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六章问卷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381.54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的含义: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类型: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自填和邮寄)、访问调查(当面和电话)根据调查的目的或作用: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根据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应用性和学术性根据调查的内容:综合性和专题性▪题材: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回答“他们是谁”这样的问题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有关人们“做了什么”及“怎么做”等方面的资料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的”或“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社会调查的程序:普遍调查的特点;①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②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③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优点:①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②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③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④应用范围十分广泛⑤准确性高思考题1.联系实际说明社会调查的两种主要作用2.列举你所知道的社会调查的例子,并根据其性质或应用领域说明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社会调查行政统计调查:比如全国人口普查。
生活状况调查;比如对某市离退休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对某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等等。
社会问题调查:比如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调查,离婚问题调查,老年社会保障问题调查,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等等。
市场调查:比如化妆品市场调查,饮料市场调查,服装市场调查,家电市场调查等等。
民意调查:比如“非典”期间对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和看法进行调查,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对选民进行的总统选举测验等等。
研究性调查;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学术性社会调查。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
(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
(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2)准备阶段。
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
(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
(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2)准备阶段。
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社会调查研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是:(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认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事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通过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理念--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科学性是其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科学精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立命之本。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6学时)1、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2、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3、社会调查的作用4、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5、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6、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7、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8、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9、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本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难点: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6学时)1、调查课题的类型2、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3、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4、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5、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6. 文献查阅与选题本章重点:选题的标准本章难点: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课题的明确化。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一、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画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1、社会调查的定义社会调查:指的是采用自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3、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特征A、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
B、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三、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1、社会调查的分类a、收集资料的方法:自填问卷和结构访问b、调查研究目的:描述性和解释性c、调查研究时序: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d、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化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四、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1、普遍调查概念和方式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逐个进行调查。
方式:a、统计报表b、直接登记2普查的特点A、工作量大、费事、费力、费钱B、高度集中的组织和统一的安排C、调查项目不能多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a、节省时间、人力、财力b、迅速获得资料c、详细收集信息d、范围广泛e、准确性高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一、调查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2、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二、选题的重要性1、决定调查的方向2、体现调查的水平(专业理论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力、社会经历经验等)3、制约调查的过程4、影响调查的质量三、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2、创造性(独到、新颖)3、可行性4、合适性四、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3、从现有的文献寻找(A、在阅读文献时,带着审视、提问、评论的眼光,不要过于恭敬、崇拜。
风笑天_社会调查方法考研笔记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本书认为社会研究方法中包含着社会调查方法,或者社会调查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方式。
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定义:社会调查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访问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式。
特征:首先,它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程序。
这是调查活动所具有的某种内在规律性。
其次,它主要采取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或者说它主要依靠对被调查者进行特定方式的询问来收集资料。
这是社会调查在手段上、工具上区别与其他社会研究方式和传统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它指的是抽样调查,这使得它与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区别开来,也是它区别与传统社会调查的又一特征。
第四,它要求直接从具体的调查对象那里获取信息,即直接从一个个被调查者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
第五,它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定量资料与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也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后,它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
这种全过程使它有别于那些只将其看做一种资料收集方法的认识。
这一特征是它成为独立的社会研究方式的基础。
3、社会调查的作用:描述状况:客观的、精确的、多方面的综合描述,能为进一步从多种因素、多种现象的相互关系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打下良好的基础。
解释原因:它能够被广泛的用来讨论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尽管它不如实验法有说服力,但随着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它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预测趋势:这种预测同样要以对某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正确解释为基础。
4、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与抽样调查;根据资料收集方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根据目的和作用,可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根据性质和应用领域,可分为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等等。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第一章导论 (2)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6)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9)第四章研究设计 (11)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3)第六章抽样 (16)第七章调查研究 (19)第八章实验研究 (23)第九章文献研究 (24)第十章实地研究 (25)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29)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30)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32)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参见P 4)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 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
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2011-2012学年《社会调查方法》教案部门:新闻系任课教师:谌利导入:现代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从介绍社会调查的历史及其现代社会调查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完成一项社会调查所需的程序、步骤、策略及其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探讨了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研究的成果呈现出来。
概率抽样的方法和设计问卷的方式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完成一项社会调查,尤其是如何选取调查对象和准备调查工具。
本课程的适用对象为本科生,主要教学方式采取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请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二是在期末作一个课堂测验。
第1章导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特点。
主要内容:一、社会调查的概念二、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三、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教学重点: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一、社会调查的概念1.现有的认识在具体定义上,不同学者之间的认识不尽相同。
从社会调查的知识体系的构成上看:一是国内学者通常将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并列作为社会调查中收集资料的几种方法,而国外学者在社会调查中所指的资料收集方法,仅仅只有问卷法和访问法;二是国内学者通常将社会调查分为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种方式,而国外学者所说的社会调查通常仅仅是指抽样调查。
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本门课程所介绍的社会调查(Survey Research),主要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从上节课我们举的社会研究例子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调查研究的几个主要特征:(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第六章抽样一、基本概念1.总体答:总体通常与构成它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在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中的某些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
比如,当对某省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时,该省所有在校大学生的集合就是研究的总体,而每一个在校大学生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
2.样本答: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比如,从某省总数为12.8万人的大学生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这1000名大学生就构成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在社会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在样本中完成的。
3.抽样答: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比如,从3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过程。
4.抽样框答:抽样框又称做抽样范围,它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比如,从一所中学的全体学生中,直接抽出200名学生作为样本,那么,这所中学全体学生的名单就是这次抽样的抽样框。
5.抽样单位答: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比如,单个的大学生既是构成某省12.8万名大学生这一总体的元素,又是从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出1000名大学生的样本时所用的抽样单位;但是,当从这一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出40个班级,而以这40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为样本时,抽样单位(班级)与构成总体的元素(学生)就不是一样的了。
6.参数值答: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第一章导论 (1)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6)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忆 (9)第四章研究设计 (10)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2)第六章抽样 (15)第七章调查研究 (18)第八章实验研究 (22)第九章文献研究 (23)第十章实地研究 (24)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27)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28)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汇报 (30)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法,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开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含: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三个根本特征:〔参见P 4)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法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推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人的特别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肯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到达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 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
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含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一、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画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1、社会调查的定义社会调查:指的是采用自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3、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特征A、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
B、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三、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1、社会调查的分类a、收集资料的方法:自填问卷和结构访问b、调查研究目的:描述性和解释性c、调查研究时序: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d、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化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四、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1、普遍调查概念和方式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逐个进行调查。
方式:a、统计报表b、直接登记2普查的特点A、工作量大、费事、费力、费钱B、高度集中的组织和统一的安排C、调查项目不能多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a、节省时间、人力、财力b、迅速获得资料c、详细收集信息d、范围广泛e、准确性高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一、调查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2、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二、选题的重要性1、决定调查的方向2、体现调查的水平(专业理论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力、社会经历经验等)3、制约调查的过程4、影响调查的质量三、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2、创造性(独到、新颖)3、可行性4、合适性四、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3、从现有的文献寻找(A、在阅读文献时,带着审视、提问、评论的眼光,不要过于恭敬、崇拜。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意义:社会研究方法是各门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各门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科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时所作的一切.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解释;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社会研究者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等。
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具体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方法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式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而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哲学传统和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因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从最纯粹的意义上来说,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范式,定量研究则来源于实证主义,他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去;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说,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而定性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现象的变化过程,、注重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可以说,定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则是深入的“理解”社会现象;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性研究通常与理论建构的目标相伴随,它并不强调在研究开始时对所研究问题有一种明确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