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专题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36.50 KB
- 文档页数:13
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是企业总部制定的一份综合性分析报告,分析企业的经济工作情况,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它不仅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关的数据,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一、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的目的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的目的是全面分析和评估企业经济工作的状况,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经济工作方案和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的制定涵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运行质量、财务状况、投资运营状况、市场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二、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的内容1. 经济发展状况总部经济工作分析报告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此项分析为企业经济工作分析的核心,是整个报告的基础。
该项分析内容包括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利润增长、资产增长等,同时还需要分析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成本增长等因素。
2. 经济运行质量除了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外,还需要对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包括营业收入、销售利润和销售毛利率等指标。
此项分析需要关注销售量、销售额、利润率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3. 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企业经济工作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涵盖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股东权益、负债率等。
此项分析需要比较多样化的指标和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
此外,还需要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4. 投资运营状况投资运营状况是企业运营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投资、国内外市场的投资等。
此项分析需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投资和外部融资情况,及其投资效益。
另外,还需要关注技术投资和技术运营的发展情况,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技术特长和技术储备情况进行评估。
中共广州市东山区委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现就我区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发展总部经济对提升城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意义1.总部经济是指通过跨国公司(财团)、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在城市特定区域的集聚,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当今时代的总部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生态化经济和全球化经济。
发展总部经济就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的集聚,以带动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扩大地区的经济总量,从而增强地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充分利用我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区深化发展内涵,增大经济总量,增强城区辐射力、集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它将对我区实现信息、资金、人才、服务、管理、技术等方面质与量的提高和扩充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部经济产生的巨大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总部经济的品牌效应,有利于增强我区经济的竞争力;总部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我区经济与国际接轨。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努力将我区总部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从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要求出发,通过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分部设立在本区,发挥其聚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
3.基本原则。
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精心打造总部经济中心和数字型、学习型、生态型城区”的既定方针,从我区的区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协调发展。
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研究报告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研究了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相关背景的梳理和案例分析,结合对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的综合考虑,得出了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本报告旨在为集团高层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对集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区域总部建设的问题。
区域总部作为集团的战略指挥中心,在统筹各地业务的同时,也能够为集团提供更好的资源调配和风险控制能力。
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的目标是实现集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本文将从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关案例分析、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目标的综合考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给出有关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2. 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必要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增加,集团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来协调各地业务。
区域总部的建设能够提高集团内部的协同效率,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能力。
此外,区域总部还能够为集团提供更好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拓展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2.2 可行性在研究集团区域总部建设的可行性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需要评估当前集团业务的地域分布和规模,确定是否存在跨地域业务协同的需求。
其次,需要分析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确保区域总部能够有效地协调各地业务。
最后,还需要考虑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因素,判断区域总部是否能够获得政府支持和市场认可。
3. 相关案例分析3.1 案例一:A集团区域总部建设A集团是一家跨国公司,通过建设区域总部来统一协调其在全球的业务。
A集团在各地分布有多个子公司,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中心,各地业务无法有效协同。
通过建设区域总部,A集团实现了各地业务的协同和资源整合,大大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3.2 案例二:B集团区域总部建设B集团是一家国内大型企业,通过建设区域总部来加强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速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非公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非公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从2003年占企业投资总额的18.4%,提高到2005年的40.6%,两年提高了22.2%,民营经济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营经济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民间资本、私人资本,由几乎为零迅速增长到目前的约6万亿元,并且私营企业已占中国法人企业的60%以上;创造了中国GDP的约40%,创造了中国GDP增量的约60%;解决了中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半,解决了社会新增的非农就业的80%以上;提供了中国税收的约1/5、提供了地县税收的大半;提供了中国出口的约1/5;提供了商品与服务,成为彻底扭转中国短缺经济面貌的一个最重要力量。
据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GDP的比重可能达到近75%;企业规模继续明显扩大,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二)民营经济总部迁移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许多国际生产集团和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性总部在特定城市或区域集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在跨国公司和全国性大公司迁都的热潮中,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迁都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企业总部迁移现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总部迁移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为众多企业所意识,因此许多企业纷纷加入到企业总部迁移行列中,形成了一股迁都潮。
湖南长沙私营纳税大户远大集团、山东的浪潮集团迁都北京,江苏的春兰集团、深圳的平安保险公司、联想的笔记本研发总部等迁都上海,此外还有全国最大规模的电源生产企业双登集团将管理总部由姜堰迁往南京等。
武汉市关于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为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汉设立总部,支持本市优势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总部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现提出如下政策措施:一、本政策所称总部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和总部企业,含区域总部企业)是指在本市注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全球或者一定区域内的企业行使投资控股、运营结算、营销推广、设计研发、财务管理等管理服务职能,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一)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的法人企业,在本市汇总缴纳税款;(二)跨地区或者跨境经营,在湖北省以外至少拥有3家以上分支(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三)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地方财政贡献等符合认定标准;(四)企业承诺在本市经营期限不低于10年。
二、企业(含本市现有企业)申请认定总部企业应当符合本市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对从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互联网产业)的企业申请认定总部企业,优先给予支持。
三、新引进企业申请认定总部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境内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100强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在本市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下同)及以上的企业,在本市实缴注册资本(指实缴注册资本中现金和有形资产部分,下同)不低于1亿元,且其控股母公司总资产不低于20亿元,前2年年度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下同)不低于30亿元,引进后其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不低于10亿元,每年对本市财政贡献不低于2000万元;(二)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在中国境内投资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引进后其在本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美元,且每年对本市财政贡献不低于2000万元;(三)本市现有企业申请认定总部企业,条件同上。
总部企业在本市范围内变更注册地点的,不重复享受总部企业的支持政策。
浅谈总部经济我们国家有关总部经济的理论,最早是由北京市社科院于1999年提出来的。
由于总部经济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及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这一理论一经提出,便迅速风靡全国并首先在大城市得到认可和发展。
但实际上总部经济的形成由来已久。
这样的实例很多,象1973年落成的美国世贸大厦两座110层的大楼内,共驻有贸易、物流、通讯、银行、保险等1200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属于世界级的公司总部,楼内有5万多雇员,这不就是典型的总部经济吗?日本东京银座一带也是同样的情况。
相反,有些地方虽然总部经济的牌子也挂起来了,但由于条件不具备或工作不扎实,楼内空空如也。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形式,更要重视内涵。
只有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有的放矢,才能在创新性的工作中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什么是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某城市或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城市的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IT产业为主体发展起来的。
当IT产品逐渐大众化,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而利润却日趋微薄之时,高新区的危机感迫使它们寻求出路。
2005年8月,来自全国53个高新区的主要负责人齐聚北京丰台总部基地,商讨高新区如何走出发展困境,寻求二次创业的良策。
最后得出“新思路就是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
实际上,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自身条件的优势,已成为全国各地发展总部经济最重要的平台。
发展总部经济确实可以为当地城市及开发区的发展带来诸多利益,如税收、产业、消费、就业、社会资本等。
以武汉为例,据初步统计,武汉目前已经拥有跨国公司分支机构以及跨区域的大集团总部一共一百多家,总部型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武汉市GDP的25%;2004年,总部基地入驻企业在不到丰台1%的土地上就为丰台区带来了占该区16%的税收,这都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