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34
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一、概述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脑实质则称为病毒性脑炎。
二、治疗原则急性期及时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1.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卧床休息,维持体温正常及水、电解质平衡,合理供给营养。
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严格限制液体入量。
3.控制惊厥发作:惊厥发作时,给予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止惊剂。
4.抗病毒治疗:对疱疹病毒脑炎可给阿昔洛韦治疗,对其他病毒感染可酌情选用干扰素、更昔洛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5.抗生素应用:对于重症婴幼儿或继发细菌感染者,适当给予抗生素。
三、疾病指导1.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保持病室安静,定时通风。
保持舒适体位,监测患儿的体温、热型,有伴随症状,遵医嘱药物降温。
评估有无脱水症状,保证液体量。
2.注意患儿安全:有专人守护,惊厥发作时立即置压舌板或舌垫于上齿与下齿之间,取侧卧位,适当应用约束带。
3.昏迷的护理:侧卧位,定时翻身及按摩皮肤,防止出现压疮。
轻拍患儿背部,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4.积极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1)恢复脑功能:去除影响患儿情绪的不良因素,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患儿存在的幻觉、定向力错误的现象采取适当措施,提供保护性照顾。
(2)恢复肢体功能:保持肢体呈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尽早帮助患儿逐渐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观察瞳孔及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如发现呼吸节律不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提示有脑疝及呼吸衰竭发生。
(2)观察意识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应警惕脑水肿。
四、出院指导1.向患儿和家长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及保护患儿的一般知识。
2.有肢体瘫痪患儿,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及早加强功能锻炼和肌肉按摩,以促进康复, 有语言障碍者,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参考文献:《儿科护理学》第6版拟定:夏**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病毒性脑炎指南病毒性脑炎指南:预防与治疗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影响到脑部,导致头痛、发热、呕吐、癫痫等临床症状。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病毒性脑炎的预防与治疗,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了解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主要由多种病毒引起,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呼吸道、皮肤、食品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感染脑部。
在感染病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发热、呕吐、癫痫等。
二、预防病毒性脑炎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3、避免过度劳累:充足的休息能够有效防止病毒侵入,避免过度劳累。
4、接种疫苗:针对某些特定病毒,可以接种疫苗预防脑炎的发生。
三、病毒性脑炎的治疗1、常规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减轻脑水肿等。
2、抗病毒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毒感染,选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4、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四、总结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确诊病毒性脑炎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包括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脑炎,保障我们的健康。
总之,了解病毒性脑炎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避免过度劳累,我们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确诊病毒性脑炎后,要尽早接受治疗,以便尽快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如有疑虑或出现症状,请及时就医。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概述】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
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
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 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
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1、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
呼吸节律变化。
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感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109/L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小儿病毒性脑炎指南2021English: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is a serious condition that refers to inflammation of the brain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s. It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neurological damage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f not promptly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2021,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have been updated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he guidelin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recognition and prompt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viral therapy if appropriate. Diagnostic workup should include a thorough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appropriat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such as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 vir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sting, and imaging studies. Supportive care is crucial in managing viral encephalitis, including management of seizures, respiratory support if needed, and 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and neurological status. In specific viral etiologies, targeted antiviral therapy may be recommended, such as acyclovir for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treat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s often supportive and focuses on controlling symptoms, as most viral infections do not have specific antiviral treatments available. Prevention of viral encephalitis is also important, and vaccination against certain viruses, such as herpes simplex viru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can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isk. Educ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campaigns are crucial to promote vaccination and other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manage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volving pediatricians,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s, neurologists, and intensive care experts. Further researchis need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as well as to develop new antiviral therapies.中文翻译: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大脑炎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概述】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 等。
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
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
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1、周全的神经系统检查,判别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
呼吸节律变化。
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熏染灶。
【辅助检查】1、血常规病毒熏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熏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XXX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
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诊断标准】
(一)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倦怠、嗜睡。
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二)病毒性脑炎
急性起病,大多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可有精神情绪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部分患儿可有偏瘫,病理征阳性。
病情严重可有失语、多汗、流涎、瘫痪等后遗症。
病死率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可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2.脑脊液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分类计数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大多正常或稍增高,糖含量正常。
3.头颅CT、MRI可有异常。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以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三关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与良好的护理。
成人补液量1500~2000ml/d,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证热量。
(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营养。
(二)控制脑水肿和惊厥。
(三)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
(四)抗病毒治疗。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最常见的病原,约70%的无菌性脑膜炎病例为病毒感染所致。
病毒性脑膜炎是全身病毒感染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多数病例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夏秋季较多。
50%~80%的病例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和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腺病毒是较少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一)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一般为数小时,出现发热(38~40℃)、畏光和眼球运动疼痛、肌痛、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无力等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剧烈头痛、呕吐和轻度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在病毒性脑膜炎时常可缺如。
可有一定程度的嗜睡和易激惹,但易被唤醒,唤醒后言语仍保持连贯。
若出现更严重的神志障碍或神经系统局限性体征或癫痫发作,则意味着脑实质受侵犯,应诊断为脑膜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一般症状轻微,病后几天后开始恢复,多数2周内痊愈。
少数患者的不适和肌痛可持续数周。
(二)病毒所致的非脑膜炎临床表现某些病毒可有特定症状和体征,如皮疹多见于肠道病毒,多呈非瘙痒性红斑和丘疹,局限于头颈部,儿童多见;咽黏膜灰色水疱疱疹咽炎见于A组柯萨奇病毒,胸膜痛、臂丛神经炎、心内膜炎、心肌炎和睾丸炎是B组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特征,颈背和肌肉疼痛应疑及脊髓灰质炎,下运动神经元性肌无力可发生于ECHO和柯萨奇病毒感染,但不严重且为暂时性,非特异性皮疹常见于埃可病毒9型,腮腺炎、睾丸炎和胰腺炎是腮腺病毒感染的特征,但应注意B组柯萨奇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也可引起睾丸炎。
【诊断要点】(一)诊断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CSF 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血白细胞数不增高等,并排除其他病因的脑膜炎,确诊需CSF病原学检查。
阿昔洛韦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抗HSV和相关疱疹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包括VZV。
两项随机试验显示,阿昔洛韦(10毫克/公斤,每日三次)提高成人的结果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死率约70%小于20e30。
5,6甚至与阿昔洛韦治疗结局往往是仍然较差,尤其是高龄患者,减少昏迷评分,或延误的超过48小时之间医院入院开始治疗。
7,8因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最常见的诊断病毒性脑炎在工业化国家,阿昔洛韦治疗是通常开始一旦初始CSF和/或成像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无需等待HSV 通过PCR确认。
然而,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孩子们可以在几小时内死去,于是立即用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在一个病人脑病有只有轻微的混乱,再考虑治疗是明智的腰椎穿刺调查;尤其是在很宽的鉴别诊断,以及相对少见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此外,经验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可以过早的停止诊断途径因为临床医生感到不放心,这延迟的其他病因,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被识别恰当的。
儿科经验已经证明的做法推定抗病毒治疗的所有患者的脑病,没有考虑到可能的诊断,是不beneficial.14然而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临床怀疑脑炎,会有延误进行腰椎穿刺之前,或如果孩子病得很重或恶化,然后阿昔洛韦应该开始早,应该治疗可能的细菌meningitis.16即使阿昔洛韦已经开始在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PCR可能保持积极7e10天,11后腰椎穿刺仍然可以确认的诊断意义。
虽然阿昔洛韦是相对安全有重要的副作用,尤其是肾功能损害二次结晶体和阻塞性nephropathy.161这种可逆肾病通常体现后4天静脉注射治疗可以影响高达20%的patients.162163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监测肾功能降低。
此外,阿昔洛韦的剂量应减少患者预先存在的肾损害,因为它是通过肾脏排泄。
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炎、骨髓衰竭和脑病。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阿昔洛韦原始的随机试验10天。
然而,10天的治疗后的临床复发的报告随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