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1)水本身性质.(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学、地理水文学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自然属性1,.可再生性2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社会属性1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2利与害的两重性世界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学》复习资料第⼀章1、⽔⽂学: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理环境,⼈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现象:⽔循环过程中,⽔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3、⽔⽂现象的特点:①⽔循环永⽆⽌尽:任何⼀种⽔⽂现象的发⽣,都是全球⽔⽂现象整体中的⼀部分和永⽆⽌境的⽔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
②⽔⽂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具有随机性。
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转,地球和⽉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各因⼦本⾝在时间上也不断变化,因⽽⼜具有随机性。
③⽔⽂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存在特殊性。
4、传统的⽔⽂学研究⽅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成因分析法: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现象的形成、演变过程,揭⽰⽔⽂现象的本质、成因,其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定性和定量的关系,通常是建⽴某种形式的确定性模型。
数理统计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实测资料,运⽤数理统计⽅法,求得⽔⽂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相关分析,求出其经验关系。
地理综合法按照⽔⽂现象地带性规律和⾮地带性的地域差异,⽤各种⽔⽂等值线图表⽰⽔⽂特征的分布规律,或建⽴地区经验公式,以揭⽰地区⽔⽂特征。
5、⽔温是⼀个很重要的物理特性,它影响到⽔中⽣物、⽔体⾃净和⼈类对⽔的利⽤。
6、海⽔温度的⽔平分布表⾯平均温度:太平洋>印度洋>⼤西洋;北半球⾼于南半球;南北纬0-30度之间印度洋⽔温最⾼印度洋热带海区三⾯受亚、⾮、澳⼤利亚⼤陆包围,并受暖流影响,所以⽔温最⾼。
;南北纬50-60度之间⼤西洋⽔温相差悬殊。
⼤洋⽔温的垂直分布,从海⾯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在南北纬40°之间,海⽔垂直结构可分两层,即:表层暖⽔对流层(⼀般深度达600-1000⽶)和深层冷⽔平流层(庞⼤⽔体)7、表层扰动层——表层暖⽔对流层的最上⼀层(约0-100⽶)受⽓候影响明显,紊动混合强烈,对流旺盛,⽔温垂直分布均匀,垂直梯度极⼩。
《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3.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引潮力:引潮力指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5.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涨退现象称为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
)6.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7.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8.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的或垂直的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9.正常年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10. 流域滞时:定义为净雨过程的重心到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线的重心之时间距。
11.黑潮:北赤道洋流遇到大陆后,一部分向北在太平洋西部海域,西部海域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温、高盐的透明度大的高速的洋流。
(起源于吕宋岛)二.简答题1.水循环机理⑴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⑵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⑶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⑷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⑸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诸如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水文学复习要点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所谓水温现象,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在自然和人类因素影响下,各种水文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二)、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三)、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3、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水的循环运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
其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
再次,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
总之,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和社会影响作用,所以水循环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水循环理论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5、按照水循环发生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
在大循环中,水分既有垂直的纵向交换,又有水平的横向交换。
小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
6、宇宙间的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绪论一、水文与水资源的研究对象1、概念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2、水文学的研究方向水文学三个方向:地理学、物理学、工程学。
地理研究方向——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学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三大特点。
3、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1)、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2)、水文现象在时空变化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尽;在时间变化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在空间分布上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第一章一、水循环1、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5个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意义:①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③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影响④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3、类型(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外循环。
(海—陆—海)大循环的主要特点:a、垂向与横向水分交换b、海陆之间维持水量平衡c、由无数小循环组成(2)小循环: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陆地小循环。
二、水量平衡1、概念:指任意区域的任意时段内,其收入与支出的水量差等于该时段区域的蓄水变量。
2、根据水量平衡基本原理,可列出如下水量平衡方程式的通式:I-Q=ΔS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与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组合一起,就构成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须注意,在水循环过程中,全球总水量不变,不等于各种水体之间相对数量亦恒定不变。
3、闭合流域三、水循环的研究、发展趋势水循环研究进展:基本资料库建立研究;水循环的大气过程模拟研究;水循环的陆面过程模拟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耦合研究水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数据库的完善;陆地—大气系统的耦合研究;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反馈研究;不同自然地理区域水循环过程研究第二章一、水循环的五个基本环节:蒸发与散发、水汽扩散与输送、降水、下渗、径流二、蒸发与散发1、概念:蒸发与散发简称蒸散发,是水在有水分子的物体表面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向大气逸散的现象。
水文与水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水文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水文:泛指自然界中的水的分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水文学:是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大气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3.水资源:狭义: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动态水体。
广义:地球上的一切水体。
4.水分循环: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散、水汽输送上升到空中并输送到各地,水汽在上升和输送过程中遇冷凝结,在重力作用下以降水形式回到地面、水体,最终以径流的形式回到海洋或其他陆地水体的过程。
5.水量平衡原理:是指任意时段内,任何区域内收入(或输入)的水量和支出(或输出)的水量之差,一定等于该时段内该区域储水量的变化。
5.降水:大气中的水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6.蒸发散:是液态水或固态水表面的水分子能量足以超过分子间吸力,不断地从水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7.下渗:水分通过土壤表面垂直向下进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8.地下水:广义:指蓄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自然水。
狭义:指饱和带(饱水带)中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
9.河流:是一种天然水道,指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性凹地流动,并汇集于各级河槽上的水流。
二其它复习内容第二章1.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水文循环的原因:(1)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为水文循环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2)内因:水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水在常温条件下就能实现液态、气态和固态的相互转化而不发生化学变化。
3.水循环的4个阶段:蒸发散、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4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又称为外循环,是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化:小循环又称为内循环,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之间或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局部小循环。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1. 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
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2. 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1 )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2 )降水普遍显酸性3. 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1 )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2 )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3 )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4 )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5.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 )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 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 )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 )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 水资源的涵义:1 )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 )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2. 水循环的基本类型:1 )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 )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又可称为陆地小循环。
4. 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8. 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1 )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第一章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水资源: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狭义: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这种开发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且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径流的特征值:流量: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秒;径流总量:径流总量W是指T时间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径流深度:径流深度R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之比;径流系数:径流系数a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a<1。
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当降雨强度超过下渗率时,未渗入土壤的水分便形成地表径流,即超渗产流。
河岸调节作用:当河网水位上升至高于其两岸地下水位,且河水与两岸地下水之间有水力联系时,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的地下蓄水量;当河网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一部分地下水补给河水,这种调节称为河岸调节。
二、简答题1、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2,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 利与害的两重性2、水循环的发生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3、水循环的实质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的区别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存在、运动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水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行为和性质,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水文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复习和理解。
1. 水文学的概述- 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原理- 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2. 降水-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降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降水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降水的分析和处理3. 蒸发与蒸发量计算- 蒸发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蒸发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蒸发量的测量和估算技术4.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地表径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地表径流的测量和分析5. 地下径流- 地下水的定义和特点- 地下径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地下径流的计算和估算方法6. 河流水文学- 河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河流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河流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7. 湖泊水文学- 湖泊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湖泊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湖泊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8. 水文频率分析- 水文频率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水文频率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水文频率分析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9. 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水文模型在水利工程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10. 水文预报- 水文预报的概念和意义- 水文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水文预报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上是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水文学的应用能力,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对水文学的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工程水文学期末复习整理第一章 绪论1.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 周期性、随机性、地区性。
2、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1.海洋向内陆输送水汽, 内陆向海洋注入径流。
水量平衡方程:2、式中 ——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量, 可正可负。
3、若河床切割较深,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 这样的流域成为闭合流域。
由于地质构造原因,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4、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 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开始凋萎, 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5、田间持水量, 指土壤中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限度时, 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 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
6、当土壤孔隙被下渗水充满, 下渗趋于稳定, 此时的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7、降雨损失包括: 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8、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1)流量 ,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单位为 。
径流总量 , 是指时段 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常用单位为 , 万 , 亿 , 有时也用其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
其单位为 或 。
径流深 , 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水层深度, 单位为 。
FT Q F W R 10001000== 径流模数 , 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 的比值, 单位为 。
FQ M 1000= 第三章 径流系数 , 是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 与相应降雨深度 的比值。
即第四章 因 , 故 。
第五章 水文资料的观测、收集与处理1、日平均水位的计算将当日 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 除以一日时间。
第四章 水文统计基本知识1、把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在水文学上, 称为水文统计。
2、概率是理论值, 而频率是经验值。
在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通常不等于概率。
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
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水的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
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
水体更替周期: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棋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
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的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
水汽扩散: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降水历时: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量: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面积:降水所笼罩的面积。
下渗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水量。
下渗能力:又称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稳定下渗率fc(稳渗):简称“稳渗”。
通常,在下渗最初阶段,下渗率有较大的
数值,称为初渗,其后随着下渗作用的不断进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下渗率逐步递减,递减的速率也是先快后慢。
当下渗锋面推进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
此时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径流量:是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系数: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对应的降水深度P之对比值。
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随着对Q赋予的意义不同,如洪
峰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
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流速: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
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
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正常年径流量是年径流量总体的平均值,也是多年平均流量的代表值。
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特征值移置于研究流域上来的一种方法。
洪水: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
枯水: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
基流:在流量过程线分析中划分出的、以过程线底部表示的、基本上稳定的水流流量。
又称底水。
它是河道中能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
湖泊: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水库: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
兴利库容:为了满足灌溉、发电等需要而设计的库容。
海洋: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洋流:指海洋中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垂直的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风海流: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
密度流:等压面的倾斜是由于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海水运动。
潮汐:海水的周期性的涨退现象,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退和海水的周期性的水平流动。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
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称为水文效应。
森林水文效应:指森林覆盖对径流、蒸发、降水等水循环要素,及河流水情、地下水、
水质、泥沙等水文现象的影响。
水污染物质:引起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的物质。
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容纳污染物的量。
4.简述水循环与全球气候的关系:
水循环一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大气环流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机器深刻地制约了全球气候。
①水循环是大气系统嗯呢过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
②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③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在这方面,海洋环流系统的气候效应表现得最为强烈。
④雨、雪、霜、霰以及台风暴雨等天气现象,本身就是水循环的产物,没有水循环,亦就不存在这类天气现象。
7.简述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及蒸发量特征
①定常蒸发率阶段。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水通过毛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土壤表层供蒸发之用,蒸发快速进行,蒸发率相对稳定,其蒸发量等于或近似于相同气象条件下的水面蒸发阶段,在此阶段,土壤蒸发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
②蒸发率下降阶段。
由于蒸发不断耗水,土壤中的水逐渐减少,当降到某一临界值以后,土壤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蒸发需要,蒸发率将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小,于是土壤蒸发进入蒸发率明显下降阶段。
其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气象因素则退居次要地位。
③蒸发率微弱阶段。
当土壤含水量逐步降低到第二个临界点,土壤蒸发便进入蒸发率微弱阶段。
此时,土壤蒸发在较深的土层中进行,其气化扩散的速度主要与上下层水汽压梯度及水汽所通过的路径长短和弯曲程度有关,并随气化层的不断向下延伸,蒸发愈来愈弱。
8.分别阐述径流年际变化,年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一般指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和多年变化过程两个方面。
反映年径流量年际相对变化幅度的特征值主要是年净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和年际变化的绝对比率。
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年径流量、径流补给来源和流域面积的大小三方面。
Cv值大的河流,年径流量的年际极值比也较大。
丰、枯水年组的循环规律与太阳黑子的相对数、大气环流因素的变化有很密切的关系。
(2)天然河流由于受气候因素及与流域调蓄能力有关的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径流量在年内的分配使不均匀的。
以降雨补给为主的河流,降雨和蒸发的年内变化,直接影响着径流的年内分配;冰雪融水及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年内气温的变化过程与径流季节分配关系密切;流域内湖泊、水库调蓄或其他人类活动因素影响的,则使径流的年内变化更为复杂。
13.壤中流的产生条件。
壤中流(表层流)主要发生在近似地面透水层较弱的土层中。
当表层土层薄而透水性好,下伏有相对不透水层时,可能产生大量壤中流。
16.影响径流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①气候因素。
包括降水、蒸发、气温、风、湿度等。
降水和蒸发的总量、时空分布、变化特性,直接导致径流组成的多样性、径流变化的复杂性。
气温、湿度和风是通过影响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而间接影响径流的。
②流域下垫面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如纬度、距海远近、面积、形状等;地貌特征,如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谷地、沼泽等;地形特征;如高程、坡度、坡向;地质条件,如构造、岩性;植被特征,如类型、分布、水理性质等。
这些流域因素在空间上的随机组合,构成了下垫面条件的差异,这种差异足以构成产流方式及产流条件上的差异。
同样的降水条件下,不同的下垫面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径流效应。
③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径流的过程、径流的数量、质量的变化。
17.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水体特征。
水体特征包括一系列自然参数如:水系与流域参数、水情参数、水体的自净参数等。
这些自然参数决定着水体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从而决定水环境容量的大小。
②污染物特性。
因不同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允许存在于水体中的污染物量也不同。
③水质目标。
水的用途不同,允许存在于水体的污染物量也不同。
18.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模型各自的适用条件。
饱和产流(蓄满产流)方式多发生在包气带较薄、植被较好、土壤透水性强、下渗强度大的地区。
超渗产流主要发生在地下水埋藏深、包气带厚度大、土壤透水性差、植被也较差的的丘陵区或干旱区。
19.何为厄尔尼诺现象。
在向北流的秘鲁海流和强烈的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下,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于秘鲁沿岸广大近海水域,通常持续存在着一个狭窄的上升冷水带。
但是大约在12月末,有一支弱表层暖流,沿厄瓜多尔和秘鲁北岸沿岸向南伸展到大约南纬6°。
由于该暖流通常发生在圣诞节期间,故而当地称之为“厄尔尼诺”。
20.简述跨流域调水的水文效应。
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为了改变水的地区分布,将湿润地区的部分水量调到较干旱缺水的地区,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对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带来深刻的影响,首先是改变水循环路径,此外还会破坏原来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的状态。
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大体可归纳为如下的模式:调水→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