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 教师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精锐一对一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_______________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4. 物质的加热(1 )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使用原则:两查两禁一不可。
两查:查灯芯,查酒精剩余量。
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两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一不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2)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1•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一分子理论。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 一些常见危险化学药品标志【专项例题巩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活用实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 .煤气燃烧 C.湿衣凉干D.菜刀生锈【活用实例】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1讲走进化学世界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手段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4.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2.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3.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的自燃科学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化对应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对应化学性质例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练习1.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例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练习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C.海水晒盐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例3.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醋酸.汽油等物质挥发出气体分子B.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生态循环C.工业上由液态空气制得氧气D.绿色植物叶片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微粒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镁条能燃烧B.氮气在通常状况下没有颜色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识点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例1.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练习1.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练习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帮助。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3.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理性质和易分辨的典型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相关链接金刚石参考资料: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纯碳,石墨的化学成分也是纯碳,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质地非常软。
这是因为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层排列的,原子间的结合力很小,金刚石中的碳原子则是交错整齐地排列成正四面体结构,每个碳原子都紧密地与其它4个碳原子直接连接,构成一个牢固的结晶体。
要使碳原子形成这样的结构,需要2千摄氏度高温和5万个大气压。
人们现在已经能够利用高温高压制造出人造金刚石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大气中的氮被原还为氨的过程。
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N2)约达17500万吨,其中耕地土壤约有4400万吨,超过了每年施入土壤4000万吨肥料氮素(工业固氮)的量(Burris,1977)。
因此,生物固氮作用有很大潜力。
固氮微生物种类:到1982年固氮微生物达70多个属,大多数是原核微生物(细、放、蓝细菌),也有真菌。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关系,分为二个类型。
1.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中或培养基中,独自生活时能固定氨态氮。
在进行固氮作用时对植物或其它生物没有明显的依存关系。
有好气性、厌气性、兼厌气性有化能自养异养,光能自养、异养型生固氮微生物。
2.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时,由固氮的共生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人造血管:北京理工大学研发成功直径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并且正在一条狗身上进行实验,将进一步应用于人类临床实验。
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有助于心脏病的治疗。
据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荣杰教授介绍,理工大学成功研发出直径6毫米以下的小口径血管后,首先由阜外医院在一条狗身上进行实验,22个月未发现堵塞现象。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化学制品和现象家里的塑料制品:手机、牙刷、肥皂盒等厨房里:炊具——金属制品天然气、液化气——化工产品衣料中的化学合成纤维:特殊衣服——防寒衣、防水衣等化学与家居特点——牢固耐穿、易洗快干、安全舒适、抗皱性好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住房:钢铁、水泥、不锈钢、铝合金、玻璃、油漆等洗涤用品:洗涤剂、沐浴露、洗衣粉等化学制品例1 从自己的服饰或书包中找出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并写出名称。
答案:化纤服装、尼龙袜、棉手套、有机玻璃扣子、铅笔、课本、铅笔盒、钢笔等。
知识点二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现代农业离不开高效化肥现代交通需要新的化学材料现代医疗需要更多样的化学药品化学的作用国家安全需要特殊的新材料航天事业需要化学提供多种合成材料和高能燃料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的化学科学技术误区警告化学制品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并不是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得看问题,判断一种事物的优劣,应评价该事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要掌握物质的性质,更好的利用物质,发挥其优点,避免其产生危害。
例2 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含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环节了人类粮食危机知识点三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 科学探究的方法。
误区警告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
物质是组成物体的原料,物体是具体的事物。
一种物质可以组成多种物体,如铁这种物质,可以组成铁锅、铁勺、菜刀等多种物体。
例3 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C. 合成新的物质D.防止环境污染*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九年级化学讲义第一讲(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冰雪融化、玻璃杯摔碎、碘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蜡烛燃烧、铁管生锈、铜壶变绿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等。
1、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 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B 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 食盐有什么性质D 食盐的微观结构2、下列所述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西瓜榨汁C 碘酒挥发D 残雪化水3、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B 牛奶变酸瓷砖破裂C 汽油挥发石油蒸馏D 光合作用蜡烛熔化4、下列选项中,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用钢筋修建桥梁B 用金刚石划玻璃C 用聚氨酯做保温箱材料D 用氢氟酸在玻璃表面雕刻图案5、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肼用于火箭的助推燃料B 氮气用于合成化肥C 活性炭用于除臭D 硝酸用于制造炸药6、(多选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镁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是因为镁铝合金强度高,质地轻B 陶瓷用于制造各种工艺品,是因为陶瓷外形美观C 铜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缆,是因为铜延展性好,而且价格比金银低廉D 用食醋除去保温杯里的水垢,是因为食醋有酸性,可以腐蚀水垢7、下列诗句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的做法中,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A 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B 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玻璃艺术品C 工业上低温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D 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烟消云散B 杯弓蛇影C 铁杵磨针D 死灰复燃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汽油挥发 B牛奶变酸 C 铁锅生锈 D 氢气燃烧1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 红纸剪成窗花B 泥土烧成瓷器C 冰块制成冰雕D 木板制成飞机模型1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液化气燃烧B 面粉发酵C 土豆切块D 菜刀生锈13、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B 干冰升华形成白雾C 镁条燃烧产生白烟D 水沸腾产生蒸汽14、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斯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金属。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讲义亲爱的同窗们,面对生活中罕见的一些现象,大家能否思索过:水为什么可以灭火?假设炒菜的时分油锅起火了,你会用水把它扑灭么?家外面的水壶是不是有一层白色的叫做水垢的东西?水垢是什么东西?怎样除掉它?在洗碗刷盘子的时分,是用水冲还是先用洗洁精洗再用水冲?洗洁精为什么可以用来清洗油污呢?往常吃的膨化食品的袋子为什么总是鼓鼓的?外面的枯燥剂是什么东西?馒头为什么运用了发酵粉之后蒸出来就会又松又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毒药〝鹤顶红〞,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见过焰火,是什么东西使得焰火看起来五颜六色的?大家都听说过温室效应,那是什么惹起了温室效应?化学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贡献?我们从日常生活和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得知,化学迷信的研讨效果曾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开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粮食的消费、食品的保管和添加剂的消费与运用;五彩绚丽衣料的消费〔化学纤维的消费和加工、染料的消费和纤维的染色等〕;修建资料的消费、装饰资料的加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消费、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的消费、公路和铁路等所用资料的消费等。
在工农业消费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信息工业中原资料的加工,农业消费中化肥、农药的消费和运用,航天工业中高能燃料的消费、资料的制造等。
在人类社会的开展中:资料工业中各种新型资料的制造;环境维护中环境污染的管理和环保产品的研制和消费;生命迷信中新型药物的分解、基因工程的研讨等。
图1-2裁出美丽的衣裳据研讨,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腐朽,一节电池能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些渣滓的处置曾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
有些国度制定了严厉的法则,规则渣滓分类盛放、集中回收,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末尾这样〝管理〞渣滓。
渣滓的回收应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渣滓的回收有利于环境维护;二是渣滓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究竟什么是化学呢?我们每天都要喝水〔H2O〕,那么大家知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外部又有怎样的结构呢?一些现代的字画为什么可以保管至今?可见化学这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消费联络的相当亲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白色粉笔研碎后成为白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暑期支教课时安排(正课六课时晚课预计二课时)绪言1课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时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时(正课5课时)习题课2课时试卷讲解1课时(习题课3课时)第一节绪言教学设计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将开始学习一门新的科目,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向大学提一些建议。
希望同学们能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课堂笔记。
老师板书上的要记,有些因为内容较多,老师会要求大家记下的,也要记。
好,现在我们开始新科目的学习!我们要接触的新的科目叫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变化的科学。
我们学习的物理,就是研究物质运行的道理,而我们的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想使天空变得更蓝,我想使河流变得更清澈,我家人生病了,我想发明出能医好病的药物,我想去太空,航天飞船是怎么造的。
也许这些都是大家的梦想,在学习化学之后,我们会有些了解,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就会成真。
那让我们一起开启我们的化学大门。
大家先来看书上第四节的几副图:小鸟居然可以呆在水中,细细的一根尼龙绳能够吊起一辆小汽车!那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鸟笼和这个尼龙绳都需要具备些什么性质呢?(鸟笼防水透气尼龙绳有超强的韧性)那这鸟笼和尼龙绳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又是怎样的结构,这样的物质是怎样制得的,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就是我们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与物理同研究物质,但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化学为我们创造的世界,生活处处有化学。
大家都能举出哪些生活中化学的例子呀?(燃料燃烧提供热量铁锅烧菜可以补铁白色污染食盐沼气池农药化肥)啊,大家对生活中的化学感受都很深,那大家能举出哪些化学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吗?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几副彩图,看看你都能想到什么。
(塑料合成纤维医药建筑交通纳米技术绿色化学)可见我们的世界,真的是处处是化学!其实,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