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食盐碘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3.53 KB
- 文档页数:5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问题的探讨杨荣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适量的碘可供应人体合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碘,会产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碘过量则又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肿大。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国家规定食用盐中必须加碘,且严格控制碘加入量,因而对于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GB/T 13025.7—9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简称国标法)•采用的是溴水氧化法,即在酸性溶液中碘离子经溴氧化为碘酸根,再加碘化钾析出碘,而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碘离子含量。
这种方法需消除过量氧化剂,否则将对结果数据产生影响,使试验数据不准确;另外,由于此法使用饱和溴水,对人体的危害和化验室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为此,本人查阅有关资料,设计了“双氧水氧化—吸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试验方法,通过反复对比试验,认为采用该法能够达到精确度高、操作简便、不需消除过量氧化剂的影响且无污染的效果。
一、试验部分1、原理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碘离子经过过氧化氢(双氧水)氧化为碘,碘与淀粉反应使溶液变蓝,在一定条件下,颜色随碘浓度的增大而加深。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碘离子的含量。
2I-+H2O2+2H+ → I2+2H2O本试验采用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碘化钾溶液来模拟加碘食盐溶液,通过测定出的碘含量与已知值比较,来判断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度。
2、试验(1)主要仪器与试剂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本法所有试剂和水未特别注明要求的,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碘化钾标准溶液:100ug/ml,准确称取碘化钾0.1000g溶于水,定容至1l (用时新配)。
碘化钾标准使用液:10ug/ml,准确移取10.00mL碘化钾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氯化钠溶液:200g/l,称取氯化钠100.0g溶于水,定容至500ml。
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食用盐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而食用盐中的碘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以及预防甲状腺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和测定食用盐中的碘含量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食用盐中的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人体健康需求,我们需要进行准确的测定。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碘酸盐滴定法。
我们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试样食用盐和一些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包括研钵、研杵、天平、滴定管、酒精灯等。
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干燥,以防止外部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试样食用盐粉碎成细粉,并称取一定量的样品。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重复取样多次,然后取平均值。
将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用研杵充分搅拌,使食盐溶解。
然后,我们将溶解后的食用盐溶液转移到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酸性碘化钾溶液。
酸性碘化钾溶液会与食盐溶液中的碘化物反应生成碘。
待溶液中的碘生成后,我们用含有淀粉的溶液滴定到溶液变蓝为止。
淀粉在碘存在下会形成蓝色复合物,这是我们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滴定液的加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当溶液颜色由无色转变为浅黄色时,我们需要减慢滴定速度,并不断搅拌溶液。
当溶液变蓝后,立即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根据滴定液消耗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食用盐中碘的含量。
通过测定多个样品的碘含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平均值。
需要注意的是,碘酸盐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谨慎。
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总结起来,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我们日常饮食的健康。
通过碘酸盐滴定法,我们可以准确测定食用盐中的碘含量,进而保障人体健康。
在进行测定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干燥,样品的取样和溶解,滴定的过程和终点的判断等因素,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放大反应滴定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1 实验背景碘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
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形成,它在发挥甲状腺素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人体缺碘能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它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会出现失眠、心悸、妇女月经反常等症状。
孕妇缺碘会使胎儿患“克汀病”,这种胎儿出生长大后,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在我国目前一千多万弱智儿童中,估计有80%与缺碘相关,因此碘还是与儿童智力发育有关的一种微量元素。
因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碘是非常必要的,将碘加入食盐中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通常是将碘化钾或碘酸钾加入食盐中以达到补充碘的目的。
我国是人群碘缺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保障人民尤其是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国家已采取有力措施,规定自1994年起在全国范围推广“食盐补碘工程”。
食盐补碘对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食盐补碘尚嫌不够,因为碘是一种不大稳定的物质,补碘食盐中的碘离子容易被氧化成单质碘而自然升华,再加上烹饪不当,碘还会进一步分解而不能满足人体需要。
寻找新的食品补碘途径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陆续开发了一些补碘的食品和保健品,这对解决我国人群缺碘的问题是有益的,值得提倡。
碘缺乏病在世界130个国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在1993年以后,在全国逐步推广和实施了全民食盐加碘。
全民食盐加碘的基本含义为:所有食用盐及食品加工用盐都必须是碘盐;牲畜用盐也应该是碘盐。
碘缺乏危害的主要表现: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
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
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
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
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食盐碘含量的检测分析探讨食盐碘含量的检测分析探讨摘要: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有很多,其中碘是很重要的一种。
人体中如果缺乏碘元素,将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心脏功能。
严重时还有可能对下一代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国在2007年试行的基础上,2012年正式出台了《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明确了我国加碘盐的检测方向。
关键词:实验原理碘含量样品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有很多,其中碘是很重要的一种,并能够直接参与人体合成甲状腺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人体中如果缺乏碘元素,将会严重影响人的智力发育、心脏功能,还有可能对下一代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国在2012年出台了《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明确了我国加碘盐的检测方向。
目前我国根据食盐中碘含量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实行了与国际接轨的食盐碘含量的检测方法,即GB/T 13025.7-2012《制盐工业通用实验方法碘的测定》提到的溴氧化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
下面就此两种方法进行简单地分析讨论。
一、溴氧化滴定法对我国食盐碘含量的检测1.溴氧化滴定法对食盐碘含量的检测原理1.1检测原理。
碘离子存在酸性溶液中,经过溴氧化之后成为碘酸根。
利用甲酸钠对过剩的溴进行有效的去除。
用硫代硫酸钠及碘化钾溶液对碘含量进行测定,具体的反应过程如下:1.2所用试剂。
检测试剂为0.005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准称取质量为1.24g,将离子水溶于1L容量瓶,稀释到刻度所标位置,然后放入冰箱避光冷存。
1.31moL/L 盐酸溶液,量取8.4mL盐酸,加水至100mL进行稀释。
1.4饱和澳水溶液的配置。
量取分析纯溴25mL,然后导入100 mL 水中并摇匀,注意该操作步骤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1.5配置10%的甲酸钠溶液。
分析纯甲酸钠的称取量为25.0g,之后在250mL的容器瓶中进行稀释,使稀释后溶液至标准刻度线上。
1.6配置10%的碘化钾溶液。
分析纯碘化钾的称取量为25.0g,之后在250mL的容器瓶中进行稀释,使稀释后溶液至标准刻度线上,并避光保存在冰箱中,也可现用现配。
检验盐是否加碘的实验原理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甲状腺功能至关重要。
缺碘可以导致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时会引发克汀病等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发生,许多国家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化钠,以补充人体对碘的需求。
因此,检验盐是否加碘对保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盐中是否加碘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进行初步判断。
加入淀粉溶液,然后滴入少量碘液,在正常盐中存在含碘离子,这些碘离子与淀粉结合形成紫色复合物。
但当盐中没有添加碘时,滴入的碘液不会与淀粉反应,颜色变化不明显。
确定盐是否加碘可以进一步使用定量分析法,如电位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盐中碘的含量。
1.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基于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变化来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对于检测盐中的碘含量,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来测定。
首先,将待测盐加入溶液中,与已知浓度的还原剂(如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然后,用一定电压的电位计分别滴入含有碘液和滴定剂的溶液,通过电势变化来测定滴定点。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和含碘水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盐中的碘含量。
2.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溶液中物质含量的方法。
对于检测盐中的碘含量,可以利用碘化钾或碘化钠与某种指示剂(如淀粉)之间的反应生成复合物,并通过光强的变化来测定碘的含量。
首先,将待测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碘液和一定量的淀粉溶液。
当反应进行时,溶液会产生颜色变化,通常会变成深蓝色。
通过光度计来测定溶液中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以确定溶液中碘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当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安全要求。
此外,由于盐的生产批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盐中碘含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检验盐是否加碘应该是定期进行的。
总结起来,检验盐是否加碘的原理主要基于观察颜色变化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问题的探讨杨荣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适量的碘可供应人体合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碘,会产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碘过量则又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肿大。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国家规定食用盐中必须加碘,且严格控制碘加入量,因而对于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GB/T 13025.7—9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简称国标法)•采用的是溴水氧化法,即在酸性溶液中碘离子经溴氧化为碘酸根,再加碘化钾析出碘,而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碘离子含量。
这种方法需消除过量氧化剂,否则将对结果数据产生影响,使试验数据不准确;另外,由于此法使用饱和溴水,对人体的危害和化验室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为此,本人查阅有关资料,设计了“双氧水氧化—吸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试验方法,通过反复对比试验,认为采用该法能够达到精确度高、操作简便、不需消除过量氧化剂的影响且无污染的效果。
一、试验部分1、原理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碘离子经过过氧化氢(双氧水)氧化为碘,碘与淀粉反应使溶液变蓝,在一定条件下,颜色随碘浓度的增大而加深。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碘离子的含量。
2I-+H2O2+2H+ → I2+2H2O本试验采用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碘化钾溶液来模拟加碘食盐溶液,通过测定出的碘含量与已知值比较,来判断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度。
2、试验(1)主要仪器与试剂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本法所有试剂和水未特别注明要求的,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碘化钾标准溶液:100ug/ml,准确称取碘化钾0.1000g溶于水,定容至1l (用时新配)。
碘化钾标准使用液:10ug/ml,准确移取10.00mL碘化钾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氯化钠溶液:200g/l,称取氯化钠100.0g溶于水,定容至500ml。
容量滴定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问题。
在饮食方面,含碘食品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食盐中的碘含量无疑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碘源之一。
因此,对于食盐中碘含量的准确测定和不确定度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容量滴定法对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原理容量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适用于测定食盐中碘含量。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食盐用水稀释,使得样品中的碘原子释放到溶液中;然后,将溶液中的碘化物进一步还原为碘离子;接下来,用标准的等值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用滴定管滴定溶液,直到试剂中的硫代硫酸钠完全与碘反应,生成硫酸、硫和氯化钠。
通过计算溶液中的I离子,可以推算出溶液中的碘含量。
二、食盐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在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过程中,测定值存在误差,因此食盐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也需要进行评估。
不确定度是指一个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因此,评估不确定度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必要过程。
1. 评估不确定度的方法评估食盐中碘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方法是不确定度的标准化方法。
该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步骤:首先,通过作容量滴定测定食盐中碘的含量,得出测定值;其次,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到标准差,然后通过求平方根得到不确定度。
2. 不确定度评估的影响因素在进行食盐中碘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估的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仪器和设备的精度、试剂的纯度、操作人员的技能、环境因素等。
三、评估食盐中碘含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价值评估食盐中碘含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价值非常高,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评估不确定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测量误差的范围,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降低测量成本评估不确定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验效率,减少测量成本。
3. 保障公正的贸易流通通过精确测定食盐中碘含量及其不确定度,可以保证公正的贸易流通,而不是因为误差而影响到商品质量和健康问题。