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与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分析与防治引言现浇混凝土楼板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楼板形式,其优点是施工方便、成本低廉、耐用性强等。
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提高,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逐渐凸显。
混凝土楼板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寿命,更有可能导致楼板的结构安全风险。
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质量不佳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成型直接受到施工质量的影响。
如果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或者施工工艺不当,就容易导致楼板表面出现裂缝。
混凝土浇筑时未严格按照规定的浇筑要求进行,或者使用了掺有过多水泥的混凝土材料等。
2. 材料选用不当现浇混凝土楼板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就容易产生楼板裂缝。
使用未经认证的钢筋、超过有效期的模板、掺有大量不合格掺和料的混凝土等。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里,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会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
4. 设计缺陷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未考虑周到、设计缺陷存在,也容易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
比如设计厚度不足、受力结构不合理等。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1. 优化施工工艺在施工现浇混凝土楼板时,可以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来减少裂缝的产生。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采用适当的养护措施等。
2. 选用优质材料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钢筋、模板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且要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对于有疑问的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核实,确保材料的质量。
3. 控制环境因素在施工现浇混凝土楼板时,要注意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于室外浇筑的楼板,应当注意天气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减少环境因素对楼板造成的影响。
4. 加强设计审查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强设计审查,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完善。
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过程住宅现浇板是目前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现浇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裂缝,这对住宅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过程,对于保证住宅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1.材料因素: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是影响现浇板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在市场上的混凝土和钢材质量良莠不齐,如果选用质量差的材料,那么浇筑的现浇板很容易出现疏松、内部裂纹等问题。
2.施工方式:现浇板的施工方式直接影响了其质量和稳定性,施工中若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现浇板出现裂缝。
例如,浇筑混凝土时无法加强振捣措施,使混凝土内部无法密实,容易形成空洞和裂缝。
3.环境因素:现浇板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因此出现裂缝。
例如,气温较低、湿度较大、阳光直射等天气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从而加速现浇板的老化、开裂。
4.承重因素:如果现浇板的荷载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那么它就容易出现开裂。
因此,在设计现浇板时应该根据所承受的荷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5.设计不合理:现浇板的设计也是造成其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内部存在空洞,就容易使现浇板出现扭曲、变形、裂缝等问题。
6.使用不当:大多数的现浇板都是平台或者走廊,在使用中经常被人走动,如果使用不当或者重载,也会产生裂缝。
二、住宅现浇板裂缝的防治过程1.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要选择质量良好的混凝土和钢材,并确保完全符合规定的强度标准。
2.施工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要控制好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关键节点,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和固化。
3.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在施工前对于设计文件、荷载和结构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计算,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4.加强现浇板的养护:在施工结束后,要为现浇板进行完善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获得足够强度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5.加强现浇板的维护:对于已经使用的现浇板,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损坏和裂缝。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处理措施一、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1.土壤问题:土壤的结构和固结不均匀,地基沉降、液化等现象都会导致楼板开裂。
2.建筑物设计问题:建筑物设计不合理,结构紧凑,层间高度不够,既不符合建筑规范要求,也会引起楼板开裂。
3.现场施工问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程技术水平不高,往往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比如说浇筑不足、拍打不均等,都会造成楼板开裂。
4.施工材料问题: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不合格,或者嵌入钢筋等材料的质量不达标,都会影响楼板质量,导致开裂。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处理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的处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地面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其平整、坚实,避免出现隆起、坑洞等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还需要对地面检测,查看是否存在坑洞、沉降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
2.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加强密实,比如说使用敲打的方法,让混凝土排除气泡,达到更加坚实的状态,有利于避免楼板开裂。
3.加固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中嵌入适当的钢筋,可以加固混凝土,让其更加坚实。
使用高强度的水泥、砂子等材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4.对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让其掌握更加专业的浇筑混凝土技巧,可以有效避免浇筑不足、拍打不均等因素造成的楼板开裂问题。
5.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楼板开裂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问题扩大。
6.增强施工管理:对现场施工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从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楼板开裂问题。
7.在施工的前、中、后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在施工的前、中、后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从而及时发现质量问题,避免楼板开裂问题出现。
总之,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是一种特别麻烦的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建筑物的寿命。
因此,在对施工工程进行处理时,很必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楼板开裂的问题。
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合集5篇)第一篇: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
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
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
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
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
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
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
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2d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
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处理措施的探讨首先,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比如水泥浆水化时间不合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科学等,都会导致楼板开裂。
2.温湿度变化:潮湿的环境和干燥的气候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使楼板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开裂。
3.结构设计问题:楼板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比如梁、柱上的支撑点设置不当、板厚不均匀等,都会引起楼板开裂。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湿度,确保混凝土的浆体和水泥水化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2.控制温湿度变化:通过增加湿度和控制室温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变化。
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加湿处理,或者利用防尘膜等材料封闭楼板表面,防止水分过早挥发。
另外,在楼板施工过程中适当增加休止期,让混凝土充分干燥和收缩。
3.合理设计结构:在楼板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梁、柱上的支撑点设置,保证楼板受力均匀。
另外,设计时应根据楼板的实际使用要求和荷载情况确定合适的板厚,避免板厚过轻或过厚,引起开裂。
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弥补和修复楼板开裂:1.补强处理:可以使用纤维增强材料或碳纤维片等进行增强处理,增加楼板的抗裂性能。
2.封闭处理:可以使用防裂混凝土涂料或防水膜等材料封闭楼板开裂部位,防止水分渗透和细菌侵入。
3.改进维护:及时清理楼板表面的杂物,定期检查和维护楼板的状况,进行必要的修补和维修。
综上所述,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较为复杂,既与施工操作不当有关,也与温湿度变化及结构设计问题有关。
为了减少楼板开裂的发生,需要从施工管理、控制温湿度变化和合理设计结构等方面入手。
另外,在开裂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补强、封闭处理和改进维护等方法进行修复。
只有全面从源头和处理两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避免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问题的发生。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范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中。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钢筋混凝土楼板会出现裂缝现象,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结构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并提供一些防治措施。
一、成因分析1. 施工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没有掌握好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均匀性,可能导致楼板表面的温度差异和收缩不均匀,从而形成裂缝。
2. 设计问题:不合理的楼板设计,如跨度过大或布置不合理的支承点,会导致楼板应力不均匀分布,造成楼板裂缝。
3. 环境因素:楼板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如在高温下,混凝土会快速膨胀,而在低温下则会快速收缩,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楼板出现裂缝。
另外,湿度的变化也会对楼板造成影响。
4. 材料问题:混凝土使用不合格或掺入过多外加剂的情况下,其强度和耐久性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1. 施工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和浇筑层数,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过度震捣,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多气泡,从而减少因气泡聚集而引起的裂缝。
2. 设计措施:在楼板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支承点和伸缩缝,并控制楼板的跨度,以保证楼板的均匀受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3. 环境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楼板受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的环境对楼板造成影响。
在施工完工后,要注意保持楼板的环境湿度平衡,避免湿度变化过大。
4. 材料控制:使用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材料,并控制外加剂的使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进行材料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材料,并进行替换或修复。
三、其他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楼板裂缝情况,及时采取修复措施,避免裂缝扩大或影响楼板的使用。
2. 楼板的使用过程中,要避免超荷载或剧烈震动的情况,以保证楼板的安全性。
3. 在楼板装修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和施工方式,避免装修过程中对楼板造成额外的冲击或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住宅工程中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住宅工程中现浇楼板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美观,同时也有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对于住宅工程中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1. 震动因素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之一是震动因素。
建筑工地周围交通的频繁和强度会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在现场混凝土中产生的大量裂缝。
此外,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的使用也会对混凝土产生震动影响,加速混凝土硬化,从而增大混凝土的收缩率,促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 技术因素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之二是技术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若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流动性不足,混凝土无法完全填满混凝土骨料之间的间隙,钢筋的伸缩未考虑充分等诸多原因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此外,现浇楼板的细部构造设计可能存在缺陷,例如构造不平衡、钢筋未设置、钢筋间距设计不当等均会对现浇楼板的裂缝产生影响。
3. 年龄和湿度因素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之三是年龄和湿度因素。
新凝固的混凝土在前几天时间中特别脆弱,这时其在受力时往往会破裂,自然形成裂缝。
此外,混凝土中的含水量对裂缝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混凝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因素时,混凝土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开裂或变形。
二、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1. 控制施工震动由于震动因素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减轻震动影响,特别是在现场混凝土时更应注意,以减少混凝土不均匀分布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
2. 合理配比和细部构造设计合理混凝土配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充实性。
因此,专业工程师需要在现浇楼板施工之前,在进行事前设计和前置测量的基础上,正确计算混凝土的配比,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保证钢筋设置得当。
3.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率在夏季施工时,尤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水泥制品和混凝土水含量的影响,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率。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楼板表面出现的裂隙。
这些裂缝对楼板的安全性和美观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成因和防治两个方面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成因分析1.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不当、工艺不规范等问题,如不当的抹灰施工、足够的保水措施、钢筋配置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
2. 温度变化: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混凝土会发生体积变化。
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时,低温会使混凝土收缩得更加明显,增加了楼板开裂的可能性。
3. 荷载变化:楼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的变化,如人员活动、家具摆放等,会加大楼板受力情况,从而增加了楼板裂缝的可能性。
4. 建筑物自身变化: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振动等因素,会使建筑物产生变形,从而导致楼板出现裂缝。
二、防治措施1.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抹灰、养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过程规范,从而减少施工引起的楼板裂缝。
2. 控制温度变化:在冬季施工时,要加强对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低温引起的混凝土收缩过大,从而减少楼板开裂的可能性。
3. 强化荷载设计:在设计楼板荷载时,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楼板的等级和强度,避免过大的荷载对楼板造成不必要的负荷,从而减少楼板裂缝的发生。
4. 加强楼板维护:在楼板使用过程中,要避免过大的荷载集中在局部区域,合理摆放家具等物品,避免过度荷载对楼板的损伤。
同时,要定期检查楼板,及时发现裂缝,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
5. 建筑物变形的控制:对于建筑物变形引起的楼板裂缝,要加强对地基的加固和维护,减少地基沉降和振动引起的建筑物变形,从而减少楼板裂缝的发生。
总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施工、材料、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分析各种因素,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楼板裂缝的发生。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与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指混凝土楼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裂缝的出现会影响楼板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当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会出现体积变化而产生裂缝。
此外,冬季结冰和夏季高温也会影响楼板的温度,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 荷载影响:楼板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着重力荷载、人流荷载、设备荷载等。
当荷载过大或分布不均匀时,就会导致楼板出现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3. 施工原因: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当操作,例如浇筑过程中的振捣不均匀、工期过长导致混凝土初凝等,都会引起楼板裂缝的出现。
针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设计合理:在楼板的设计阶段,考虑到温度变化和荷载的影响,合理确定楼板的厚度和钢筋布置。
选择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抗裂措施,如添加合理的掺合材料和纤维,以提高楼板的抗裂性能。
2. 控制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避免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
确保混凝土的振捣均匀,避免出现空洞和团聚现象。
另外,在初凝阶段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过早脱模和早期干燥引起的裂缝。
3. 温度控制: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楼板,可以采取分段浇筑和预留伸缩缝的方式,以减少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此外,可以考虑加设温度控制装置,如预埋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补偿装置,以调控混凝土的温度。
4. 定期维护:及时排除荷载过大的因素,例如调整设备布置和安装辅助支撑系统。
定期检查楼板的裂缝状况,做好维护和补修工作,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综上所述,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楼板裂缝的发生概率,并提高楼板的使用寿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指在楼板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裂缝现象。
这种裂缝对楼板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成因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成因分析1.施工质量问题:楼板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浇筑和坍落度控制不当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或者存在孔洞等问题,从而引发楼板裂缝出现。
2.荷载超载:楼板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承受的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就会导致楼板过度变形或者产生裂缝。
例如,超过设计荷载的楼板会出现弯曲变形,进而产生裂缝。
3.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导致楼板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季节变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导致楼板伸缩,如果没有适当考虑楼板的伸缩缝问题,就会产生裂缝。
4.地基沉降:如果楼板所在的地基存在沉降问题,就会使楼板承受不均匀的变形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5.施工工艺问题:例如,楼板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浇筑工艺不当、养护措施不到位等,也会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1.施工阶段:在楼板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质量,配合比需要合理,配置适量的混凝土,同时对混凝土的浇筑、坍落度、震实度等需要加以严格控制。
特别是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应该重视,避免出现过早干缩和体积收缩。
2.设计阶段:在设计楼板时,要充分考虑到楼板的伸缩性和变形能力,合理安排伸缩缝的设置。
特别是在大跨度楼板、高层楼板和有温度变化的场所,应使用适当的伸缩缝。
3.荷载控制:避免楼板超载,按照设计规定和使用要求,合理分配荷载,并严格控制荷载的准确性。
4.温度控制:在楼板使用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室内温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要适度控制供暖和空调的使用,避免温度差过大引起楼板的变形。
5.地基处理:在楼板所在地基存在沉降问题时,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基处理措施,例如进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针对裂缝已经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修补:1.清理裂缝:将裂缝两侧的松散物质、尘土等清理干净。
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成因与治理研究摘要:现浇混凝土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防渗漏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多种原因混凝土裂缝不可避免。
本文针对住宅房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概况,介绍了裂缝类型,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并给出了常见裂缝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治理
现浇混凝土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防渗漏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设计、施工及材料本身等方面引起的现浇板开裂问题时有发生,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良好的设计与施工则可以减少裂缝的发生。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出现的裂缝进行检测和鉴定,是对楼板裂缝的危害性进行评定和修补加固的依据。
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特点
根据工程实际,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主要分为:离板角位置大约0.5m~1.5m范围的450斜裂缝;平行于现浇板负弯矩筋的水平裂缝;楼板1/3跨度处的横向裂缝;楼板全长中部的横向裂缝;现浇板中埋设pvc线管部位的各种裂缝;板的各个部位不规则的短向裂缝。
这些裂缝的宽度一般在0.2 mm以下,少数超过0.2mm。
有的裂缝上下贯通,有的只在板面下一定深度。
大部分楼板贯穿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在各部位裂缝中,多数板角、跨中裂缝都是或者最终发展为完全贯穿型的,而板面龟裂则主要为面层裂缝。
2 裂缝的成因分析
裂缝的形成原因基本由于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
2.1 材料原因
有些构件裂缝是由材料质量引发的,如水泥安定性差,两种水泥混用,砂、石含泥量大,骨料粒径过小,碱骨料反应,外加剂质量差或掺入量过大等。
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特别是梁板结构的板,由于混凝土的离析,上部出现富水泥浆层,收缩大,引起楼板面的不规则裂缝。
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其流动性能,坍落度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
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等级要求高,水泥用量也就越大,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也越大。
粉状掺合料大、品质不良也容易引起的裂缝。
粉状掺合料的使用,如掺用品质不良的粉煤灰、矿碴等,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
粉状材料的用量越大,收缩也越大。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
粗骨料用量的减少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外加剂应用不当也容易引起的裂缝,目前混凝土中外加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种种质量问题,如: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将导致水泥假凝、泌水等,增加混凝土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2.2 设计原因
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而且房屋楼板的凹凸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墙或刚度相对较大楼面梁的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因此,配筋量往往达不到要求,从而造成板开裂。
设计上某些构造处理不当,如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容易导致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又如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双向板由于收缩是双向的及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斜角裂缝。
楼板厚度过薄,一般裂缝多发生在厚度为100mm混凝土板上,而厚度在120 mm及其以上的混凝土板则裂缝较少。
这可以说明,增加板厚可以提高混凝土板的抗弯刚度、减少挠曲变形,其抗裂性能也有所改善。
因此对于板厚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过薄,板的刚度势必降低,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板因此开裂。
2.3 施工方面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墙、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比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施工单位有时为了施工方便。
常把梁、板的混凝土等级提高到与墙、柱相同。
这种做法很容易征得现场监理人员的同意,却无形中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而楼板面又较薄,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更容易产生收缩。
或
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导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从而引起楼板开裂。
如某住宅楼楼板,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025,而实测混凝土强度仅达到16.7mpa,强度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配筋和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偏大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均会导致楼板开裂。
严重的是施工中擅自减小配筋量,则会引起构件的安全问题。
3 裂缝处理
对于板角斜向裂缝,可凿掉板保护层,配夺φ4@200~φ6@200钢筋,细石混凝土30mm~50mm厚,这样可解决此类斜裂缝并保证不再出现此类裂缝。
对于住宅小区中的稍大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对于较大裂缝可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
上述在建工程在终凝前出现的龟裂,采用抹压一遍处理,效果也较好。
其他一般较小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若楼板出现大面积裂缝可能影响结构的安全,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对其他通长、宽度大于0.3 mm的裂缝,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参考文献
[1]吴晓红,于兆水.浅谈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2]李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9.04.
[3]张高峰,周虎钦.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裂缝问题[j].科技风.2009.08.
[4]龙义文.浅谈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