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帮电影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电影赏析——犯罪片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享受。
而对于我这个小小影迷而言,心中自然有着太多值得我回味的经典作品。
不论是科幻、悬疑,亦是犯罪、爱情,每一种电影类型里都有那么几部为我所钟爱。
而其中最让我欣赏的就是犯罪片。
如今的电影种类繁多,一部电影往往不再单纯地属于某一种类型,经常同时混合了几种元素于一体。
犯罪片可以理解为警匪片,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
而我所谈到的几部电影也绝不仅仅像“警匪”二字这么简单,多少夹杂着悬疑与惊悚的成分。
一、犯罪片的永恒经典——《教父》电影由马龙·白兰度与阿尔·帕西诺联袂出演,年代也较为久远,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大学里,这部影片我一共看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经典。
故事讲述了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教父”维托·唐·柯里昂,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
劫持、暗杀、出卖,黑手党家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于是,血雨腥风的黑帮斗争开始上演。
影片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复杂却又有序的人物关系体系,家族三代,逐渐展开,清晰可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被导演精湛而细腻的大手笔而折服。
首先,电影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人物的塑造,既包括其外表,又涵盖其内在。
这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无疑是由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第一代“教父”的形象。
经典的着装:一身黑色正装,内置白色衬衫,脚穿一双黑色皮鞋,左胸前的一朵深红色玫瑰格外显眼,形象鲜明。
红与黑的搭配,无不处处彰显一代教父应有的威严与庄重。
教父在外处事谨小慎微,对家人又是格外的亲切,俨然的一位优雅绅士。
有他在,就有平衡与友谊,人们敬仰于他,同样敬畏于他。
每一次的摆手,夹杂着模糊而简洁的话语,甚至于他的每一次抬眉,我被教父的每一个动作而深深吸引。
还记得教父给小儿子迈克的最后的那句忠告:“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
那女人和孩子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我想这也是教父给所以正在为事业而奋斗的男人的一句忠告。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简洁电影《大上海》是由中国著名导演陆川执导,于2012年上映的一部黑帮剧情片。
该电影以1920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黑帮老大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如何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其情节、演员的演技和整体制作水平的影响,萦绕在心头的各种感受让我难以忘怀。
首先,电影《大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场景和布景。
通过逼真的道具和精心的布置,观众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
这个时代充满了黑暗、腥风血雨的气息,大上海电影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场景的真实感和美轮美奂的摄影技巧无疑是电影的一大亮点。
其次,影片的剧情紧凑且引人入胜。
整个故事环绕着一个黑帮老大的崛起和衰落展开,故事情节曲折而紧凑,一波三折,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每个角色都充满了情感和复杂性,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动机。
观众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体验着他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的成长与挣扎。
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织在故事中,使得观众可以对这个时代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
再者,电影中的演员表现出色,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各个角色深刻地诠释了出来。
其中主演的张家辉扮演的黑帮老大凭借他的出色演技为角色增添了许多动感和魅力。
而另一位主演任达华则饰演了一个心机深重的黑帮大佬,通过他的演绎,观众对这个冷酷而又无情的黑帮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配角也都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每个演员都为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最后,该片的音效和配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恰到好处的配乐营造了剧情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中。
音效的处理也非常到位,逼真地还原了当时的上海滩的声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综上所述,电影《大上海》以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引人入胜的情节、出色的演员表演以及精良的制作,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黑帮题材影片,更是对当时上海滩的一次重温和对那个特殊时代的回忆。
杨受成投资黑社会电影展现魄力杨受成、成龙促《十二生肖》成华语片海外票房之最杨受成投资黑社会电影展现魄力黑社会电影是香港电影辉煌时期的典范,从充满暴力学的《英雄本色》到《古惑仔》系列到近年的《无间道》,再到如今的《扎职》,黑社会题材电影折射了香港电影的成长,同样也见证了香港社会的变迁。
这部由杨受成旗下英皇电影出品的黑社会题材电影《扎职》引发了无数人对于香港经典黑帮电影的怀念。
片中的兄弟情义无疑是香港黑帮电影中最能感染人情绪的元素。
听闻杨受成对于投资电影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大片横行的时代,不得不佩服杨受成敢于投资黑社会题材电影的魄力。
《扎职》带观众重温香港帮派电影英皇电影注资多部经典电影,所打造的电影亦深入人心。
杨受成在投资电影方面有自己的深远考虑,由杨受成重金打造的港片《扎职》在香港顺利杀青,该片由实力演员谭耀文,温碧霞,与英皇艺人陈伟霆、徐伟栋、曾国祥等新锐演员联手协作,通过帮派之间的纷争和发展再现了香港十年翻天覆地的变迁。
这部由杨受成重金打造的帮片电影不容错过。
杨受成、成龙促《十二生肖》成华语片海外票房之最英皇集团老板杨受成本身就钟爱投资电影,亦加上与华人功夫巨星成龙有着数十年的交情,杨受成对于成龙电影《十二生肖》自然是不遗余力重金投资。
由英皇电影出品的成龙第101部电影《十二生肖》自去年12月20日在中国大陆全面上映以来,票房持续井喷,成为观众辞旧迎新之际观影首选,截止到今年1月13日,内地票房已突破8亿,稳居中国最卖座动作片。
加上海外市场票房,《十二生肖》总票房将跨过10亿元大关。
随着《十二生肖》在全球各地陆续上映,JC国际侠盗集团的风潮也随之席卷世界各地。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十二生肖》票房全面压制《霍比特人》等好莱坞大片,屡屡占领周票房冠军位置,成为近年来华语片海外票房之最。
港片电影排行榜香港电影在全球电影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经历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电影人和经典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也在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多项大奖。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在港片电影史上排名靠前的作品,你可以通过观看这些经典作品来体验香港电影的魅力。
1.《无间道》(Infernal Affairs,2002)《无间道》是由刘伟强和麦兆辉执导的一部警匪片,曾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该片的情节紧凑,深入探讨了警察与黑帮之间的斗争和内外交困。
影片的演员阵容强大,包括刘德华、梁朝伟和陈慧琳等知名演员。
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使得观众们陷入一场巧妙设计的心理较量中。
2.《喜福会》(Shaolin Soccer,2001)《喜福会》是由周星驰执导和主演的一部功夫喜剧片,讲述了一群废柴少年运用传统武术与足球相结合的故事。
影片以夸张滑稽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们通过足球比赛来实现自身梦想的过程,成为一部富含幽默、激动人心又满载正能量的电影。
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3.《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的一部历史剧情片,曾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摄影奖。
该片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的爱恨情仇,通过他们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展现了一个壮烈而深情的故事。
电影以精美的插曲和精湛的表演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4.《投名状》(A Better Tomorrow,1986)《投名状》是由吴宇森执导的一部动作犯罪片,被认为是新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该片讲述了两个兄弟因为报仇而卷入黑帮斗争的故事。
《投名状》的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吴宇森和周润发等主创人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022/4上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国产犯罪片现实主义传统再探阴田笑妍摘要:国产犯罪片从1921年的《阎瑞生》上映起便呈现出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但回溯西方电影史上犯罪类型电影第一次兴起的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禁酒令的实施导致抢劫、贩卖私酒的黑社会形象在银幕上得到观众审美上的盲目崇拜,在不断美化罪犯的社会氛围下使得犯罪片本身离现实越来越远。
文章意图从中西方犯罪片历史发展的梳理对照中找到国产犯罪片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与发展之路。
关键词:犯罪片传统叙事现实主义犯罪类型电影可以追溯至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此片依据当时轰动美国社会的真实抢劫事件改编,此后好莱坞电影一直倾心于具有黑色电影气质的侠盗题材,将强盗美化为向命运反抗的“英雄”,但在长达30年间忽视了以现实主义手法描摹犯罪事实的类型发展,而这一类型在中国大陆却备受关注。
回溯中国电影史,初具犯罪类型样貌的《阎瑞生》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犯罪片产出。
《阎瑞生》和《火车大劫案》在两国几乎都是突然出现的带有犯罪元素的影片,并极具现实主义倾向。
由此可观,社会真实案件似乎是触发犯罪电影的开关之一,再探犯罪片发展历史对于新世纪国产犯罪题材影片的空间扩展与延伸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与现实(1921-1924)20世纪初国产电影呈现出全面的现实主义面貌,如《劳工之爱情》(1922年)、《孤儿救祖记》(1923年)、《马路天使》(1937年)以及《阎瑞生》(1921年)。
不同于同时期的西方电影所呈现的夸张现实、解构现实的倾向,国产电影从1913年的《难夫难妻》开始便依托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加以艺术化的表现手法。
电影《阎瑞生》延续了这种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段为国产犯罪类型影片奠定了现实主义根基。
在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犯罪电影与改编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西部片或是侦探片不同,20世纪30年代前后正处于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同样经受了黑社会最猖獗的时期,禁酒令的颁布使得盗窃、偷运、贩卖私酒的黑帮群体成为美国公民的“侠客”,而这也成为美国30年代十分普遍的犯罪现象。
香港电影的历史变迁香港电影自上世纪初逐渐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辉煌而又多变的历程。
本文将对香港电影的历史变迁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阶段以及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影响。
一、早期发展阶段香港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在早期阶段发展相对缓慢。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才真正崛起。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产业开始通过引进外国电影来吸引观众,同时也开始培养起本土电影制作人才。
这一阶段,香港电影主要以商业片为主,以快节奏、动作、犯罪等题材为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二、黄金时代的崛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电影人和电影作品。
香港电影不仅在华语电影界取得了重要地位,同时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以浪漫爱情、武侠、黑帮等题材为主导,代表作品如《霸王别姬》、《无间道》、《英雄》等,被誉为亚洲电影的经典之作。
三、逆境与新观众群体的兴起然而,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到来,香港电影遭遇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由于内地电影的崛起,香港电影市场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其次,盗版问题的严重,也使得香港电影的盈利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此外,社会的变革也导致了观众口味的改变,观众对于香港电影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然而,面对逆境,香港电影产业并没有消失,反而开始寻求创新。
一方面,香港电影开始与其他地区的电影产业进行合作,出现了一系列跨地区合拍的电影作品。
另一方面,新的观众群体的兴起也为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机遇。
年轻观众对于不同类型、突破传统的电影更加感兴趣,这使得香港电影产业得以在市场上重新拥有一席之地。
四、国际市场的影响与变革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香港电影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观众数量和潜力吸引着众多香港电影人的眼球。
许多香港导演、演员纷纷加入到合拍片的制作中,也使得香港电影更加国际化。
同时,新兴的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香港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RADIO &TV JOURNAL 2018.06迄今为止,香港黑帮电影的概念仍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定义,这些电影或揭示社会人物的生存状态,或透过黑帮题材传递价值观念,都将帮派故事推到最后。
从20世纪八十年代的《英雄本色》《省港旗兵》,到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电影,香港黑帮电影日益兴盛,都以刻画草根人物的边缘生活状态为主,表现极致的暴力斗争最终获取权力,将黑帮元素贯穿全片。
一、草根人物的诞生时至今日,“草根”这一概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它被用来形容大众化、平民化的事物。
“草根”一词作为形容词被广泛用于各种名词之前。
在香港黑帮电影中,草根英雄人物形象众多,他们坚守道义,甚至为了道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他们没有显赫高贵的出身,成长在普罗大众的社会环境中。
而香港黑帮电影众多的草根英雄就是从乡土民间奋斗起家,以暴力或者权力的斗争为手段,以此来塑造香港黑帮草根人物的形象。
以《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为例,究其人物的诞生,其实可以从社会和历史背景两方面来看。
在这部影片中,通过一个摇镜头展示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一处棚户区住宅的面貌,并且以文字交代了故事背景:“1956年,石硖尾大火,香港政府为安置贫民,大量兴建徙置区。
随着战后一代迅速成长,数以万计家庭生活在狭小单位中,加上父母为口奔跑,填鸭式制度又不完善,很多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徙置区球场是他们发挥精力的英雄地,也是培养古惑仔的温床。
”这便足以说明古惑仔人物诞生的草根背景。
首先,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安置区来安置贫民,构成了草根人物诞生的特定地缘环境,陈浩南与山鸡等人便是在此出生并成长。
其次,由于父辈为了生计在外务工,使得年幼的小孩少了家庭的管教,更多的是自由的成长空间,这是“古惑仔”这一群体成长的家庭环境。
最后,从社会环境来看,黑社会大亨是虚荣的、无情的恶棍,但是在电影神话中,他们却是被小人物崇拜的、令人敬畏的英雄。
长期受街头混混欺负,处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之中,这群年轻人将进入黑道、江湖作为出人头地、获得美好生活的一种途径。
从《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对比中看电影的中国价值观1. 引言1.1 介绍《无间道》与《无间行者》《无间道》与《无间行者》是两部备受关注的中国电影作品,它们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间道》讲述了一群黑帮分子和警察之间的对抗与勾心斗角,剧情紧凑、节奏紧凑,被誉为香港警匪片的代表作。
而《无间行者》则以合理的角度展现了内地警察的艰辛与忠诚,把更多的敬业与责任感融入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
这两部电影在拍摄手法、表现手法、题材等方面各有特色,但都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通过对这两部电影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影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电影中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
1.2 探讨电影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透过这两部电影得以清晰呈现。
无论是对家庭观念的强调,还是对道德选择的挑战,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剧情设置都在传达着一种中国文化的精神。
观众通过这些影片,不仅能感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力量和深刻,也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对应的价值取向。
电影对中国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在表面上呈现出来,更是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深刻地影响观众的心灵。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会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一种印记,引发对于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感悟。
电影《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作为代表作品,在中国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表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在电影《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
在这两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元素,比如忠诚、孝顺、正义、忍让等。
在《无间道》中,主人公陈永仁和刘健明都体现了忠诚和正义的价值观。
陈永仁虽然是一个警察却深入黑帮组织内部,表现出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而刘健明是警方的卧底,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对使命和忠诚的坚守。
这些角色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忠义和正义观念。
125影视美学众所周知,对于犯罪片的概念,学界有着不同的意见。
“麦基曾从实践的角度界定出15个通用的类型和次类型系统,其中犯罪片/犯罪电影便是一个大类。
在他看来,黑色电影、惊悚片和黑帮片等类型都隶属于犯罪片的大类之下,区别上述类型的标准是‘从谁的视点来看待这一犯罪’”。
在本文中采取内涵和外延都更为广泛的这个概念。
近年来国产犯罪电影发展迅猛,除去市场的认可,其创作本身也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如《白日焰火》《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心迷宫》《追凶者也》等不仅获得了口碑认可,其犯罪片自身类型也有突破和成长。
在青春片已成疲软态势之下,犯罪电影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的异军突起,带动了观众对这一题材的偏好和兴趣。
从其内部来说,强烈的作者风格成为近期国产犯罪片的一大印记,不再只止于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一些导演在全民集体式狂欢的消费文化时代,对于电影的娱乐和商业属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刁亦男导演也曾谈道“商业是很重要的消费元素”“商业性如果控制得好,有时反而为艺术表达带来了契机”。
以忻钰坤、曹保平、丁晟等为代表的犯罪片导演,在现实主义的创作语境下,面对商业化的市场环境,运用叙事的手法、策略等电影语言形式既实践着对市场的商业诉求,又争取着对作者化的个体体认,并在两者之间探寻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以现实主义的姿态呈现边缘人物的苦涩人生。
一、作者色彩当下说起国产犯罪电影,不得不提到一位人物——曹保平。
一部《烈日灼心》不仅成就了三位金爵影帝,还使曹保平三个字成为了口碑保证。
之后的《追凶者也》刘烨亦凭此在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封帝。
在当下中国语境下讨论的国产犯罪电影,大多是作者电影,界限和类型交错杂糅、较少固定套路,满溢本土痕迹和作者个人风格,并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电影当局审查和受众道德底线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
曹保平作为学院派导演代表,始终在进行关于犯罪电影类型的叙事探索。
他擅长复杂叙事,尤其偏爱多线交叉并行的结构方式,深入挖掘故事、人物存在的剧本潜能以及在创作中注重用巧合、悬念造势,整体上呈现出杂而不乱的特质。
外行人看江湖-----浅谈香港黑帮电影发展提到香港电影,你不得不说到黑帮片,它似乎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一种标志,也是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电影的捷径之一,黑帮片不但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兴衰起落,同时也见证了香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虽然起源于好莱坞,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江湖”。
它使黑帮片不仅有现代故事的构架,同时也继承了东方武侠的概念,所以给了观众一种不同于枪战片和武侠片的全新感受。
英雄江湖
香港的黑帮片据说是从张彻开始的,而我这里提到的“英雄江湖”,这位拍片极具阳刚之气的香港武侠片大师级人物,常常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出强烈的男性情义,是一种英雄兮兮相惜、千里马伯乐的情义。
而继承这种男性情义并将武侠情怀散发在现实题材中的是张彻的弟子,吴宇森。
“我等这个机会等了三年,三年啊不是为了证明我比别人强,只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夺回来。
”一句话、一副墨镜、一对双枪,在上世纪末的香港,使多少搞电影的内行和外行观众为之一振。
在众多英雄主题的黑帮片中,《英雄本色》融入了吴宇森独特风格的暴力和枪战场面,而周润发所塑造的枪手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而此之后《喋血双雄》、《辣手神探》、《监狱风云》纷纷出炉,饰演“黑帮英雄”的演员如周润发、黄秋生、梁朝伟、梁家辉等等,也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笑傲江湖,炙手可热,成了“黑白通杀”的大红人。
漫画江湖
在1996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十大排行榜上,有三部同类型的电影同时占据了排行榜的一席之地,这就是《古惑仔》。
电影《古惑仔》改编自同名的香港畅销漫画,电影中的人物全都来源于漫画中的人物原型,《古惑仔》的主角陈浩南的扮演者郑伊健,就是靠拍《古惑仔》人气急升,成了街头巷尾少年们效仿的偶像。
《古惑仔》的导演是刘伟强,在他将这部漫画成功地搬到了银幕上之后,电影公司看中了它的抢钱本事,于是在之后又接着拍了数个续集。
漫画江湖的人物,虽然来到了电影中,但还算不上脱胎换骨,因为影片的漫画特征太明显了,比如清秀却稍嫌阳刚不足的脸谱,比如《战无不胜》的理想化江湖。
《古惑仔》前几部的制作成本都不算高,街头拼杀的场面也没有什么精巧的动作设计,一味拿着西瓜刀砍杀,连枪都少用。
台词粗口颇多,听着让人热血沸
腾,却少了之前黑帮片的耐人寻味。
阵容更是清一色,看起来真的都像江湖上混的。
陈小春、吴镇宇、黄秋生、吴君如、任达华这些性格各异,形象鲜活的角色都是《古惑仔》的中坚。
解构江湖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黑帮片终于厌倦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主义的大言不惭,也厌倦了没有品位的江湖小混混的乱砍乱杀,黑帮片走上了冷静的自我反思的道路。
杜琪峰是新派黑帮片的领头羊。
他所执导的《枪火》,由于全新的风格,当年夺下了台湾金马奖,这个时候,吴宇森正在好莱坞推销他的电影《变脸》和《断箭》,稍嫌过时的吴派黑帮片,此时已经不如《枪火》所发出的光芒更能吸引人了。
杜琪峰向来喜爱以小人物跟命运搏斗的题材,这使他影片中的角色常常亦正亦邪。
杜琪峰还对执枪姿势十分着迷,这使注重细节和气氛成为了新黑帮片的印记。
而吴宇森着迷的只是火花的灿烂夺目:“暴力片对我来说只是舞蹈。
抛却这些,在杜氏风格的影响下,黑帮片不再靠单纯的惊险刺激场面吸引观众,而更多从小人物角度出发,解构黑帮之间的利害关系,着墨于黑帮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感,一样也有砍砍杀杀,刀也还是一样的刀,只是拿刀的人已经变了———不要叱咤风云只要人情冷暖,在《黑社会》三部曲、《无间道》等等黑帮片中,黑帮人物失去了鲜明的忠与奸,变得有日常生活,变得人性化。
在这些黑帮片中,新派的老大们仍然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吴镇宇、刘青云以及上面提到的梁家辉。
今天,当江湖只剩下发哥的传说,当“山鸡”业已结婚成家,我们希望,“英雄”不必气短,“江湖”没有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