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1
浙江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共享平台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已成为一种受人瞩目的教育形式。
浙江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共享平台是浙江省教育厅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促进高校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浙江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共享平台的推出,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浙江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共享平台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的,为浙江省内高校提供一个共享教学资源的平台。
高校可以将优质的课程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其他高校可以免费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平台特点1. 全面丰富的课程资源:浙江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共享平台汇集了浙江高等教育机构的优质课程资源,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在线课程。
2.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平台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无论是在线课堂直播、录播课程还是互动讨论,都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优秀教师的在线辅导:平台上的课程由各高校的优秀教师设计和讲授,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在线辅导服务。
学生无需担心无法获得及时的指导和解答问题的困扰。
4. 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交流功能,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
这种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5. 优质学习体验:平台注重用户体验,为学生提供友好、简洁的界面设计,确保学生在使用平台时有良好的体验。
同时,平台还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为其推荐适合的课程资源。
三、使用流程1. 注册登录:学生需要先注册一个账号,然后通过账号登录平台。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
在线开放式的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把高校教师和学习者作为服务的主体,实现优化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推动高等学校优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高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变课程评价考核机制,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线开放的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更为广大的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
贴心大学的网络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专业学科间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通过贴心大学网络平台,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性、交互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可便利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了对学习者的评价和监测,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习的学习情况;建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多方位评价模式,建立在线课程测试,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
在
线开放式的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把高校教师和学习者作为服务的
主体,实现优化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推动高
等学校优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高校转变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变课程评价
考核机制,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推动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
间的限制,在线开放的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更为广大的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
贴心大学的网络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专业学科间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通过贴心大学网络平台,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性、交互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可便利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了对学习者的评价和监测,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习的学习情况;建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多方位评价模式,建立在线课程测试,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作者:龙仲芬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5期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国家精品课程经过九年的建设既有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资源的不足以及示范性不够导致的共享功能缺失。
目前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通过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共享性来促进精品课程的深入建设。
本文在挖掘精品课建设所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精品共享课建设的背景精品课程建设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定义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经过九年的建设,一些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了稳定的教师团队、有了比较好的教材、课程资源库也越来越丰富。
但不可否认的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1:课程网站使用率不高。
造成使用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建设课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申报。
申报成功之后不注重后继的维护与推广使用。
2023年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概述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正迅速发生着变革。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而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出台,将对我国线上教育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本文将针对2023年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重要意义1.1 传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教育在教学资源有限、地域限制、教学方式单一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挑战。
而线上教育的兴起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拓展教学边界,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共享和利用。
1.2 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出台,可以对线上教育进行规范和引领,促进线上教育的健康发展。
它还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1.3 面向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线上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将对未来线上教育的发展路径和方向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应对未来的挑战,把握未来的机遇。
二、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的内涵与特点2.1 规范性与引领性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作为国家层面的标准,具有强大的规范性和引领性。
它将为线上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规范和指导,对促进线上教育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优质内容与多样化形式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对课程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求课程内容具有高质量、高价值,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将有助于提升上线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3 开放共享与互动交流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还强调课程的开放共享和互动交流,要求课程具有开放性,能够方便学习者进行共享和互动,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目标及政策意义一、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自1999年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截至2008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184所,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1%(去除独立学院)。
普通教育高职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43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10.6万人,在校生数达到916.8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教育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51.1%和在校学生数的45.4%。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此时,一个问题也开始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4号),并于2003年在此基础上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
2003年1月份开始,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教育(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利用5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国家精品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向全国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__号)又重点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重点建设3 000种国家规划教材,以配合当前高职领域内的改革。
如此背景之下,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大多遵循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把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于精品课程建设。
截止2007年,共建成1 68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高职高专精品课程414门,完成了“质量工程”曾提出的“利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项目预期目标。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我部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现就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内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同步上网。
——整体规划、择优遴选。
教育部对精品视频公开课进行整体规划,制订建设标准。
高等学校结合本校特色自主建设,严格审查,并组织师生对课程进行评价,择优申报。
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遴选。
——分批建设、同步上网。
教育部对遴选出的课程,采用“建设一批、推出一批”的方式,在共享系统上和确定的公共门户网站上同步推出。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意义
高校开展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贴心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PC+移动端的课程完美结合,满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各个基本资源建设、拓展资源建设、作业考试系统和交流工具。
有利于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课程信息化的建设。
教师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时候,可以说,建设资源共享课促使教师不得不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整体水平,加快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