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调查问卷设计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心理学调查问卷设计与应用研究第一章介绍心理学调查问卷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能够收集广泛的信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的行为、态度、感受和观点等。
本文将对心理学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应用进行探讨,包括问卷的构成、编制、实施和分析等方面。
第二章问卷构成问卷的构成是问卷设计的第一步。
问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组织问卷内容?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考虑。
问卷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问题类型问卷的问题类型通常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允许被调查者自由作答,这样能够收集到更细节的信息。
封闭式问题则是在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被调查者观点的答案。
在实践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被调查者的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
2.2 问题数量问卷中的问题数量应该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不建议同时涉及太多主题,避免给被调查者带来过多的负担。
同时,研究者也需要保证问卷内包含足够的问题,以便收集到足够的数据。
2.3 问题顺序问卷中的问题顺序也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问卷应该从简单问题开始,逐渐深入,尽量避免突出敏感问题,引导被调查者思考。
研究者还可以根据题目的主题设置分块,使得问题更具备连贯性。
第三章问卷编制问卷构成完成后,需要进行具体的编制工作。
编制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问卷格式问卷的格式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
线上问卷易于数据收集和分析,但受到网络条件限制;线下问卷则具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但会增加研究者的工作量。
3.2 编写问题在编写问题时,需要保证问题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不要给被调查者产生歧义。
研究者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软件,以提高问卷的效率和准确度。
3.3 设计问卷版面问卷版面设计应该考虑整体视觉效果,使其看起来舒适、易于阅读。
合适的字体、样式和颜色都应该考虑到。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考虑到问卷中的逻辑关系,确保问卷逻辑上的连贯性。
第四章问卷实施问卷实施是问卷调查研究的关键步骤。
研究者需要确定被调查者群体、问卷的发送方式和时间等,保证问卷的有效回收率。
第六章调查问卷设计技术第一节测量设计技术在市场调查中,有时可以通过对二手资料的收集取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情报资料,但大多数情况下要进行实地调查,而实地调查过程中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前者不需要设计问卷,后者则涉及问卷设计的技巧问题。
因为问卷决定了调研方向、调研内容、调研范围和调研成效,问卷设计到位,分析研究时可以事半功倍。
高质量的市场调查表的首要条件是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调查的主体,使所提出的问题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简单短小、内容完整,这需要设计者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从市场调查方法角度看,其中两种知识是最基本的,即建立假设和提出操作定义的知识和测量尺度级别理论知识。
前者关系到市场调查表项目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后者则是选择具体提问角度和方式的基础,关系到收集信息的质量。
一、问卷设计的基础知识(一)理论假设和操作定义的知识所谓理论假设是指本次市场调查设计需要依据一定的市场营销学理论或市场现象,对于有关本次市场调查主体的因素或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例如:假设:广告支出越高,销售量就越大。
在设计初期,设计者尽可能列出所有想到的假设,并以清楚的文字表述出来。
书写假设的方式可以多样,经常使用的有三种类型:第一,条件式假设:格式为:如果A则B;第二,差异式假设:格式为:不同的A则B不同;第三,函数式假设:格式为:B是A的函数。
如果想指出这两者之间共变关系的方向,则可写成B是A的递增(递减)函数例如,当一项市场调查的主题是为了了解关于某产品的市场价格与营销策略时,市场调查表设计者通过大量探测性研究得到如下假设:①不同的产品或成本就会有不同的定价;——采用文献收集法可得到有关资料;②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就会有不同的定价策略;③产品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其价格变动对供需的影响也不同;④消费者心理状态不同其定价策略也不同;②-④构成本次市场调查表项目的基本结构。
市场调查表设计的下一步任务就是指出三个假设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或因素的准确含义,并提出相应的测量指标。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
(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
(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2)准备阶段。
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社会调查研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是:(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认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事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通过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理念--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科学性是其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科学精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立命之本。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6学时)1、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2、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3、社会调查的作用4、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5、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6、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7、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8、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9、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本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难点: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6学时)1、调查课题的类型2、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3、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4、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5、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6. 文献查阅与选题本章重点:选题的标准本章难点: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课题的明确化。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课程代码113104101269课程属性工作技能课时/学分48/2.5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16责任教师课外学时无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主要介绍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与各种设计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各环节的主要理论与各项技术,学会选择调查课题,进行科学地研究设计,并能组织实施和撰写调查报告。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cours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design of social research,includ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ethics,from design to data analysis and report writing.It examines the key varieties of evidence,sampling methods, logic of comparison,and causal reasoning researchers use in their study of social issues.In addition,as a work skills course,you have to discover a social problem,conduct a social survey and write a survey report.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allow students to make sense of the social world,to discover why people think and act like they do and how important institutions 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you with a broad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and tools to study mass communications.But a secondary purpose is to convince you that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can be fun.Most of the semester will-1-focu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ed research,although we will also explore qualitative research.You will learn how to identify problems to study, develop hypothes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specify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check for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tudies and design research projects.You will be exposed to the broad range of designs used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from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surveys,content analysis,focus groups and in-depth interviewing.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从选题、研究设计、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几个阶段,引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各环节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调查》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46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统计学先修课程:统计学、抽样技术毕业要求: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2.可以建立统计模型,获得有效结论3.掌握统计软件及常用数据库工具的使用4.关注国际统计应用的新进展5.基于数据结论,提出决策咨询建议6.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调查是准确及时地捕捉有用信息的基本工具,是帮助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组织的决策者作出正确判断的重要手段。
对于现代管理者而言,了解和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系统介绍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调查的基本理论;(2)熟悉和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理论联系实际,熟悉科学的市场调查,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多媒体的课件讲授为主,组织同学课堂讨论为辅,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际调查,应用调查方法与技能。
该课程采用期末开卷考试或者完成调查设计作业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40-50%和50-6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调查概述第一节调查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应用1、调查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实例2、调查的概念与功能第二节调查的历史发展与调查行业1、调查的产生与发展2、市场调查与民意调查3、国外市场调查行业的状况4、国内市场调查行业的状况5、市场调查的国际准则第三节市场调查的过程1、确定调查主题2、制定调查方案3、实施调查4、调查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撰写调查报告教学重点、难点:国内市场调查行业的状况、市场调查的国际准则和市场调查的基本框架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国内市场调查行业的状况、市场调查的国际准则理解:市场调查的基本框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市场调查、民意调查?2、什么是市场调查的国际准则?3、如何理解市场调查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第二章调查设计中的概念第一节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1、普查2、抽样调查第二节两个总体:目标总体和调查总体1、目标总体2、调查总体第三节两种抽样框:目录框和区域框1、目录框2、区域框第四节两种类型的误差: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1、抽样误差2、非抽样误差教学重点、难点:对每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每种概念的定义理解:每种概念的具体含义掌握:在实际中能很好的应用复习思考题:1、抽样调查和普查的联系与区别?2、如何确定目标总体和抽样总体?3、什么是目录框与区域框?最常用的确定区域框的方法是什么?4、如何理解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第三章调查方案的确定第一节调查问题的确定1、调查问题的提出2、调查问题的确定第二节调查问题的细化1、进行调查问题细化的步骤与过程2、影响调查目标实现的限制因素第三节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1、明确调查总体和调查单位2、确定调查方法3、确定调查时间与地点4、调查经费预算5、调查的组织计划教学重点、难点:调查问题的确定与调查问题的细化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调查问题的提出与确定理解:调查调查问题细化的步骤与过程掌握:确定调查问题的方法和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调查问题进行确定?2、如何进行调查调查问题的细化?3、影响调查目标实现的限制因素有哪些?4、在确定调查总体时应考虑哪些因素?5、如何确定调查方法?第四章数据收集方法第一节数据收集方法一1、文案调查法2、焦点小组座谈法3、深层访谈法4、德尔菲法5、投影技法第二节数据收集方法二1、电话调查2、面访调查3、邮寄调查4、网络调查教学重点、难点: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应用条件复习思考题:1、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应用每种调查方法?第五章调查的抽样设计第一节抽样设计的基本问题1、抽样设计的类型2、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第二节非概率抽样1、方便抽样2、判断抽样3、配额抽样4、雪球抽样5、志愿抽样第三节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6、PPS抽样第四节样本容量的确定1、如何计算样本容量2、如何进行样本容量的分配教学重点、难点: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的特点理解: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的应用条件掌握: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和样本容量的确定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2、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的特点有哪些?3、如何进行非概率抽样?4、如何确定样本容量第六章调查问卷设计第一节问卷的基本结构1、问卷的基本类型2、问卷的一般结构第二节问卷设计的程序1、问卷调查面临的困难2、问卷设计的程序第三节问卷设计的技巧1、各种问题的提问技术2、问句答案设计技巧第四节量表设计1、量表的概念与类型2、调查常用的几种量表3、对量表的评价教学重点、难点:问卷设计的程序和问卷设计的技巧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问卷的基本类型理解:问卷的一般结构和问卷设计的技巧,量表的概念与类型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调查常用的几种量表与设计、量表评价方法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问卷?问卷的一般结构是什么?2、问卷设计的程序?3、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什么?4、问句答案设计的技巧有哪些?5、一个优良问卷的标准是什么?6、什么是量表?7、调查中常用的量表有哪些?8、如何设计量表?9、简述对量表评价的方法?第七章调查的实施第一节调查实施队伍的组织1、实施主管的职责?2、实施督导的职责3、调查员的挑选第二节调查实施队伍的培训1、培训内容2、培训方式3、访问的基本技巧第三节调查实施队伍的监督管理1、调查实施的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2、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3、对调查员的评价教学重点、难点:调查实施队伍的培训和调查实施队伍的监督管理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调查实施队伍各种人员的职责理解:调查实施队伍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如何对调查实施的质量进行控制掌握:调查实施队伍的培训方法、调查实施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以及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复习思考题:1、调查实施主管的职责是什么?调查实施督导的职责是什么?2、如何挑选调查员?3、调查实施队伍的培训内容有哪些?4、调查实施队伍的培训方法有哪些?5、如何安排调查实施的经费预算和进度?6、如何提高调查实施的质量?第八章调查数据的整理第一节调查资料的审核和校订一、调查资料的审核二、调查资料的校订第二节调查资料的编码和录入1、事前编码2、事后编码3、数据录入4、数据的检查第三节调查数据的统计预处理1、缺失数据的处理2、加权处理3、原始数据或变量的转换教学重点、难点:调查资料的审核和校订、调查资料的编码和录入、调查数据的统计预处理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调查资料的审核方法、问卷事前和事后编码理解:调查资料的校订的方法、资料编码的方法掌握:数据的检查、调查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2、什么是事前编码和事后编码?3、如何对了入的数据进行检查?4、如何对缺失数据处理?5、为什么要加权处理、如何加权处理?第九章数据分析与撰写调查报告第一节数据的分析1、数据的描述分析2、数据的推断分析3、多元变量分析第二节调查报告的撰写1、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2、调查报告的类型和格式3、撰写书面调查报告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难点: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理解:数据分析方法的原理、调查报告的类型和格式掌握:能够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撰写调查报告复习思考题:1、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2、数据推断分析的目的是什么?3、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调查报告的类型和格式是什么?5、撰写书面调查报告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五、主要参考书[1]简明、金勇进、蒋妍,《市场调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 柯慧新、丁立宏,《市场调查与分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3]《调查技能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4]倪加勋,《调查概论》,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执笔人:刘娟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第六章调查问卷设计技术一、填空题1、市场调查中常用的测量尺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定类测量尺度、定序测量尺度、定距测量尺度、定比测量尺度。
2、态度测量表法所应用的主要量表有类别量表、顺序量表、差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3、量表中的数字仅仅用来分类的量表是顺序量表,量表中的数字不仅能分类,还具有排序功能的量表是顺序量表,量表中的数字同时具有分类、排序、显示各类别之间差距的量表是等距量表。
4、调查问卷按问题答案划分可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半封闭式三种形式。
5、调查问卷按用途划分可分为甄别问卷、调查问卷、复核问卷三种形式。
6、问卷设计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一份问卷通常包括起始部分、过滤部分、主体部分地区、和背景部分四部分。
7、问卷中问题的设置从形式上可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从内容上可分为事实问题和态度问题。
8、问卷中问题答案设计必须遵循有穷尽性和互斥性两条基本原则。
二、判断题1、类别量表的级别比定距量表要高。
(×)2、能表示事物之间的顺序,并能比较其差别的量表是定距量表。
(√)3、定距量表具有绝对零点而定比量表不具有绝对零点,因此前者可以进行乘除运算而后者不可以。
(×)4、市场调查中常用的态度量表主要有顺序量表和定距量表。
(×)5、比较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6、评分量表属于类别量表。
(×)7、常量和量表是非比较量表的一种。
(×)8、语义差别量表是一个7级评分量表,其两端由极端词语构成。
(√)9、剔除不符合调查要求的调查对象入样的问卷称为封闭式问卷。
(×)10、关于被调查者背景资料的问题要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
(√)11、两项选择法的优点是态度明确,便于汇总。
缺点是不能了解被调查者的意见和其他问题。
(√)12、提问时为了使问句优美一些,应尽可能使用长句。
(×)13、为了节省问卷篇幅,一个问句中可以同时提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
(×)14、诱导性问题是指暗示了答案的问题。
(√)15、为了获得消费者收入的准确数据,对于收入项目的设计通常采用填空法。
(×)三、选择题1、测量是按照特定规则将数字分配给目标、人或事件将其量化的过程。
如果一组数据在量表中仅仅用来分类,那么这种量表称为( B )。
A、顺序量表;B、类别量表;C、等距量表;D、定比量表。
2、类别量表的主要功能是(A)A、分类B、分类和排序C、A、B和显示差距D、A、B、C和显示比率关系3、测量消费者对类别之间的次序关系的量表是( B)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定比量表4、顺序量表的主要功能是( B )A、分类B、分类和排序C、A、B和显示差距D、A、B、C和显示比率关系5、请对以下产品按您的喜爱程度给予适当的分数(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丁产品,戊产品。
请问以上使用的是哪种态度量表技术?( D )A、类别量表;B、差距量表;C、定比量表;D、顺序量表6、用于测量消费者对于喜欢或不喜欢商品次序的差异距离的量表是(C)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差距量表D、等比量表7、差距量表的主要功能是( C )A、分类B、分类和排序C、A、B和显示差距D、A、B、C和显示比率关系8、在所有量表中,级别最高的量表是(D )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差距量表D、定比量表9、态度测量表法中,较少采用的量表是(C)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定比量表D、差距量表10、“对下列6种品牌的洗衣粉,请按您的喜爱程度分别给予适当分数(最喜爱的给6分,最不喜爱的给1分)( D )奥妙立白纳爱斯奇强白猫佳美”以上采用的是哪种态度测量方法?( D )A、评比量表法;B、配对比较量表法;C、固定总数量表法;D、等级排序量表。
11、对以下品牌的商品给予一定分数,其总分为100。
(1)A品牌;(2)B品牌;(3)C品牌;(4)D品牌。
以上使用的是哪种态度测量方法?( C )A、评比量表法;B、配对比较量表法;C、固定总数量表法;D、顺序量表法。
12、在以下两个航空公司中,从总体服务质量来看,您觉得哪个更好一些?∙甲航空公司∙乙航空公司以上采用的是哪种态度测量方法?(B)A、评比量表法;B、配对比较量表法;C、固定总数量表法;D、等级排序量表。
13、以下量表设计属于哪种类型?( B )完全不不很不无重很非常重要重要重要所谓要重要重要1 2 3 4 5 6 7A、评比量表法;B、连续评分量表;C、固定总数量表法;D、等级排序量表。
14、评比量表的特点是,提出的问题以两端为极端,中间按程度顺序排列,以此表测量消费者的态度。
这种量表属于(B)A、数值分配量表B、顺序量表C、差距量表D、定比量表15、评比量表是一种(B)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等比量表D、差距量表16、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的是(A)A、调查的目的B、调查问题的顺序C、问卷的测试D、问卷的修改17、问卷中不设置固定答案,让被访者自由发挥的问卷类型是:( D )A、结构式问卷;B、半结构式问卷;C、自填式问卷;D、开放式问卷。
18、“您乘坐过哪家航空公司的班机”这样的提问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C )A、没有使用短句B、具有双重含义提问C、用词不确切D、诱导性提问19、“请问您的月收入是”这种提问设计有何不妥之处?(B )A、用否定形式提问B、直接问了敏感性问题C、使用了专业术语D、诱导性提问20、问题在问卷中的排练顺序为:A、过滤问题过渡问题热身问题复杂问题个人资料;B、过滤问题个人资料热身问题过渡问题复杂问题;C、过渡问题热身问题过滤问题个人资料复杂问题;D、过滤问题热身问题过渡问题复杂问题个人资料四、多选题1、非抽样误差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有(BCE )A、抽样方法选择不当B、调查计划不周,划分范围不准C、调查项目设计不当D、样本数目确定不当E、记录、计算、汇总误差2、预测的量表有多种,这些不同的量表,反应了不同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者购买意向,可以用来解决不同的调查问题,主要分为 ( ABCD)A、类别量表B、顺序量表C、差距量表D、定比量表E、态度测量表3、差距量表的主要功能有(ABC )A、分类B、排序C、显示差距D、显示比率关系4、以下量表属于比较量表的有(AB )A、配对比较量表B、等级排序量表C、语义差别量表D、常量和量表E、利克特量表5、问卷按问题答案划分为(ABE )A、封闭式问卷B、开放式问卷C、调查问卷D、甄别问卷E、半封闭式问卷5、一份问卷通常由几部分组成 ( ACD )A、前言B、正文C、主体内容D、结束语E、总结6、封闭式问题的提问形式通常有:(ABCDE )A、填空法B、二项选择法C、顺序选择法D、评定尺度法E、多项选择法7、问卷中的问题从内容上可分为:BDA、开放式问题B、事实问题C、封闭式问题D、态度问题8、对敏感性问题要间接提问,主要要求有(ABD )A、用第三人称提问B、不要求被调查对象提供具体数据C、将敏感性问题放在问卷前面D、将敏感性问题放在问卷后面9、对问卷中提问设计要求做到:(ABCE)A、用短句提问B、用词确切、通俗C、不提双重含义的问题D、可以用否定形式提问E、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10、答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BC )A、完整性B、穷尽性C、互斥性D、新颖性E、经济性五、名词解释1、测量2、类别量表3、顺序量表4、差距量表5、定比量表6、常量和量表是指由调查者规定总数值,由被调查者将数值进行分配,通过分配数值的不同来表明不同态度的测量表。
7、配对比较量表8、两项选择法:又称是非法,回答问题是有两项答案中选择其一,答案只有是与否两种。
9、穷尽性10、互斥性六、简答题1、态度测量表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量表有何功能?2、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
3、在问卷设计的提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提问技巧)(1)尽量用短句不用长句;(2)用词确切、通俗;(3)不提双重含义的问题;(4)避免诱导性提问;(5)不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4、如何安排问卷中问题的顺序?(1)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2)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3)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4)按照“行为—态度—个人资料”的顺序排列(5)按照时间顺序、难易顺序、类别顺序(询问同一事物的问题)等逻辑顺序排列。
七、应用题1、写一份规范的问卷问候语。
2、学会用所学问卷设计技巧设计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