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如指掌的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6.04 KB
- 文档页数:2
[了如指掌的意思]了如指掌了如指掌篇(1):舌尖上的家乡味作文舌尖上的家乡味作文在我的家乡——古色古香的常州有很多著名的特色美食和小吃。
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吃货",当然对常州的美食了如指掌了!第一,银丝面!走进中华老字号——银丝面馆,来碗热气腾腾的银丝面再好不过。
一碗刚刚出锅的面条,散着一层飘渺的白雾,缭绕在白瓷碗周围,好像为它披上一层薄薄的,乳白色的轻纱。
吹开薄雾,才能看见一排排纯白色的面条安静地躺在鲜香的汤汁中,好像在悠闲地泡着温泉。
轻轻搅动面条,几点翠绿的葱花,粉嫩的肉沫便露出来。
惬意地一吮一吸,面条就"咻"的一声滑进了我的嘴里。
面粉的味道伴着葱花的香味和肉沫的风味,在我口腔中萦绕、盘旋。
那纤细柔软的银丝面,就好像春天里那如牛毛,似花针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又好像柔软的蚕丝,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似乎晶莹剔透,虽然柔软洁白,但看起来韧劲儿十足,好像真的可以编织成一条舒适的蚕丝围巾。
让我不禁感叹:"此食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吃"啊!第二,四喜汤团!这里的四喜汤团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是一咸三甜!常州人爱吃甜的,于是,四个汤团便有四种味道,分别是咸咸的肉馅,香香的芝麻馅,甜甜的豆沙馅,还有一种百果馅的。
百果馅是汤团中最花哨的一种。
它是由瓜子仁、花生仁、红绿丝等各种原料捣碎后混合而成,这也是它叫"百果馅"的原因。
它的味道很奇妙,既有花生、瓜子的爽口,又有红绿丝的甜度,在吃的时候可以品尝到馅料的软糯可口,又可以嚼到花生、瓜子仁,真是令人赞不绝口。
豆沙馅也是令人口水直流。
白色晶莹的外皮,红色豆沙的外皮,红色豆沙在里面若隐若现,如同一位害羞的西域姑娘用半透明的面纱遮住脸庞;又仿佛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在向食客招手,谁都忍不住去咬一口。
尝到里面的馅时,甜腻顿时充满了整个口腔,在唇齿中快乐地舞蹈。
家乡的美味勾起了我这位"正宗吃货"的遐想。
成语故事了如指掌孙悟空
话说在那遥远的古代,有个猴王,名叫孙悟空。
这猴王可不一般,他可是个神通广大的主儿,能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那叫一个快啊!
话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大王,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可他心里总有个疙瘩,就是想学点真本事。
于是乎,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菩提祖师,学了一身好本领。
学成归来,孙悟空那叫一个得意洋洋。
他用学到的本领,大闹天宫,把天庭搅得天翻地覆。
玉帝派了十万天兵天将去捉拿他,结果呢?还不是被猴王耍得团团转。
后来,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
直到唐僧出现,孙悟空才得以重见天日。
他跟了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保护师傅,那叫一个忠心耿耿。
孙悟空的故事,真是让人听了又听,乐此不疲。
他那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精神,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
他的故事,就像那老酒,越陈越香,让人回味无穷。
猴王孙悟空,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他教会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问你孙悟空的故事,你可得告诉他,这猴王的本事,那可是了如指掌,比谁都清楚!嘿,这不就是咱们的超级英雄嘛!。
了如指掌的成语故事了如指掌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了如指掌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拼音】:liǎo rú zhí zhǎng【典故】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论语·八佾》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释义】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用法】作谓语;指对事物十分了解【近义词】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洞若观火【反义词】疑团莫释、一团漆黑【成语故事】: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造句】:1、他对昨天所发生的事了如指掌,你是瞒不过他的。
2、他是当地土生土长干部,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3、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他尤其了如指掌。
4、如果你对你需要的词语了如指掌,你就能将它们信手拈来。
5、你已经对整座城市的布局了如指掌。
6、这家咖啡厅的老板,对每个熟客喜好的口味了如指掌,而且都能掌握得恰方好处,难怪大家一再光顾。
7、并非白痴的奥朗德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8、各政府对此了如指掌,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种充满热情的黑客。
9、我们对鸡块几乎了如指掌,但却不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10、他狠喜欢翻阅汽车杂志,对各厂牌的车了如指掌,是个标准的汽车迷。
11、她老爱看些八卦杂志,所以对许多公众人物的私生活了如指掌,一跟她聊起来,她就如数家珍地说个没完。
12、卢对美国预算了如指掌。
【成语典故】《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
成语故事手抄报大全手抄报一:成语故事【破天荒】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
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
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眼中钉】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
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佼佼者】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贱骨头】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
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
可是个贱骨头。
”【莫须有】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
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
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
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直言不讳】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
刘波身患重病,估计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已经无能为力了。
他上一道奏疏,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情况与治国建议讲出来,希望孝武帝重用能人守疆土【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成语故事了如指掌》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叫“了如指掌”。
“了如指掌”这个成语呀,意思是对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就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成语呢?听我给你们讲讲。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叫小明。
小明特别爱观察和思考。
有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个陌生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但是小明呢,他悄悄地观察这个人的一举一动。
他看到这个人走路的样子、说话的语气,还有和别人打交道的方式。
然后,小明就跟大家说:“我对这个人已经了如指掌啦!”
大家都不相信,问他:“你怎么就知道啦?”
小明就说:“你们看呀,他穿的衣服很旧,说明他可能日子过得不太好。
他说话很快,说明他性子急。
而且他总是问关于村子里哪里有值钱东西的问题,肯定不是好人。
”
结果呢,后来发现这个人真的是个小偷,想来村子里偷东西的。
从那以后,大家都夸小明对事情能了如指掌。
再比如说,咱们学习的时候。
如果对数学的公式、语文的课文都能了如指掌,那考试的时候就不害怕啦。
还有啊,如果咱们对好朋友的喜好了如指掌,就能送他们喜欢的礼物,让他们更开心。
比如说,小花知道她的好朋友小丽特别喜欢粉色的蝴蝶结,在小丽生日的时候,小花送了一个粉色蝴蝶结给小丽,小丽可高兴啦!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能用到“了如指掌”这个成语呢?
就像有个小朋友,对自己的玩具摆放位置了如指掌,想玩哪个一下子就能找到。
所以呀,咱们要多观察、多思考,这样就能对很多事情了如指掌啦!。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1.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各自的马都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齐威王总是用自己的上马对田忌的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做渣”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纯差悄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慌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2.直言不讳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
十个成语故事的大概意思要简短一点1、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习语故事】从前,有一个智者听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不好,但吃枣却正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不嚼,吃枣不嚼,这样才不会伤牙伤脾,人们都嘲笑他把枣都吞了。
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习语故事】据说在古代,天空中同时出现了10个太阳,大地被烤焦了。
后羿射下9个太阳为民除害,西天王母娘娘赏赐他长生不老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偷了这些药。
突然,她变成了神仙,飞到了天宫。
王母娘娘惩罚了她,让她在广寒宫好好想想。
7、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
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
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
8、舍生取义【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
成语故事简短50字左右出奇制胜【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在燕国乐毅将军攻齐时,运用计谋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长官。
燕国还在继续侵占齐国的土地,田单利用反间计,离间燕惠王与乐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齐兵的鼻子激起齐兵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十步芳草【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
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
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沧海桑田【成语故事】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不拘一格【成语故事】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了如指掌【成语故事】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长风破浪【成语故事】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着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拔苗助长【成语故事】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1、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2、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3、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4、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5、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6、一字千金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年幼继位,由相国吕不韦辅政,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实力,吕不韦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并把这一部10多万字的书挂在咸阳的门市上,宣布谁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除其中一字者,赏给其千金。
20字内的成语故事1、雪中送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尔虞我诈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他写成《后汉书》卷,《齐史》60卷。
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
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
8、舍生取义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
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
了如指掌的故事
【拼音】liǎorúzhízhǎng
【成语故事】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典故】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论语·八佾》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释义】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用法】作谓语;指对事物十分了解
【近义词】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洞若观火
【反义词】疑团莫释、一团漆黑
【英文】knowsomethinglikethepalmofone'shand
【成语例句】
◎当然,还不能就此说人们对鲨鱼的第六感觉都已了如指掌了。
◎陶老对长篇大书情有独钟,对评书的起源、发展了如指掌。
◎所以,文舒菌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对她这种聪明我似乎已经了如指掌。
◎由于周恩来始终对华北的战局非常关注,敌我情况了如指掌,因此仅用一天时间就写出来了。
◎把这几种目录都运用起来,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就了如指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