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6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学习使用容器和水量计测量物体的体积。
3. 掌握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和计量方法。
实验器材:1. 天平2. 容器3. 水量计4.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实验步骤:1. 测量物体的质量:a.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调整使其水平。
b.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等待天平指示的数值稳定。
c. 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2. 测量物体的体积:a. 准备一个容器,并将其放在水量计中。
b. 将容器充满水,并记录下水量计的示数。
c.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容器中,使水位上升,并记录下新的水量计示数。
d. 计算物体的体积。
实验数据:物体1:质量:50g体积:25cm³物体2:质量:75g体积:30cm³物体3:质量:100g体积:35cm³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个标志物体惯性的量。
而体积则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一个描述物体大小的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容器和水量计测量物体的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同质量的物体可以具有相同的体积,而不同体积的物体也可以具有相同的质量。
这是因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两个独立的属性,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实验中使用的天平和水量计是常见的物理实验仪器。
天平通过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
而水量计则通过测量液体的位移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这些仪器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中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质量和体积的概念。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理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及如何使用容器和水量计测量物体的体积。
水沸腾实验报告实验前的思考:1、你要对桌面上的水做什么它才可以沸腾呢?加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2、你看到什么现象就知道水处在沸腾状态?有大量气泡生成,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3、你认为影响加热时间长短的因素有什么?水的质量多少和水的初温4、实验过程你需要记录什么数据?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实验目的: 探究水沸腾中的物理知识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机械停表、火柴、温度计、烧杯、石棉网实验步骤:1、自下而上组装仪器;2、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3、点燃酒精灯开始对水进行加热;4、直至温度达到90℃开始计时,每隔1min中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填入表格中。
5、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温度、气泡、声音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填入表格。
6、根据水沸腾中观察到的现象思考相关的问题。
表格一沸腾前沸腾时温度气泡声音温度气泡声音逐渐升高由大变小沸腾前声音较大保持不变由小变大沸腾后声音较小表格二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温度/℃90℃一、思考、讨论、回答:1、水要沸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达到沸点并不断吸热2、水沸腾前后气泡、声音和温度特点对比。
沸腾前温度逐渐上升,临近沸腾底部生成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产生的声音较大。
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底部生成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产生的声音较小。
3、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的原因分析?沸腾前底部的水接近热源,温度高于上部的水,整杯水的温度是底部高温越往上温度逐渐减低。
由于底部的水吸热先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冷,体积缩小。
4、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的原因分析?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相同,水吸热后不断汽化成水蒸气,因此气泡就越变越大了。
5、沸腾时气泡上升的原因分析?气泡上升的原因是气泡里的是水蒸气,水蒸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会上浮。
或气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气泡所受到的重力,因此而上浮。
6、水沸腾过程属于什么物态变化?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
7、什么现象说明水的内部也发生着物态变化?沸腾时水内部的气泡由小变大,这表明内部的水吸收热量后由液态变为气态生成水蒸气逐渐加入气泡使气泡越变越大。
1.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大柳九年制学校理化组2014年9月1日目录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4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 二观: 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 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时间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10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3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教师评分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教师评分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 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s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教师评分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装置: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实验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第一篇: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 2 个(规格相同),钩码 2 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2.记录数据:手的拉力F /N 钩码受到的重力G /N A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1 /N B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2 /N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 5 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 5 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
实验次数物理量 1 2 3 4 5 质量 m/ kg重力 G/ NG /m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1.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设计:1.观察刻度尺零刻线是否磨损:否量程:0~20 cm分度值:1 mm,硬币直径:25 mm4.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2.用停表测量时间一、实验目的: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二、实验器材:机械停表一块,小车一辆,挡板一块,斜面一个。
三、实验步骤:1.观察表的和,并检验停表的按钮和指针是否正常工作。
2.在斜面上确定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终点处安置挡板3.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由起点处释放,同时按下停表按钮,小车运动到终点的同时再次按下停表按钮。
4.读出并记录停表的读数。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s。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v=S/t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块四、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3、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
4.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三、操作要求:1估测热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2. 估测温水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3. 估测冷水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
四、实验记录: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5.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结论:6.水的沸腾实验目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实验步骤:1.按上图安装好器材2.点燃酒精灯加热水。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本次实验报告单将详细记录八年级物理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关于力、光、电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一:力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力的作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木板和一本厚重的书。
2. 将木板放在桌子上,将书放在木板上。
3. 用手推动木板,观察书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当我们用手推动木板时,书也会随之运动。
当我们用力推动木板时,书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我们用力减小或停止推动木板时,书的运动也会减缓或停止。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我们施加力时,物体会加速运动;当我们减小或停止施加力时,物体的运动也会减缓或停止。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黑暗的房间和一个小孔。
2. 将小孔放在房间的一面墙上。
3. 在小孔的对面放置一个白纸。
实验结果:当我们在黑暗的房间中通过小孔照射光线时,我们可以在对面的白纸上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这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线从一个点发出,沿直线传播到达其他地方。
实验三:电路的搭建实验目的:学习电路的搭建和电流的流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电池、导线和一个灯泡。
2. 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3. 将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结果:当我们将电路搭建完成后,灯泡会亮起。
这说明电流在电路中流动。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流是由正极到负极的方向流动的。
当电路完整连接时,电流就会流动,使灯泡亮起。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物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的作用、光的传播和电路的搭建。
____级__班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测量长方体的边长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3.测量硬币的直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长方体的长/cm长方体的宽/cm长方体的高/cm物理课本长/cm物理课本宽/cm硬币的直径/cm回答问题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认识停表2.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的变化,学会使用方法。
3.测量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4.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回答问题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测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____级__班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一: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3、比较测量结果。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物理实验报告册八年级彭原初中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2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8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9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0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长度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十一、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探究预备1、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的常用测量工具:天平2、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出3、见物理笔记探究目的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提出问题略猜想与假设略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1、用天平称出铜块,铁块的质量2、用天平称出水的质量实验器材天平、烧杯、水、铜块、铁块资料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论证略评估与交流1、用天平称出100个大头针的质量为m,m每个大头针的质量为1002、天平的称量小,不能称量比较大的物体,但是称量比较精确生活中的各种秤称量比较大,可以测量质量大的物体,但称量没有天平精确十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探究预备:1、质量的单位有:t、kg、g、mg换算关系见笔记2、用量筒3、见笔记探究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怎样的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1、用天平称出苹果的质量2、用量筒测量出苹果的体积3、将苹果分成大小不同的四分4、用天平分别称出每小块苹果的质量5、用量筒分别测量出每小块苹果的体积实验器材天平、量筒、苹果、水、小刀分析和论证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评估与交流、1、略2、同种物质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大到原来的2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十三、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探究预备:1、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先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再将固体完全浸没在水中3、第一步、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第二步、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第三步、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探究目的: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提出问题:怎样能减小实验误差?猜想和假设:1、测量石块密度时先测量质量,后测量体积2、第一步、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第二步、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第三步、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1、测量盐水的密度①、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体积为V③、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计算液体密度ρ=V mm21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①、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为m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 1 ③、将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示数为V 2④、计算出密度ρ=21VV m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水、小石块、待测液体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3、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先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2)、 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评估与交流1、 用天平测出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根据公式ρ=Vm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八年级物理实验的内容、步骤、结果和结论,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实验1:平衡与力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平衡与力的关系,了解小车如何保持平衡。
2.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砝码、水平面。
3. 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水平面上,观察其是否平衡。
(2) 向小车上方悬挂一根绳子,并将一砝码系于其下端。
(3) 不断调整砝码的质量,观察小车的平衡情况。
4. 实验结果与结论我们观察到,在小车平衡时,小车上的砝码的质量与悬挂点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砝码质量增加时,我们需要将悬挂点向小车重心的方向调整以保持平衡。
这表明平衡是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的。
三、实验2:光的反射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光在镜面上的反射现象,以及探究入射角、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材料光源、镜子、直尺。
3. 实验步骤(1) 将光源置于实验台上。
(2) 设置一个反射镜,在一定角度下,观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方向。
(3) 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数据。
(4) 改变入射角度,重复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4. 实验结果与结论我们观察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始终等于180度。
这表明光在镜面上的反射服从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实验3:电路中的电流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及其与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材料导线、电池、电阻、安培计。
3.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导线、电阻与电池正确连接组成简单电路。
(2) 在不同位置测量电流,并记录数据。
(3) 改变电阻大小,重复实验操作。
4.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是均匀的,电流大小与电阻呈反比关系,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刻度尺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零刻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
回答问题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物理量 路程s 时间t 平均速度
第一次 第二次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记录数据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2.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回答问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 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凸透镜的焦距f = 2.记录数据: 物距u的范围 成像情况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 、 、 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 、 的(放大、缩小或等于物体大小) 像。
回答问题 当物距u=2f或fu时凸透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 盐水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量筒的最小刻度值 。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cm3)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g) 盐水的密度 (kg/m3)
回答问题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学习测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滴管、细线、小卵石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仪器。 2. 观察天平、量筒的刻度。 3. 天平调0. 4. 系好卵石,称出质量并记录。 5. 100㏕量筒中装入50㏕水。 6. 将卵石放入量筒中,读数,记录。 7. 计算卵石的密度。 8. 整理仪器。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卵石质量 水的初容积(V1) 水的末容积(V2) 卵石体积(V2-V1) 卵石密度
50㏕ ㏕
回答问题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测盐水的密度 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 盐水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量筒的最小刻度值 。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cm3)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g) 盐水的密度 (kg/m3)
回答问题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