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 格式:pptx
- 大小:205.80 KB
- 文档页数:62
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循行】《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1)旁约太阳之脉(2),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3),却循颐(4)后下廉,出大迎(5),循颊车(6),上耳前,过客主人(7),循发际,至额颅(8)。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9),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10)。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11)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12),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13),抵伏兔(14),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15),入中指内间(16)。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本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大肠募),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合),上巨虚(大肠下合),条口,下巨虚(小肠下合),丰隆(络),解溪(经),冲阳(原),陷谷(输),内庭(荥),历兑(井)。
[交会穴]睛明(足太阳),颔厌、悬厘、上关(足少阳),水沟、神庭、大椎(督脉),承浆、上脘、中脘(任脉),迎香(手阳明)。
【注释】(1)頞——音遏。
鼻茎,指鼻根,又称山根。
(2)太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
“约”或作“纳”。
(3)承浆——穴在颏唇沟中央,属任脉。
(4)颐——音夷。
口角后,下颌部。
(5)大迎——穴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适当下颌骨斜线部,有面动脉。
(6)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7)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8)额颅——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
(9)人迎——穴在结喉两侧,颈动脉搏动处。
(10)脾——按古人说“脾”,每兼指胰而言。
《难经》云:“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
”《黄庭内景经》说:“脾长一尺掩太仓。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它与胃相
互关联,共同调节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
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着胫部向上直至膝关节内侧,再经过股骨外侧直上至髌骨上缘,然后沿着督脉的轨道上行至胸腹部,最后上行经过面部,直至颊车骨下方。
根据中医学理论,足阳明胃经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紧密关联,对消化系
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当人体消化功能失调时,可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2.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在面部与脾经相通,对水
液代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增加水液的代谢和排泄,有助于解决体内水湿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3. 疏通经络:足阳明胃经贯穿全身,与其他经络相互关联。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疏通全身经络,调和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4. 调节情绪:足阳明胃经与情绪的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
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常运用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理论进
行治疗。
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包括足五里、足三里、天突、大迎、下巨虚等。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治疗胃病等效果。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具有调节消化功能、调节水液代谢、疏通经络、调节情绪等多种作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充分利用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穴位理论,可以辅助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维护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1. 背景介绍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络,起始于足大趾,向上延伸至头顶。
它与胃脾相关,主要负责运化食物、排泄废物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包括以下方面:2.1 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脾相互关联,对消化功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调节胃液分泌,保持胃酸和胃液的正常平衡,预防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发生。
2.2 排泄功能•足阳明胃经对排泄功能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增强大肠对废物的排出能力,避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的内部环境稳定,防止中毒。
2.3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避免因体内水分紊乱导致的浮肿、尿频等问题的发生。
•参与身体对水分的的吸收和排泄,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2.4 影响血液循环•足阳明胃经对血液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
•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正常供应。
2.5 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足阳明胃经与情绪和精神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经络的通畅与否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经常按摩足阳明胃经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人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 总结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一条经络,其功能主治涵盖了消化、排泄、水液代谢、血液循环以及情绪和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维持足阳明胃经的健康状态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按摩等方式,可以保持足阳明胃经的通畅与活力,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也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足部和腹部,起着调节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保养方法。
足阳明胃经起点是足大趾的正下方,经过足背部和脚外侧,一直向上穿过小腿、大腿,最终连接到胃脉。
它在腹部形成一个环状,被称为胃脐。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特点是脉络疏通、气血流畅。
在中医理论中,胃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它的功能是接受和消化人体的营养物质。
足阳明胃经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对整个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保养足阳明胃经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关键。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建议人们养成定时定量、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饮食习惯。
此外,要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冷过热的食物,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
其次,适量运动也很重要。
中医讲究“运动调气血”,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消化功能。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都对足阳明胃经的保养非常有益。
此外,中医还提倡按摩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来促进经络的畅通。
常见的方法有足底按摩和拇指推拿。
按摩足底时,可以用手掌按压足底,从足大趾向脚跟方向按摩,注意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猛。
拇指推拿是用拇指按压脚背上的足阳明胃经穴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感觉来选择按压力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草药可供选择来保养足阳明胃经。
如白术、茯苓、山楂等,这些草药有益于胃气的运行和调理胃脏功能。
但是,在选择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人体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对保持胃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按摩和中草药的调养,我们可以有效地保养足阳明胃经,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足阳明胃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