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三年级第二组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6
三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议题二古诗词中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篇目《山行》《初秋》《不第后赋菊》《秋行(其一)》《天净沙·秋》《秋风词》议题解析本议题基于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古诗词中的秋”进行设计。
通过这组群文阅读,让学生不仅领略到诗(词)人笔下秋季的盛景,而且初步感知诗(词) 人笔下的秋日情怀。
这组群文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能寻找到诗词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典型景物进行品析、整理,并能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将之进行多种分类比较和学习。
教学目标1. 习得通过注释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学习方法,能从古诗词中找出关键字词和典型景物,通过这些有效信息对古诗词所要表现的季节、情绪和主题进行判断。
2. 能采用比较和分组的方法,认识古诗词的不同形式,感受诗(词)人的不同写作角度。
教师相机渗透观察方法,进一步在朗读中品味诗词的画面之美和情趣之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过完了暑假,领略了夏日如火的热情,我们又回到了校园。
不知不觉中,我们步入了秋天,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秋季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有些小朋友眼中的秋有共同的特点,有些小朋友眼中的秋又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
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体验、观察角度不同吧。
那么,古代的诗(词)人又是怎样感知和表达秋天的呢?古诗词中的秋都有什么共同的风韵和不同的神采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读一读课题—“古诗词中的秋”。
(二)学习课内篇目《山行》,习得基本方法。
1. 理解题目“山行”。
孩子们,“山行”是什么意思?可千万不要告诉老师是“山在行走”哦。
我们一起看看插图,猜猜“山行”的意思。
教师总结:看插图是理解诗歌意思的一个重要方法。
2. 读通诗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范读、抽读、齐读等方法。
3. 结合插图,理解诗歌意思。
刚刚我们在理解题目的时候,用了一个理解诗词的法宝—看插图。
我们现在结合诗句,看看哪些诗句在图上出现了?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发言,生生点评,师生点评。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背诵篇目第一部分:飞花令(诗中意象)山水日月雨雪风云花鸟草树春秋杨柳诗中山第一级(一年级)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第二级(二年级)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第三级(三年级)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第四级(四年级)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第五级(五年级)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1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第六级(六年级)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1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林安邸》)诗中水第一级(一年级)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王维《画》)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骆宾王)第二级(二年级)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第三级(三年级)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第四级(四年级)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8.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竹枝词》刘禹锡)第五级(五年级)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第六级(六年级)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诗中日第一级(一年级)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奇妙的提示语群文议题:奇妙的提示语教学年级:三年级选文篇目:《想飞的小羊羔》、《小摄影师》片段、《小奇傻不傻》、《捉迷藏》选文来源:《想飞的小羊羔》教师自创《小摄影师》片段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小奇傻不傻》三年级新群文读本《捉迷藏》三年级新群文读本设计理念:基于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中的一个阅读训练点——感受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我们设计了《奇妙的提示语》这一群文阅读教学。
旨在通过对一组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短文阅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受提示语通过对说话人神态、动作、语气、情绪等的描写,让故事中的人物更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文章内容更生动具体。
并在比较阅读中进一步体会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和表达效果,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这一表达方法,以后应用于自己的习作。
因此,我们确定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是----奇妙的提示语。
教学目标:1.认识提示语,了解提示语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2.发现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提示语的奇妙效果。
3.能根据不同的对话情境,添加恰当的提示语。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比阅读有、无提示语的选文,让学生认识提示语,体会到提示语能让我们感受6说话者的神态、动作和不同语气,感受有无提示语对语言表达的不同作用。
2.通过阅读其他选文,引导学生找出提示语在文章中的不同位置,感受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强调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效果不同。
3.能根据不同的对话情境,添加恰当的提示语。
教学过程:一、对比阅读——感受有、无提示语对语言表达的不同作用。
1.出示有提示语和无提示语的选文——《想飞的小羊羔》。
2.阅读选文,比较两篇《想飞的小羊羔》有什么不一样?并把不一样的地方圈画下来。
3.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提示语。
4.揭示课题——奇妙的提示语。
5.对比朗读有、无提示语的对话部分,说一说增加了提示语的文章读起来有什么不同?6.学生交流。
思考:小壁虎分别向哪些动物借尾巴?1、小壁虎借尾巴【中国】林颂英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
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
他看见老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
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
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思考:贪婪的老妇人都向金鱼要了些什么?2、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俄国】普希金从前,在蔚蓝的大海边坐落着一间十分简陋的泥棚,这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子心地善良,为人老实,在村子里远近有名。
而老太婆却截然不同,贪婪狡猾小心眼儿,使她臭名远扬。
夫妇俩为了维持生计,终日劳作。
一次,老头儿出海打鱼,天气阴沉,第一次拖上了一堆海藻,第二次也令他大失所望,是一堆湿漉漉的海草。
最后一次撒下鱼网,空空如已,可是海草却一动一动的,老头儿一颤,手忙脚乱地把网拖上来,原来海草里裹着一条金鱼。
金鱼摇着尾巴请求:“老爷爷,放了我吧。
我给你荣华富贵,您要什么都可以!”老头子一见金鱼开口说话,吓了一跳,马上放手,并且同情地说:“走吧,我不要什么,可怜的小东西。
”金鱼摇了几下身子,回头感激地看了老头子一眼便游走了。
吃晚饭了,老头子和老太婆说了今天发生的事。
老太婆一听,气得脸色铁青,破口大骂:“你这个大傻瓜,我们那个盆破得卖废铁都没人要。
滚,去要件像样的东西!”老头子战战兢兢地来到海边,他思量许久,才轻轻地呼唤起来。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群文阅读《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群文阅读》是一本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课本。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有趣的故事、寓言和诗歌,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们能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中的几篇主要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一些见解和教导。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他认为通过不断地温习经典,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新的知识和智慧。
这篇文章通过对孔子言行的描述,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第二篇文章是一个关于职业选择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小明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通过与爸爸的交流,小明发现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将来就会有很多选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职业的选择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和学习态度,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三篇文章是一首有趣的儿歌《行走在大路上》。
这首儿歌描绘了大路上的各种景物和人物,使孩子们更加熟悉身边的环境和人物。
它通过韵律感强的歌词和生动的插图,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享受音乐的同时,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第四篇文章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
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有趣的情节,告诉我们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出一份力。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这几篇文章都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传达了一些重要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
它们不仅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这本书中的文章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享受乐趣。
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阅读的热爱,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三年级神话故事群文阅读——走进神话里的“神”沙面小学刘莉文章1、《女娲补天》2、《夸父追日》3、《精卫填海》教学内容分析: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瑰宝。
神话故事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
神话故事浅显易懂,不用在品词析句上多下工夫,应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
因此有目的地把《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三篇故事放在一起教学,让学生群文阅读,整体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同时借助三篇故事的丰富想象力,让学生创编故事,学习大胆夸张的想象写法。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过创世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大概感受过神话故事的神奇。
下学期是第二次接触神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
但三篇神话故事群文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要求稍微高了点,所以我们就抓住神话故事中“神”这条主线,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品读故事中“神”,在读中发现情节神、人物神,甚至发现到人物品质神奇得高大无上,毫无缺点。
最后学生从群文阅读中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及创作背景,迁移写法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1、在横向的比较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情节、神奇的人物。
2、通过阅读神话故事,发现故事中大胆夸张的想象写法,从而迁移创编故事。
3、阅读神话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在横向的比较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情节、神奇的人物。
2、通过阅读神话故事,发现故事中大胆夸张的想象写法,从而迁移创编神话故事。
教学难点:1、创编故事,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吗?2)出示故事神像,你们看看这些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神话故事中,我们准确称他们为(神仙、神人、)板书:神仙3)这些神仙在故事中总是做出一些怎样的事?(神奇、离奇、荒诞)板书:神奇二、学生阅读三篇文章神奇的事情指的就是与我们凡人不同,我们凡人无法理解,无法做到的,无法完成的。
群文阅读练习一选文1:《大自然的声音》节选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选文2:我爱大自然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去爱,而藏在我内心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我爱的对象。
那美丽、辽阔的草原就更令我迷恋。
总之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的一切。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把四季风景送给了人类。
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日炎炎的盛夏,秋高汽爽的深秋,还是银妆素裹的寒冬,都令人回味乌穷,浮想连翩。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裁缝,它挥动自己神奇的剪刀,为大地、森林、山峰裁剪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
首先,它给它们做了一套鲜艳的裙子,让夏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它又做了金黄色的连衣裙和银白色的大衣,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
就这样,一套又一套神奇而美丽的衣装,给大地、森林、山峰增添了许多光彩。
大自然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它派松树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它让绿叶告诉人们默默无闻的工作,却不要计算报酬的道理;它又叫小草告诉人们顽强生存的道理。
人类在这位神奇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慈母。
它抚育弱不禁风的小花,锻炼身体强壮的大树,它让人们在树下遮阳,它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它让人们摘食树上的果子,它让人们畅饮河里的清水……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它都满足,只要是能够原谅的错误,它都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
人类在它温暖的怀抱里成长,它也心甘情愿去奉献出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严父,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从不宽容。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我才爱大自然,爱它的神奇、美丽和善良。
1.在选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