接触的除古文以外的文章,由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中学考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文阅读中词、句、段、篇之间休戚相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反之亦然。
特别是词语、句子含义的考查是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也是考试的难点所在。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现代文阅读中关于词语、句子含义题的解题技巧和要领。
【技法指导】一、诵读全文,领会主旨。
文章中某些重要词语、句子的运用,与文章中心息息相关。
因此,把握文章主旨,才可深刻体味、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表达作用。
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心主旨是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结尾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结合文章中心内容可见,这里的“赞誉”一词并非“表扬、夸奖”,而是正话反说,表“谴责、控诉”之意。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句人间最亲切、最美好的呼喊却是孩子们的临终言语,能有力地激起人们对法西斯暴行的仇视。
二、结合文体特点理解。
在说明性的文章中,某些词语的运用是为了收到准确说明的效果;在议论文中,一些词语的表达是为了使论述更加严密。
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早”的前面加了“比较”二字,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更加准确。
结合文体理解句子时,一些以人为主的作品中,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往往要从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情感等方面着手分析;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中,要注意从句子中领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要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看法等。
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句话表明了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句子含义答题思路简析
推敲和体味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是初中语文研究课标中的明确要求。
因此,词语含义和句子含义几乎成为逢考必出的一类题型,经常出现在现代文阅读的第二或第三题,分值在4到6分之间,考频和分值都很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思路应该找准两个方向,分三步走。
首先,要回答句子的本义和深层意,需要分三步思考。
第一步是从句子本身出发,找出和解释关键字词,进而答出句子的本义,即表层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遇到名词或代词时,要明确回答实际指代的内容,并且对于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要将总领、总结以及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概括答出,要求答题完整。
第二步是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与所在自然段、所在段落的关系,解答句子的深层含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分析要结合具体事件或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得出。
第三步是联系文章的主旨,这是解答和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一部分。
就句子而言,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句子,以及文章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多需要联系主旨回答深层含义。
就题型而言,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或者就某句话谈体会等题型,多需要联系文章主旨作答。
在此特别强调,分析句子含义不能断章取义或想当然,一定要细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并多总结答题模式与答题语言,就能熟练掌握此类题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关语句含义或内容理解的试题解答范例1.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4分)答:①在作者眼里“老圣人”是一个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读书人(用他的道德、智慧改善乡风民俗;德才兼备),含有对老圣人的敬佩之意。
(2分)②在袁店河语境中,“老圣人”只是指年纪大、读书出不来的人(具有嘲讽的意味)。
(2分)2.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5分)答:写出大地孕育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评分说明:从竹子的角度:答出大地孕育竹子,得1分:竹子铪予我和父亲的影响,得1分。
从父亲的角度:答出父亲像竹子一样的坚毅顽强,得1分;答出对我的教诲和引领,得1分。
从情感的角度: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意对即可。
)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5分)答:示例: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评分说明:答父亲一生爱竹,得1分:答父亲与竹子融为一体,得2分;表达情感,得2分,答“理解”即可,若只答“感激、感恩”等,得 1分。
意对即可。
)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6分)答: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评分标准:从劳动者和士大夫两个角度作答,每点3分。
士大夫阶层的角度,答“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平和闲逸的艺术”或“追求闲逸的心理”,均可;若答“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不得分。
意对即可。
)5.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分)答: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