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生物上饮食与营养教案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主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部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掌控生物学科特点,积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上饮食与营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上饮食与营养教案1_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点相干的资料。
教学进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由于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点。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观赏屏幕上所出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画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状,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何?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由于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点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怎样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罗列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食粮等食品,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教案:初中饮食与营养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平衡膳食。
教学重点:1.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2. 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平衡膳食。
教学准备:1. 食物营养知识PPT。
2. 食物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食物为我们提供能量,帮助我们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二、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15分钟)1. 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2.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营养素在食物中的来源。
3. 讲解每种营养素的作用及缺乏时的症状。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5分钟)1. 讲解合理膳食的原则: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合理搭配食物。
2.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每餐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
3. 强调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保存和烹饪方法。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一个典型的不良饮食习惯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正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食物营养和饮食习惯的认识。
2. 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是否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生物饮食与营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饮食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认识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
3.掌握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法。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
1.饮食与健康
2.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3.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法
4.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图片、实例等方式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讲解:简要介绍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
3.示范:为学生展示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法,教导他们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营养搭配。
4.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和建议。
5.实践: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营养早餐、健康午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健康饮
食的重要性。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饮食与营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态度、互动参与等,对他们的表现进行
好评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
1.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为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
《饮食与营养》一、教学背景本节内容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第一节。
本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对食物具有营养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食物主要成分的鉴定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几种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对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有明确的认识,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合理安排食谱。
情感上能关注到生活中的特殊人群如孕妇、宇航员、青少年、易过敏人群等,培养生命关联意识。
让生物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相互合作的地方。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为以后学习《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及《合理膳食》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食物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
2.学会鉴定常见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
2.完成鉴定食物主要营养物质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习惯,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逐步养成早餐吃饱、吃好的习惯。
2.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培养关注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堂小调查:今天,你吃早餐了吗?(学生举手作答,完成课堂调查。
)师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普遍对早餐不重视。
师: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多媒体展示多种美食佳肴的图片)师:你能自己当家,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吗?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发言。
师:你是如何进行食物搭配的?搭配的理由是什么?生1: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生2: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师:大家回答的很好。
食物中含有营养,合理搭配是为了获得充足的营养,本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饮食与营养。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我们每日摄入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大家能说说吗?生1:脂肪、淀粉;生2:糖类、蛋白质;师:很好,通过已有的经验,我们知道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除此之外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还有水分、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课题 5.1饮食与营养授课时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尝试鉴定常见食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存在。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家人和自己的饮食与营养教学重点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教学难点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教法及教具投影仪及挂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补充、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从生物圈中获得一些基本的条件,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饮食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在饭桌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你的父母或者长辈为了让你多吃点,就说鸡肉有营养,多吃点。
鱼,有营养的,多吃点。
多喝点汤,有营养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饮食呢?一日三餐应该怎样选择呢?▲选购三餐食物今天由你来安排全家的三餐饮食你怎样来安排呢?请阅读课本P71 内容并填写。
同位同学相互比较并讨论谁选购的更合理。
主副食搭配合理、粗细粮搭配合理、荤素搭配合理。
思考:我们一日三餐从食物中获得什么?我们的一日三餐就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
吃食物是为了从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定。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1、饭粒上滴加碘酒,发生颜色反应,通过颜色反应判断食物的成分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填写P71 内容学生思考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教学过程2、取一些蛋清,分别放入两只烧杯里,其中一只加少量的开水,并搅拌,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的沉淀,判断白色的沉淀是什么物质?另一个加少量的冷开水,搅拌,有没有白色的沉淀?3、取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用力挤压,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用牙签蘸少许食用油点在白纸上,与压过的花生的白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思考:(1)判断三种现象验证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是什么?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饭粒中有淀粉的存在。
初中生物饮食与营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掌握均衡饮食的原则,能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3. 知道食物中的营养素如何影响人体健康,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均衡饮食的原则及合理的膳食计划。
教学难点:1. 食物中的营养素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教学准备:1. 食物中营养素的相关资料。
2. 食物金字塔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食物?食物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总结:食物为我们提供能量,帮助我们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 讲解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几种常见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讨论这些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均衡饮食的原则,如多样化、适量、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均衡饮食的原则,为某个年龄段的人制定一份合理的膳食计划。
2. 各组汇报并交流,总结出一份符合均衡饮食原则的膳食计划。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延伸: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饮食与营养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使学生了解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根据均衡饮食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受到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七年级生物上册《饮食与营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为指导,充分表达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选购三餐'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具体生活阅历和体验,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观看和发觉问题,通过稳固练习和拓展学习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协作共同完成活动和试验。
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
二、教学分析学生在了解了生物圈的学问后,了解"人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就比较简单,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试验、看图、分析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因此学习本节的内容比较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进展规律,能够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
但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关的化学学问,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看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做试验时也需要准时给予指导和关心。
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说出养分物质的种类〔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2、举例说出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初步学会科学合理的选择三餐。
3、尝试对食物进行归类。
能力目标:1、通过简洁的试验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养分物质。
2、能够初步的会选择三餐。
3、继续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试验能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饮食饮食习惯,关注家人和自己的饮食与养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验证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养分物质。
通过学生目睹和亲自动手操作试验和观看图片、分析资料以及合作沟通的形式,知道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较多的食物,知道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到达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难点:能够恰当合理的支配一日三餐,树立"合理膳食、养分均衡'的意识。
在懂得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养分物质较多的食物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三餐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具备合理支配三餐,到达树立膳食合理,均衡养分的意识来突破难点。
饮食与营养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举例说出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常见食物,并尝试对食物进行归类。
(3)举例说明鉴定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鉴定常见食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人从食物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2)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
2教材分析本节围绕“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这一重要的概念,安排了“选购三餐食物”的活动,有利于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反思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验证试验,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全面的认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特性,了解食物可以给人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实验活动侧重于发展学生自己动手、思考问题、解决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鉴定食物的成分”是本节的难点,教材为此增加了小资料栏目,补充相关知识,在信息库中安排了“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相关内容,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支持。
3学情分析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
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提供直观并能够引起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条件,让他们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食物材料、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采用学生自主参与选购三餐及亲手操作鉴定食物成分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体现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4重点难点重点:1、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第一节饮食与营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物质。
②、学会实验鉴定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常用方法。
③、举例说出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较多的常见食物。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鉴定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存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
能力。
②用鉴定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现象,根据生活经验推测食物中的主
要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
二、教学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鉴
^定O
三、教学难点: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
附:部分讨论题解答要点
①、我们为什么每天要吃饭?
回答要点:为了获得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当然还有为了获得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不过这是下节课所学内容。
)
②、人从婴儿发育长大,体重会增加二十多倍;病人几天吃不下食物,
体重会减轻。
你知道其中体重增加或减轻的原因吗?
回答要点:
体重会增加原因是人从婴儿发育长大过程中,不断从外界摄取了营养物质;
体重会减轻的原因是贮存在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五、布置作业:初中生物同步探究。
第1节饮食与营养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培养学生实验、调查报告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3、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
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馒头、载玻片、碘酒、蛋清、开水、烧杯、花生、白纸、植物油、新鲜果蔬、小麦、玉米、解剖针、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滴管等
2、学生准备:
课前分小组问卷调查、制做汇报PPT、每个学生带新鲜蔬果、食品包装袋若干【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1节饮食与营养
脂肪水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