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罪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是指当驾驶人因饮酒、吸毒、过度疲劳或者其他原因令其行驶机动车时,因危害安全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危险驾驶而导致的。
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司法大数据来打击危险驾驶行为,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危险驾驶罪的法律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三条、第二百零一条等规定,危险驾驶罪的主要内容包括:(1)酒后驾驶。
驾驶人饮酒后驾车,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后果的,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
(2)吸毒后驾驶。
驾驶人吸食毒品后驾车,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后果的,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
(3)疲劳驾驶。
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过长、疲劳驾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后果的,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危险驾驶罪的危害和管理危险驾驶罪的危害十分显著。
首先,危险驾驶会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其次,危险驾驶会导致其他人的恐惧和不安,破坏社会和谐和安定。
最后,危险驾驶会增加司法机关的工作量和社会成本。
为了应对危险驾驶罪的挑战,司法部门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加强管理。
首先,加大道路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危险驾驶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其次,应当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利用智能监控摄像头和全息扫描仪来进行监控,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判断。
同时,司法部门应当持续加强对道路参与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共意识,让公众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道德责任。
三、司法大数据在危险驾驶罪中的应用司法大数据在危险驾驶罪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体现:(1)司法大数据可以为司法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危险驾驶罪案件心得体会报告危险驾驶罪的思想报告作为一个驾驶员,我深知驾驶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
因为道路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如交通事故风险、驾驶疲劳风险、违章行为风险等等。
而这些危险在驾驶员的行为表现中得到体现,当超速、酒驾、疲劳驾驶行为在道路上出现时,就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些行为,也就构成了危险驾驶罪。
这次我参与的一起危险驾驶罪案件,将我推入了一个全新的境地。
事情是这样的:某天下午,我正在路上行驶,忽然发现前方一辆速度飞快的车辆从左边超了过来,由于过于突然,我来不及做出反应,两车相撞,严重影响了路面交通的畅通。
警察赶到现场调查之后发现,这位疑似过多饮酒的驾驶员的驾驶证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扣分和违章记录,他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危及到了其他路上行驶的行人和车辆。
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既有小至骑车上路不戴安全头盔,到大至开车翻越隔离带、在公路上违规行驶和醉酒驾驶行为均有发生。
在这一系列的行为表现中,甚至包括了他无意中引发的这场事故。
这场事故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损失了他本人的身体健康和车辆,更影响了周围其他驾驶员、行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
我对他的行为感到懊悔和悲痛,同时也被迫意识到,危险驾驶罪的施行不仅是对个人和私人财产的保护,更是对所有路上出行者和公共设施的保护。
我们需要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的每一次行为都牵涉到着无数人的安危,如果我们不遵守交通规则、驾驶道德和行为准则,那么就很有可能陷入类似这个驾驶员所经历的窘境之中。
通过这场案件,我深刻体会到了危险驾驶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所有道路出行者中的一员,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保持驾驶前情绪和精神状况的稳定,不要带着酒精、疲劳等因素驾驶,不要违法违规。
我们需要切实做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使整个畅通安全的道路网络真正起到应该发挥的作用。
此外,作为司法工作者,在危险驾驶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事实,理解案件关键点和相关证据的重要性。
危险驾驶罪调查报告“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罪名,置于现行刑法第133条的交通肇事罪之后,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自2011年5月1日实施以来,危险驾驶罪呈多发态势。
本文对武汉市某检察院审查的部分危险驾驶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一、危险驾驶罪的现状及特点(一)犯罪主体1、从性别来上看,男性占绝大多数。
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的犯罪主体均为男性,占100%。
2、从年龄上看,中年人居多。
在统计的24起危险驾驶罪中,20岁以下0人;20-30岁5人,占20.8%;30-40岁9人,占37.5%;40-50岁7人,占29.2%;50-60岁3人,占12.5%;60岁以上0人,涉案主体年龄在30-50岁共15人,占62.5%。
3、文化程度较低。
24起案件中,小学、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5人,占62.5%;高中文化3人,占12.5%;大学文化4人,占16.7%;大学以上文化2人,占8.3%。
4、无业者较多。
24起案件中,无职业者12人,占50%;个体4人,占16.7%;有工作单位的7人,占29.2%;学生1人,占4.1%。
(二)涉案的机动车根据涉案工具统计,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中,驾驶轿车的有23人,占95.8%;驾驶摩托车的仅1人,占4.2%。
可见,轿车为主要犯罪工具。
(三)案发地点案发地点集中在城区中心。
根据统计结果,案发地点通常在城区中心商业街、酒店宾馆附近以及交通干道。
(四)案发时间午饭、晚饭后为发案高峰期。
24起案件中,发案时间在下午13-15时的有9起,占37.5%;15-18时的2起,占8.3%;18-20时的3起,占12.5%;20-22时8起,占33.3%;另发生在早上8时和晚上0时40分各1起,各占4.2%。
(五)醉酒状况1、浅度醉酒居多。
经统计,醉酒驾驶的行为人中,经检测酒精含量80-100mg/ml的9人,占37.5%;100-150mg/ml的10人,占66.7%;150-200mg/ml的3人,占12.5%;200mg/ml 以上2人,占8.3%。
危险驾驶罪辩护词→ 非法驾驶罪辩护词尊敬的法官,首先,感谢您给予我们辩护的机会。
今天,我作为被告的辩护人,为您呈上非法驾驶罪的辩护词。
案情回顾经过对案件的调查和审理,我们得知被告被控以非法驾驶罪。
在此,我想先对案情进行回顾。
根据调查报告,被告在某天的晚上被警察逮捕,原因是被发现驾驶时没有携带有效的驾驶证。
法律要求针对被告被控的非法驾驶罪,我们需要首先了解相关的法律要求。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任何人在驾驶机动车时,都必须携带有效的驾驶证。
证据分析在审理过程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控方提供的证据。
根据控方提供的警察记录和现场取证,确实没有找到被告携带有效驾驶证的证据。
然而,我们坚信控方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被告在驾驶时确实没有合法驾驶证。
有利证据为了支持被告的辩护,我们也收集了一些有利证据。
首先,被告已经拥有驾驶证多年,并且此前并未有任何违法行为。
其次,目击证人证明在被告被逮捕时,他驾驶的方式并没有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也没有造成任何交通事故。
决策草率我们认为,被告在驾驶时没有携带驾驶证可能只是一次粗心大意的错误。
不过,这并不能给予他一个非法驾驶罪名。
被告在拥有多年的驾驶经验中,一直遵守交通规则和道路安全,没有给社会造成任何安全隐患。
判决建议综上所述,我们请求法庭不要给予被告非法驾驶罪的判决。
相反,我们建议法庭考虑被告的历史行为和有利证据,给予轻微处罚或者警告,以教育和警戒被告,同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再次感谢法庭给予我们陈述的机会。
我们相信法官会基于事实和公正的原则作出明智的判决。
辩护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危险驾驶罪起诉意见书尊敬的法官:我是被害人代理律师,就本案危险驾驶罪提起公诉一案,我谨向贵庭提交起诉意见书,具体如下:一、案件事实被告人张某某无证驾驶汽车,在酒后驾驶的情况下,出现了明显的影响驾驶安全的行为,与被害人王某某的车辆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经检察机关调查确认,被告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且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危险驾驶罪。
我认为,基于以下理由,贵庭应当依法对被告人做出有罪的判决。
二、证据充分1.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证据,确定了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交通事故发生事实,并明确了被告人的过错。
被告人在酒后无证驾驶的情况下,违规变道并超速驾驶,导致与被害人车辆发生碰撞。
这些证据证明了被告人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
2. 目击证人证言多名目击证人的证言表明,事故发生时被告人的驾驶行为危险且不稳定,并且与被害人车辆发生了碰撞。
这些目击证人的证言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证明了被告人的危险驾驶行为。
3. 鉴定报告法医鉴定报告证明了被告人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法定标准,且经过对被告人进行身体检查,未发现有任何身体或精神疾病。
这些证据进一步证明被告人在驾驶过程中具备主观故意,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罪行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很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行为,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案件事实及相关证据,被告人以酒后无证驾驶的方式进行超速变道,与他人车辆发生碰撞,行为明显具有危险性,其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构成的要素。
因此,被告人应被依法认定为危险驾驶罪。
四、量刑建议考虑到被告人的驾驶违规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与人身安全,并具备一定的故意成分,我认为,对被告人应当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体现刑罚的威慑力和惩罚作用。
危险驾驶罪法律意见书尊敬的案件承办人: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我将提供关于危险驾驶罪的法律意见。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粗心驾驶或者违反交通法规,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犯罪行为。
根据有关法律和刑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我们的意见。
首先,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为:“有下列行为之一,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二)无有效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三)故意遮挡、篡改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四)非紧急情况下驾驶危险机动车的;(五)违法限制机动车驾驶人身体状况驾驶的;(六)逾越分道或者逆向行驶的。
”此外,根据刑法第32条的规定,对于危险驾驶罪的量刑考虑因素包括:危险程度、造成的损失、目的和动机、犯罪过程、心理情况等。
在本案中,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事实,被告人韩某在驾驶机动车时,发生了交通事故,并且导致多人受伤。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以下证据支持危险驾驶罪的指控:1. 韩某酒后驾驶机动车。
经过血液酒精测试,韩某血液酒精浓度超过了法定限值,因此被判定为酒后驾驶。
2. 韩某无有效驾驶证。
根据档案记录,韩某的驾驶证在事故发生时已过期。
3. 韩某违法限制驾驶人身体状况驾驶。
经过医学鉴定,韩某被诊断出心脏病,且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暂停驾驶。
4. 韩某的驾驶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
根据目击证人的证言和现场勘查结果,韩某超速行驶,并违反了交通信号灯。
5. 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根据医院的医疗报告和受害者的陈述,事故造成了多人受伤并且导致严重的车辆损毁。
基于以上证据,我们认为韩某的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我们建议将韩某以危险驾驶罪起诉,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量刑考虑上,我们建议法院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性、受害人的损失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故意,依法判决其刑罚。
最后,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交通安全的监管,提高交通法规的执行力度,以减少危险驾驶造成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标题: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分析:醉酒驾驶导致重大交通事故涉及事件:2010年8月15日晚上9点左右,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参与该事故的车辆包括一辆轿车和一辆公交车。
事件细节:当晚,一辆84路公交车载着35名乘客沿大道行驶,车速保持在正常限速范围内。
就在这时,一辆轿车突然冲出一个出租屋的门口,并迅速闯红灯,与正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相撞。
由于轿车的速度过快,瞬间将公交车撞得翻倒,导致车上多人受伤。
当晚,警方迅速到达现场,并在对驾驶员进行酒精测试后发现,轿车驾驶员陈某(34岁)体内酒精浓度远超标准。
伤亡情况:此次事故造成公交车上6人当场死亡,20多人重伤,包括多名孩童。
司机以及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在撞击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一名儿童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司法程序:警方迅速立案,并将案件移交至法院。
陈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在接受调查期间,陈某对自己醉酒驾驶以及闯红灯的行为供认不讳。
法庭审理:案件于2011年3月15日上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控方呈交了相关证据,包括陈某酒精测试报告、现场勘察报告、事故图片等。
此外,法庭还听取了伤者和目击者的证言。
陈某及其律师提出辩护意见,声称他并非有意驾驶逆行且闯红灯,并质疑公交车驾驶员是否有超速行驶的嫌疑。
法院判决:经过全面审理和权衡证据,法院作出了判决。
陈某被判危险驾驶罪,并被处以有期徒刑5年,罚款10万元的刑罚。
此外,他还被剥夺驾驶证的权利5年。
律师点评:这起交通事故案例涉及醉酒驾驶和闯红灯两种违法行为,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首先,酒后驾车不仅违反交通法规,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不负责任行为。
其次,闯红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对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这个案例中,陈某的酒后驾车和闯红灯行为显然具有重大过失。
司法机关依法判决陈某有期徒刑和罚款,并将其驾驶证剥夺,以法律的严明手段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检察院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危险驾驶罪是指驾驶机动车时,违反交通法规,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该罪行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因此检察院对危险驾驶罪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公众安全。
危险驾驶罪案发率逐年上升,一方面与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驾驶员的意识素质密切相关。
从案件分布来看,危险驾驶罪主要发生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
高速公路上的危险驾驶罪主要涉及超速、逆行和追尾等行为。
城市道路上的危险驾驶罪案件主要包括闯红灯、压线行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这些违法行为的发生往往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针对危险驾驶罪的性质和特点,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负有重要职责。
首先,检察院需要承担危险驾驶罪的审查逮捕工作。
在案件初查阶段,检察院需要审查警方侦破的危险驾驶罪案件是否符合立案和逮捕的条件。
其次,检察院要参与危险驾驶罪案件的审理工作。
在庭审环节中,检察院提出公诉意见,对被告人的罪行进行控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检察院要参与对危险驾驶罪犯的刑罚执行监督。
在犯罪执行阶段,检察院要对犯罪分子是否执行刑罚依法、是否进行再教育工作等进行监督。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侦查部门在有些危险驾驶罪案件中证据收集不充分,导致案件难以确定罪责。
其次,公安机关在处理一些危险驾驶罪案件时,对罪责的认定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判决结果不统一。
最后,一部分危险驾驶罪犯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社会化教育和再教育工作不充分,无法有效改变他们的违法行为。
改善危险驾驶罪案件处理的方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危险驾驶罪的预防宣传工作,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其次,加强对危险驾驶罪证据收集的规范,确保案件证据充分、准确。
再次,加强对侦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办案过程中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最后,完善刑罚执行制度,加大对危险驾驶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力度,提高刑罚执行的社会效果。
综上所述,危险驾驶罪对社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检察院在危险驾驶罪的调查、审理和刑罚执行中有着重要职责。
酒后驾驶调查调研报告范文一.我国酒后驾驶现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近日分组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一些常委委员提出,“应在草案已有的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罚力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拟在刑法中增加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追逐竞使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很多人听说这一条款的出炉都拍手叫好,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我们的家乡一一河北省沽源县,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四天车流虽较大大的红绿灯点进行了调查,通过观察每一个被交警拦截下的司机及记录他们是否被罚的情况得到如下结果:周一有33辆车的司机是酒后驾驶,其中8人是醉酒驾驶。
周三有25辆车的司机是酒后驾驶,其中10是醉酒驾驶。
周五有28辆车的司机是酒后驾驶,其中11人是醉酒驾驶。
周日有63辆车的司机是酒后驾驶,其中有42认识醉酒驾驶。
并且我们通过上调查100人、咨询交警得知醉酒驾驶的司机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一、27%勺人看见交通信号灯后反应慢。
二、40%勺人开车方向左右摇摆不定,突然转向或者在道路中线驾驶。
三、15%勺人逆向行驶。
四、7%勺人乱八、踩刹车。
五、6%勺人转弯幅度达,突然转弯或违法转弯八、5%勺人黑夜开车不开前灯。
同时我们乂咨询开车司机,发现几乎每个司机都知道酒后开车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是有90%勺人不知道是违反了什么法例。
同时67%勺司机都有醉酒驾车的经历,95%勺人都有酒后驾车的经历,但是当被问及既然知道违反交通规则为什么还要驾驶时70%勺人认为酒后驾驶不会出现事故,30漩人是出于没办法,侥幸心理的存在使他们驾驶。
二.是否应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通过以上调查,酒后驾驶的严峻性却非一般,我们确实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因为酒后驾驶不仅仅危害了驾驶人自己的性命安全,更是对社会安全具有严重危害,但是为什么酒后驾驶的情况屡禁不止呢?我们应该如何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制止酒后驾驶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浅薄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
其中,酒驾事故所占比例较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以一起酒驾案件为例,对酒驾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启示。
二、案件简介2019年6月15日,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酒驾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件。
被告人王某,男,35岁,个体经营者。
2019年5月10日晚上,王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行驶至某路段时,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某重伤,王某本人也受伤。
经鉴定,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8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三、案件审理(一)法庭调查在法庭调查阶段,法官依法对案件事实进行了全面调查。
经查,王某在事故发生前曾在某餐厅就餐,期间饮用了两瓶啤酒。
事故发生后,王某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调查。
(二)法庭辩论在法庭辩论阶段,王某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并承认酒驾违法。
辩护律师则从王某酒后驾车时的紧急避险、事故发生后积极赔偿等方面进行辩护,请求法庭从轻处罚。
(三)法院判决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被告人王某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综合考虑王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及赔偿情况,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四、案件剖析(一)酒驾成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
2. 社交应酬:在商务宴请、朋友聚会等场合,饮酒成为常态,驾驶员在饮酒后难以控制自己,酒后驾车。
3. 消费观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驾驶员认为饮酒驾车无伤大雅,消费观念扭曲。
(二)酒驾危害分析1. 危害自身安全:酒后驾车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危及驾驶员本人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2. 危害他人安全:酒驾驾驶员的视线模糊、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他人带来伤害。
3. 损害社会秩序:酒驾违法行为扰乱交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危险驾驶罪调查报告
“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罪名,置于现行刑法第133条的交通肇事罪之后,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自2011年5月1日实施以来,危险驾驶罪呈多发态势。
本文对武汉市某检察院审查的部分危险驾驶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一、危险驾驶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犯罪主体
1、从性别来上看,男性占绝大多数。
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的犯罪主体均为男性,占100%。
2、从年龄上看,中年人居多。
在统计的24起危险驾驶罪中,20岁以下0人;20-30岁5人,占20.8%;30-40岁9人,占37.5%;40-50岁7人,占29.2%;50-60岁3人,占12.5%;60岁以上0人,涉案主体年龄在30-50岁共15人,占62.5%。
3、文化程度较低。
24起案件中,小学、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5人,占62.5%;高中文化3人,占12.5%;大学文化4人,占16.7%;大学以上文化2人,占8.3%。
4、无业者较多。
24起案件中,无职业者12人,占50%;个体4人,占16.7%;有工作单位的7人,占29.2%;学生1人,占4.1%。
(二)涉案的机动车
根据涉案工具统计,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中,驾驶轿车的有23人,占95.8%;驾驶摩托车的仅1人,占4.2%。
可见,轿车为主要犯罪工具。
(三)案发地点
案发地点集中在城区中心。
根据统计结果,案发地点通常在城区中心商业街、酒店宾馆附近以及交通干道。
(四)案发时间
午饭、晚饭后为发案高峰期。
24起案件中,发案时间在下午13-15时的有9起,占37.5%;15-18时的2起,占8.3%;18-20时的3起,占12.5%;20-22时8起,占33.3%;另发生在早上8时和晚上0时40分各1起,各占4.2%。
(五)醉酒状况
1、浅度醉酒居多。
经统计,醉酒驾驶的行为人中,经检测酒精含量80-100mg/ml的9人,占37.5%;100-150mg/ml的10人,占66.7%;150-200mg/ml的3人,占12.5%;200mg/ml 以上2人,占8.3%。
从醉酒驾驶行为人所述的喝酒状况看。
2、以白酒为主。
从醉酒驾驶行为人所述的喝酒状况看,仅喝白酒的15人,占62.5%,其中喝二两以下白酒的2人,占8.3%,喝二两以上白酒的13人,占54.2%;仅喝啤酒的4人,占16.7%,其中喝三瓶以下啤酒的3人,占12.5%,喝三瓶以上啤酒的1人,占4.2%;喝白酒和其他酒的5人,占20.8%。
(六)查处状况
1、主要为设岗查获,造成交通事故的较少。
在所调查的24起案件中,由民警设岗查获的共20起,占83.3%;因违规或交通事故被查获的4起,占16.7%,系因违规变更车道被查获,掉头时与其他车辆相撞,与前面车辆追尾,避让行人撞到路边花坛。
2、现场检测结果较送医院检测结果低。
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中,现场检测结果低于送医院检测结果的20起,占83.4%;现场检测结果高于送医院检测结果的2起,占8.3%;仅现场检测或送医院检测的2起,占8.3%。
(七)刑拘状况
危险驾驶行为人多被刑事拘留。
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中,未被刑事拘留的8人,占33.3%;被刑事拘留1-4天的9人,占37.5%;被刑事拘留5-7天的7人,占29.2%。
(八)刑事处罚
多为拘役缓刑并处罚金,实刑较少,处罚相对较轻。
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中,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的12人,占50%;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以下的7人,占29.1%;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的1人,占4.2%;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的3人,占12.5%;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的1人,占4.2%,这也是唯一一例判实刑的危险驾驶罪案件,此案中的行为人为深度醉酒,酒精含量达到200mg/ml以上,在行驶过程中与前面车辆追尾。
二、醉酒驾驶多发的原因
(一)私人汽车拥有量激增。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其汽车拥有量也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据2013年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披露,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破亿,未来10年左右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
汽车数量的增加是导致醉酒驾驶频发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城区经济向乡镇的转移,城乡结合部及乡镇醉酒驾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
(二)传统“酒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作为一种物质,却密切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尽管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能够增加喜庆氛围,促进与人交往,调节人人际关系,但其负面效果也显而易见。
有些地区饮酒成风,几乎无酒不成席,而且劝酒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也使得醉酒驾驶多有发生,也是醉酒驾驶多发生在午饭和晚饭之后的重要原因。
(三)对醉酒驾驶的认识存在误区。
根据危险驾驶罪案件中行为人所述,很多人认为只有醉酒后驾驶汽车才构成危险驾驶罪,而醉酒驾驶摩托车等则不会构成本罪;有人认为自己酒量好,虽然喝酒了,但意识清醒,并没有醉,所以不属于醉酒驾驶;有的人认为自己虽然醉酒,但并未造成交通事故,所以也不应该构成犯罪;也有人认为喝醉了歇息几个小时就没问题了,在所调查的案件中,有两个
行为人在喝酒之后意识到酒驾的危险性,休息了3-5个小时后驾车被查获。
(四)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
根据调查结果,许多人对危险驾驶罪相关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多数认为只要酒后驾车不发生交通事故就没事了。
也有一部分人虽然了解相关法律,但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小心行驶,就不会酿成事故,也不会被抓。
在调查中,许多行为人称其吃饭的地方距离家很近,虽然喝酒但是开车回家应该没问题,所以冒险而为。
(五)查处力度大,处罚力度小。
当前公安交警查处酒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机制,而据所调查的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法院对于危险驾驶罪的处罚多为缓刑,甚至免于刑事处罚,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刑法惩治犯罪的法律效果。
三、醉酒驾驶预防对策
(一)促进立法的完善。
现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危险驾驶罪为“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对于“酒驾”行为“处拘役,并处罚金。
”的规定过于笼统,只是规定了醉酒驾驶的犯罪情节,而对量刑未作细化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危险驾驶罪的处罚多为缓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刑法的打击力度,如所调查的24起危险驾驶罪案件中,判处实刑的仅一例。
所以应统一危险驾驶罪的量刑,且适当加大其处罚力度。
(二)继续加大查处力度,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要加强路面执法力度,坚持酒驾打击常态化,建立长效性、持续性的醉酒驾驶整治机制;坚持日常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选择酒驾易发地点周边和易发时段有针对性地查处。
(三)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促进公民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与认识;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常态播报酒驾公益广告,形成强大的社会效应。
(四)规范驾驶技术考核和驾照市场。
加强对驾校培训的管理,对学员的驾驶技术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且建立一种长期考核机制,杜绝有驾照而无技术。
(五)创新管理手段,建立规范的代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