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培根、洛克 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 D.斯密、李嘉图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9.感觉、知觉、表象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A.政治立场 B.经济地位C.思想观点 D.文化水平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m:v B.v:mC.m:(c+V) D.(c+v):m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市场供求关系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 B.原材料储备时间C.停工时间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C.浮动价格 D.固定价格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0-5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1-34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1-36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C )1-51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D )1-57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1-55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一种( C )1-86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8.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A )2-93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2-95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⒈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①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③马克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
二者内在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⒉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㈠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㈡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③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路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全国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3课程代码:1009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 )。
A.以社会意识形态原理为核心B.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为核心C.以阶级斗争原理为核心D.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为核心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科学性和阶级性B.先进性和实践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D.党性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运动性D.可知性5.承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这是(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个观点( )。
A.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违背了普遍联系的思想C.反映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D.违背了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7.矛盾的含义是指( )。
A.逻辑错误、自相矛盾B.对立面的冲突、斗争C.对立面的融合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8.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会导致( )。
A.先验论和经验论 B.不可知论和唯心论C.唯理论和经验论D.二元论9.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B.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否坚持物质第一性D.是否承认相对真理10.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B.从主观真理向客观真理转向的过程C.从真理中不断排除谬误的过程D.相对真理不断相加的过程1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
A.国体B.政体C.领导体制D.国体和政体的统一12.人类社会历史是由( )。
A.英雄人物创造的B.劳动群众创造的C.人民群众创造的D.全体人群共同创造的1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 )。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感觉、知觉、表象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A.政治立场B.经济地位C.思想观点D.文化水平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m:vB.v:mC.m:(c+V)D.(c+v):m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B.原材料储备时间C.停工时间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浮动价格D.固定价格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新陈代谢B.科学性与革命性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4.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说”是属于(D)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来源:考试大-自考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 意识的本质是(A)(C)A.人脑的机能B.事物自身C.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条件反射4.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6.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7.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8.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9.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来源:考试大-自考站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感觉、知觉、表象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A.政治立场B.经济地位C.思想观点D.文化水平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m:v B.v:m C.m:(c+V)D.(c+v):m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B.原材料储备时间C.停工时间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浮动价格D.固定价格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新陈代谢B.科学性与革命性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4.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说”是属于(D)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 意识的本质是(A)(C)A.人脑的机能B.事物自身C.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条件反射4.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6.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7.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8.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9.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是什么?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12分)材料一: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设厂。
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产品销售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商业周刊》调查,可口可乐位居全球1000家公司第26位,市场价值达1319亿美元。
可口可乐公司自80年代初进入中国,累计对华投资超过11亿美元。
目前,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占中国饮料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占碳酸饮料市场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1998年中国的41.4万个就业机会同可口可乐的生产和销售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可口可乐系统直接雇用了1.4万员工,可口可乐的独立供应商雇用了35万名中国员工,可口可乐的独立销售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则雇用了5万名中国员工。
另据外经贸部提供的情况,目前全国已开业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6万家,截至1999年底,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就业的人数约2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材料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总产值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可口可乐公司直接注入资金80亿元人民币,间接创造了220亿元人民币的增加值,每年通过乘数效应使中国经济增加300亿人民币的产值。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 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3 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D3.D4.D5.A6.A7.C8.C9.A10.B二、多项选择题1.ABCD2.BCD3.AC4.ABC5.BCD6.ABD7.ABCD8.ACD9.AB10.ACD三、辨析题1. 正确。
意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内容上讲它是客观的,从形式上讲它是主观的。
2.错误。
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不一定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其服务的经济基础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腐朽的上层建筑。
3.(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命题错误。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们还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四、问答题1.(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
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
也就是说,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脱离了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则发挥不了作用。
(3)题目当中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
二者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量变开辟了新的道路;二者互相渗透。
3.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是被派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4.第一,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普遍提高。
第二,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有效配置。
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同学们通过上述材料认识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材料认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论述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应该采取的对策。
要求同学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