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样理解误差?
误差的种类
都有那些形式的误差?
误差的来源
为什么会产生误差,是从哪里来的?
心理测量学
误差的含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对测量的要求:一致性与准确性
111 1 1 1 111111 1111 11 1111 111111 1 1
11111 11111
11111 11111
• 特点:无大小之分、无零点、无单位、不能运算。
2.顺序量表:同时指明类别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如:名次、 级别等。
• 特点:有大小关系、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不能运算
3.等距量表:如:温度(0摄氏度,0K)、相对高度
• 特点:有大小关系、有相等单位、有相对零点、只能进行加减运算。
4.等比量表:如:长度、重量、时间。
心理测量学
T分数:T=50+10Z 标准九分 标准十分 标准二十分 离差智商
心理测量学
...
常模的表示方法:通过常 模可以将原始分转化为导 出分数
转化表
• 原始分的连续体 • 对应的导出分数的连续体 • 常模的描述 原始分 32 31 30 29 28 … 百分等级 99 96 89 78 67 … 标准分 70 66 62 59 55 …
二、测量要素
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绝对零点(轻重、长度、温度) ;相对零点(海拔高度、温度) 2.单位:意义确定、单位等距
心理测量学
三、测量量表:有单位和参照点能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的连续体称 量表。(量尺)如:内倾——外倾 1.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代号、类别)。如 :学号、考号、性别、职业类别。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化论、心理物理法 ,反应时。 19世纪,鉴别精神异常和智力落后的需要 人才训练与选拔的需要 冯特科学心理学的推动,开始对个别差异的研究
心理测量学
二、科学心理测验的奠基人
1.(英)高尔顿:通过生理特点(身高、 体重和视听的敏锐度、肌肉力量、反应时 )测量智力高低(优生论者)、提出“相关 ”概念——1880s 2.(美)卡特尔:1890年,《心理》发表 《心理测验与测量》,提倡标准化、常模 。——1890s 3.(法)比奈:1905年发表第一个智力量 表,世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是世界 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900s
确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则样本的总体代表性越强 。如:一般全国常模不应少于2000-3000人。 使用科学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随 机抽样等。
心理测量学
2.常模分数与常模
原始分-粗分数
导出分
心理测量学
三、发展常模量表
如果所测量的特质随年龄的增长持续稳定的变化。就可以 使用发展常模量表
二、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文字测验 2.操作测验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1.客观测验 2.投射测验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 2.典型作为测验
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心理评定量表
心理测量学
第六节 中国心理测验发展史
中国心理测验思想——商周、汉唐——公务员制度 周朝的六艺说 汉朝的“举孝廉”,隋朝的科举制度,至明清达到顶峰 中国民间的“周岁试儿” 七巧板的发明
心理测量学
第七单元 科学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一、科学心理测验诞生的背景
(2)找到次数分布表中该名次所在的分组,以及该组的频数f和组距I; (3)找到该分组区间精确下限Lb和此值以下的累加次数Fb (4)将上面的数据代入公式就可以计算第n x P%个数对应的数值
心理测量学
2.标准分数量表
这种常模量表是以常模的平均数为参照点,以常模的标准 差为单位得到的。 标准分数的计算
美国大学入学测试(ACT)
心理测量学
剖析图:16PF为例
心理测量学
离差智商
韦氏量表:IQ=100+15Z 斯坦福-比奈量表:IQ=100+16Z
心理测量学
笫三讲 信度
1 2 3
信度的概念
信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信度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信度的概念
1、测量误差 误差的含义
真分数的含义
真分数(True score,简称T分数)指的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 得到的真值,能够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的真实水平。而把实 测的分数称作该特质的观察分数(Observed Score)。 真分数的操作定义是无数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真分数是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是很难得 到的。为什么?
一、常模团体
常模(norm)是测验分数的总体分布形态。 一般总体 目标总体 样本
心理测量学
二、常模的确立 1.常模样本组的选取
明确被试总体:测验的适用范围。
常模团体的界定: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社会经济地 位、种族等。
• 编制者: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 • 使用者:现有常模的适用性
Baidu Nhomakorabea
心理测量学
笫二讲 测验的常模
原始分(raw score)不具备独立解释的意义。和考试的难 度,平均分都有关。
只有与总体平均水平(常模)或事先确定的优劣标准相比 后才有意义。分别称作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 验。 在常模参照测验中,常模就是测验标准。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常模参照性测验和结果的解释
Psychology Measurement
心理测量学
刘玉
关于测量
物理测量:长度、重量、面积、速度等。 生理测量:化学成分、生理机能等。 社会测量:人口普查、经济统计、民意调查等。 心理测量:智力、人格、成就、职业兴趣、态度等。
心理测量学
第一讲 概述
第一节 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界定。 该定义的三个元素:事物、数字、法则(理论)
• 特点:具有绝对零点、有相等的单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心理测量学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 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 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 科学手段。
1.刺激-反应 2.行为样本 3.标准化:编制、施测、评分和解释等。 4.常模:某一标准化的样组在某一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平 均分数和标准差)
• 其中:X为原始分,Xbar为均值,S为标准差。Z分数表示原 始分数与平均数相差几个标准差 • 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使不同的测量之间具有 了可比性。
心理测量学
标准差以下的Z分数取值为负数,通常我们使用的时候 要对其进行转化。
CEEB分数:CEEB=500+100Z
如:TOEFL,高考.
心理测量学
第四节 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
1.测验万能论——测验狂热 2.测验无用论——侵犯个人隐私、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测 验风波) 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二、正确的测验观
1.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决策的辅助工具 2.尚不完善——理论基础有争议、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心理测量学
第五节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其它附属属性:艰巨性、顺序性、可行性。
心理测量学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智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思维力、注意力)。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2.特殊能力测验 3.人格测验:性格、气质、兴趣、品德、情绪、动机、信 念等。MMPI、16PF、EPQ等。
心理测量学
2、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真分数理论
我们是否能够测量到真实值?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测量值、真实值和测量误差之间有何关系?
心理测量学
真分数理论
经典测验理论(CTT),又称真分数理论,认为观察分数是由 真分数和测验误差组成的。 研究者都希望能够尽量降低测量误差,测量到被试的真实水平 。
心理测量学
误差的种类
随机误差 •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的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误 差,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其方向和大小变化 是完全随机的,只符合某种统计规律。 系统误差 •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这种误差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之中,此时尽管多次 测量的结果非常一致,但实测结果仍旧与真实数值有所差 异,是不正确的。 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稳定性。随机误差既影 响测量的准确性,又影响稳定性。
心理测量学
测验误差的期望为0,
误差的平均数为0,即:E(E)=0。 E是服从平均数为零的正 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心理测量学
比率智商
1912年斯腾最早提出智商(IQ)概念 最初斯坦福比奈量表使用的就是比率智商。
• IQ=(MA/CA)X100
缺点:
• 智力增长的终止年龄难以确定 • 智商随年龄变低 • 各年龄组智商无法比较
心理测量学
四、组内常模量表 1.百分等级量表
百分等级量表是将常模样本组的被试分数划分为100个等 级,每一等级包含的人数都相当于总人数的1%,一个分 数的百分等级等于在此分数之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百分位数 四分位数,十分位数
心理测量学
20世纪比奈以来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克雷丕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 神病人;1920年罗夏最早使用投射测验。
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始于1914年前后,1979年大力恢复,致力于本土化
心理测量学
百分位数:第P百分位数指,数据以下包括全部数据的
P ×N − Fb 100 百分位数的计算公式: P p = L b ×i f
Lb是百分位数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是百分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Fb是百分位数所在组 前面各组累计数,i为组距。 求百分位数的步骤如下:
百分之P。
(1)找到P百分位数所对应的名次;
心理测量学
二、心理测验的特点
1.间接性:项目反应——心理特质(个体特有的、 稳定的、可辨别的特征) 2.相对性:看每个人在参照系(行为系列)上的相对位置 ;测量解释的相对性(文化环境) 3.客观性:标准化
• A.测验项目、施测说明、施测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 境。 • B.评分、计分原则。 • C.分数的转换、解释。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 • 通常是一套以测验(量表、问卷)为核心的刺激反应系统 。 • 测验成绩是否反映人的真实水平? –原因:测验量表是否稳定,是否真正测到了我们的所 要测的东西 被测对象 • 受测者的心理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被试在接受测量时 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 • 受测者真正水平是否得到了正常的发挥? –原因:生(心)理状态、应试动机、反应风格、是否 接受培训、社会赞许。 施测过程 • 一些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如突发事件。 –原因:环境、主试、评分记分、意外干扰。
心理测量学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实得分数和真分数存在线性关系 测验误差的期望为0 误差与真分数独立 实得分数的方差等于真分数与随机误差方差之和
心理测量学
实得分数与真分数存在线性关系
这种线性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出来,即:X=T+E 。
• 其中, 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 测量误差。这就是CTT的数学模型。 • E指的是引起测量不一致的变因所产生的效应,即指随机误 差,不包括系统误差。 • 这是一种比较方便的假设,便于理解和进行进一步计算。
心理测量学
心理年龄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首次以心理年龄MA表示智力 测验的成绩 在斯坦福比奈量表中,3-10岁组测题数目每组6 个每个测题表示2个月的智龄 如一个被试通过6岁组全部测题,又通过7岁组5 个测题和8岁组3个测题,他的智龄是多少?他的 智力水平如何?
心理测量学
顺序量表
是为检察婴幼儿心理发 展是否正常而设计,不 是使用各年龄的平均分 数,而是使用婴幼儿代 表性行为出现的时间为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