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学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3
模具制造工艺学1. 引言模具制造工艺学是研究模具制造过程的学问,主要包括模具的设计、加工工艺以及使用维护等方面内容。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模具在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关键技术。
2.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2.1 模具的定义模具是用于在一定的压力下,对工件(如金属、塑料等)进行成型、加工的工具。
它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2.2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定义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指研究模具制造过程的学问。
它包括模具的设计、加工工艺、材料选取和使用维护等方面,旨在实现高效、精密和经济的模具制造。
3.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流程3.1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模具制造的第一步,它是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合理设计模具的结构和尺寸。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零件的分解、结构的合理性等因素。
3.2 模具加工工艺模具加工工艺是指按照模具设计要求,利用加工设备和工具对模具进行加工和成型的过程。
模具加工工艺包括铣削、钻孔、车削等工艺步骤,以及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
3.3 模具材料选取模具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了模具的性能和寿命。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工具合金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等。
在选取模具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素。
3.4 模具使用维护模具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具使用维护包括清洁、润滑、修复等方面。
4.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关键技术4.1 3D设计技术3D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对模具的精确设计和可视化展示。
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建模,可以快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结构,并进行模拟分析,减少设计错误和成本。
4.2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模具的高精度加工和复杂形状的加工。
通过编程控制机床的运动,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理解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求;4.掌握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学内容1. 模具制造工艺学概述•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作用;•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模具制造的基本步骤•模具设计和制图;•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模具零件的加工和装配。
3. 常用的模具制造工艺•手工制模;•数控加工;•EDM加工;•激光焊接。
4. 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求•模具的设计原则和参数要求;•模具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控制;•模具使用中的维护和保养。
5. 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模具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模具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模具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教师通过对模具制造工艺学概述、基本步骤和常用工艺的讲解,向学生传达知识内容和理论知识。
2.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的模具制造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具制造过程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模具制造工艺学的理解程度。
2.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工艺流程设计等。
3.作业评估: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模具加工设备和工具。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总时长为40个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安排,可按下表进行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模具制造工艺学概述 2模具制造的基本步骤8常用的模具制造工艺10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求10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10七、教学反馈与改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将进行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一章绪论①模具的生产特点:1、属于单件、多品种生产;2、客观要求模具生产周期短3、模具生产的成套性;4、试模和试修;5、模具加工机械化、精密化和自动化生产。
②模具的工艺特点:1、模具加工上尽量采用万用通用机床,通用刀量具和仪器,尽可能地减少专用二类工具的使用数量;2、采用“实配法〞和“同镗法〞,使模具零件的互换性降低,保证加工精度;3、在制造工序安排上,工序相对集中,保证模具加工的质量,进度。
第二章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一、制定模具加工工艺规程作用:1、它是模具投入制造前进行生产准备和技术准备的依据;2、它是组织模具生产和方案管理的重要材料;3、它是规定模具制造过程中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性文件;4、工艺规程是新建或者扩建工厂、车间的根本资料。
根本原那么:保证以最低的生产本钱和最高的生产效率,可靠地加工出符合设计图样所要求的模具产品。
步骤:1,、分析研究模具装配图和审查零件图,2、确定生产类型,3、选择毛胚,4、拟定工艺路线,5、确定工序具体内容,7、填写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艺的根本要求:1、产品质量的可靠性;2、工艺技术的先进性;3、经济性上的合理性;4、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二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①模具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分析〕模具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指所设计的模具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假设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加工精度、外表质量在等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条件用经济的方法方便的加工出来,那么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就好〔假设模具本身机构需要除外〕;反之,⑤。
〔重点:模具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比较P18〕④模具零件采用的毛坯主要有锻件、铸件、焊接件、各种型材及板料等。
1、锻造毛坯:冷冲模的凸模、凹模、模柄等;2、铸造毛坯:上模座和下模座;3、棒料毛坯:导柱、导套等轴、套类零件在台阶直径相差不大是选用,否那么选用锻件。
基准及其分类:根据基准的作用,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1|、设计基准:设计图样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按用途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的选择⑤粗基准的选择原那么:1、应选不加工外表作为粗基准;2、假设要保证某加工外表切除余量均匀,应选改外表为粗基准;3、应选毛坯余量小的外表作为粗基准;4、选做粗基准的外表,尽可能平整,不能有飞边、浇口、冒口和其他缺陷,使工件定位稳定可靠,夹紧方便。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1.课程的性质《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
它主要以冲压模和和塑料模的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以精密异型加工、特种加工为教学重点的一门学科。
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以《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冲压成型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二门课程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加工工艺相关的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模具装配工艺性分析方法,能够进行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和模具装配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
使学生形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流程的制订,分析解决模具制造生产实际工艺问题的岗位技能。
本课程的具体能力目标:(1)具备进行模具零件结构、材料、精度的工艺性分析的能力;(2)掌握模具装配工艺性分析方法;(3)具备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的能力;(4)具备模具装配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的能力;(5)能够制订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流程;(6)能够进行工艺指标控制;(7)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生产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8)能够承担模具加工基层生产技术管理任务。
2.知识目标(1)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如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处理要求等。
(2)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定切削用量等。
(3)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配要求和方法。
(4)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订符合技术规范的工艺文件,并评价、完善工艺方案。
3.能力目标(1)会各类模具零件工艺流程的制订方法,具有对模具各类典型零件常见加工方法正确选用的能力。
1.铣削加工:可以用来加工平面、沟槽,螺纹、齿轮及成型表面,特别是复杂的特型面,几乎都是通过铣削加工完成的。
2.刨削加工:是以单刃刀具刨刀相对于工件做直线往复运动形式的主运动,工件作间隙性移动进给的切削加工方法。
3.行星式内圆磨削:采用行星式内圆磨削时,工件不动,砂轮除高速旋转外,砂轮轴还要围绕着固定中心作旋转运动以实现圆周进给。
4.仿形加工:是以预先制成的靠模作依据,加工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触头与靠模工作表面紧密接触,并沿其表面移动,通过仿形机构,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动作,从而在零件毛坯上加工出与靠模相同型面的零件。
5.常用的有仿形车,铣,刨,磨。
6.仿形车削:主要用于形状复杂的旋转曲面如凸轮、手柄、凸模,凹模型腔或型孔的成型表面的加工。
7.仿形铣削:主要用于加工非旋转体的复杂的成型表面的零件,如凸轮,凸轮轴,螺旋桨叶片,锻模,冷冲模的成型或型腔表面等。
8.仿形铣削有三种基本方式:(1)水平分行(2)垂直分行(3)沿轮廓铣削。
、9.仿形刨削:又称刨床,用于加工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或凸模,其加工精度为0.2MM,表面粗糙度为1.6—0.4um。
10.雕刻加工:是对零件,模具型腔表面或型面上的图案花纹,文字和数字的加工。
11.坐标镗床加工:是在坐标镗床上利用精密坐标测量装置,对零件的孔及孔系进行高精度的切削加工。
主要用于各类箱体,缸体和模具上的孔与孔系的精密加工。
主要附件有:万能回转工作台,中心测定器,各种镗孔夹头和镗杆等。
12.坐标镗床的精密测量装置有:(1)带校正尺的精密丝杆测量装置(2)精密刻度尺—光屏读数器坐标测量装置(3)光栅—数字显示器坐标测量装置。
13.坐标磨床:砂轮的自转,主轴的公转,及主轴的上下往复运动。
14.成型磨削:就是将复杂的成型表面分成若干个平面,圆柱面等简单的形状,然后分段磨削,并使其光滑,圆整,达到图样要求。
15.成型磨削分为两种磨削方法:(1)成型砂轮磨削法(2)夹具磨削法,有精密平口钳。
一、1 模具的生产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即生产技术准备;材料的准备;模具零、组件的加工;装配调试和试用鉴定。
2 生产技术准备阶段工作包括模具图样的设计;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材料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的制定;模具成本的估价。
3 工艺过程:在模具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性能和装配关系的生产过程。
4 模具的工艺文件主要包括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模具装配工艺要点和工艺规程、原材料清单、外购件清单和外协件清单。
模具工艺人员应该在充分理解模具结构、工作原理和要求的情况下。
5 模具工艺工作的主要内容:1 编制工艺文件 2 二类工具设计和工艺编制3处理加工现场技术问题 4 参加试模和鉴定工作。
6 模具工艺的特点:1 模具上尽量采用万能通用机床、通用刀量具和仪器,尽可能地减少专用二类工具的数量。
2 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较多的采用“实配法” 、“同镗法”。
3 在制造工序安排上,工序相对集中,以保证模具加工质量和进度,简化管理和减少工序周转时间。
7 模具的技术经济指标:模具的精度和刚度、模具的生产周期、模具的生产成本和模具的寿命四个基本方面。
8 影响模具精度的主要因素有:1 产品制件的精度 2 模具加工技术手段的水平 3 模具装配钳工的技术水平 4 模具制造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
9 模具的生产周期是从接受模具订货任务开始到模具试模鉴定后交付合格模具所用的时间。
10 影响模具生产周期的主要因素有:1 模具技术和生产的标准化程度 2 模具企业的专门化程度 3 模具生产技术手段的现代化4 模具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11模具生产成本主要因素有: 1 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模具功能的高低 2 模具精度的高低 3 模具材料的选择 4 模具加工设备5 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和企业生产的专门化程度。
12 模具寿命:是指模具在保证产品零件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加工的制件的总数量,它包括工作面的多次修磨和易损件更换后的寿命。
13 不同类型的模具正常损坏的形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工作表面损坏的形式有摩擦损坏、塑性变形、开裂、疲劳损坏、啃伤。
模具制造工艺学第四章磨削模具生产过程:将原料转变为模具成品的全过程磨削是用砂轮或其他磨具对工件进行精加工和超精加工的切削方法。
包括:模具方案策划、结构设计生产技术准备模具成型件加工加工方法: 磨、砂带磨、研磨、抛光装配与试模验收与试用磨削过程:切削、刻划、滑擦模具工艺过程:将模具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自锐性:当切削力超过结合剂强度时,园钝的磨粒就会脱落,露出一成新的磨和性质等,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一部分的过程砂轮特性五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组织模具零件主要有标准、通用零件和成型件磨料:刚玉A、碳化硅C、超硬磨料D 标准、通用件:板料零件、圆柱零件、套类零件粒度:砂轮中磨粒尺寸的大小成型零件:凸模或型芯、凹模或型腔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结合剂:将磨粒黏合在一起,使砂轮具有一定的强度、气孔、硬度和抗腐蚀性、模具加工精度: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动抗潮湿性等陶瓷V、树脂B、橡胶R、青铜J 态精度、静态精度)影响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 硬度:反映磨粒与结合剂的粘结强度。
被加工产品精度、模具加工技术手段水平、模具装配钳工的技术水平、模具的组织:反映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起磨削、研磨、抛光作用的工具,统称磨具(普通/超硬磨具) 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浓度:超硬磨具磨料层内每立方厘米体积内所含的超硬磨料的质量。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加工系统称为工艺系统模具的表面质量:零件加工后表层状态,它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工作性能,尤其磨削运动:主运动(砂轮的旋转运动)径向进给运动轴向进给运动工件运动是可靠性下和寿命。
主要内容有表面层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磨削阶段:初磨阶段、稳定阶段、光磨阶段磨削力:主磨削力、切深力、进给力能的变化。
砂轮修整的作用:去除外层已钝化的磨粒或去除被磨屑堵塞了的一层磨粒,使模具的技术经济分析:生产周期、生产成本、模具寿命(结构、材料、加工质量、工作状态、产品零件状况) 新的磨粒显露出来;使砂轮修整后具有足够数量的有效切削刃,从而提高加工面的质量。
模具工艺规程: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确定一种较合理的加工工艺,将它写成修整的方法:单粒金刚石修整、金刚石粉末烧结型修整器修整法、金刚石超声技术文件来指导生产工艺规程包括:各工序的排列顺序、加工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工艺设备及波修整法工艺措施、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等砂轮的修整用量:修整导程、修整深度、修整次数、光修次数磨削温度:砂轮磨削区温度、沙粒磨削点温度、工件的平均温度工艺规程的作用: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磨削表面质量:粗超度、烧伤、残余应力、裂纹生产前用它做生产准备,生产中用它作生产指挥,生产后用它做生产的检验模具成型磨削:将零件的轮廓线分解成若干直线与圆弧,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段加工工艺规程形式:模具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模具机械加工工序卡、模磨削,使之达到图样的技术要求具机械加工工序操作指导卡、检验卡成型砂轮磨削法(仿形法) 夹具磨削法(范成发) 模具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以工序为单位,简明说明产品零部件的加工过程第五章:模具加工机床模具机械加工工序卡: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文件,它机床的基本结构:执行机构、动力源、传动机构、控制系统、支承系统用来指导工人操作和帮助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掌握零件的加工过程。
传动链:构成一个传动联系的一系列传动件(外联//内联系传动链) 制定模具工艺过程的步骤: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研究分析零件图和机床的分类:通用机床、专门机床、专用机床产品装配图、选择确定毛坯种类结构及尺寸、选择定位基准和加工方法,拟定车床C、钻床Z、镗床T、磨床M、齿轮加工机床Y、螺纹加工机床S、铣床X、工艺路线、确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确信用量及工时额定、选择设刨插床B、拉床L、锯床G 备及工艺装备、填写工艺文件数控机床:以自动化控制技术,用数字化信息进行控制的方法零件的技术要求:加工表面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及表面粗糙度以及热处理要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首先编制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将数控加工程序输入数求和其他技术要求控装置,再由数控装置控制机床主运动的变速、起停,进给运动的方向。
速度、选择毛坯的基本任务是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精度位移的大小,以及其他运动过程。
毛坯种类:铸件、锻件、型材和焊接件数控机床的组成:信息载体(存储零件加工信息的介质)、数控装置(由输入装选择定位基准置、控制器、运算器、输出装置组成)、伺服系统(接收数控装置的指令,驱动基准是确定零件上某些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是计算、机床执行机构运动的驱动部件)、测量反馈装置(由测量部件和相应的测量电路测量或标注尺寸的起点。
根据功能不同可将基准分为设计基准(标注尺寸的起组成,其作用是检测速度和位移,并将信息反馈给数控装置,构成闭环控制系点)和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统)、机床本体选择定位基准时,要保证工件加工精度要求,因此应先选择精基准,在选择粗数控机床的分类: 基准。
按控制方式分:开环/闭环/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精基准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按加工轨迹分:点位/直线/轮廓控制数控机床则、便于装夹原则安排加工工序原则: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适当安排热数控机床的特点和应用: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加工对处理、检验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等辅助工序象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第六章: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第七章模具零部件加工第八章模具装配模具组成部分:工作部分、材料定位部分、卸料部分、模架模具装配过程是按照模具技术要求和各零件间的相互关系,将合格的零件连接抛光方法: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点解抛光、超声波抛光、流体抛光固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成合格的模具,可分为组件装配和总装配磁研磨抛光模具装配内容:将加工好的零件按图纸要求选择装配基准、组件装配、调整、电火花加工过程:介质击穿和通道形成、能量转换、电蚀产品的抛出、间隙介修配、研磨抛光、检验、和试冲(试压)等环节,通过装配达到模具各项精度质的消电离指标和技术要求。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组成部分:机座、立柱、床头箱、主轴、电柜、数控计算模具装配精度: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相关零件的运动精度;相关零件的配合机、液压站、工作介质控制阀等精度;相关零件的接触精度逐点比较插补:偏差判别、坐标进给、偏差计算、终点判别装配尺寸链:在模具装配中,将与某项精度指标有关的各零件的尺寸依次排列,数控格式与指令(BXBYBJGZ):B:分隔符、X Y坐标值(直线为终点绝对值,形成一个封闭的链形尺寸圆弧为起点绝对值),J:计数长度、G:计数方向、Z:加工指令(3B代码编程)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互换发:利用零件制造加工误差保证装配精度—完全互斜线L、圆弧R(顺圆弧S、逆圆弧N)换发(极值法),部分互换发(概率法)修配法:在某零件上预留修配量,在装1,2,3,4表示象限(圆弧以起点定)配时根据实际需要修整预修面来达到装配精度调整法:与修配法相同,利用一电解加工,工件接直流电源阳极,工具解阴极个可以调整的零件来改变它在机器中的位置,或改变一组定尺寸零件来达到装配精度模具零件的紧固方法:紧固件法;压入法;铆接法;热套法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垫片控制法;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工艺尺寸法;工艺定位器法求,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先占有一个正确位置,然后将其固【基本理论】定,使工件在加工中保证这个正确位置不变,这个过程叫做工件定位。
工艺过程:在模具生产过程中,使原材料转换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直接工件定位的要求:相对于机床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保证加工精度,相关的过程。
加工时必须使刀具相对于工件具有正确的位置。
模具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切削和磨削)得到成粗基准选择原则:1、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尺寸要求,品的工艺过程。
选择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如果工件要求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工序: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3、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4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工序是组成工艺、作为粗基准的过程的基本单元。
表面应当平整;5、一般情况下粗基准不重复使用。
定位:工件加工之前在机床上所处的正确位置。
精基准选择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装夹:将所处正确位置的工件夹紧的过程。
位基准,这样可避免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基准不重合误差;2、基准统安装: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一原则在各工序中尽可能选用同一组定位基准,如轴类零件选择轴心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线为定位基准;3、自为基准原则在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加工工序。
余量要求较小而均匀时,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的原则;4、决定工步的两个因素: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
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被加工表面之间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要求加工余复合工步:用几把刀具或者用复合刀具,同时加工同一工件上的几个量小而均匀时,多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
表面。
模具制造工艺的选择依据:各种工艺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进给(走刀):刀具从被加工表面每切下一层金属层称为一次进给(走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来选择加工方法。
刀)。
进给是构成工艺过程的最小单元。
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量(年产量)和进度计划。
艺装备、标准等级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生产类型: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的分类,模具制造可分为三种类型:加工阶段的划分:1、粗加工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半精加工消除由粗加工所留下的误的形状和尺寸尽量接近成品;2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差,并留下精加工余量,同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3、精加工使工艺规程的作用:1、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2、生产组织和管理精度要求高的表面达到图样上规定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4、光整工作的基本依据;3、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加工提高被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但不能纠正几何制定工艺规程的总原则:保证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和最高的生产效率,形状误差和相互位置误差。
可靠地加工出符号设计图样要求的产品。
加工阶段划分的作用(主要原因):1、保证产品质量;2、合理使用设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1、产品质量的可靠性;2、工艺技术的先备;3、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和保护已进性;3、经济效益的合理性;4、劳动条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