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计算
• 分散染料浸染涤纶织物配方如下:
•
分散红3B
0.6%
•
分散兰2B
0.9%
•
HAC
0.5ml/L 试计算配方中各组分的
•
平平加O 0.5g/L 实际用量(织物300Kg,
•
浴比1:20)
• 解:所需分散红3B的用量为:300×0.6%=1.8 Kg
• 所需分散兰2B的用量为:300×0.9%=2.7 Kg
载体染色法(T/W)浸染
• 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
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 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 体
• 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
纤维空隙增大,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同时由于载体本身 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 把染料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 而且能减少纤维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 入纤维空隙区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促使染料与 纤维结合,从而完成染色步骤。染色结束后,利用碱洗, 使载体完全去除。常用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 甲酯等,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目前已很少应 用
• 分散染料与涤纶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即上
染能力强
• 玻璃化温度为80度, 染色升温时,80度以前
可以全速升温(10度/分),80度以后,应该缓慢 升温(1-2度/分)。这是由于80度以前涤纶处 于玻璃态,80度后涤纶处于高弹态(分子 链运动加剧,分子结构变疏松,分散染料 分子容易进入)最后升到130度,保温。
•
汽蒸温度:100℃—103℃ 汽蒸时
间:2分钟
活性染料二浴法轧染
• (1)工艺流程:
• 浸轧染液→烘干→浸轧固色液→汽蒸→水洗→皂洗→水洗
→烘干
• 2)轧染液配方:染料 x g/L
•
润湿剂 1—3 g/L
•
5%海浆 30—40 g/L
•
尿素 0—100 g/L
•
防染盐S 0—10 g/L
• 固色液配方
• 1.纯粹化学性固色 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
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牢度强)
• 例如: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彼此形成共价键
结合。阳离子染料与改性涤纶形成离子键
• 2.物理化学性固着 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吸
引及氢键的形成,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许多 染棉的染料,如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 等都是依赖这种引力而固着在纤维上的。
染色原理及工艺
• 在弱酸性条件下,酸性染料与锦纶反应形成离子
键。
• 工艺流程:织物—染色—后处理
• 工艺配方:酸性染料:x%
•
醋酸:0.5ml/L
•
平平加O:0.5g/L
染色操作:染料用热水溶解备用,平平加O用60度热水 溶化, 加入平平加O溶液,醋酸,加温至40度, 运转 10分钟后,加入染料溶液, 在30—40分钟内升温至 沸,染40—60分钟,染后水洗,固色。
• 由于染色速度过快,一般要加元明粉缓染,或
加缓染剂.
• 阳离子染料与腈纶或改性涤纶固着后形成
离子键.
浸染染色工艺及操作
• 染色处方(纯腈纶织物浸染艳红色):
• 阳离子嫩黄7GL(500%)
0.12%
• 阳离子艳红5GN(250%)
2.40%
• 醋酸(98%)
2.50%
• 醋酸钠
1.0%
• 无水硫酸钠
染色原理
染色的定义
• 染色是把纤维材料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它是借
助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者 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染料而使整个纺织品成 为有色物体。染色产品不但要求色泽均匀,而且 必须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 根据染色加工的对象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织物
染色、纱线染色和散纤维染色等三种
• 过程:拿到一块样布后,必须先染小样,把样布
的颜色给打出来,然后经适当计算,才能放大样。
• 来样打样工艺
• 工散染料
X%
•
平平加 O
0.5g/L
•
醋酸(HAC)
0.5ml/L
• 工艺条件:织物2g, 母液浓度2g/L,
•
浴比:1:40, T=130度, t=30min
料)走2道,称为保温。
• (3)染色时先加入染料总用量的3/5,在规定的染色温度
下染1道后,再加入其余2/5的染料,在第3、4道末加入食 盐。食盐中应不含钙、镁盐类,以免影响色光的鲜艳度。
• (4)染后水洗,水的流量要适中。染后织物要及时烘干,
烘筒的温度应采用先低后高,经固色后的织物影响较小。
混纺织物染色(T/R为例)
• 还原清洗(中深色)
• 纯碱
2g/L
• 保险粉
1g/L
• 洗涤剂
0.1~0.3g/L
工艺条件
• T=130度, t=15—45min • 浴比: 1:20 • 浴比:浸染时,织物的质量与染液体积之
比
• 例如:现织物质量为:300Kg, 则根据浴比,
染液的体积为:300*20=6000L
染小样到放大样
染色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适用于绞纱染色机、溢流染色
机、平幅无张力卷染机等染色设备。
直接染料染色 (卷染)
• 1.工艺流程
• 卷轴→卷染→水洗(固色处理)→冷水上
卷。
• 项目
浅色 中色
深色
• 处方:染料 0.2以下 0.2-1% 1%以上
• 纯碱(g/L) 0-1
1-1.5 1.5-2
• 食盐(g/L) 0
3-7 7-15
条件及操作
• 工艺条件: 染色6-12道, 温度100度 • 水洗 2-4道,室温 • .卷染操作注意事项 • (1)染料先用热软水调匀后溶解,有些染料宜加些润湿
剂先调成浆状,然后再加热水溶解,用时将已溶解的染料 过滤加入染缸内。
• (2)染前将织物在染缸上先用80℃左右的热水(不含染
染色拼色
•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 橙+绿=黄灰, 绿+紫=蓝灰,紫+橙=红灰(p22) • 单拼色颜色最鲜艳,三拼色最暗 • 余色原理应用:红光重,可适当加入绿色的来消除.
绿色是有黄加蓝,那就适当加一些黄,蓝的染料
• 红色的余色是绿色,黄色的余色是紫色,兰色的余色
是橙色, 利用余色原理可能导致色光偏暗
• 方法不同分为:浸染与轧染
染色基本过程
• 1.吸附 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
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 过程称为吸附。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 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 2.扩散 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
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由于吸附 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 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 3.固着 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
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共价键,离子键
染料与纤维的固着方式
• (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 染料在纤维内固
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不同的 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 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
烧碱 15—40 g/L
• 氧化液配方: 双氧水 0.5—1.5 g/L
• 5)工艺条件:一浸一轧 ,浸轧温度:室温,轧液率65-
75%
• 红外线与热风结合烘干
• 汽蒸温度:100℃—103℃ 汽蒸时间:2分钟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和改性涤纶
• 腈纶采用阳离子染料在较高温度(100度)下
进行染色,可得深浓鲜艳的色泽,腈纶的 染色一般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同时应尽 量避免过高温度染色。
• t=30-40分(固色),浴比:1:20
• 浴比1 :6(气流缸)
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 写出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工艺
• 工艺流程
• 浸轧悬体染液→烘干→浸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
皂煮→水洗→烘干
• 轧染液配方: 染料 x g/L
•
扩散剂 0.5—1.5 g/L
• 还原液配方:保险粉 15—40 g/L
• 平平加O的作用:使染料均匀的上染到织物
上。
热溶染色法(轧染T/C)
• 工艺流程
• 浸轧染液 (二浸二轧,轧余率65%,室温)→预烘(8O~
120℃)→热溶(180~210℃,2~1min)→套染棉。
• 工艺处方
• 分散蓝2BLN
1.5g/L.
• 润湿剂JFC
lml/L
• 扩散剂
1g/L
• 3%海藻酸钠浆
5~1Og/L
热溶染色法注意点
•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
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 的分散染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 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 (高温型),选择适当的热溶温度和时间。 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 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棉 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 处理。若在热熔法染色后还要进行棉部分 的套染,则可在套染后选行后处理。 )
• 一般对色在标准灯箱下进行,最好在暗室
里,无其他光干扰。常用光源D65。
•
纯碱 8—20 g/L
•
食盐 20—30 g/L
• 4)工艺条件:一浸一轧,浸轧温度:室温,轧液率:
70%—80%
•
汽蒸温度:100℃—103℃ 汽蒸时间:2分钟
活性染料一浴法浸染
• 工艺流程:织物—染色—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