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辞退不合格员工,不如干掉他们的领导
- 格式:pptx
- 大小:956.64 KB
- 文档页数:6
辞退你,与能力无关(值得多读几遍)《董明珠:做领导不能做烂好人,敢于严格要求员工,骂员工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如何严格要求员工,员工还会感激你!》有云的地方,就是天下。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在职场的江湖上,有能力的你是桀骜不驯还是顺应潮流,取决于你对规则的理解和敬意。
情景再现从销售主管到总经理我一路走来,被人管也管过人,也辞退过员工。
这多数是因为员工的能力无法胜任工作,但这次被辞退的员工并非没有能力。
刚开始我是欣赏他的,甚至准备予以重用。
但一次制度的调整,让我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
为了加强考核,我对相关制度做了调整,谁知在宣布时该员工当场反对,会议还没有结束就擅自离去。
更严重的是,他竟然挑拨其他人不工作来对抗。
第一天,我观察了他和这些员工的表现,第二天他们依然无动于衷。
无奈中,我先找了被他挑动的员工谈话,他们表示考核的调整的确给他们带来压力,但将会积极开展工作。
最后我和他谈话也希望这是良性的沟通,但他依然态度强硬并且发出挑衅,如果我不调整制度,他就要和所挑动的员工一起离开。
最终,我作出了辞退他的决定,曾被他挑拨的员工也情绪稳定的开展了工作。
在职场的江湖上,有能力的你是桀骜不驯还是顺应潮流,这取决于你对规则的理解和敬意。
规则1:学会尊敬和服从上级职场之所以会有上下级,是为了保证团队工作的开展。
上级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权力,考虑问题是从团队角度考虑而难以兼顾到个体。
尊敬和服从上级是确保团队完成目标的重要条件。
员工不站在团队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找上级的麻烦甚至恃才傲物,这样的员工很难生存更谈不上走得好远。
规则2:如果你的工作不能达到上级的要求,一定要及时和上级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
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你的工作还没有让别人看到显着成绩,这时不要和你的上级距离太远,要创造条件去和他沟通,要让他知道你的进度和计划和要取得的成绩。
你这样做了上级不会责备你,他还会利用所掌握的资源给你帮助,让你提前取得业绩。
董明珠管理员工的方法
董明珠是著名的行政领导者,在她领导的杭州宝能集团实现了令人惊叹的经济成就。
她深知管理团队的秘诀,与她及时相处也让她令人惊叹的辉煌。
首先,董明珠在管理员工方面非常重视沟通和注重,切实为员工提供了支持和促进。
例如,她定期与每个员工及时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发现他们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困难。
董明珠还定期向员工提出建设性的指导建议,分享她的管理经验,这让员工受到了肯定和鼓励,可以开发潜能,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此外,董明珠也注重重视奖励和惩罚政策。
当员工做优秀的出色工作时,董明珠会表扬员工,提供合理的补贴或奖励,努力增加其工作激励,同时也会调整一些不积极负面行为,让团队工作更有序、更有效率。
此外,董明珠还注重职业发展鼓励员工学习和培训,为员工提供机会,让他们学习更新的技能和知识,以改善能力,争取更好的实现梦想。
此举可以帮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和被鼓励,更加努力工作成果。
最后,董明珠也注重团队精神,时刻激励和鼓励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坚定信心,是致力于企业共同发展的动力源泉。
特别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董明珠不仅要带领企业攻坚克难,而且还要激励部门内员工积极上进,为社会贡献最大的价值。
作为中国顶尖的行政领导者,董明珠在管理人员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手段,比如注重沟通和肯定,奖励和惩罚,以及职业发展和团队精神,不仅带来了巨大商业成功,而且也让员工受益。
正是由于她指导的发展,杭州宝能集团才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让更多人进入 21 世纪经济领域发展。
董明珠:做管理,不能杀鸡儆猴,要开枪应先对准干部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公司的总裁,当时公司出现很多部门都出现集体辞工和罢工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现象,董明珠就到相应的部门做去调研,发现这些部门的管理者都在推诿责任。
这些人认为员工很难管理,像刁民一样。
但是董明珠认为,好的员工需要好的管理,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
在董明珠眼里,一个部门的员工会集体的罢工,最大的问题一定是出在该部门的管理者身上。
但这些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因此,董明珠她对公司的管理者做了严肃的整顿。
这次事件在格力公司的历史上,被称为格力的整风运动。
在这次整风运动中,公司开除了很多涉及到的罢工事件的高管人员。
那么董明珠是如何开启这次整风运动的?首先,董明珠把公司的意见箱,从各级管理单位的门口撤出来,然后移到公司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
比如饭堂、卫生间、员工的宿舍区域等,方便员工写投诉信进行投诉。
过去格力公司的意见箱,都是放在厂长的办公室门口。
没有员工愿意写这封信,没有员工愿意提意见和问题。
因为这个意见箱在厂长的办公室门口,没有员工有这么大的胆量,生怕提出了意见后,被秋后算账。
董明珠在调查的时候,发现员工们不愿意说意见,而各级主管、领导没有走进员工心中,只认为员工像刁民一样。
随着董明珠改变策略之后,迅速收到了很多员工的投诉信。
最多的时候收到了700多封,她把这些信件做了整理分类之后,找到这些管理部门相应的责任人。
逐一进行谈话,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对于那些拒不认错,不能反省自己问题的管理干部,做了开除处分。
通过这次的整风运动,公司搭建了一个收集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心声的平台。
得到了各级员工的欢迎。
对于员工来讲有了申诉的渠道,对于各级管理者而言也有一种威慑力。
有效地收敛了这些管理者的不良管理行为,特别是公司的一些腐败现象、三头主义,侵占公司利益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这个机制建立起来之后,董明珠在公司发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民主会议”运动,要求公司的管理者一定要批评和自我批评。
董明珠说过的经典语录大全董明珠,作为中国家电界的女强人,她的经典语录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智慧的结晶。
下面举七个案例来论证董明珠说过的经典语录大全。
1. “一个创业者,就应该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只要你相信,别人不相信,你就会成功。
”这句话展现了董明珠的坚定决心和对创业的执着追求。
在她看来,创业要有风险,敢于冒险、敢于放弃,才能有机会成为成功者。
2. “创新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是要发挥市场的想象力。
”在董明珠看来,市场需要的并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简单满足,而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未来想象。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对未来需求的想象。
3. “在公司里做事就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心中要有底线。
”作为一位企业家,董明珠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她从来不鼓励员工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她认为一个企业成功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员工要具备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觉悟,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4. “只要我有一口气,格力就一定还会更好。
”董明珠这句话表达了她对格力企业的深情厚谊。
她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才干,也相信格力的品牌实力和企业经营能力,只要她在,格力一定会更好。
5.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把品牌当成一种文化。
”品牌文化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董明珠认为,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把品牌看做文化,并努力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6. “品质决定品牌,品牌创造市场。
”董明珠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企业的生命周期。
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品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会赢得品牌的信誉,进而打开市场。
反之则难以持久。
7. “要有能力的老板,要有压力的员工。
”这句话是董明珠对企业管理的一句警句。
她认为,企业家要有能力,才能带领公司走向成功;员工则需要压力来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激发员工的斗志和主动性。
以上七个案例展示了董明珠的经典语录大全。
她的经验和智慧,对创业者和企业家都是不可多得的启示。
董明珠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她以她的知识、经验和智慧领导着格力电器成为了中国人熟知的品牌之一。
董明珠说过的经典语录董明珠是中国国内知名的企业家,作为格力电器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言谈举止一直备受关注。
同时,她也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这些语录不仅具有启示性和鼓舞人心的作用,也体现了她独特的个性和智慧。
下面举7个案例,来探讨董明珠说过的经典语录。
1. “不进则退,不进则退,不进则退。
”这是董明珠最著名的一句口号。
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精神:只要停滞不前,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被淘汰。
这也是一个企业必须永远保持前进姿态的信念,才能取得成功。
2. “要么颠覆,要么死亡。
”这句话也成了董明珠的经典语录。
它表达了对企业发展过程的激情和信仰,不断创新,不断尝试,这才能挖掘出企业的真正价值,才能不断超越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3. “做人要坦荡,做事要雷厉风行。
”这是一句简单而又深刻的话。
做人要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做事要快速决断,果断执行,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
4. “珍惜时间,让时间为你服务。
”董明珠深知时间的宝贵,她不断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提醒所有人要充分珍惜时光,不能浪费一点点时间。
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时间,对于企业或个人会产生质的飞跃。
5. “国家利益第一,个人、公司的利益置于其次。
”这是董明珠对所处国家和公司责任的倡导。
一个人或一个公司不能只看重自身利益,而应当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才能真正为整个社区作出贡献。
6.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董明珠相信,任何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这才是一个可信可靠的领导者。
一个人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7. “竞争是持久战,不是一时之争。
”董明珠认为,企业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只有在长时间的比拼中,才能真正稳定地占据一席之地。
总之,董明珠的经典语录不仅仅是句句经典,更是一种可借鉴的智慧和哲理。
她的成功启示了更多有志于创业和发展的人,在不断积淀自身实力和坚持自身信仰的道路上追求成功。
董明珠对自己狠一点,最后成功赢得了什么?这里有她的演讲稿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公司的董事长和CEO,不仅仅是中国家电业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个勇敢、坚韧、敢于挑战自我的女性领袖。
她的成功并不是建立在华丽的名利之上,而是通过对自己狠一点的态度实现的。
在她的演讲稿中,董明珠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和成长之路。
她在90年代初,选择给有20年历史的格力电器公司工作,并在公司内部做了十年销售。
在这十年中,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一度因失误被公司裁员。
但她并没有气,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重新赢得了公司的信任和机会。
1998年,董明珠清楚的认识到了企业的未来,她提出了“主营业务向空调,配套销售家电”的理念,并亲力亲为的开始推进新战略的实施。
在这一过程中,董明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亲自带领团队去考察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一步步地推进公司的转型升级。
但是,转型的道路并不顺利,董明珠也并没有轻易取得成功。
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挑战,公司的股价和业绩都曾经处于低谷。
这个时候,董明珠用“爬壁”这个动作来形容格力电器要做的事情,她坚定地认为,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攀上山顶。
于是,她开始着手推动公司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她亲自带领团队开发外销产品,将格力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并以创新、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在中国市场上,董明珠更是着力推进格力电器的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
她不仅仅坚持要做出质优价廉的产品,还不断加大对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的投入,将格力电器打造成了国内家电市场的领袖品牌。
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的品牌价值在不断攀升,2019年格力已经成为全球家电市场的领先品牌之一。
对待自己,董明珠一直很狠,她坚信“心无旁骛,不断创新”的理念,一直在推动着自己超越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她累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更成为了一个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人。
最终,她的狠劲和坚持得到了回报,她带领着格力电器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口碑和赢得了称呼“中国制造业的典范”。
董明珠公司不允许说的四句话引言董明珠是中国格力电器公司的董事长,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的”铁娘子”。
她以其坚定的意志和敏锐的商业眼光,带领格力电器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对于员工来说,有一些话题是被董明珠公司不允许说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话题。
二级标题一:不许批评董明珠三级标题一:公司内部不许批评董明珠在董明珠领导下,格力电器取得了许多成功。
然而,作为员工,批评董明珠或她的决策被视为一种禁忌。
这是由于董明珠在公司内部树立了一个威权主义的领导风格,将自己置于公司的核心地位。
因此,任何对董明珠的批评都可能被视为对公司整体的负面评价,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级标题二:外界不许批评董明珠董明珠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人物,备受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然而,格力电器公司对外界对董明珠的批评异常敏感。
这是由于董明珠的形象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格力电器就市场竞争、产品质量、员工福利等问题官方发布的信息一般只是一些正面的宣传和官方声明,只展示公司的优势和成功,而忽略了问题和不足。
二级标题二:关于公司内部问题的禁忌三级标题一:薪资待遇虽然格力电器在中国是一家知名企业,但在公司内部谈论薪资待遇仍然是一个禁忌话题。
格力电器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但其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然而,公司希望员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不愿意此种讨论引起负面情绪和员工间的不满。
因此,董明珠公司对员工之间的讨论薪资待遇的行为进行了限制。
三级标题二:内部权力斗争与其他公司一样,格力电器公司内部也存在权力斗争的现象。
然而,格力电器公司不愿意承认或公开内部的权力斗争问题。
这是因为公司希望以一个团结的形象展示给员工和外界,以维护公司的稳定和形象。
因此,员工在公司内部谈论和讨论这些问题也是被严格限制的。
三级标题三:员工福利格力电器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一向以慷慨著称,然而,公司对员工福利问题也极为敏感。
这是因为公司希望员工关注他们当前的福利待遇,而不是质疑和要求更多的福利。
《领导力》期*论文作业论文题目:董明珠身上体现的领导力关键词:领导力董明珠格力电器超越个人核心目的原则人诶既关系复原力学号:********专业:****姓名:* * *领导力在董明珠身上的体现时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的董明珠女士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裔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等称号。
这些我们所谓的名誉我想绝对不是胡乱颁发的,这代表着世人对有目共睹的卓越功绩的董明珠女士个人的认可,也是对她的卓越领导力的认可。
那么借此机会,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领导力及领导力的各要素在她身上的体现。
一、领导力——个人超越领导力的个人超越要求领导者以敏锐的感知和真诚的态度领导,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了解自己、打破个人的桎梏,并且融汇所有的生活体验。
董明珠即使身居格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的职位,但是她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胆的告诉所有人她在闲暇的时候喜欢看书、游泳,她把人生比喻为下棋,“下棋的时候要不断思考,做事也一样,需要不断博弈。
”差别最大是现实中的博弈不要厮杀出谁生谁亡,要的是共同进步,互相提高。
她认为,一个人没有压力就会落后,有竞争才有创新。
所以她非常了解自己并找到了自己的个人信念。
董明珠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显然她已经将荣誉这顶皇冠看得很透彻,她说:“别人给你那么多的荣誉,事实上是要你付出更多来换的,我很霸道,不太容易被别人改变,但是对工作很执着,坚持自己的原则。
”把人生比喻下棋,把下棋融入生活,这样的人无论在哪方面都肯定是博弈的高手,正因为如此,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个人超越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套索自己的个人信念。
在1990年,初入格力的董明珠连续40天追讨公司债款;亦曾带领23名营销员,打败了国内一些厂家近千人的营销队伍;她坚持原则,规定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
董明珠:老板应该管小事,大事应给副总们管我常常对员工说,一个上司永远不找你,或者只说你好,那就不是一个好领导,只有不断指出你的不足,不断反思,才能得到成长。
很多人说我作为董事长,不应该什么都管。
我反而认为,一个企业家,应该管小事。
所谓大事,应该给副总们管。
一个企业,如果连小事都不杜绝,就更不可能出大事。
当企业不得不改变大事的时候,那也许这个企业也就快要完了。
我们这个企业能活100年。
2012年,格力营收突破1000亿元。
这个成绩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企业在发展,1000亿元是必然过程,所以对这个成绩,并没有太大的惊喜或者兴奋,我反而觉得企业越大,业绩增长得越快,更应该有危机意识,注重提升管理,才可能把企业不断做大。
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取得这个成绩,我们并没有什么庆功。
而是在军营里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训练,每个人反思自己的错误。
选择军营这个艰苦的环境,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还在不断追求更多享受,不断提升自己的欲望。
这固然没有错,可是要想到,如果没有社会的进步,个人生活的提高也没有什么意义。
格力的企业文化,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
我们倡导的是奉献文化,并不是你的付出,让自己得到了多少。
而是你的付出,让别人得到了多少。
格力从刚起步的时候,经历了跟中国所有企业一样的模仿时代,那时候觉得诚信是最重要的,要对消费者负责,通过四个不同时期的广告,映射出对企业不同的要求:1995年,提出"格力电器,创造良机",那个时候意识到要创造一个好的产品。
1997年,提出"好空调,格力造"。
当时海尔开始砸冰箱,强调售后服务,我们提出"没有售后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
售后服务需要巨大的成本,而这种成本最终都分摊在消费者身上。
2010年之后,格力又提出"掌握核心科技"。
没有自己的技术,永远不可能做到"好空调,格力造"。
董明珠在公司,谁说这4句话,我立马辞退他!董小姐,可谓是中国最一举的女企业家,也是职场上的铁娘子!在她的背后是一个强有力的精英小组团队,而她对员工的行政管理,可以用过度来形容!她说,如果在公司,她只要听见发出声音员工抱怨这四句话,她立马辞退,毫不留情。
我们来看看董小姐的四条军规!这件事不归我管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件事由别人负责,你不应该找我,你爱找谁找谁,反正不是我的事。
如果遇上客户咨询,你也这样回答,买家心里会怎么想。
不归你管,那你总知道这件事归哪个部门负责人管吧,要如是说我归谁管啊。
一个如此没有集体感、责任感的的能给客户提供什么好的服务?客户会打个大大的问号。
这样的人在现代婚恋中比比皆是,在政府部门也有时会遇到。
记得惦记着前不久浏览一个政府网站,在县长超链接回帖有一条留言就是:问,申领住房公积金都需要什么审批程序手续?答,这个不归我们管!完了,就算不归你管,你总知道归哪个部门管吧?这个,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比上面的话生气万分生气。
一个优秀的公司应该是连台前都非常清楚每个工作岗位的负责人是应当谁,出现问题应该谁来负责。
不是一句知道就能将自己置于事外的,就算你不知道,你最起码找个处置知道的人则过来处理。
不能缺陷来了就踢皮球,甚至置之不理!哦,他不在相异有时候客户想找对应的负责人办事,而对应人又因为各种根本原因没能听拨打电话时。
打电话到公司,上来就是一句他不在。
如果广告主本身就有意见的情况下,此刻更会火上浇油。
他会认为公司是故意躲避他,不想处理问题。
客户真正想听听的是什么?他暂时没在位置上,您有什么事我可以代办或者我他之后叫他马上回复您。
有时候消费者要的就是一个态度!这个没办法有时候客户的抱怨,甚至刁难你,只是希望你能迅速提出解决方案。
或者你们处理结构性问题处理的一个态度。
本来应该你处理的事情,你给客户的回答就是一句我没办法。
顿时将客户对你或公司的期望降到冰点,也将原本矛盾加剧可以化解的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