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1)
- 格式:docx
- 大小:151.59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对汽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为了满足幼儿对汽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我园开展了中班“小车迷”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户外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汽车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对汽车的热爱。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知道汽车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4. 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中班教室、户外活动场地五、参与人员中班全体教师及幼儿六、活动过程(一)集体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认识汽车》2. 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汽车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各种汽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汽车的名字。
(2)教师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如发动机、轮胎、车灯等。
(3)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汽车知识。
(4)教师总结,强调汽车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
(二)区域活动1. 活动名称:《汽车修理店》2.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汽车修理的基本流程。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活动过程:(1)教师讲解汽车修理店的经营理念,引导幼儿了解汽车修理的基本流程。
(2)幼儿分组,模拟汽车修理店,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分享活动感受。
(三)户外游戏活动1. 活动名称:《汽车大赛》2. 活动目标:(1)让幼儿体验驾驶汽车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活动过程:(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确保幼儿安全。
(2)幼儿分组,进行“汽车大赛”。
(3)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越野车美术知识点总结越野车外观设计是整个车辆美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形象和视觉效果。
在越野车的外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车身线条的流畅性和动感,同时还要考虑车身的硬朗感和稳重感。
通常情况下,越野车的外观设计会采用大面积的平直线条和硬朗的曲面,以展现出其强大的力量和稳定的动感。
此外,在越野车外观设计中,还会加入一些硬朗的细节设计,比如护栏、防撞杠等,以增强整体的越野感和实用性。
在越野车的车身结构设计中,美术设计师需要考虑车身的材质选择、结构设计、车身颜色等方面。
越野车通常会采用高强度的钢材或者铝合金等材质,以确保车身的牢固性和耐用性。
此外,在车身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以降低风阻,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在车身颜色方面,越野车通常会选择硬朗的颜色,比如黑色、灰色、深蓝色等,以展现出其强大的气场和稳重的形象。
越野车的内饰设计也是整个车辆美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在越野车的内饰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座椅的舒适性、仪表盘的布局、功能操作的便捷性等方面。
通常情况下,越野车的座椅会采用耐磨、防水的材质,并加入一定的支撑结构和多向调节功能,以确保乘坐舒适性和越野性能的兼顾。
在仪表盘的布局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信息的清晰性和操作的便捷性,通常会采用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和简洁的功能按键设计,以确保驾驶者能够清晰地获取车辆信息并进行操作。
在功能操作的便捷性方面,越野车的内饰设计通常会加入一些实用的功能设备,比如多功能方向盘、大容量储物空间、方便取暖的座椅等,以提高车辆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总的来说,越野车的美术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和性能上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设计理念。
越野车的外观设计需要体现出硬朗的线条和稳重的形象,车身结构设计需要确保牢固性和空气动力学,内饰设计需要兼顾舒适性和实用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兼顾得当的情况下,越野车的美术设计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汽车用车体验。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造型设计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本实验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1. 造型元素的认识与运用- 研究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的基本特性。
- 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造型设计。
2. 造型构成原理- 掌握重复、对称、对比、节奏等构成原理。
-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这些原理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3. 形态创意- 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创意。
- 运用所学造型元素和构成原理进行形态创意设计。
4. 材料与工艺-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
- 学习如何将材料与造型设计相结合。
5. 实际案例分析- 分析优秀的设计案例,学习其设计思路和方法。
-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模仿和创新设计。
四、实验步骤1. 理论学习- 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拓宽视野。
2. 实践操作- 完成造型元素的认识与运用练习。
- 根据构成原理进行造型设计练习。
- 进行形态创意设计,并制作原型。
- 学习材料与工艺,进行材料结合设计。
3. 案例分析- 分析优秀设计案例,总结其设计思路和方法。
-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模仿和创新设计。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将作品进行展示,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
- 分析作品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造型元素的认识与运用-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进行设计。
- 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2. 造型构成原理- 学生掌握了重复、对称、对比、节奏等构成原理。
- 设计作品在构成上具有和谐性和统一性。
3. 形态创意-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形态创意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三)汽车的布局一、何谓布局?这里所讲的布局,是指如何安排一部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整车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即全车的整体布局。
布局方案一般是由总工程师决定的,但对于车身造型设计师,很好地理解甚至具备确定总体布局的能力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汽车构造的复杂多变性要大得多。
以电视机为例,所有电视机的内部结构大多相差无几,大致上都为立方体,造型(即外壳)所要提供的功能也不多,因而电视机外壳的设计就不需要具备什么“布局”观念;但是汽车的内部结构比电视机复杂得多,使用功能的要求很严格(如乘员/载货的空间、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等),这些构成了很多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条件。
因此,汽车造型设计师必须具备很清晰明确的布局观念,才能设计出具有优秀功能性的汽车外型。
事实上很多突破性的布局方案都是由造型设计师在概念设计的阶段构想出来的。
二、布局元素一部汽车的布局元素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座舱、行李舱、排气系统、悬挂系统、油箱、备胎等,其中前三者: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座舱是决定布局的三要素,按这“三要素”可将布局方式分为前置引擎前驱(FF)、前置引擎后驱(FR)、中置引擎(MR)及后置引擎(RR)四大类型,确定布局类型后,其它部件可采用见缝插针的原则。
一个优秀的布局方案应该在使各部件工作良好的基础上满足应有的使用功能(如载人、运货、越野等)。
下面对各种布局方案作简单介绍:1)前置引擎后轮驱动(FR)如图A,引擎纵置于车头,纵向与变速箱相连,经过传动轴驱动后轮。
最早期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FR布局,现在则主要应用在中、高级轿车。
它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较平衡,因此操控稳定性比较好。
据物理原理的计算,后轮作驱动轮时,轮胎的附着利用率要优于前轮驱动,这是中、大型轿车(马力、扭力较大)都采用后轮驱动的主要原因。
FR的缺点是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坐舱的传动轴占据了坐舱的地台空间。
汽车造型设计知识点汽车造型设计是指对汽车外观进行设计的过程,旨在创造具有吸引力、独特性和辨识度的汽车外观。
下面将介绍汽车造型设计的几个知识点。
一、比例和比例感比例是指各个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比例感的把握至关重要。
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必须具备对比例的敏锐感知和准确判断能力。
一款成功的汽车造型应具备平衡感和和谐感,整体与细节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一致,以产生视觉上的美感。
二、动感线条和造型处理动感线条是指汽车外观上具有一定流畅感、张力和动势感的线条,这些线条可以传达出车辆在运动中的速度和稳定性。
动感线条的设计常常通过流线型的曲线和切割面来实现,以产生动力感和运动感。
此外,对于整个造型的处理也需要符合品牌的风格和定位,以呈现出独特的外观特征。
三、灯光设计灯光在汽车的造型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灯光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照明和安全,还可以成为整个汽车造型的点睛之笔。
优秀的灯光设计可以为汽车增添个性和辨识度,不同的灯光形状和排列方式可以打造出不同风格的汽车外观。
四、色彩运用色彩是汽车外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色彩的运用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感知,不同的颜色可以传递不同的感觉和信息。
汽车外观颜色的选择应与车型的定位和品牌形象相匹配,同时也需要考虑适应当地的文化和市场需求。
五、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指将人体工程学原理应用到汽车设计中,以提升汽车的人机交互性和使用便捷性。
合理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可以让驾驶员更舒适安全地操作汽车,并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例如,操控杆、按钮和仪表盘的布局,座椅的舒适度以及方向盘和座椅的调整功能等都需要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
六、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指对空气流动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汽车的造型设计中。
通过对汽车外形的优化设计,可以降低气动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稳定性。
空气动力学设计通常包括车头、车身和尾部的形状以及风阻系数的优化等。
总结:汽车造型设计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并且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独特、美观且实用的汽车外观。
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C h e n y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一)汽车的尺寸一、外形尺寸参数汽车设计中由设计师去弥定的外形尺寸包括:长、宽、高、轴距、轮距、前后悬长和离地距等。
各参数的含义见下图:二、各级汽车的尺寸标准弥定汽车尺寸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机械布局和使用要求,其中机械布局视乎厂家各自的设计方案有所差异;使用要求则主要由汽车所针对的目标市场级别而定。
下表为我根据经验总结的各主要级别(主要乘用车)的常见尺寸范围:单位:米长度宽度高度轴距典型代表欧洲、亚洲轿车:小型两厢轿车 3.6-4 1.5-1.7 1.3-1.5 2.2-2.5 夏利小型三厢轿车 4.1-4.4 1.6-1.7 1.3-1.5 2.3-2.6 丰田COROLLA 中型轿车 4.3-4.7 1.7-1.8 1.3-1.5 2.6-2.8 捷达中大型轿车 4.6-4.9 1.7-1.9 1.3-1.6 2.7-2.9 日产CEFIRO大型轿车 4.8-5.2 1.8-2 1.4-1.6 2.8-3.2 奔驰S-CLASS其他车种:中型越野车 4.5-4.9 1.7-2 1.7-2.0 2.5-2.8 三菱PAJERO中型MPV 4.4-4.8 1.7-1.9 1.5-1.9 2.7-3 丰田PREVIA中型皮卡(pick up) 4.7-5 1.6-1.8 1.4-1.6 2.7-2.9 丰田HILUX特殊规格:日本轻自动车(K-CAR)<3.7 <1.5 不限不限奥拓美国标准大型房车 5.2-5.5 1.8-2.1 1.3-1.5 2.8-3.3 林肯TOWNCAR美国标准多用途车(SUV) 5-5.5 1.8-2.2 1.8-2.2 2.8-3.2 别克GL8一级方程式赛车 4.2-4.4 <1.8 0.9-1 2.8-3.1其中我们看到美国车的尺寸比欧、日的标准大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地大车少,油价低廉,对于汽车空间的要求远大于对省油性能的要求。
高中美术教案(优秀9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具有汽车专业素养的人才,我校开展了汽车文化教学实践。
本文将总结汽车文化教学实践的过程、成果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实践过程1.课程设置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文化,我们设置了以下课程:(1)汽车发展史:介绍汽车从发明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汽车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2)汽车技术: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汽车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让他们了解汽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4)汽车营销:让学生掌握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邀请汽车行业专家、工程师等担任讲师,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厂、维修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文化。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环节(1)汽车维修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汽车维修技术。
(2)汽车设计实践: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汽车。
(3)汽车营销实践:让学生模拟销售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
三、教学成果1.学生专业素养提高通过汽车文化教学实践,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2.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在汽车设计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创新意识,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汽车。
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在小组讨论和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4.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通过汽车文化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四、反思与建议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邀请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汽车行业专家、工程师等担任讲师,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汽车知识。
1、外形尺寸之欧侯瑞魂创作外形尺寸包括车长、车宽和车高三方面尺寸.车长即沿汽车长度方向前后两极端之间的距离(mm);车宽即沿汽车宽度方向两侧极端之间的距离(mm);车高是指汽车最高点至空中间的距离(mm),如图中的b、g、h所示.汽车尺寸参数示意图a-轴距;b-车长;c-前悬;d-后悬;e-前轮距;f-后轮距;g-车宽;h-车高;j-离地间隙.2、轴距轴距是指汽车两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mm),如上图中的a.对多轴汽车,轴距应畴前至后分别注明相邻两轴间距离,总轴距为各轴距之和.3、轮距轮距是指汽车同一轴上左右两轮中心面之间的距离(mm),如上图中的e、f.若为双轮胎时,则为同一轴左右双轮中心面之间的距离.4、前后悬前悬是指汽车最前端至通过前轴轴线的垂面间的距离(mm),如上图中c;后悬是指汽车最后端至通过后轴轴线的垂面间的距离(mm),如上图中d.5、最小离地间隙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汽车满载时,汽车最低点至空中的距离(mm),如上图中j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反映汽车的技术性能以及适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项:1、整车参数1) 外形尺寸:长×高×宽2) 重量参数:整车自重(千克)、总质量(千克)、载质量(千克)、空载轴荷分配等.3) 通过性及机动性参数:最小离地间隙(一般为驱动桥壳最底点与空中之间的距离)、前悬、后悬、接近角、离去角、轴距、轮距、最小转弯半径.4) 容量参数:载质量、座位数、货厢容积、行李厢容积、燃油箱容积等.5) 性能参数:有最高转速、最年夜爬坡度、起步加速时间、各挡加速时间、百公里油耗量、制动距离等.2、发念头参数1) 发念头型号与生产厂家.2) 发念头形式:包括冲程数、缸数、汽缸排列方式(直列用"l"暗示,v型排列用"v"暗示)、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等.3) 冷却方式:是风冷还是水冷.4) 性能参数:包括最年夜功率、最年夜扭矩以及最低燃料消耗率等.还给出最年夜功率和最年夜扭矩时对应发念头转速.5) 尺寸参数:包括发念头排量、压缩比、缸径×行程、外形尺寸与重量等.6) 燃油供给方式:是化油器式还是燃油喷射方式.7) 废气排放控制装置.3、底盘参数1) 传动系离合器:离合器的型号(是机械摩擦式还是液力变扭器等)、摩擦片数目、压紧装置类型(是膜片弹簧式还是螺旋弹簧式等)和摩擦片尺寸等.变速器:主要有变速器的型号(是手动还是自动)、前进档位数以及各档传动比等.主减速器:主要有主减速器齿轮型号和主减速比.2) 转向系:主要有转向器型号和转向器速比等.3) 制动系:主要有制动器结构型号(鼓式或者盘式)、制动蹄或制动盘直径、驻车制动器以及制动系管路等.4) 悬挂装置:主要有悬挂的种类(自力与非自力)、弹性元件的种类以及减振器的安插等.5) 轮辋、轮胎规格与种类等.4、发念头安插与驱动形式发念头安插分成前置、后置和中置三种.驱动类型有前轮驱动、后轮驱动和全轮驱动.驱动形式是指驱动轮数目,用下式暗示:全部车轮数×驱动车轮数(车轮数控车轮毂数计算).1、长/宽/高车长(mm):是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汽车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面之间的距离,简单的说是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车宽(mm):是平行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车辆两侧固定突出部位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简单的说是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车高(mm):是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简单的说就是从空中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2、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3、总质量(kg)汽车在路途上行驶时的最年夜装载质量.4、后备箱体积(m3)也叫行李箱体积,其容积的年夜小衡量一款车携带行李或其他备用物品的能力.5、油箱容积(l)其容积的年夜小衡量一款车所能承装油量的能力.6、车门数指汽车车身上含后备箱门在内的总门数.可作为汽车用途的标识表记标帜,公务用途的轿车都是四门,家用轿车既有四门也有三门和五门(后门为掀起式),而用于运动用途的跑车则都是两门.这里计算的车门数包括了后备箱门.7、座位数指汽车内含司机在内的座位,一般轿车为五座:前排座椅是两个自力的座椅,后排座椅一般是长条座椅,也有一些豪华轿车后排是两个自力的座椅 .双门跑车若有后排,后排一般只能坐两人或儿童.商务车和部份越野车则配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座椅.8、轴距(mm)是通过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的中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二垂线之间的距离.简单的说,就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9、轮距(前/后)是车轮在车辆支承平面(一般就是空中)上留下的轨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果车轴的两端是双车轮时,轮距是双车轮两个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汽车的轮距有前轮距和后轮距之分,前轮距是前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后轮距是后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分歧.一般来说,轮距越宽,驾驶舒适性越高,可是有些国产轿车没有方向助力的,如果前轮距过宽其方向盘就会很“重”,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另外,轮距还对汽车的总宽、总重、横向稳定性和平安性有影响.一般说来,轮距越年夜,对操纵平稳性越有利,同时对车身造型和车箱的宽敞水平也有利,横向稳定性越好.但轮距宽了,汽车的总宽和总重一般也加年夜,而且容易发生向车身正面甩泥的问题.如果轮距过宽还会影响汽车的平安性,因此,轮距应与车身宽度相适应.10、最小离地间隙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静止时,支承平面(空中)与汽车上的中间区域最低点的距离.最小离地间隙反映的是汽车无碰撞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服的空中的能力.11、侧门防撞杆侧门防撞杆:当汽车受到正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为了提高汽车的平安性能,很多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防撞杆的防撞作用是:当侧门受到撞击时,坚固的防撞杆能年夜年夜减轻侧门的变形水平,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12、悬架(前/后)悬架: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份.这三部份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我们罕见轿车的前悬挂一般为麦弗逊式悬挂(macphersan)式悬挂.麦弗逊式是现今最为流行的自力悬挂之一,一般用于轿车的前轮.其次是四连杆前悬挂系统多用于豪华轿车,它通过运动学原理巧妙地将牵引力、制动力和转向力分离,同时赋予车辆精确的转向控制.后悬架系统的种类要比前悬架要多,原因是驱动方式的分歧决定着后车轴的有无,并与车身重量有关.主要有连杆式和摆臂式两种.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尺寸标准来源:che361 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08-04-26一、外形尺寸参数汽车设计中由设计师去弥定的外形尺寸包括:长、宽、高、轴距、轮距、前后悬长和离地距等.各参数的含义见下图:二、各级汽车的尺寸标准弥定汽车尺寸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机械规划和使用要求,其中机械规划视乎厂家各自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使用要求则主要由汽车所针对的目标市场级别而定.下表为我根据经验总结的各主要级别(主要乘用车)的罕见尺寸范围:其中我们看到美国车的尺寸比欧、日的标准年夜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地年夜车少,油价昂贵,对汽车空间的要求远年夜于对省油性能的要求.日本则正好相反,为了改善路途拥挤情况,日本政府对汽车的税收品级是以外形尺寸(主要是占空中积长*宽)来划分的,车身越年夜使用费用越高.因此日本汽车造型设计所追求的是“空间利用率”,即在有限的车身尺寸下争取最年夜的内厢空间.可以说日本车造得紧凑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法规;欧洲人也热衷于小型车,但他们造小车的主要目的是省油和使用方便;而美国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用不着把汽车造得太紧凑.轮胎尺寸(Tire Size)轮胎尺寸印在胎壁上,暗示方法有二种,即如34*7或7.50-20等暗示之.前者为高压轮胎,后者为高压轮胎.另外也有许多记号,例如D用于轻型汽车,F用于中型汽车,G指标准型汽车,H、L、J是用于年夜型豪华及高性能汽车.如胎壁上加印个R,如175R13,暗示轮胎是径轮胎,宽长175mm(6.9英寸),装在轮圈直径13英寸(330mm)在车轮上,一般也会刻上RADIAL字.编纂本段暗示方法一. ISO国际质量认证暗示方法250 / 60 R 15 89 H250 -- 轮胎宽度(mm)60 -- 扁平比R -- 子午线结构15 -- 轮胎内径(in)89 -- 最年夜负荷H -- 最高时速二. ECE欧洲标识表记标帜暗示方法185 / R 14 90 S185 -- 轮胎宽度(mm)R -- 子午线结构14 -- 轮胎内径(in)90 -- 最年夜负荷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S -- 最高时速注:1. 扁平比没标明,实为82 只是省略不写,其余扁平比均有标明.三.DOT 美国暗示方法P 195 / 75 R 14 92 SP -- 车型缩写(客车PC)195 -- 轮胎宽度(mm)75 -- 扁平比R -- 子午线结构14 -- 轮胎内径(in)92 -- 最年夜负荷S -- 最高时速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汽车造型设计知识讲座
一、外形尺寸参数
汽车设计中由设计师去弥定的外形尺寸包括:长、宽、高、轴距、轮距、前后悬长和离地距等。
各参数的含义见下图:
二、各级汽车的尺寸标准
弥定汽车尺寸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机械布局和使用要求,其中机械布局视乎厂家各自的设计方案有所差异;使用要求则主要由汽车所针对的目标市场级别而定。
下表为我根据经验总结的各主要级别(主要乘用车)的常见尺寸范围:
其中我们看到美国车的尺寸比欧、日的标准大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地大车少,油价低廉,对于汽车空间的要求远大于对省油性能的要求。
日本则正好相反,为了改善道路拥挤
情况,日本政府对汽车的税收等级是以外形尺寸(主要是占地面积长*宽)来划分的,车身越大使用费用越高。
因此日本汽车造型设计所追求的是“空间利用率”,即在有限的车身尺寸下争取最大的内厢空间。
可以说日本车造得紧凑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法规;欧洲人也热衷于小型车,但他们造小车的主要目的是省油和使用方便;而美国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用不着把汽车造得太紧凑。
三、如何弥定具体尺寸
确定汽车尺寸首先要服从机械布局,然后要满足各项应有的功能,如必须具备载客、载货的空间等。
下面详谈各尺寸的具体确定方法:
1.长度
长度是对汽车的用途、功能、使用方便性等影响最大的参数。
因此一般以长度来划分车身等级。
车身长意味着纵向可利用空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太长的车身会给调头、停车造成不便。
4米长与5米长的汽车在驾驶感觉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中小型乘用车长4米左右,接近5米长的可算作大型车了。
2.宽度
宽度主要影响乘坐空间和灵活性。
对于乘用轿车,如果要求横向布置的三个坐位都有宽阔的乘坐感(主要是足够的肩宽),那么车宽一般都要达到1.8M。
近年由于对安全性的要求,车门壁的厚度有所增加,因此车宽也普遍增加。
日本车对宽度的限制比较严,大部分在1.8M以下,欧洲车则倾向增大车宽。
但是车身太宽会降低在市区行走、停泊的方便性,因此对于轿车来说车宽2M是一个公认的上限。
接近2米或超过2米的车都会很难驾驶。
道路用车(大货车、大客车)的车宽一般也不能超过2.5米。
对于车外倒后镜不能折叠的车辆,规格表上的宽度一般把外伸倒后镜也包括在内,因而有些欧洲轿车规格表上的宽度接近甚至超过2米(例如FIAT MULTIPLA宽度为2010mm),各位明察即可。
3.高度
车身高度直接影响重心(操控性)和空间。
大部分轿车高度在1.5米以下,与人体的自然坐姿高度相比低很多,主要是出于降低全车重心的考虑,以确保高速拐弯时不会翻车。
MPV、面包车等为了营造宽阔的乘坐(头部空间)和载货空间,车身一般比较高(1.6米以上),但随之使整车重心升高,过弯时车身侧倾角度大;这是高车身车种的一个重大特性缺陷。
此外在日本,香港等一些地区,大部分的室内停车场都有高度限制,一般为1.6米,这也是确定车高的重要考虑因素。
小型车为了在有限的占地面积内扩大车厢空间,近年有向上发展的趋势,如丰田的YARIS(高1500mm)和标致206(1430mm),以及一批超过1.7M的日本K-CAR级RV(如铃木WAGON R),车身都比传统的小型车高出很多,重心升高导致的主动安全性下降是必然的。
4.轴距
在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占绝大多数的2厢和3厢轿车,乘员的坐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轴之间的。
长轴距使乘员的纵向空间增大,直接得益的是对乘坐舒适性影响很大的脚部空间。
在行驶性能方面,长轴距能提高直路巡航的稳定性,但转向灵活性下降,回旋半径增大。
因此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必须作出取舍,取得适当的平衡。
5.前、后悬
从图一可见:车长=前悬+后悬+轴距。
所以轴距越长,前后悬便越短。
最短的悬殊长可以短至只有车轮,即为车轮半径1/2。
但除了一些小型车要竭力增加轴矩来扩大乘坐空间外,一般轿车的悬长都不能太短,一来轴矩太长会影响灵活性,二来要考虑机械零件的布局。
例如前横置引擎前轮驱动的轿车,引擎一般会安置在前轴的前方,因此前悬必须有一定的长度(例一);但前悬也不应过长,以确保爬坡通过性,越野车为了保证爬坡、越台的能力,前悬都很短(例二);一些高性能跑车的前后悬取值主要是出于对前后重量平衡和动态重心转移的考虑(例三)。
近年为了满足严格的正面撞击测试法规,有加长前悬的趋势,目的是容纳车架的撞击缓冲结构。
后悬则可以比前悬稍长一些。
6.轮距
轮距直接影响汽车的前后宽度比例。
与其它尺寸相比,轮距更受机械布局(尤其是悬挂系统类型)的影响,是造型设计师需要在很早期就确定的参数。
一般轿车的前轮距比后轮略大(相差约10-50MM),即车身前半部比后半部略宽,这与气流动力学有关(将在以后详述)。
但一些特殊机械布局的汽车,如法拉利的512TR,由于后轴安放了大型的水平对向12缸引擎,使其后轮距远大于前轮距,这就需要以特别的造型设计来配合。
在操控性方面,轮距越大,转向极限和稳定性也会提高,很多高性能跑车车身叶子板都向外抛,就是为了尽量扩大轮距。
7.离地距
离地距即车体最低点与地面的距离。
后驱车的离地最低点一般在后轴中央,前驱车一般在前轴,也有些轿车的离地距最低点在前防撞杆下缘(气流动力学部件)。
离地距必须确保汽车在行走崎岖道路、上下坡时的通过性,即保证不"刮底"。
但离地距高也意味着重心高,影响操控性,一般轿车的最低离地距为130mm-200mm,附合正常道路状况的使用要求。
越野车离地距普遍大于200mm。
赛车由于安装了扰流车身部件,并且要降低重心,离地距可以低至50mm,当然前提是赛车跑道路面平坦,在普通街道上肯定是不可行的。
最后必须补充一下,汽车的长、宽、高、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的四要素,但这只是基础,要在尺寸大的车身上设计出空间充裕的座舱,还必须精心设计车厢轮廓。
这就是所谓的“利用率”问题,而它又与全车的整体布局息息相关,这将在后面的章节中综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